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在家里》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1

导入单元教学:

同学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自尊自信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而要真正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必须能自立,必须图自强。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请问,你是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吗?你想做一个真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吗?那么,什么是自立自强呢?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个能自立、自强的人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能自立、自强的人呢?这就是我们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导入第三课的教学:(阅读教材第33页“小狮子的不同命运”)

有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被猎人带回家中精心喂养。小狮子慢慢长大,无忧无虑,有吃有喝。当然,猎人给它们设计的笼子也温暖舒适。没有想到,一只小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去。后来,猎人外出再也没有回来,笼子里的小狮子活活被饿死了。那只当年跑出去的小狮子,独自在野外。饿了,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有了伤,会用舌头舔伤口;遇到敌人,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它顺利地活下来了。

请你说说,这几只狮子的命运为什么不同?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同学们,逃出笼子后的那只小狮子所以能顺利得活下来,是因为长期的野外生活使它知道怎样寻找食物和保护自己。而笼子里的小狮子所以活活被饿死了,是因为它们长期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得到起码的生存能力的锻炼,缺乏寻找食物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个故事说明:不能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动物是这样,我们人类更是如此。

同学们,我们人类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从依赖逐步走向自立的过程。对于迟早都要到来的自立,我们为什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呢?……你准备好了吗?……你想从现在开始就做一些准备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准备呢?……这就是我们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将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

导入新的框题教学:

同学们,请大家翻开教材第34页,看看我们这一框题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同学们,在学习和探究新的内容之前,我想先问大家几个小问题:(1)今天早晨你洗了脸了吗?洗了脸了的同学请举手;(2)今天早晨你是自己洗的脸吗?自己给自己洗了脸的同学请举手;(3)今天早晨你是自己穿的衣服吗?自己给自己穿衣服的同学请举手。(这三个小问题看起来非常滑稽,而且也非常浅显,但却紧扣主题。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给与肯定的回答。)

同学们,我还想问大家:你为什么要自己洗脸、自己穿衣服?为什么你不等到你的父母或者老师、同学来帮你洗脸、穿衣服呢?(学生的回答一般都会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根据学生的答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总结洗脸穿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同时板书: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个别同学可能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会给与否定的回答,比如:手受伤、生病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排除有极个别同学是父母给穿衣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让这名学生自己说出理由,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讨论之后教师小结,再引到本课主题上。)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听课、做作业、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住房、购买日用小商品等等之类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理所当然的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做。你们说对不对呀?……对,我们自己的事情应该由我们自己去做!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5页陶行知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第一框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组织学生看看课本第34页的插图故事,思考问题,并回答:小曦的东西自己拿,盟盟的东西却要自己的大人们拿,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这说明她有较强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比较关心、体贴自己的长辈;而盟盟的东西却要自己的大人们拿,这说明她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较差,对自己的长辈的关心、体贴不够。(预测与引领:在引导学生思考赞同谁的做法和为什么时,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尽量多说。)

2、组织学生听故事,谈感受:

⑴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父母从孩子小时侯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

⑵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条文内容是: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然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思考:原联邦德国为什么要用法律条文规定孩子必须帮父母做家务?

⑶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孩子还很小时,父母们就要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

⑷1993年7月,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该文记录了1992年8月,中日少年在内蒙古举行的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暴露出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的呼声此起彼伏,全国教育大讨论由此掀起。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我国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①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10多公斤,匆匆前进着。正值当地遭受罕见的高温天气,整个行程十分艰苦。日本少年个个身背巨大的行囊,做足了准备,把野外生存条件的艰难想到了极尽,当地随行的人员想要帮他们时,立即遭到严辞拒绝,日本小孩觉得受到了侮辱。中国孩子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全部都是中国孩子在向家长诉苦。日本孩子却不声不响地前进。②同样是生病,中国孩子被送回大本营,而日本孩子却怎么也不肯。中方家长对待生病的孩子的态度和日方家长对待生病孩子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中方的家长把生病的孩子接走,而日方家长则要求把孩子留下锻炼。③晚上宿营,中国孩子只会生起篝火,而日本孩子却会做饭做菜,。④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日方队长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77个日本孩子大声吼道:“美!”“天蓝不蓝?”“蓝!”“你们来不来?”“还要来!”这几声怒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个中国人。日本的孩子对当地独特的蒙古族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加赞赏,而中国的孩子却不以为然,只盼望早点回家。天啊,这就是大和民族的精神吗?日本人满面笑容的离开中国,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教师分析:中国孩子的娇生惯养,早已有目共睹。不仅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有不少孩子因为上学放学车接车送,甚至连脚也快不能走了。草原探险夏令营里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有其必然性。平常吃不得一点苦,耐不得半点劳,难道到了探险夏令营里就会吃苦耐劳了么?就象吃苦耐劳要在天长日久中养成一样,娇生惯养也是潜移默化的。中国的孩子并非天生的吃不得一点苦,耐不得半点劳,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平时家长不愿孩子吃一点苦、耐半点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瓜豆效应”讲的并非只是种庄稼。

同学们,你们说我们中国的青少年再不努力的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还能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吗?我们自己能有立足之地吗?那么,什么是自立呢?你对自立是怎样理解的呢?

3、什么是自立?谈谈你对自立的理解?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味着要独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庇护,自主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所以,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穿插:齐读:陶行知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都不是好汉”。目的是加深对“自立”的理解)

4、怎样理解“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我们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当我们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的生活体验;直到将来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就能够自谋生存、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的自立人生。

同学们,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哪些事情是属于自立的表现呢?

5、自立的表现有哪些?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插图的内容,列举在日常生活中自立的表现。活动建议:教师可按教材所列的步骤组织活动。也可以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材上所列的自立表现进行适当的增删。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纳。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在列举的自立表现中,分清哪些是个人生活的事情?哪些是家庭、集体、社会生活的事情?由学生总结出自立包括学习自立、生活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等方面。)

①独立地科学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②自主地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③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6、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从而引出自立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为什么?(自立对自己各方面成长有些什么好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插图的内容)(也还可从这个角度提问:你做过家务事吗?做家务对你各个方面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独自在家,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你上学、放学需要父母接送吗?你做作业时是独立完成还是一旦碰到难题就请教别人或者干脆抄别人的作业?……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们却是一个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了。

让孩子做家务好处多多:(1)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及物理的学习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2)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3)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体谅家长的辛苦,逐渐承担自己在家庭里、社会上的责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4)劳动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在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脑子里氧气最充分。成人一次注意力只能集中50分钟,因此不能让大脑连续学习几个小时,这样效率就会降低,还会造成神经衰弱。而人在劳动和运动时,主管思维的大脑是休息的。因此,应该是学习45分钟,劳动或锻炼15分钟。每天累计劳动或运动量至少一小时,这样会使学习更有效率。

1)自立的重要性: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并且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

2)自立的必要性:(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庭和学校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锻炼的过程。经过自立这个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3)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3)总之:自立能帮助我们走向自强,走向成功。我们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靠他人,必须靠他自己。所以,应自觉的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

7、议一议:为大学生子女支付上大学费用的问题,你赞成那种观点,你有自己的观点吗?(从而更进一步的说明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因为…… 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因为……

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8、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自立能力?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为什么?

谁能够及早具有人生需自立的紧迫感,及早的做准备,谁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争得主动。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自立能力:①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 ②与人沟通、善解人意、说服他人的能力;③运用多种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④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⑤组织与决策能力;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

根据你的理解,将上述能力按重要程度排序。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9、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

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的表现:①独立地科学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②自主地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③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3)自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10、课堂练习

1、刚考进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在父母陪同下到学校报到注册,妈妈为他挂上蚊帐,铺好床单,买好饭菜票。妈妈要走了,他拉着妈妈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做妈妈的千交代、万叮嘱,一百个不放心。 果然,妈妈刚离校,麻烦事就来了。学校要求起床要拆蚊帐,可他不会拆、更不会挂,急得在床上哭。吃饭又要排队,衣服又要自己洗,于是他很苦恼,时时有退学的念头。亲爱的同学们,你可以帮助他吗?

2、续编故事:有位学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学,父母把他送到大学,帮他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他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柜子。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参考下面的表格,总结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自立的表现及自立能力对自己的影响。

劳动技术单元教学设计 篇2

一、情况分析:

学生分析:本学期我担任的五年级3个班的劳动技术课教学,每班人数约为50人。从上届任教老师了解到该年级的学生上课纪律较差,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随便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这就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当然,该年级的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自觉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劳动课的,喜欢动手做小制作。这是本学期上好劳动技术课的一个有利因素,问题主要在于使班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提高本年级的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课改后实行的新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

一、烹饪,

二、小木工,

三、小塑料工,

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2、了解木制品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用途,学习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木工制品。

3、了解塑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4、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实践、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力。

5、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烹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2、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家政劳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第二单元:小木工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制品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用途,学习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

2、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木工制品。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木工制品。

第三单元:小塑料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塑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简单技巧,培养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塑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制订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经常开展劳技制作竞赛。

3、多采用集中课时或分散课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4、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反馈,表扬、鼓励学生,提高他们上劳技课的积极性。

5、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6、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7、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8、写好教学反思,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在家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八个汉字。

2、认识五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并能将实物与表示它们名称的词语相联系。

【教学准备】

物品模型、吹塑纸底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1、课前给每张课桌发一个“宝盒”,盒子里装着“电视”“沙发”等物品的模型。

2、谈话激趣:

小朋友们,课前老师给你们发了“宝盒”,快打开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3、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察、交流,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

1、教师引导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了那些物品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2、同桌合作:

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可以由一个同学出示物品,另一个同学不认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方法。)

3、反馈:

⑴谈话:谁能把自己认识的物品大声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⑵学生到讲台前举着模型大声读或领读。

⑶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点击出示相应的汉字及图片。评价并表扬学大的自学情况。

4、齐读屏幕上的词语。

三、师生合作,学习偏旁

1、多媒体出示“发”“沙”,引导学生比较两字在字型上有什么不同。

⑴同桌讨论。

⑵学生自由发言。

⑶教师小结:“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偏旁,叫“三点水旁”。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偏旁:

⑴教师引导:

你们还认识哪些偏旁?(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偏旁及一些相应的汉字。)

⑵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偏旁的?(从父母、书上、电视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⑶教师小结引导:

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很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3、学生没有说出的偏旁,教师介绍。

4、巩固练习。游戏方法:发给学生带字的头饰,根据老师的口令,同偏旁的宇迅速排队,看哪队排得又对又快。

四、自主探究,识记字形

1、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2、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编顺口溜、编儿歌等方法识记字形。(奖励识记方法好,记得多的同学。)

五、联系生活,了解特征

1、多媒体演示一组录像:

内容:在整洁美观的房间里,小朋友坐在沙发上认真地看书,在台灯下专心地做作业,在电视前观看精彩的节目……

2、小组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电视、电话等用品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3、全班交流:

引导用“(什么)能(怎么样)”的句式练习说话,也可以请学生讲讲关于这些物品的小故事。

六、自选物品,训练表达

1、过渡谈话:

电视、电话等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都很喜欢他们。

2、从所给模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几件,说一段话。(先同桌练习,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

1、在“智慧迷宫”里识字。(多媒体课件)

2、小制作:设计我的家。

方法:每人发一张吹塑纸底板,按底板上的文字提示贴图(每张底板的提示不同)。

选取贴得又快又好的,放到前面展示。

八、作业

材料制作:用所给的模型进行创造性设计,布置自己的房间,并在作品后附文字或拼音说明,下节课开展览会。

家庭劳动教育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劳动创造幸神的欢乐,产生表现生活的美联社的欲望。

2、初步了解形体结构的关系,学会用线写生的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有关做家务的录像、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做家务的场景画出来。

教学难点:线条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做过家务吗?在家的时候,你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二、教学新课。

1、闭上眼睛思考下:你在家里做过哪些家务活,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吗?还记得当时家里的情景吗?

2、看电脑上出示的做家务的视频录像和图片资料等。

3、你愿意把你的做家务的场景通过手中的笔画出来吗?

4、我们一些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来的。

5、学生自己动笔画,教师指导。

三、作业展示和教师点评。

课后拓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