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声艺术形式和语言特色。

2、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落色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所受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介绍文艺节目的种类。再介绍其中的很受大家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二、导学课文

1、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听相声录音《打电话》。

3、讨论:

⑴ 说说自己听了相声后的感受。

⑵ 说说相声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1、默读课文,画出打电话的相关句子。

2、同桌交流:

连起来读打电话的句子,交流感受。

3、小组讨论:

本相声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汇报:

结合相关句子来概括相声的特点。

【教学板书】

说话绕圈子

明知故说

没话找话

东拉西扯

【拓展训练】

1、说说生活中说话罗嗦带来的不良后果。

2、听相声《为了孩子》。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描述事物的方法,理解诗歌内容。

2、初步接触重点字词,玩、牙齿、牙刷、蜜蜂、公园、积木、电脑。

活动准备

挂图、音带、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手指游戏《五个宇航员》

二、感知理解活动

1、出示背景图,感知早、中、晚引导幼儿讲述一天生活。

小朋友们每天早上起了床都做什么?

下午在幼儿园都做什么,星期天爸爸妈妈会带小朋友们去哪玩?

2、教师播放音带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诗歌内容。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3、出示挂图,师幼共同看图讲述

(1)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幼儿讲述,教师适时的出示大字卡,引导幼儿认读。

(2)将相关的词放在一起,请幼儿说说他们是怎样玩的?为什么这样说?如“花朵、风儿、蜜蜂”

(3)提问:为什么说风儿玩花朵(风一吹过花儿就会摇摆。点头。风往那吹花就往哪摇)为什么说花朵玩蜜蜂?(花朵在那里蜜蜂就在那里)依次帮助幼儿理解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活动

四、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划指跟读

1、教师让幼儿分组朗读,如,一组读前半部分,一组读后半部分。或分组朗读。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幼儿有序收书,整理自己的物品。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幼儿利用数学插板进行简单对称的操作。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数学插板幼儿人手一套,ppt,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电子白板帮助幼儿巩固认识行和列。

1、复习行、列的意思。

"在数学插板上横着摆放棋子的叫行,竖着摆放棋子的叫列。"

2、老师在数学插板上摆放行或列的棋子,让幼儿说说那是第几行或第几列。

二、利用ppt进行学习对称的教学活动。

1、观看ppt演示,认识对称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直线,这是一条很神奇的直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①这是一个三角形,一条直线把三角形从中间分成两半,这两半我们把它对折后发现大小一样,完全重合在一起。

②这是一只蝴蝶,一条直线把蝴蝶从中间分成两半,我们把它对折一下,发现大小一样,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条直线真厉害!

小结:从图形或图案中间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图形或图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一个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对折的两部分大小一样,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④一个图案沿着对称轴对折,对折的两部分大小一样,这样的图案叫轴对称图案。

三、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简单的对称。

"这条对称轴这么厉害,今天让我们在插板也做一条对称轴。请你在第5列插上10课黑色的棋子。"

1、在数学插板第五列插上10颗黑色的棋子,当作对称轴。

2、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第4行摆放2颗红色的棋子,幼儿在自己的插板上插上对称的两颗棋子。

3、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第8行摆放4颗绿色的棋子,幼儿在自己的插板上插上对称的4颗棋子。

4、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用红色的棋子摆放半个三角形,幼儿也在自己的插板上摆出同样的`图形,然后再摆出其对称另一半。

5、用同样的方法,用黄色的棋子进行简单对称图形的摆放。

6、幼儿自由在数学插板上摆放出一个简单的周对称图形。

"我们利用这条对称轴可以摆出各种对称的图形或图案,现在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做一个对称的图形或图案。"

四、游戏巩固对称的认识。

1、帮紫色的花找对称的另一半。(按颜色找)

2、帮猴子找另一半脸。(用排除法,逐一排除)

3、给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按对称,不对称进行分类。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意图

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要升入小学了,要离开喜欢的老师、同伴,不免有不舍之情,为了缓解幼儿的这种情绪,特设计了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关注他人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3、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难点是让幼儿自己设计题卡。

四、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数字卡片;题卡三份、每人一盒彩笔、名片纸若干、电话机一部。

五、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玩“补数”的游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给孩子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提问:“小朋友,我问你,?的补数在哪里?”孩子回答:“老师老师告诉你,?的补数在这里。”孩子说的同时,举起自己手中的卡片。

2、组织幼儿用数字卡片摆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孩子卡片不够用的情况,这时候请孩子之间自己解决,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互相帮助。

3、交流讨论:

(1)在别的什么地方还看见有数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引出“110、119、120”。

4、分组做题,得出幼儿园电话号码。

每组一套设计好的题卡,7道题的得数,放到一块就是我们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做题的过程中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识。

5、分组让幼儿自己设计题卡。

写出一组电话号码,让幼儿根据数字设计得数是号码的小。

6、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名片。

要求:名片要漂亮,要有电话,姓名。

7、玩打电话的游戏。

幼儿交换名片,互相玩打电话的游戏。

8、游戏结束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音乐播放中,补充介绍生活中的倍增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