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朱自清《春》三课时教学设计【最新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名篇。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 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 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 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如:____图。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4)品味鉴赏:说出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我喜欢____句,因为它写出了春天中的____景物,用____修辞,(或是从____感官来)表达____情,我用 _____的语气、语速或语调来朗读。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1)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四、总结升华: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A.积累词语。
B.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 www.baihuaw en.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4)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1.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四、归纳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四;
3.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一、盼春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
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花争春)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二、绘春(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触:抚摸
春风图(风唱春)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
笛声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工具书与课文注释,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2.学会赏析,品味语言,感知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形成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感知。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鉴赏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强化诵读(重音),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2.理解并感受文章突出表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3.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难点:揣摩关键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品味优美语言,加深对春的理解与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教学法,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4.提问法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想到春天,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大片大片的花田?田野上小草的嫩芽?河中潺潺的流水?也许第一个让你醒悟到春来的,并不是田野里盛开的野花,而是清晨小路上打湿了鞋袜的露水;也许是昨夜的春雷;也许是那一天忽然变得温暖的阳光。
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他的春天,是从耳朵唤醒的。李清照说:“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的美景,是在对话中生长的。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是怎样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散文常识
(三)听朗诵
注意字词读音与朗读的节奏。
1.多音字:涨、散、薄、黄晕、应和;(学生查字典)
2.生字词:蓑、笠烘托朗润嗡嘹亮抖擞呼朋引伴花枝招展酝酿窠巢喉咙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卖弄:炫耀呼朋唤友: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四)生读。老师评价指导。(语调、情绪、重音)
(五)生再读。
(六)赛读(美读),分小组朗读,读出体会,读出美感。
【第2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一)如果将文章分为“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层次应怎样划分?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颂春)
(二)文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1.请你找出,文章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草、花、风、雨、人。
2.请你分别给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如“春草图”,再请学生依次归纳)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
二、品析景物之美、语言之美(重点赏析1、2、3、4自然段)
要理解一句话,就要真正去品味语言,触摸语言的温度和力度,才能明了句子的情韵。
(一)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反复手法,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拟人修辞手法,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2017重庆中考A卷的“反复”)
2.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头脑中联想)
(二)绘春。
1.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起来了”:具有过程的动感。
2.观春草:“二月初惊见草芽”
(1)读一读,找不同。 (PPT显示)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园子里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在软软的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地,草软绵绵的。
(2)体会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从句式、语序、动词、修辞、叠词等角度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与学生共同探讨)
“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长短句……
(3)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第三自然段,再次让学生带着理解去朗读。
(PPT展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园子里,
田野里,
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想象——景象——人
(4)引导背诵。
(5)拟人手法的强调,在生活中、写作中。
3.赏春花:“乱花渐欲迷人眼”
(1)第四自然段写了些什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多、美、艳、甜、从高到低
(2)树上真的是结满了果实吗?虚实结合
(3)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4)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
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第3课时】
4.浴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
(1)出示王维《画》的第一句“远看山有色”,引导学生说出“近听水无声。”从不同感官去描绘事物。请学生来分析,写风怎么写的。
风的和煦——触觉:抚摸
风的芳香——嗅觉: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风的声音——听觉:清脆、宛转的鸟声;嘹亮的笛声
(2)朗读。
5.沐春雨:“斜风细雨不须归”
(1)让学生总结出雨的总特点:“细”和“密”。强调比喻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提问体会细节:“斜织”“全笼着”“绿得发亮”“逼”(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引导学生想象淅沥小雨中静默的草屋间产生的动静结合的美感,读出安静和平的感觉。
6.人迎春
第2-6着重写景,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城里乡下(范围之广)家家户户(人数之多)老老小小(年龄之全)
(1)“也”:照应前文花的“赶趟儿”。(百花争春、人争春)时光、积极向上
(2)“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7总结:
春景的共同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富于美感;似有灵性和情感。绘春,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写作需要:细致的观察、积累、表达)。
三、品析情感美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分别体现春的什么特点?
(2)三个比喻句有联系吗?能调换位置吗?
(3)蕴含的哲思?
用比喻手法、排比段。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教学目标: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
2、学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句描写事物,以及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具体的句子感悟春的美。
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生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春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hè酝酿yùn niàng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树,花,蜜蜂,蝴蝶,野花。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呼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细”和“密”。两个比喻形象生动。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时间。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去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