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 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 字词

2、 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三、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 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平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牺牲

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革命、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革命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