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最新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最新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

一、回忆复习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

四、课后延伸

五、布置作业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练习八的第五题

初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法的思想。

把学生典型的'错误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共同纠正。

初步向学生渗透分析法的解决问题的思想。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月日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

预习作业:

1、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4、课后习题。

5、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课

播放茉莉花,学生说茉莉花的特点,(师重点强调茉莉花的平淡)

板书:爱

同学们,课文中却说爱如茉莉(板书完课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块来学习16课《爱如茉莉》,

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小组内检查:1号生字的掌握情况,2号课文的朗读情况,3号课文的主要内容,4号课后习题等等

自己在预习当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2)班内抽查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解决。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

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体现在哪儿?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感受到“爱如茉莉”?

1、学生默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用――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并在后面写出感受)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班内交流问题。

5组分工回答问题,一人回答如有遗漏,组内其他人可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也可补充。

如: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写了妈妈对爸爸的关心,爸爸出差刚回来,不想让爸爸太担心了,这也是在履行自己的承诺。

课文第八自然段写了爸爸对妈妈的爱。

课文第10、11、12自然段,写出了爸爸怕妈妈晚上有事而在妈妈的床头、握着妈妈的手睡觉。

课文13、14、15、16自然段,写出了妈妈对爸爸的关心。

小结:爸妈的爱正是表现在平常的这些小事当中的,非常平凡却很持久,而茉莉花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在这里借物喻人,表达了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

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两次出现“爱如茉莉”?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总结课文,做课后第2题。

2、学生回顾有关爱的名言或词句。

3、课件出示改编的小诗《爱如茉莉》,再次让学生体会思想感情。

四、作业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有关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欣赏乐曲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生回答略)

二、 初步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生答略)

2、复听,思考: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得比较多?你能试着拍一下吗?

三、 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1、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2、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3、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5、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6、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7、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表演歌曲

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

2、分组展示、

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歌曲《手拉手》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你们听!下面这首歌曲也和找朋友有关,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演唱者的心情怎样?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试着哼唱。

三、 表演歌曲

1、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讨论集体舞的形式。

2、请有舞蹈特长的同学示范舞步,全班跟跳。

3、在音乐声中,全班跳集体舞。

4、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四、 创作活动: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并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哼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小段有关山村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录象,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想。

2、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现在与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插座了这首歌曲,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4、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5、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6、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7、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8、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9、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10、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11、老师随机指导。

12、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三、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5、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四、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复习〈〈可爱的苹果〉〉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我们这节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2、初步聆听,思考:歌曲唱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思想?

3、朗读歌词。

4、跟着音乐哼唱。

5、跟着音乐创编舞蹈。

6、小结:“让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五年级旋转教学设计 篇4

(一)咀嚼品味,感受“艰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师:先来看这几张图片。[幻灯片出示]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是啊,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他出生的村庄,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缺水的日子,去感受水的珍贵。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课文哪句话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第二句)

(幻灯片出示句子: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我们班有没有老家很缺水的同学?那的人们是怎样解决吃水的问题的?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8.小结板书:同学们很会读书,抓得很准,品得也很有味道。总而言之,这句话集中写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板书:艰辛)

9.指点:很多时候,读书就应该这样――抓住关键的字、词品一品,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多。

师:把你们的感受融进文字,读出来。

师:所以说……{幻灯片出示:“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生接下文两句,读完)

这句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10.过渡:是啊,正因为缺水,水比酒都贵,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村里人才如此的渴望有水喝呀!

(二)想象画面,体验“欢快”――教学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在长期的等待、煎熬中,某一天,终于下雨啦,有水啦,这时候,人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看谁最先发现文中的关键信息?(储水、洗澡)

[出示句子: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2.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句子。

3.师: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快?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那些大人们又会做什么呢?

4.交流。

5.追问:我们通过朗读、想象、描写充分感受到了人们的欢乐。但老师

想问问大家:此情此景,你还觉得在雨中的人们仅仅是在洗澡吗?

师:这那里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过节,并且是狂欢节啊!这

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边读边回味当时的场面。[幻灯片出示句子]

6.师生接读。(出示第三自然段的1、2、3句话)

(生接读)然而……更多的……特别是……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

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出示狗尾巴草]

师:是啊,在记忆中,“我”出生的地方永远缺水,缺水,缺水!所以,

我的童年虽然远去了,但关于水的记忆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雨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夏天,更多时候是母亲用水窖里的水为我们纳凉。[出示水窖]自读课文的2―5段,看看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冲凉的感觉是怎样的?(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圈画、批注。)

2、学生默读后交流。师引导、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3、细细品味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一边……一边……”体会母亲想让孩子更凉快的心情。

(2)缓缓与倾注是否矛盾?体会即使是一勺水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甚至是一种奢望了,说明水的珍贵。

4、谁来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传送给大家。

5、引读“顿时――”

6、这一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老师配乐朗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

滑过了

我们的脸

……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7、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8、作者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了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出示: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9、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带来如此的享受和愉快,作者把母亲的这句话也牢牢地记在心头。

[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的是饿坏了。”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饿”的体验。

(水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能让生命延续的食粮了;水对他们很重要,水对于他们来说很珍贵。)所以,原来的题目叫“饿水”。

(四)总结

1、在作者的童年浪花中,那雨天脱得光溜溜在雨中洗澡带给作者的痛快如此记忆犹新,骄阳似火的晴天里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冲凉,更让我们刻骨铭心。所以……

师: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出示句子: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雨中的狂欢……[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母亲用一勺水带给我们兄弟四人的幸福。

同学们,缺水给村里人带来“苦”,但在作者的文章中,我们却丝毫找不到“苦”的影子,我们发现更多的是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幻灯片出示: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时的难受。在这种“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可以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到水的珍贵。]

2、我们感受了水给作者带来的乐,更感受出了缺水带给我们苦,感受到了“水成了我们村里最珍贵的东西”,你此时最想说什么?(珍惜水资源)

3、老师要送你们一句话:有水莫忘缺水时,莫要痛快一时,痛苦一辈子。

(五)作业(出示)

1、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

2、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或是写段小文章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观察你家里一天的用水情况,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6水挑水艰辛

板书设计:最珍贵的东西雨中洗澡痛快珍惜水

一勺水纳凉舒服节约水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

2、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

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

相安无事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2、古希腊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话在过去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他每次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在过去也只是一个神话。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新兴的生物技术“克隆”,它能推翻名言或使神话变成现实,那么什么是“克隆”?它到底奇妙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二、初读课文,感知教材

1、克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介绍了中外科学家所进行的克隆实验及实验进展情况,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危害于人类。)

3、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1、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明确:1。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对不当之处应予以纠正。

教师提示: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第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关于“时间顺序”的判断是不准确的。

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四、研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每课一得

(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总结)

学生争论的焦点在于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挑战自我

1、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2、请以“我想克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教学后记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例9,“练一练”,第67~68页练习十二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在小数计算中的应用,积累求近似值的经验,培养计算技能,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获得方法的心理满足,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

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二、新授。

1、教学例9。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4)练一练。

(5)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

2、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   40.32×403

完成后,学生交流。指一人板书。

3、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0.32×403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十二8~12题

学生小组完成,集体讲评

四、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

3.18×1.6≈()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7

一、回顾导入,感知“女神”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提灯女神》,跟我一起书写课题,写字要认认真真,做事得踏踏实实。

2、回顾课文,加深整体印象

师:回忆一下,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课文内容。(相机板书:当护士,助病人,办学校。)

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感受南丁格尔可贵的精神品质,并领会作者是怎样写的?

[设计意图:承接第一课时的学习,开门见山,不用过多的言辞赘述。一起书写课题,意在指导学生认真书写,渗透踏实做人做事的情感教育;通过回顾课文,以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认知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与作者、与文本、与人物对话,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二、细读探究,感悟“女神”

(一)朗读感悟,理解“选择”

学习“当护士”这一部分,理解感悟南丁格尔冲破层层阻力选择当一名护士。

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南丁格尔的身份变化得出“贵族小姐?护士?女神”,并质疑第一个“?”进入“当护士”这一部分的学习。

1、感受“一致的反对”

师:南丁格尔怎样从一名贵族小姐变成一名护士的?

引导学生搜集家人反对的语句。

朗读理解“气急败坏”:请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创设情境,朗读悟情:介绍南丁格尔是一名贵族小姐,身份尊贵;她曾毕业于剑桥大学,学识渊博。然而,她却从事当时被认为没有文化,没有身份的人才去当的护士,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通过朗读体会家人极力反对的情感。

2、体会“坚定的信念”

师:我也不理解了,南丁格尔究竟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搜集第4自然段的相关信息,抓住“最大的幸福,毅然决然”等词进行剖析、交流、朗读等,促进学生体会南丁格尔坚定的信念及义无反顾的选择,感受她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聊天式的对话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搜集信息,理解内容,并通过理解朗读、情境朗读、对话朗读等形式,感悟、体会南丁格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选择当一名护士的可贵品质。]

(二)精读品析,感悟“奉献”

1、话聊“女神”,激趣导读

师:你心目中的女神是怎样的?南丁格尔配吗?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明。

学生按照问题要求自读课文,寻找相关的语句,自主理解、感受。

2、品析交流,感受人格魅力

根据生的汇报随机指导,渗透学法:“生说(感受)――谈理由――多元对话――读出感受”。

3、预设如下:

发生霍乱(第5自然段)

“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日夜奔忙,照料生命垂危的病人,不少无法救治的重病患(huàn)者在她的怀抱中平静地死去。她的奉献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a、感受霍乱

师:提到霍乱,你想到了什么?

生:疾病,传染,死亡,生命危险……

b、寻找感动

师:感动吗?仔细观察,你的感动都隐藏在哪些词语里?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日夜奔忙、平静”等词交流朗读。

c、理解“赞誉”

师:什么是赞誉?引读理解:

01贫民窟发生霍乱,她不顾个人安危参加救护,赢得人们:

02在医院里日夜奔忙,照料生命垂危的病人,赢得人们:

03她的奉献精神,更加赢得人们:

赞誉的背后,是她无比坚定的信念,读:

课件出示,引读: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克里米亚战争(第6――9自然段):三个镜头聚集南丁格尔忘我的工作

镜头一:不分昼夜忘我工作

01、“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病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重点抓住“每、深”“一间……一间”“不是……就是”等词剖析、交流、朗读体会。

师:夜晚,南丁格尔工作至深夜,累。请把镜头往上对准白天,看看,她是怎样工作的?

02、南丁格尔克服种种困难,组织志愿者,一面积极改善医院的环境,一面忙着为伤病员清洗伤口,调理饮食。

重点抓住“种种”想像,理解“一面……一面”体会劳累,交流、朗读、体会。

镜头二:不顾恶劣环境忘我工作

师:是的,坚强的南丁格尔在如此困难中,没有放弃。请把我们的镜头对准这家医院,请看,这是怎样一家医院?学生不难搜集以下信息:

“病房里,床一张挨着一张,十分拥挤。墙壁与地板都沾满了血迹和污渍(zì),屋里臭气冲天,伤病员痛苦的呻吟声和粗鲁的叫骂声不绝于耳。”

再补充介绍这个“战地医院”当时的情形:最多能容纳1700名患者的医院最多的时候收容了4000名伤病员,所有走廊里都开设成病房。走廊全长达四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卫生设备极差,通风尤其不良,臭气四溢,雨天满地污泥,睛天沙土侵袭,成群老鼠到处流蹿,环境极为恶劣。

镜头三:把病人当做亲人忘我工作

“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引导学生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表达作用,搜集信息,了解南丁格尔对病人精神上的安慰,感受忘我工作。

4、感悟“英雄”

师:她成为了英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什么是英雄?激情引读:

01、发生霍乱,不顾个人安危参加紧急救护工作,这就是:

02、听到发生战争,立即组织护士志愿队冒着生命危险赶往前线,这就是:

03、不分昼夜忘我工作,重伤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这就是:

坚定的信念:英雄的背后是那坚如磐石坚定信念,读(课件出示“坚定的信念”):

毕生精力办学校(10自然段)

感悟“毕生精力”,激情引读:

01、贫民窟发生霍乱,整整一个夏天,是毕生吗?

02、1853至1856年间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是毕生吗?

03、从17岁冲破家人阻力当护士,到90岁数安然长逝,是毕生吗?

为了护理事业,她没有成婚,没有生育子女,把自己的全全部部都献给了护理事业。她用了一生的奉献来捍卫她矢志不渝的坚定的信念,读:

[设计意图:阅读的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是品词析句的结果,是学生感受祖国语文文字曼妙神奇的结果。并且,朗读是他们表达自己理解与感受最直接的平台,也是训练学生语文核心能力重点之一:自主读,勾画语句,训练学生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汇报读,交流感受谈理由,培养“自圆其说”的语文表达能力;品析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式的品析读,展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三、品评交流,感怀“女神”

1、评价交流,感受人物形象

师:南丁格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南丁格尔是一个人!

南丁格尔的一生是()的一生!

2、了解“纪念”,怀念“女神”

师:她去逝后,人们怎样想方设法纪念她的?

师生对话交流,并引导学生感悟南丁格尔卓越的成就与伟大的贡献。

[设计意图: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件件发人深省的事件,一次次无私的奉献,对学生情感的震荡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袒露自己的心扉,“情到深处方感人”。]

四、课堂小结,读写结合

1、小结南丁格尔的精神,把爱与奉献传递下去。

2、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小结,总结全文内容,强化文章表达方法。

3、布置练笔实践,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动人心莫过于情”,作者的情,读者的情,教者的情无不溶于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例中,回顾小结,加深情感体验,内化为学生情感价值观。读写结合,将写法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文作者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学习和掌握,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分析,去思考,从而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写作能力,这样便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突出了阅读教学的交际性与实用性。]

五、板书预设

毕生精力

提灯女神

英雄

冲破阻力当护士 赞誉

典型事例

无私奉献

护病人

毕生精力

办学校

成就卓越

誉女神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

2、 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和文本对话,把自己的体会批写出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欣赏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批读,感受文章的童真童趣,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对童年的怀念。

2、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想象品读法 批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想象导入新课

师: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 带着问题,自己大声读课文,看看答案是否找到。

2 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知情况,并相互评价。

3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仿照旁批,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受。

4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边读边想象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

三 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1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以下词语:

无聊 榆树 陡然 蓦地 调皮 鬼精灵

灿灿的 灼灼的 弱弱的 漠漠的

面面相觑 不得其解 目不暇接 大吃一惊

精光灵气 没精打采 天涯海角

a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b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再读一读,好吗?

2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繁星满天的景象?(1-4自然段)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月明星稀的景象?(5-11自然段)

四 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 课文主要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画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繁星满天、月明星稀

2 孩子们,你喜欢哪一幅画面,你就细细地读,细细地咀嚼:要求是:

想想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繁星满天”“月明星稀”景象的感受。再一次有目的地作旁批。

3 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4 学生汇报交流

(1) 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理解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2) 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

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陡然--蓦地)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 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从这句话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4)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从“热闹”一词体会到什么?星星们是怎样“热闹”的呢?这些都是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写。你能根据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来说说星星们热闹的样子吗?

5 星星是这样的美,天空是这样的热闹。可当月亮出来了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为什么“大吃一惊”?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月明星稀”的内容,用“”勾画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理解“可怜”“不忍心”“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等句,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怜惜之情。

6 孩子们,你们眼前那宝石般的星星消失了,你们想想他们到那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请你想象星星们会怎么样?

五 课堂小结

1 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繁星满天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2 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六 板书设计

天上的星星

繁星满天

月明星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