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目标:
1、入请入境朗读课文,促进语言发展、
2理解文本中的声响词、动词、比喻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形态的特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换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走向自然、
教学重点:体会声响词、动词、比喻句子,理解优美的语言、
教学法:谈话法情景体会法合作探究法入情朗诵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版块
一、复习导入
1、读新词
二、入情品读感悟第二段
1、以读促悟,学习表达方法
2、联系生活品悟感受,获得美的体验、
三、内化积累运用
1当小导游
2、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新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把书打开齐读课后第二题)
二、入情品读感悟
1、以读促悟,品读声、形、
(1)、品读声响
师:上节课我们已整体感知黄果实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让我们再随着作者走进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听———————(出示黄果树瀑布声响))
师:你听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3)引导理解声响词、你从这些声响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声响大
入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作者为了表达瀑布声响的壮美,不仅使用了传神的响声词,还用了动词、比喻句来表达瀑声的伟大,神奇?(小组合作探究,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笔标注、找出引导学生从动词、比喻句来理解瀑布声响)(注重表达方法的指导)(出示幻灯片4)引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这里的声响在哪里听见的?入情朗诵
作者还在哪里听到了声响?用横线画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引导有感情读悟第三、六、七自段写声响的句子)
(2)品悟形态
师:刚才我们已通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那它的形也壮观吗?我们再随着作者向前走,透过树的缝隙,看——————(出示瀑布形幻灯片)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出它的形态美吗?(指导诵读理解)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形态的句子?有感情朗诵、(品悟第四、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写形的句子、重点理解比喻句和”银雨洒金街”奇景)读到这里使我想到一位诗人写瀑布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接)这是写哪里的瀑布?有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5)黄果树瀑布的形又有什么特点?板书:形态宽(个性化朗读数遍)
师:多美的境界、这不仅仅是对瀑布形态的描述,这是对瀑布的吟唱、是歌、是诗、作者的描述充满了瑰丽的想象、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那维妙维俏的瀑布声、形(播放第2、3、4朗读课件)
(3)、内化运用积累
假如一群游人来到黄果树瀑布,没有导游,想让我们给他们做导游,谁愿意?(注重实践体验,促进语言发展)
2、联系生活品悟感受
师:平常你去过风景区吗?有什么感受?用词语概括、或句子描述、作者来到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谷底,他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默读5—7自然段)(出示幻灯片7)板书:感受爽
师:是啊,黄果树瀑布能让人们心情豁然开朗,性情受到陶冶、还记得塞特凯达斯瀑布吗?那我们现在面对壮美的黄果树瀑布,该怎么做?(渗透环保意识)
师:言由心生,如果心中无美,口就无情,黄果树瀑布壮美(板书:壮美)已成为你们关注的事物,对它产生了感情,于是有了许多美好的设想,那我们今后要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自然的美景能陶冶人的性情。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字词,识记作者袁宏道、袁中道、张岱。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顺利地翻译课文,辨识常见的文言现象。
(4)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对文章内容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师友合作,通译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探究,比较两文景物描写的不同,探究心情对景色观察和景物选取的影响。
(3)感受人物高尚的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袁中道对安宁美好生活的热爱,对钻营仕途的厌烦。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传说朱元璋手下谋士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把好山好水都搬到了北京,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刘发现后派大将高亮追赶。返回京城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了,跑前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高亮畏罪跳入长河,从此京城外就有了一座高粱桥,高粱桥景色如何,我们一起随两位作家去看一看。
预习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疑难字词,粗通全文,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课堂交流:朗读课文,提示重点字读音。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师学友合作,翻译两篇《游高粱桥记》。
1、师学友小组合作翻译,明确重难点。
2、课堂交流:介绍重难点,提出存疑。
教师适时点拨。
提高学生文言文解读能力。
3、比较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两文写到的是同一处景色,又同是三月风光,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为何同样的风景在两人眼中会有这样多的不同,对景物的选择有什么不同?
3、除了景物描写,两人还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1、学生按要求寻找关键词句进行罗列、对比、概括。
2、课堂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两人文章都不以写景为目的,而是通过景物来表现自己特别的情趣、心情,因而对景物的感觉印象不同,取舍也不同。)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
两文中,你更喜欢哪一篇,两个人,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表达。
课时作业:背诵课文片段,完成作业中的字词训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教师谈话导入:钱塘看潮是一大盛事,那么,人们会怎样记录潮来的盛况呢?引入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自主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小组合作理解文章内容。
2、张岱、周密、高濂三人对潮水的描写有什么区别?
3、钟敬文这样写好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1、学生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解读文章。
2、对比分析三人描写的不同。
3、课堂交流。
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归纳总结
这几篇小文章与前两篇,哪个更打动人?
学生自由谈。
4、拓展提高
写一些自己特别的心情,注意对环境的描写。
学生练笔、互评。
三、板书
流急而清(侧面描写)
袁宏道垂杨十余里游人如织美丽高雅的生活情趣
丹楼珠塔西山设色尽兴而归甘之若饴
游高粱桥记(对比)
尘埃蔽天着重裘犹不能堪寒冷、恶劣自责嗜进
袁中道狼狈沟渠间百苦乃至邸败兴而返向往安宁美好
口中含沙尚砾砾叫苦不迭
张岱重点在写潮头变化,善以比喻写景,形象可感一别
样样
白洋潮周密重点写弄潮儿的勇猛和争相观潮的盛况景心
物情
高濂专写月下潮水奔涌的景色
四、反思
一、导入
第一次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老师带来几句诗,第一句谁来读一读?
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听钟出长乐——白居易
听诗静夜分——杜甫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陆游
这4句诗都带有哪个字,分别听什么?诗人善听,今天我们就去黄果树听瀑。(板书,读课题)
二、初读
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读感觉很难读的语句:预设——第2自然段,第5然段当年徐霞客游记中的描写,第7自然段。
点明:课文写了观瀑和听瀑两方面,重点写的是听瀑。
三、感受听瀑
1.去黄果树听瀑,我们听到的瀑布是怎样的?请轻声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出示:
a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b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幅白绢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那“哗哗”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c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d瀑声如雷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圆形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浮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e我们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声,只觉得自己的胸臆在扩展,似张开的山谷,那瀑布便直跃而进,挟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荡着大自然纯正清脆的音响。
这五个句子写出了瀑布声音听到的瀑布是怎样的?
3.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句中的哪个词跳入了你的眼帘,让你感觉到这瀑布声特别的响。
抓住:渐近渐响,响遏行云,震荡回响,如雷轰鸣,訇然作响,并随机读出来。
4.助读: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自己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写上批注。交流。关注朗读,
为什么读着这一句话,我们会有这样丰富的联想与感受,正是因为句子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我们感到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5.再选择一处,自己读一读,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写上批注。
朗读点明写法。
6.同学们,同是瀑布声,为什么我们听到的瀑声是不完全相同的,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受?请你再次走进课文,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静静地去聆听,你就会有所发现了。
地点不同,点出文章就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这种写作方法也叫“移步换景”。
上课:
引语:上节课,同学们一同去感受了被称为“亚洲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
一同去欣赏了大自然那道壮美的景观,这节课我们继续透过作者的文字去品味黄果树瀑布。
听写词语:
喧嚣:(走进黄果树瀑布,天地间只存在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胸膛:(这两个字都与人的身体有关,所以是“月”旁)
悬挂 掩映 沉醉(下面听写一组词,先听完再写)
杰作
对照屏幕订正一下
读词语,指名读,哪些是写瀑布的,哪些是写人的?
黄果树瀑布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选择刚才听写的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说。
(词语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学课文时可以看到许多词语,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细读文本:
抓“杰作”奠基调
什么是杰作?在课文中杰作是指?你怎么理解?
读,反复指名读,读出味来,听出了这瀑布不一般,(出示一句话)你很向往哪儿?
在文章开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特别留意描述瀑布景色及作者感受的句子,仔细读读品品在旁边与下关键词感受,看了从哪些词句可以会会到这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汇报
预设一
引语:先读一读你刚才特别留意的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句子中感觉到瀑布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同一段,同一处,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按顺序来交流。
第2自然段
(1)“飘、拂、涌、盖”先读词,再读文,板书:声响大
(2)“人喧马嘶”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2.3自然段
(1)宽:盛小期81-100米宽,和教室作比较。板书:形态宽
(2)“哗哗”引到“泻”理解:
为这字组个词,倾泻—一泻行里
透过这个字,你脑海中仿佛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来?
指名读
3.银雨洒金街
还有哪些描写瀑布景色的句子,你留意到了?
过渡语:是啊,多么美妙的画卷,多么优美的语言啊,请看
出示小诗
指名读 配乐读
预设二
引语,听那奇妙的声响,看那壮观的雄姿,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第5自然段
洒
溅 板书:舒服 还有许多地方象这儿一样,作者潜心锤炼用字用词。
7.第6自然段
【教材解读】
《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课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难点:
理解“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表现黄果树瀑布壮美及作者感受的词句。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3、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凸显“杰作”,朗读引出意象。
1、指名读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欣赏视频,学生自悟再读中心句。
3、复习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加深印象,再读中心句。
[设计意图:“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既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这堂课的牵引线,反复朗读一是为了突出这句话的重要地位,二是为了牵出上节课留在学生心中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的意象;视频是作者的视野,是文字的音像再现,是引入文本的桥梁,可以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从而较好地投入到1—4自然段的朗读中,为后面的朗读奠定基调。]
二、紧扣“杰作”,练读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学“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话。
(1)体会“近得很”。
(2)体会作者“想伸手”的原因。
2、教学“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句话。
(1)体会“凉丝丝”和“舒服极了”。
(2)体味“泻”、“溅”、“洒”。
[设计意图:“近得很”是作者和黄果树瀑布的空间距离,“想伸手”是作者和黄果树瀑布的心理距离,抓住关键词语反复练读正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黄果树瀑布心理距离的逐步缩减,为后面作者和黄果树瀑布融为一体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教学“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句话。
(1)出示庐山瀑布和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李白的诗句、徐霞客的话。
(2)体会庐山瀑布的长,凸现黄果树瀑布的宽。
2、教学“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这句话。
(1)视频再现,引导听声。
(2)体会“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2、教学“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这句话。
(1)体会“圆形的乐池”。
(2)体会“乐声奏鸣”。
(3)体会“灌满了活力”。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交流体悟,抓住关键词语反复练读,展示作者从看势、听声到欣赏大自然的“乐声奏鸣”,直至黄果树瀑布融入作者每个细胞这一心路历程。]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视频引读。
(2)体会“融为一体”。
[设计意图:视频欣赏,辅助品读,感悟“瀑布进入作者心中,作者融入自然之中”这一物我两和的境界。]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体会“完全沉醉”。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是为了更好地把学生带入完全沉醉的意境。]
三、赞美“杰作”,品读积累语言。
1、出示“我来当诗人”,完成练习。
2、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走出课文,照应开头,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将黄果树瀑布的声、形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四、作业。
课堂延伸,完成小诗。
一、欣赏古诗,导入新课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导入新课:
庐山瀑布美,那么,作为我国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自己的预习与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出示介绍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4、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欣赏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脉络。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有贵的《黄果树瀑布》。
1、自读要求: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结合“预习导航”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2、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
读准字音:
出示:缝(féngfèng)隙(xīxì)挟来(xiéxiá)撩过来(liāoliáo)
指名带读词语
出示:杰作缝隙悬挂重叠气势非凡人喧马嘶
沉醉胸膛掩映轰鸣隔着山回谷应
(2)指名读长句子。
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进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②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3)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4)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练习说话:黄果树瀑布真!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黄果树瀑布,来细致感受它的声形美!
三、学习课文二至四小节。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透过语言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注意圈画关键词句)
(一)听瀑
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3、汇报
(1)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读所划的句子。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
3、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这响声是一成不变的吗?(点出:渐近渐响)
(3)再请学生读一读,体会声音的渐近渐响。
(4)朗读的过程中,一些描写声音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瀑布声响的变化,能找到吗?(点出:哗哗、喧嚣、人喧马嘶)齐读。
(5)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有几个动词尤其吸引了我,让感受更加真切,你发现了吗?(点出:飘、拂、涌、盖、)请学生再试着读读,体会动词的精妙。
(6)动词用得多好呀!我们也来试试看。(出示课后习题3)
(7)水声越来越大,大到什么程度?(读书上的句子)大得盖过了一切声响,没有游客的交谈声,没有汽车的发动声,没有动物的鸣叫声……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剩下什么?(点出:只)
(8)师: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神奇,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竟然包含了如此丰富而震撼人心的内容,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让我们再次好好的品位一下这优美的文字。(朗读第二段)
4、还有吗?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6、从中,我们再次感受到瀑布声音的(大)。
7、师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又“看”到什么了?
(1)指名朗诵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透过树的缝隙……泻下来。
(2)这一句写了瀑布的形态,如果也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形态宽)
2、过渡: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读第4小节。指名读读。
“银雨洒金街”给我们的感受就一个字(奇)。
3、小结:是呀,“银雨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5、齐读1—4节。
四、作业:补充习题一、二题。
板书:
听声响大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瀑布的诗?谁来朗诵一下。
[学生只会背李白《望庐山瀑布》,今后要多训练他们围绕某个主题收集、背诵诗词的习惯]
2、谁看到过叶圣陶的现代诗《瀑布》?听老师朗诵一下。
3、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有气势,很美。)
4、揭示课题。
5、教师简单介绍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欣赏图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中朗读课文的情况。
同桌每人一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给予评价。
2、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全班学生强化。
(学生说到“撩”、“挟”,顺便用演示动作法理解字义。)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理解:
漫天浮游,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看到的类似情景:大雾,大雪,喷水浇花……
凝神谛听: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楚。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人喧马嘶:形容大声喧闹,马在嘶鸣,比较热闹的样子。
4、教师提出一些词语让学生讨论理解:杰作、山回谷应、掩映,是什么映衬着什么?人喧马嘶,生活中有这样的情景吗?(集市、闹市)
[任何时候都要让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5、说一说,课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6、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站在哪些点来观察黄果树瀑布的?
(刚进入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登上平台)
每一个观察点看到的景象都不同,这就是游记中的“移步换景”。
[这一个教学环节可以放在第二课时]
三、学习生字
1、同桌讨论生字的读音、部首、写法、词义、形近词和扩词。
[学生之间资源共享,提高了生字学习的效率。]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完成“读一读,再抄写”。
四、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幻灯片2、3)
3、这节课我们就去游览黄果树瀑布。
二、走近黄果树瀑布,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1、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入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结合课题板书句式:黄果树瀑布真_______!生:默读课文后回答:黄果树瀑布真壮观 、美丽、宽、气势非凡、雄伟……)(出示幻灯片4)
2、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生:接答:美!)(出示幻灯片5——13)
3、 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生3: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4: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过渡: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出示幻灯片15——21)
二、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1、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2、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出示幻灯片23)
(生2:我也发现了比喻:“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出示幻灯片24)
3、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4、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出示幻灯片25)
5、小结: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6、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出示幻灯片26、)
(生1: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7、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出示幻灯片27)
①徐霞客何许人也?(生: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②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8、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9、过渡: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学生浏览全文)(出示幻灯片28)
(生: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10、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三、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学生思考后写话)(出示幻灯片29)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
3、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板书设计:
形态 宽
17、黄果树瀑布
声响 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准备:黄果树瀑布资料、图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旧知引入,课件激趣。
1、板书:瀑布生齐读,问:提到瀑布你能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词语——飞流直下、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从天而降、飞流湍急。
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谁写的?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你见到过那些瀑布?(学生任意说)。师: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瀑布,均以其独特、壮美的气势,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游客,也由此产生了不少赞美瀑布的名篇佳作。下面来欣赏一些令人陶醉的瀑布。(出示课件——欣赏十大瀑布)。
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是我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板书:黄果树
2、(出示课件)师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3、用一个词形容一下黄果树瀑布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一泻千里、滔滔不绝)
4、那么我们的课本中又是怎样描写这样一幅壮观景象呢?请赶快打开书吧。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课件)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思考:课文围绕黄果树瀑布写了哪些内容?
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二、反馈。指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向其他同学求助,师指导。
(三)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课文的题目是《黄果树瀑布》,那么哪一自然段讲的是瀑布呢?生——
第二段。快速默读,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指名回答,“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幅惊人的杰作”为什么要这么说,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语句,用“——”画出来。大声读一读。那么这些语句是从瀑布的那些方面写的?声响和形态(课件)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_____”画出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
怎样才能读出瀑布的气势呢?师指导读课文。
看,这就是大自然惊人的杰作——(课件)黄果树视频
2、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是谁给了他雄浑奇伟之气势呢?
3、从黄果树瀑布到白水河,文中用了怎样的句子来过渡呢?
(生读)
4、来到瀑布的源头,作者又生发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作者在这里久久徘徊,他在思考什么?
(课件)课文最后一段话。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
(生谈论,师一一板书)
6、作者在赞叹、感慨之后忽有所悟——普通中甘愿献身!(板书)此时,你是不是也联系到了生活实际,有所感悟?(生交流)
(四)以读促讲,升华情感。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呢?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
2、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白水河
雄奇壮美、恬静平凡
伟大、平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搜集有关瀑布的图片资料,复习学过的或收集未学的赞美瀑布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特别高兴,因为我们将会一睹中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的风采!你们高兴吗?
二、新授
a:声响
师:let’s go 让我们用心去好好感受吧!
生:听课文录音,读课文
师: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什么?(声音)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
师:从远处飘来、渐近渐响那是什么感觉?谁来读读?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师:你们所听到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能模拟一下吗?仔细聆听!
生读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怎么样?
生:分小组读1句和2句
(2)师:还有谁听到其它的声音吗?(指名说)
生: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师:这是你在哪儿听到的?“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所有的男生一起,让我们感受一下那如雷般的声响,女声则坐在谷底享受一番吧!(男生读第一句话,女生读第二句话。)
师:女同学们,把你听到乐曲与我们分享一下吧!
(指名哼唱、模拟)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师:愿意再听一下这渐近渐响、如此美妙的瀑布声吗?
闭上眼,让我们用心去倾听这似天籁般的声音吧!
多媒体使用:倾听瀑布声
b、形态
导入:声音虽美,但如果来到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只听其声,未免太遗憾了吧!你们看到“黄果树瀑布”了吗?什么样?
师:用括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好好读读。
a、(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寛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b、(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黄果树瀑布的水,随季节变换出种种迷人奇观。冬春季节水小时,瀑布铺展在整个崖壁上,不失其“阔而大“的气势,游人赞美它如银丝飘洒,豪放不失秀美;秋、夏水大时,如银河倾泻,奔腾浩荡,势不可挡,瀑布激起的水雾,飞溅一百多米高。飘洒在黄果树街上,又有“银雨洒金街”的美称。}
c、(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师:说说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文中哪儿感受到的?(白、宽、美)多媒体展示画面
c、感受
师:我现在有一种冲动,想亲手触摸一下,你们想不想?
快速地阅读课文第五小节,告诉我你的感受?
“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想想,你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把课文美美的再读一遍。
指名读
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d、回顾
师:聆听着这天籁般的声音,欣赏着这如画般的美景,游历过祖国许多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沉醉了!(陶醉行不行?)(此时此刻的我们——也沉醉了!)
让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它吧!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小组朗读,三组分层朗读
画面回味,配以音乐
三、作业:
1、将你所到之处的美丽用笔描绘出来,并收集有关景点的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准备在下次的班队会上来个交流!
2、讨论我们为保护这美丽的景观可以做些什么。
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感悟”、“积累”与“运用”。在学习《黄果树瀑布》一文中,就要通过对瀑布声形色艺术形象的感受,缩短学生与瀑布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对描写瀑布相关语言文字的感悟,加深对瀑布的认知和对精准的语言文字的体会;通过对优美词句的积累,强化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领略和为学生的语言创造提供模式;通过运用,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