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文成公主进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一是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遇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并能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语句;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做好记号。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词语集锦
大臣 使臣 松赞干布 求婚
吐蕃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绢花 青稞 豌豆 沼泽地
2、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1到4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
最后一个自然段呢?
(引导学生炼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板书:求婚 进藏 贡献)
(2)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搭桥过桥 撒羊毛 遇到恶乌鸦 、神鸟 背走乃巴山 指名板书)
小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
(3)学习倒数第2自然段。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体会“终于”的蕴涵。(力尽了千辛万苦、不容易)
师: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a、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b、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4)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1)文成公主进藏带了哪些东西?
带了农作物的种子: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
带了能工巧匠:铁匠、木匠、石匠等;
(2)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检查,板书:
①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找了一段树干搭成一座桥。
②遇到一片沼泽地——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
③遇见一只乌鸦谎说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写血书纪念。
④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3)遇到了这些困难时,文成公主是怎么想的?是怎样克服的?
(4)文成公主克服了这么多艰难险阻,她心中的信念是什么?讨论交流
4.画龙点睛
师:文成公主进藏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往来,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五、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六、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中,教师放手还不够,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这篇课文主要写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情节动人,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读文学生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但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学习时需要足够地背景材料,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伟大的品质。
一、初读理解,感知“动人”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
生:文成公主。
师:这样的一位女性,我们心底里为她骄傲。那么,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读一遍举一个手指,读两遍举两个)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自由读,教师巡回。
二、建立专题,感受“动人”
师: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1:动人。
生2:美丽。
生3:动人。
师:是的,这是一个动人、美丽的故事。文中就有一句子说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们你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说起他俩,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哩!
师板书(动人)。
三、研读专题,探究“动人”
师:好,让我们再次读课文,用“──”划出你认为最动人的地方,并用序号标出,并想一想动人在哪?
生按要求自由再读课文,找出句子,并体会。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找到几处说几处。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地方。
生1:要离开家乡和亲人……
生2: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进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生3:来了!来了!
生4: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
师:看来文中处处动人,的确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不过光说动人还不行,说话得有根据,接下来我们就选其中自认为最动人的'地方去研究研究,可根据幻灯片上的学习步骤: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展示──朗读深化。并注意结合当时的情境去体会。
生自主探究,同学之间展开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
师:哪些同学研究“要离开家乡和亲人……”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读句子)她愿意远嫁他乡,建设西藏。
生2:她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离开家乡和亲人。
师:谁有补充,或是有更深的感受?
生3: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远离开家乡和亲人,到遥远、陌生的西藏去。
师:是啊,西藏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更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师:你们昨天通过上网,你们了解到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有多远?“陌生”在哪?
生1:空气稀薄……平均海拔近4000米。
生2:干季雨季分明……
生3: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生4:西藏距长安有3000多公里,一路上……
师:还有那些方面和我们这里不同?
生1:饮食习惯上不同……
生2:生活习惯上不同……
生3:风俗习惯上并差异很大……
师:是啊,到这么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去……可她当时只有16岁,这么小的年纪,就承担了如此沉的重任,多么的不容易啊!文中说,这么远……可文成公主“乐意”地接受了,当时,她的心里会作怎样的心理斗争呢?
生1:为了民族团结……
生2:要顾大局,就要离开亲人和家乡……
师:是啊,文成公主年纪虽小,却是这么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实在令人感动。请你们用读来展示你们的感受,好吗?
生练读。
生的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你从她的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谁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你能否给她提个建议?(友情提示)
师:好,你们是真正的从内心读出了你们的感受,现在我们能否概括一下“动人”在哪?
生1:远嫁他乡。
生2:乐意远嫁他乡。(自愿的,为了民族的团结牺牲自己,动人在“乐意”)
师板书(乐意远嫁他乡)。
师:还“动人”在哪里?
生1: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进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师:动人在哪呢?
生1:一般的公主出嫁带的是金银财宝,她却带着……
生2:文成公主带着这些东西,为的是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师补充,生交流。练读,读出感人。指名读,师生评价。
师:一路上,千辛万苦,为了西藏的发展,你们知道文成公主具体带了哪能些东西吗?你们知道走了多久吗?(二年)
生1:种子……生产工具……书籍……
生2:一年多。
师:现在我们能否概括一下“动人”在哪?
生1:为西藏传播文明。
生2:为了西藏的进步,民族的团结,不怕辛苦,带了那么多的……
师板书(不辞苦传文明)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动人?
生:来了!来了!
师:你说动人,说说你的理解。
生1:受到欢迎……互相爱慕……
师:请你读一读。(生评)
生2:不要怕过……不要怕过……
师:是的,这里也让我们动人,让我们一起用读把这一“动人“的场景表现出来吧!
生1:齐读这一动人之处。
师:这里该如何概括这一“动人”之处呢?
生:受到热烈欢迎。
师板书(受到热烈欢迎)。
(简单介绍“生活了四十多年”这一“动人”之处。)
四、推理扩充,想象“动人”
师:是啊,本文讲述的是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那么在这四十多年里,又会发生哪些动人的故事呢?请根据课文及你上网获取的信息,展开想象,写一写。
同桌交流,编写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
生1:把中国的文化传给西藏人民……
生2:和一起培育种子……
生3:和西藏人民一起挖水渠,兴修水利……
生4:让能工巧匠雕刻……兴建寺宇……
五、升华拓展,感悟“动人”
师: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
生:文成公主。
师: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板书:乐意远嫁他乡历尽苦传文明。受到热烈欢迎,都是为了民族的团结,是的,她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憾。
师:再想想,我们是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她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1:为了民族的团结不怕苦不怕远。
师:只是“苦”和“远”吗?
生2:为了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不惜牺牲自己。
师小结:
板书(为了民族的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她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女外交家。像这样的伟大人物还很多,像班超、张骞、孔繁森等,有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了解他们的动人事迹。
作业: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师:下课。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杂谈
【江西省南昌市松柏小学 熊 瑛】
〖新课程,新理念,育新人──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在信息在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新人。那么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有什么益处呢?我想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搜集信息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四年级的语文教材知识的涵盖面非常之广,属于开放性的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的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更加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有一些与学生生活较远的课文如反应俄国自卫战的《夜莺的歌声》反映抗日战争的课文如《小英雄雨来》反映历史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反映自然现象的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像这样的文章,单凭老师生动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上一座桥梁呢笔者认为那就是让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之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俄国卫国战。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懂得了,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就降低了难度,对于课文中含义课深刻的句子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如课文中小夜莺在回答德国军的问话时有这么句,那就是“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如果没有搜集资料作铺垫,学生以为小夜莺说的是老虎,狮子之类的动物,但现在他们通过搜集资料懂得了。野兽实际上是在骂德国兵,骂他们是野兽,因为苏联人民痛恨侵略者。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 陈昌发】
〖发现 交流 应用──四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教学谈·实践应用 适度拓展〗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还可能遇到新问题,如本单元《文成公主进藏》的归纳,学生就可能发现用归并法并不简洁,而把题目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扩展法)。这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适度拓展;主要内容的归纳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交流,提升,总结。这样,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实践;实践中又进一步理性化……这种循环往复的螺旋上升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的过程。
我们相信,经过“发现──交流──应用”的三个环节,经历“感性到理性──理性回到实践”的两个来回,学生的发现就有质的飞跃,“我的发现”栏目的教学就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小学 吴艳艳】
〖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展示听课体会·有感而读〗
王爱芳老师上《文成公主进西藏》一文中,朗读训练给我的印象很深,她没有进行过多技术上的指导,没有在朗读的技巧、形式上多费口舌,大多用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但朗读效果却很好,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认为朗读训练就应该在创设情境上、在换位移情上多下功夫。如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文成公主进藏一段时,让学生先了解文本背后的故事(幻灯出示),让大家听听文成公主的心声,真正体会文成公主做进藏这个决定时的内心感想。有了这一番情感铺垫,学生再回头朗读,感受完全不一样,情感的流露、表达是水到渠成的。
除了这些收获,我对课堂中的一些细节产生了少许困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对于设计《文成公主进藏》这篇短文的目的,我觉得值得探讨,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文成公主长途跋涉的艰辛,如果教师目的是让大家体会艰辛,加深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朗读。那么这一环节就不应该放在怎样建设西藏之后。如果教师目的只是让大家稍作理解,那么教师没必要在课堂中提这么多烦琐的问题。
其次,王爱芳老师的课堂板书值得商榷。板书应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体会适时地书写,而不是根据自己预先的设计而生搬硬套。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七里小学 徐 静】
〖简单 扎实 有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备课要点简析·以情为基,挖掘内涵〗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对“多元解读”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鼓励孩子们对文本多元解读。事实上,我们老师拿到教材又何尝不是多元解读呢?教学时间该如何安排,教学内容该如何穿插整合,语文实践活动又该如何灵活组织……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等着我们老师去琢磨。今天我就把一些专家的建议、实验区教师以及我自己对四下教材的理解和体会与在座的老师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长机会。
优美博大的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寓言、神话、传说等,是全人类的百科全书,是祖国百花园中的奇葩,也是打开人类心灵世界的一扇窗口。它讲述着普通人身边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能告诉读者一个做人的道理,告诉读者怎样区分善恶,如何辨明是非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因为这些故事是广大群众的心声,给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所以人民爱听它,爱传它,使它富有生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好情感基调,引领孩子们积淀祖国的文化底蕴。
如《文成公主进藏》本来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这篇课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又把文成公主神化了,这是极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实上,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课文中这类带传奇色彩的描写还有很多,比如:沼泽地上撒羊毛,因公主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教学时可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模式,让孩子们找找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然后读一读,划一划,体会它的动人。并自己选择一个动人之处进行研究。
孩子们定能找到这么几处:
1、乐意远嫁他乡。
2、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进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为的是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3、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通过引导点拨,回顾全文的“动人”,让孩子领悟到所有的动人都是因为文成公主,因为她的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如此挖掘文本内涵,让孩子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唐朝时候,西藏一带叫吐蕃,年轻的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非常仰慕唐朝的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便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唐太宗答应将聪明美丽的文成公主嫁给他。
公元641年初春,红梅花开满枝头。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带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也带着对亲人的深深眷念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婚后,他俩的生活非常幸福,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40多年,为建设西藏做了许多好事,藏族人民非常怀念她。著名的拉萨大昭寺至今还供奉着她和松赞干布的塑像呢!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文成公主进藏》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自由朗读,点拨字音:刚才同学读得常认真,这篇的生字很多,你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觉得哪些词语特别难读的?
2、学生说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3、出示 “松赞干布 绢花(手绢的意思)豌豆 可恶(多音字) 沼泽地 吉祥如意 达尤龙真
4、 交流质疑。
默读课文,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又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1)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2) 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感受文成公主的形象。
读了课文,你能不能说一说,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是什么样的呢?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体会民间传说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的文成公主具有神奇的力量。(出示表现神奇力量的语句,让学生读一读。)
可是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可没有那么神。在我们的历史书上,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可没有发生那么多神奇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在民间故事里文成公主那么神呢?
这就是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之一。民间故事是人们口头长期流传的,往往表达人们心中美好情感和愿望。
五、感受文成公主对汉藏文化交流的特殊贡献。
那是什么让人们带着特殊的情感把文成公主给神化了呢?请再次认认真真读一读课文,尤其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部分。
你觉得哪些地方也让你对文成公主产生特殊的情感,请在感触最深的地方做做记号。
文成公主出嫁带上的是什么?没有金银珠宝呢,没有衣服首饰,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想与大家交流?
(她带出就是文明和汉族的先进文化)
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总结:文成公主带给了西藏人民文明,藏族人民怎么不怀念与崇敬她呢?
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文成公主带给藏族人民永恒的历史贡献吧。
齐读课文。
六、复述课文:
是啊,就是在这个神奇背后我们对公主产生了尊敬,产生了佩服,产生了喜欢,那当时直接受益的藏族人民怎么不怀念她呢?
这个故事由西藏传到内地,由唐朝传到现在,那我们更也应该把这样美好的情感,美丽的故事传递下去,愿不愿意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呢。老师开个头。
松赞干布派大臣到唐朝求婚,唐朝皇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指名讲讲。
七、课外拓展阅读。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课后在去读读其他民间故事。推荐:《一副壮锦》《猎人海力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