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秋天》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课 题:《寻找自己的秋天》
课 型:“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作 者:朱绍经
单 位:滕州市姜屯镇姜屯中学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寻找自己的秋天》(2课时)
课前预习:
1.回味本单元课文,体会秋天留给自己的感受。
2.利用国庆假期,独立或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⑴寻找关于秋天的文学艺术作品(含音乐作品、绘画作品、文学作品等,选择一项写出1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
⑵走进田野、河流、山川、公园等地方,感受秋天
可以从以下五种形式中任选一种形式完成,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
①摄影(像);(附100字左右说明文字)
②绘画;(附100字左右说明文字)
③雕塑或其它手工;(附100字左右说明文字)
④实物采集:(附100字左右说明文字)
⑤写作。(总篇数不多于四篇,总字数不少于800字)
⑶背诵关于秋天的诗词
(布置任务时,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秋的热爱,同时为学生收集、感受、表现秋天提供范例和启发)
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
1.体验并表达秋天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展示学习实践的成果。
评价任务:
1.欣赏秋天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感受。
2.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
(展示教师寻找到的秋天,激发学生的表达积极性)
二、自由分组(2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的成果,分成摄影组、绘画组、雕塑手工组、实物采集组、文学作品组。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成果的同学,可参加多个组的展示。小组选出组长。
三、评选展示(40分钟)
由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对本组作品进行评选。(15分钟)
要求:小组内人人都展示,要有成果、有文字,由完成人独立展示讲解。小组成员为每件成果评分。师巡视指导。
每组选出三件成果进行全班展示。(25分钟)
一件展示结束,本组其他成员可补充或提问。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规定展示后,自由展示。每个成果组评选出一件最佳成果。
(每名同学展示后,师根据该同学的成果,适当提问、评价。引导学生表达获取的过程、彼时的思考、感受,选择这种成果展现的优点等。可结合美术的透视、生物的植物结构等知识,启发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探究自然。)
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创意奖。
(课间休息)
四、感受表达(25分钟)
分享了大家的成果,我们看到了一个韵味十足的秋天。下面,我们大家每人快速写出不少于50字的文段,表达自己现在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时间5分钟。生写作。
【学生完成后,不评价,不展示。请收集文学作品的学生展示收集的文学作品,体验作者对秋的感受和表达。随后投影老师收集的文段范例,并简单评价分析】
A段(写景):
晴朗的天空中朵朵白云,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享受着凉爽的秋风。
秋天是什么颜色?秋天是金黄色的。瞧,那金黄的玉米娃娃脱了绿衣,露出了那珍珠般的脸蛋。还有那金黄色的大柿子对我微笑,馋的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秋天是什么颜色?秋天是火红色的。看,枫树爷爷的枫叶们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给大地妈妈铺上了火红色的棉被。
秋天是什么颜色?秋天是透明的。雨娃娃争先恐后的跑出来玩耍,它们落在蜘蛛网上,滚动着透明的身子,好像在玩跳跳床,开心极了!雨娃娃尤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它们闪烁着透明的身子,美丽极了!
B段(记事)
在黄昏里,在不远处的袅袅炊烟里,抱着又圆又大的地瓜,那心情是多么的“爽”啊!在用枯叶烧起的黄豆稞里,寻觅着无尽的秋香,我敢说那是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
(A段写景。运用排比段,采取反问句,描写秋天的美景。内容很重要,形式也重要,要用适当的形式来表达。B段记事。写了秋天里的趣事以及感受,回味悠长。要明白,寻找秋天,其实是寻找心灵的感受,或者是自然给予的感动和顿悟。带着自己的心情去感受自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心情。)
【激发表达欲望: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或者凡夫俗子,面对秋天,记录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留传下来许许多多生动的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的文化瑰宝。读过他们的作品,回看自己的习作,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景致中,在相同的感受激发之下,他们的感受和表达让我们一次次因心灵的相通而会意,因自己表达上的欠缺而惭愧。在拍案叫绝,大呼“我怎么没想到呢”之后,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习借鉴,化为己有。】
生修改自己的文段。小组内展示阅读。小组推荐阅读。部分学生谈听到同学们表达之后的感想。
师选择一篇,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创作修改的过程,肯定好的做法,修正不足之处。
五、秋天的艺术展示(15分钟)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艺术作品,并朗读自己的推荐辞。采取自由展示的方式进行。
六、总结归纳(4分钟)
根据评分结果,公布每组最佳成果,评选最佳创意成果。总结本次活动的成绩,指出不足。
七、布置习作(1分钟)
以《寻找自己的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教后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课,正值国庆长假,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安排活动。从学生寻找的结果看,很多同学都真正的走进了大自然之中,用心感受了秋的韵味和气息,观察了秋天的自然万物。上课展示,只是对学生成果的分享,不追求其完美化、艺术化等指标,而着重于对学生实践过程的分析,对学生思考、取舍、制作等行为的肯定和纠差,更是为学生观察事物、体验感情、训练表达提供平台。基于这些思考,本次上课一是重视课前任务的布置,二是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在课堂上,学生所展示的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和水平如何但是其中都蕴含了他们实践体验后的思考,都是他们动脑的物化,都是他们情感的代言。特别是实物组,一位同学拿着妈妈收获的玉米,虽是常见之物,然而他的浓浓深情,令全班同学感动。在展示后,突出提升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表达能力这一重点,安排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展示后的片段训练和修改,让学生在比较重获得提升。从课堂的表现看,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仿写文段,对于学生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整堂展示课,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成果并不重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了热爱自然地情感,锻炼了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不足之处在于,任务布置没能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有些要求学生难以完成。上课中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待训练,在对景物、情感、事件的表达上有很大的差距。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学习课文感知诗歌体裁特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与理解及浅易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综合使用朗诵、背诵、讨论、讲析、赏析等教学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知诗人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多角度写景手法的学习,诗歌的背诵与默写,诗意、诗旨、诗情的理解与感悟,诗歌的浅层次赏析。
难点: 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
教具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音频、视频、课件
学与教活动设计
活动一:在《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中从对古诗文中吟咏秋的名句名篇的赏析(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导入新课(或者从复习前面三篇写景的文章重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活动二:简介作者作品:
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新月派诗人。代表作有诗集《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汉园集》,史称“汉园三诗人。
活动三:课文配乐朗诵
活动四:学生齐读、自读、抽读等多形式完成诗歌的背诵与默写。
活动五:师生共同正音、识形,明义。
活动六: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整理学习提纲。
1、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2、诗中描述了什么样的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3、从这些画面中,你品味到了怎样的秋天?
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活动七:合作探究(同桌或前后两桌互相探讨学习)
设疑:
1、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渗透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 什么是意象?
3、 哪些诗句最具有抒情性?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释疑:师生探讨完成。
1、露珠、伐木声、镰刀、稻香、瓜果、冷雾、渔网、乌桕叶、芦蓬、白霜、桨、渔船、草野、蟋蟀声、溪水、笛、牧羊女
2、意象就是诗歌中渗透了诗人情感的物
3、此题只要能找出句子说出理由即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活动八:诗歌精读
1、赏析下列句子(允许学生从多角度赏析)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伐木声正正飘出山谷
(5)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活动九:总结性学习
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学生自主总结,教师抽查,作一点补充)
诗歌从哪些角度来绘秋的?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同学们能自我概括出一两条诗歌艺术特色么?
活动十:拓展
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名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秋瑾也在诗中言道:“秋风秋雨愁煞人”
活动十一:作业布置
1、 抄写课文(生字处带拼音)
2、 完成同步资料
3、 课外阅读何其芳作品。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栖息)
《秋天》 霜晨归渔图 (游戏)
少女思恋图 (梦寐)
课后评价与反思
一、课题:秋天
二、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三、教学重点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 :
1.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五、课时:1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引秋:
导入 新 ,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互评;
3.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也可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学生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提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声一起歌唱秋天 (出示配乐画面,学生齐背《秋天》)。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研讨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课前积累,开拓视野
1.老师出示有关秋天的古诗词,学生齐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
——刘禹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如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2.让学生举出自己知道的有关秋天的诗句。
(二)导入 新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少关于秋天的佳词妙句,下面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人何其芳所写的现代诗——《秋天》,看看作者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三)简介作者: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散文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9年他与卞芝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
诗歌是何其芳喜爱和最先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四)老师讲解全诗
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
“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或“渔家秋景图”)。画面包含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本节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五)课堂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丁丁( )②鳊鱼( )③寥阔( )④梦寐( )
2.解释词语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3.填空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 。
4.诗人何其芳,现代 、 家。本诗选自《 》
二、阅读
(一)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5.作者写到“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怎样的图景?
6.文章的语言优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谈谈你读完此诗的感受。
7.诗中洋溢着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8.你能说说你经历过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9.请仿照例子,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例: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品析:“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声像画面。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品析:
(六)教师讲解: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丁丁(zhēng zhēng)②鳊鱼(biān)③寥阔(liáo)④梦寐(mèi)
2.解释词语
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双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3.填空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4.诗人何其芳,现代 诗人 、 评论 家。本诗选自《 预言 》
二、阅读
(一)
5.作者写到“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怎样的图景?
答: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6.文章的语言优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谈谈你读完此诗的感受。
答: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到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7.诗中洋溢着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答:喜爱和赞美之情。
8.你能说说你经历过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能写出秋天的特点即可)
9.请仿照例子,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例: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品析:“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声像画面。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品析: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七)布置作业 :
研讨与练习二。
十、板书设计 :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乡村秋景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十一、课后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4,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小猫。小兔头饰各一个。山洞、数字宝宝(1-3)
2、 4个棒棒糖、奶、鸡蛋、西瓜、草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走线并入座,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4的分解。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狗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看!
2、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个鸡蛋
幼:4杯奶。
师:那怎样把这些数量是4的东西分成两份呢?谁知道请举手。
3、我们先来分奶。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总结说我们把这4杯奶,1杯奶分给了小兔子,3杯奶分给了小狗。(边说边出示数字卡)并让幼儿一起学念。重点认识分合号。
4、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分棒棒糖,分的时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样。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棒棒糖,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兔,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2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最后还有4个鸡蛋,谁会用和前面俩个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分?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鸡蛋,3个鸡蛋分给了小兔,1个鸡蛋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3和1,幼儿一起学念。
三、教师小结
师: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三种分法。
四、游戏学习4的合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4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玩开火车的游戏)
咦,看地上有什么呀(草莓),有几个?(2个)其地方还有没有?有几个?(2个),那总共有几个呀?(4个)
听音乐再往前走
咦,看地上又有什么了(西瓜)有几个(3个),其他地方还有没有(1个),那总共有几个(4个)
听音乐继续走
“呀,看,这是什么啊?(山洞),这个山洞只允许数字宝宝是4的小朋友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老师这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数字宝宝,(发数字宝宝)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4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4呢?(幼儿讲述1和3合成……)“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4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五、教师小结:
3和1和起来是4,2和2和起来是4,1和3和起来是4.
听音乐继续走(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练习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1、查阅秋天的相关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畅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细致观察秋天的特点,用心体验秋景唤起的思绪,情景交融的进行习作。
【教学重点】:
读秋 感秋
【教学难点】:
写秋 画秋
【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年年岁岁有秋季,岁岁年年秋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地方的同一个秋天,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感觉景致迥异——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去寻找属于我们的那一季“秋天”!
一、读秋
1. 小组头脑风暴:看看哪组说出的咏秋诗句多。
2. 将头脑风暴中说出的诗句归类,看看哪些诗句包含的作者的。感情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3. 总结归纳:情调积极的诗句通常写到秋天的哪些景致?情调消极的诗句通常又写秋天的哪些景致?
4. 小组交流:说说你读过的关于“秋”的散文名篇,其中哪一篇写得最好,是怎么写的。
二、感秋
由老师统一组织或某个休息日由家长陪伴,走向大自然,去感知“秋”,寻找属于自已的秋天。
要留心观察这个季节与春、夏、冬三季有什么不同,注意观察山、水、天空、树木、鸟兽、空气、人的着装等等,将自己所认为的这个季节最大的特点或自己最大的感受记录下来。
三、写秋
1. 按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秋景有选择地写下来。
2. 读读自己笔下的秋景,看看这些景物的色调是冷的还是暖的,你对秋的倾向是褒还是贬。然后想一想,你观察秋景或描写秋景时的心境怎样,这种心境对你描写的秋景有无影响。
3. 修改你的文章,试着让它表达一种情感,或体现自己的一种感慨、表达自己的一种认识。
四、画秋
1. 欣赏课本前的《山行》图及其它关于“秋”的图画。
2. 选取恰当的景致,选择恰当的色调,将自己心中的“秋”描绘出来。
【板书设计】: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寻找自己的秋天
一、读秋
二、感秋
三、写秋
四、画秋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