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语文世界
q 市三附校 陆继文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语文也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日常会话,报纸杂志,通知告示,竞聘演讲等方方面面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因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清新自然、色彩斑斓的窗子。
以前,我们总习惯于将学习语文的视野封闭于狭小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逐渐远离自然和社会生活,习惯于用程式化的词句去诠释生活,久而久之,便讨厌语文,憎恶将生活贴上标签的课本。
在二期课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为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我试图实行开放式教学,把学生引导到社会的大课堂,鼓励他们走进生活的阅览室,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去学语文,用语文。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根据不同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收集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中的言语资料,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并从中发现语文在生活中丰富多采的表现形式,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动力和信心,也增强认真学语文,规范用语文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其次强调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共处,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整个活动过程 即是一个组内合作,组外协同的过程;再次重视研究性学习,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会有独特感受与体验,对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有不同程度理解与体会,使其探索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最后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感受到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处处有语文。
由于这是一个单元主题学习,所以学习时间安排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阶段,而不是一堂独立的课。它是关于一个专题研究性学习,所以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课内课外结合方法,而课堂集中学习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指导、交流讨论、评论等问题。
教学总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二、认知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操作技能:
1.上网游览、查询、筛选资料
2.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3.应用BBS发帖子
教学总过程
学习环节一 收集言语材料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材料收集,培养学生听、读能力
2.操作技能:1)应用BBS发帖子 2)上网游览、查询、资料
二、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1.出示题目:《漫游语文世界》
2.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这则广告从反面入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入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
(二)、提出学习要求:
1.分组: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成八个小组,并指定(或由学生推选)小组长。
广告集锦;校园风(校园流行语);口语荟萃(主要方言)
街头巷尾(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
网络语言;网上妙语(短消息)
对联;歇后语
2.收集:学生利用放假、双休日时间,走向社会,在读书看报,上网与人聊天,访谈,看电视,逛商场时收集材料。(各组学生以收集本组材料为主,兼顾其他)
(三)、大量收集,收发帖子:
1.学生可及时在"习客"讨论区中提出自己在收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求得别人帮助。
2.将收集材料以发帖子的形式互相交流
3.教师引导、小结
学习环节二 筛选整理
一。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精神
2)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认知目标:1)通过大量查阅,提高学生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制作电子读书卡片的能力
3.操作技能:1)进一步提高上网游览、查阅、筛选资料能力
2)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制作读书卡片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1.将收集的材料筛选整理
2.制成电子读书卡
(二).筛选整理,制成卡片
1.学生分组自行筛选、整理所收集的材料
2.按本组专题将筛选后的材料制成电子读书卡
3.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读书卡,评评议议
1.小组交流自己读书卡
2.同学评评议议
(四).查阅资料
通过网络、图书馆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为分析研究所收集的材料作准备(也可从资料中选用一些有关的作为本组材料的补充)
学习环节三 分析研究
一、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精神
2)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认知目标:1)提高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合适信息能力
2)能结合研究专题,用不同方式阐明自己观点
3.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上网游览、查询资料能力
二、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二).分析研究
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
a. 广告集锦:信心型、功用型、对比易记型、超常搭配型等
b. 校园风:精选校园流行语 对此现象的观点
c. 口语荟萃: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d. 街头巷尾: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
e. 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等
根据语言形式分成四类: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
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f.网上妙语:(短消息) 按语句含义、语法修辞、句式结构等方式细分
g.歇后语:来历 种类(谐音式、摹状式、拟人式、讽喻式)
h.对联:起源 种类(正对 反对 串对) 修辞(比喻法 双关法 叠字法等) 书写时注意事项 尝试创作
(三).各组学生根据讨论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并推荐发言代表
学习环节四 协作作业
一、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精神
2)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认知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合适信息能力
3.操作技能:进一步学习应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二、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二).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小组同学每人负责完成一个环节,根据本组筛选后的材料,分析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制成演示文稿,有自己独立见解和表达方式
(三).教师指导
学习环节五 展示成果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2.认识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关切体验。
二、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二).展示作品
课堂上,由各组代表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作简要补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各组介绍本组成果(形式多样)
(三).小组评议
(四).教师总结
1.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2.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3.布置随笔: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
学习环节六 活动延续
课后发动各小组学生进一步充实收集研究的内容,并自行题字、插图、设计封面编辑成册,作为成果在班上展览,并以此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漫游语文世界
青岛 林琳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同一类型的资料整理成PowerPion讲稿。并将小组资料编成小册子。
○活动过程
导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这则广告从反面人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人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
出示活动目标
五个小组分别展示
①广告集锦:
信心型 功用型 对比易记型 超常搭配型……
②校园风:
精选校园流行语,如:哇噻——、酷毙了! 帅呆了! 咆一一
③口语荟萃:
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④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欣赏优秀的店名如家乐福。
⑤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等。
根据语言形式分为四类: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的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教师总结
①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②布置作文,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作。
活动小结 -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交流和运用信息,由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觉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习准备
(一)搜集阶段
全班分为四组,分别搜集有关下列内容的材料:
1.常用俗语、谚语和歇后语
途径:有关书籍(如:《谚语手册》 知识出版社)、群众口语等
2.流行语(如校园流行语、网络词汇等)
途径:校园、有关网站(等)
3.广告语(有优劣之分)
途径:电视、报纸、街头宣传牌、网站(等)
4.店名集锦
途径:街头各种店铺的名称
(二)整理阶段
各组合作完成,要求:
1.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等角度把资料筛选
分类。
2.对整理出来的资料作点评。
3.把资料编辑成册,包括册子命名、装祯设计等。
三、成果展示
(一)开展活动
1.各组自选形式,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例:(1)俗、谚、歇后语组可排演同题小品(例如有关家庭教育的),以比较不同形式的语言可产生不同的效果。另外可进行歇后语竞猜。
(2)流行语组可表演相声小段“流行语”(如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等),让同学了解流行语并认识其优劣。
(3)广告语组可回放一组电视广告录像或模拟表演(公益广告、商品广告等),大家投票评选最佳与最劣广告,并为最劣的改个说法,使之成为好广告。
(4)店名组可在全班开展征集书店店名活动。
2.各组拟一份海报并派代表向大家宣传本组的小册子。
(二)陈列展览
四、总结思考
五、作文训练:《生活处处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