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方案2022【4篇】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教师教学设计方案2022【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师: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幻灯演示)。

三、解读

师:《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师: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幻灯演示)

生甲:当涂、辞、治经、涉猎、见往事

生乙:即更

(解说: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及积累是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先疏通文意,再作重点记忆,合乎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整体感知

师: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孙权两次劝学,吕蒙始就学,后大有长进。

师: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师: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解说: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自读及概括能力)

五、课文研析

师: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生: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师: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师: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孙权第一次劝学时态度非常坚决。“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第二次时隐隐有不满、责备。鲁肃与吕蒙对话表现的是惊异。

生:孙权第二次劝学是有不满,但我以为更多的是关心、爱护。现身说教,语重心长。

生:鲁肃与吕蒙对话时,鲁肃是惊异,吕蒙是自豪。

师:权蒙对话孙权是王,对蒙的劝说态度恳切,蒙肃同为将士,对其变化之大显示出惊异、赞叹。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注意听,看他读的好不好?哪句话读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通过有感情的读,学生容易理解把握人物)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哪位同学敢挑战他?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精彩!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出了感情。

师:读出了感情,恰当的说应该是读出了“语气”。哪个词体现了语气?

生:“邪”

师:什么语气?

生:反问。

师:“邪”是表示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吗”。文中还有其他语气词吗?

生:有。“耳”、“乎”。

师:分别表什么语气?

生:“耳”是表示限制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罢了”,

“乎”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啊”。

(语气虚词的积累)

师: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分小组有感情的读文章,一会儿找同学分角色读。(两组同学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师: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六、体验反思

师: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生: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

生: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通过对比体现出开卷有益。

生:活到老学到老。吕蒙那么大年龄才开始学习都让人刮目相待,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好,活到老学到老,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仲永天资聪颖,因后天没有学习,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那么大年纪才开始就读,但经过努力,让人刮目相待。看来读书确实有益。

(解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感情体验,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把这两篇课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开卷有益的中心,引起学生感情共鸣,避免教条式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

生:书到用时方恨少。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

多读书,读好书。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解说: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是

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不学

(恳切)

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

(关心)

刮目相待

论议————结友

(惊赞)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工具: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与茉莉对话,营造爱的氛围。

1、揭示课题,欣赏茉莉图片。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读。

3、说说自己心中的茉莉。

4、生活中有一种爱也像茉莉花一样,平淡无奇,却无比真挚,感人至深,所以人们说:爱如茉莉。

5、指导读题。(淡淡的,却深有感触)

二、与文本对话,感受爱的真谛。

1、这种爱没有豪言壮语,而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知道什么叫细节吗?交流。

总结: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或环节。可以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关注这些细节,感受文章的语言,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

2、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17小节,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用“——”画出来。要读出你的感情,写出你的感动。

3、请同学们选择一处最感动你的细节,把它读给大家听。注意:要读出你的感情,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动。

细节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茉莉般的爱?说说自己的体会。

2、自己的病跟这顿饺子相比,哪个更重要?

3、练习朗读,读出虚弱的语气。

4、小结: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细节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1、感受到谁对谁的爱?从哪里感受到的。

2、从“直奔”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爸爸当时心里很急,很担心师)

你真会思考,我们读书还要学会揣摩人物的内心!你能把爸爸这急切的担心给读出来吗?

3、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从他俩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来了?

是啊,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虽然平淡无奇,却无比真挚,让人感动。

细节3: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他们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再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字词知冷暖,文字是有温度的,你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爱的温度?(爸爸的`叮嘱、恬静的微笑、紧握)分别说说自己的体会。

2、大家想一想,爸爸睡着了,那就握着呗,怎么还会“紧”握呢?一个“紧”字告诉了我们爸爸是时时刻刻在照顾着妈妈呀!

3、原来爸爸妈妈内心的爱就体现在他们的神态、动作上。谁把这样的爱给读出来?有感情地读。

这是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去体会的,如果站在你自己的角度,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读这句话?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不惊动这样的画面。

4、阳光悄悄地“探”了进来,从“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上“探”说明阳光也不打扰这幅画面。)

5、学生齐读。

6、小结:师:读着,想着,想着,读着,我们渐渐明白爱有时就体现在──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上。这种爱平淡无奇,却细微体贴。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7、但是,他们真的睡着了吗?从那里看出来的?

细节4: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1、“布满血丝、边打哈欠边说”体会到什么?

2、小结: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

细节5、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啊!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1、“清醒含笑的眸子、麻木”体会到什么?

2、小结: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

3、他们既然都没有睡着,却为什么都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睡着了呢?

4、真爱无言,大爱无声,就让我们默默地聆听,用心感受这份茉莉般的爱。(师范读)

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

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

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

爱如茉莉平平淡淡,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三、前后呼应,加深理解

1、出示:在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2、是什么钻到了我们的心中?

四、归纳延伸,引起思考

1、生活中需要爱,除了爱情,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爱、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爱,甚至与那些你并不叫得出名字的人的爱,有了爱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写一句话: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惧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诱情。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李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下 注间,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

1、观察。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

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

归还还是还有还原

出发发现理发发明

“重“在形容词前读重,表重复读重,还在副词时读还,作动词用读还,发在名词中读发,在动词中读发(学生可从词的角度式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一)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城东边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二)交流

1、自读。自读全诗,画了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合作学习。

(1)组内汇报自学的情况。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3、汇报交流,以最的形式汇报朗读,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时可能还有学生有个别问题,如为什么叫“还”,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程度好的学生可交流,老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4、诵读悟情

(1)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试着说一说。

(2)听录音诵读、感受。

(3)试着和你身边的人互相读一读,注意感情。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大家读一读。

5、背诵

(1)老师发现这首诗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很孰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背下来了,是不是?那就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背得很好,老师也想背一背,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背,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以及电脑演示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

2.运用电脑网络学生自主认读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

3.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方”。

课前准备:相应课件、《小雨点》伴奏带、录音机、生字卡(七套)蘑菇生字卡、森林背景、装饰课题、“点”生字卡、找朋友游戏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近新学了一首歌《小雨沙沙》,我们一块儿来唱一唱、表演一下好吗?(配乐唱,可加上动作)

师:你瞧雨点儿多么可爱呀!种子喝了甜甜的雨水,直嚷道:“我要长大,我要发芽。”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出示课题)这哪一个字是生字呀?(点)请大家认读。(学生读,读好第三声)它的部首是:四点底。雨点儿可爱极了,所以我们加上个“儿”字,读起来既亲切又可爱,这叫儿化音,请大家跟我读(可加手势指导:读完点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雨点儿有大有小,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时说了些悄悄话,你想知道吗?请你听一听,看一看。(电脑演示并配有课文朗读)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自由答)

师:大家说的真好,可以看出你们对雨点儿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画上圈,再读一读、认一认。

师:大家都找到了吗?(找到了)

你都找到了哪些字?(我找到了清、飘------)

你找的真多,还有呢?(我找到了数、半、空------)

你真棒!------

师:瞧,我们刚才把生字都找出来了,现在请各小组组长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

学生小组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三)在游戏中识字、学词、读文。

1.识字

(1)出示课件(摘苹果,带拼音生字)师:我想你们应该学的不错,那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跟老师到果园里摘苹果。你们看,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想吃吗?只要你能带大家拼读出苹果上的生字,就能摘下苹果。谁来试一试?

(2)师:刚才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那现在请组长再带大家读一读、认一认生字卡,看一看是不是每一位同学都会念了,都认识这些字了,大家可以互相帮助。一会儿我们还要去采更大更红的苹果。

师:都读完了吗?走,我们去采更大的苹果。

(3)出示课件(摘苹果,不带拼音的生字)师:你看看这棵树上的苹果真大呀,苹果上的生字没有了音节,可有点难摘,你还会吗?

(4)巩固:老师出示不带拼音的苹果图,指名由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

生:请大家跟我读“清”(直呼)

师:你太厉害了。

师:这个“清”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呀?

生(指名答):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青字。

师:好,我们接下去摘。

生读(直呼)。(读对了苹果就掉下来,及时纠正发音。)

依此类推。(当读到“清”、“飘”、“空”、“问”时,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记的?)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摘了这么多的苹果,高兴吗?(高兴)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件更开心的事。

(4)游戏巩固。师:今天,我还邀请了许多雨点儿来和大家做游戏,谁要?老师先把雨点儿分给大家。(雨点:大雨点12个,写生字;小雨点12个,写音节。把雨点儿分发给学生。)

师:请拿到雨点的同学都读一读,认一认手上的雨点儿。好,我们来玩找朋友游戏。

师:请拿到大雨点儿的小朋友快快站到讲台上来,(全班拍手唱找朋友歌,直到站好)好,开始找朋友。

生1“清”:(按顺序)我是“清”,我的朋友在哪里?(师拍手)

生2(小雨点):在这里,在这里。

生1、2:请大家跟我们读“清”

师:真好,请你们先下去,接下去找。

师:他们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找到了)今天,老师发现大家认字的本领真棒,记字的方法也真不少。

2.学词

(1)师:大家还想玩游戏吗?(想)那我们去森林里的草地上玩游戏吧!看,草地上长满了什么?(蘑菇)老师把刚才学的字组成许多词藏在这些蘑菇里,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他们找到。(出示蘑菇词卡,森林背景)

师:老师请8位同学上来采,采到的也要带大家读一读。

生采

生:请大家跟我读“数不清”。(全体跟读)

师把蘑菇放回原地。

(词:雨点儿、数不清、云彩、飘落、半空中、回答、问、地方〈轻声音〉)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呀,老师把字都藏在词里了,还能找到。

3.读文

(1)师:现在,我再把这些词藏在句子里,看你还能不能找到?

生:能。

师:请大家看课文,你能找到由“数不清、雨点儿、云彩、飘落”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师摆蘑菇)

生读第一段

师:你读的真好,谁还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1—2名。

师:你还能找到由“半空中、问”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师摆蘑菇)

生读第二段

师:“空、中”是后鼻音,跟我读。不错,大家一块儿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师:(师摆)那“回答、地方”在哪呢?

生读第三段

师:他的问句读得真好,哪一组同学愿意像他这样读一读。

1—2组同学读

师:课文中哪里还有“地方”这个词呀?

生读第四段。(读好轻声音)

师:你读的真不错,男女生来比一比谁念的好。

分男女生读

师:念的真好。还有没有找到“地方”这个词?

生读第五段。

师:你读得真好,这一次我也想和大家一块儿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吧!

(2)师:你们可真是厉害的小侦察兵呀!眼睛可亮了。那我们来连贯地朗读一下全文。(生读)

(四)学习生字“方”

1.指导书空。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简单评价、展示。

(五)总结:今天我们很高兴认识了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我们不仅识了字、学了词、还读了句子。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希望大家回去去找一找,查一查雨点们有什么本领、作用,下一节课我们在网络共享。

《雨点儿》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向我们诠释着全新的教改新理念。今年的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愿望。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教学设计在新教改思想的指导下,以识字教学为主,指导学生认读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连贯地朗读全文。同时学习一个生字“方”,并让学生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力求新的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予他们充分学习的自由空间、挖掘潜能的机会,以促进他们高效、愉悦地学习。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导入部分。这一部分我让学生配合动作表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同时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世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备有饱满、激昂的情绪。

2.课文范读。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相应的动画课件(如:下雨的情景,雨后的美景。)。生动的朗读,逼真的画面,将课文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3.自主学习。本课教学设计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自然段,找生字,自学生字。其次以小组长带读的形式巩固生字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过程,自由讨论、自由交流,使他们的学习更主动,更灵活。

4.游戏辅助。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那当属“游戏”了。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学词--读文为主干,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例如:摘苹果游戏,苹果上写有生字,学生会读后,苹果就掉下来,以此来学习生字;找朋友游戏,一部分学生拿写有生字的雨点,一部分学生拿写有音节的雨点,然后找相对应的朋友,以此来巩固生字;摘蘑菇游戏,创设森林情景,草地上有许多蘑菇,蘑菇上有要认读的7个词语,学生摘到蘑菇后再带大家读一读,以此来学习词语。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认识了生字、学会了词语。

5.读文感悟,有感而读。以读促思,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再思考相关问题。如,课文最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雨点儿有什么作用吗?让学生展开讨论,更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又如,教学中我提出: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还知道什么东西数不清吗?让学生发散思维,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从而去体会这一句该怎么读?

6.生字教学。一年级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要任务,因而在课程的最后学写一个生字“方”,采用学生观察后教老师写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知道:我现在是老师了,我不仅要教得好,也要写得好。这样使写字教学更有效率。

总之,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