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
一、教学目标:
近期由于刚开学,学生在家待的时间比较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身操》的动作要领,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音乐的。伴奏下,缓解学生的疲惫感,疏导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学会今后在家每天也能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热身操》的动作要领,记住每个动作并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体能。
三、教学难点: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注意动作与节奏感的一致性,对学生的协调性有一定的要求。
四、教学准备:
一身运动装、运动鞋、手机音乐、一个人录像
五、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练习法和指导法。
六、教学过程:
首先,老师先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本节《热身操》共有五个动作,分别是:“原地踏步” “后踢腿跳” “高抬腿跳” “胯下击掌” “开合跳”。所有动作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跟着音乐一起来完成的,并且对于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和音乐感的掌控能力以及自身体能都有所要求。
其次,老师进行动作示范。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跟着音乐把所有动作都给学生示范了一遍,示范完之后,对每个动作进行单独再示范和讲解。学生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先不要音乐,先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学会后,然后跟着音乐一起跳,直到将所有动作全部学完为止。
再次,学生自己进行练习,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纠错。老师将所有动作都教完后,让学生自己单独去练一会儿,老师则在一旁观看,对于有的动作记不清楚或者动作不规范的学生,进行单独纠正。
最后,老师将所有学生集合在一起,针对大家出现错误比较多的地方集齐再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学生再去练习,并在一旁进行指导,直到学生把动作要领全部掌握为止,学生练习一会儿后,全体集合,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在下课的前五分钟,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放松活动,然后将所有器械全部收好,下课。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大家表现都特别好,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动作要领,找到了音乐的伴奏感,只有少数学生动作和音乐不太协调,跟不上节奏,这部分学生课后要加强练习,争取掌握。将音乐和体育课融合在一起,不仅使课堂充满活力,增添了许多色彩,还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好充满生机和活力。
生字、词教学
1、(1)随机出示生字(第一组生字):
jing l fn gu wéi wú
新疆 吐鲁番 葡萄沟 维吾尔族
(2)学生自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师纠正错误、领读
(5)交流记生字办法
生甲:我能记住“沟”,鱼“钩” 的“钩”,去掉金子旁,加上三点水,就是“沟”,“葡萄沟” 的“沟”。
师重点讲解“疆”。
(6)说话造句
师:你能用上它们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吗?
师:你能试着用两个吗?
师:你能把它们全用上吗?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有我们的维吾尔族老乡”
评析:说话造句环节,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能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既达到巩固生词的目的,也能进一步熟络课文内容。
2、(1)随机出示生字(第二组生字):
t dio bo gu
梯田 碉堡 吃个够
(2)学生自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师纠正个别错误
(5)欣赏“梯田”和“碉堡”的图片
(6)交流记生字办法
评析: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纠正,及时范读。生活中少见的词,能用图片欣赏的办法,让学生记忆深刻,同时理解更直观、形象。
3、(1)随机出示生字(第三组生字):
mì mì
蜜桃 茂密
(2)学生自读,并观察两个生字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组词
蜜(蜜桃)(甜蜜)(蜜蜂)(蜂蜜)
密(茂密)(浓密)(密码)(密密麻麻)
(4)总结两字
蜜:与蜜蜂有关的,与甜的东西有关的东西。
密:较密集、较集中地时候。
评析:两字学习扎实、讲解到位。能字、词结合,两两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学习结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1)出示以上三组生字
新疆 吐鲁番 葡萄沟 维吾尔族
梯田 碉堡 吃个够
蜜桃 茂密
(2)三组生字去读
(3)生个别读
(4)全班齐读
5、书写“蜜”与“密”
(1)比较两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上下两部件的相同与不同点
(2)手指空写
(3)学生书写
(4)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积累动词,运用动词。
3.通过恰当的修饰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一)说收集到的动词
1.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表示动作的一个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你们都按要求去做了吗?
2.用一个数字说出你收集到的动词有多少?(请四、五个同学说)
3.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我们一起说出收集了多少动词。
大屏:我收集了 个动词。
4.很想听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动词。现在开火车交流。
(二)猜一猜
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勤动手的孩子,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首先是。
1.看动作猜一个字的动词(六个)
推 举 压 喝 跳 拍
(难度增加罗。)
2.看表演说一个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举十个)
东张西望 挤眉弄眼 又蹦又跳
东倒西歪 拳打脚踢 大摇大摆
小结:同学们,人物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词把他描述出来。在作文中,我们必须学会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了。
二、品析词句,体会用词准确
1.请闭上眼睛,我们先来听一听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描写动作的经典片段。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1) 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到?(因为文中有了动作描写。)
(2) 说出文中所用动词。
(3) 我们看到小女孩捕捉蝴蝶的动作,是因为作者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4)调换动作顺序,行不行?(描写人物地动作,要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5)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6)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2.这段精彩的动作描写,用了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3.小结: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叫做动作描写。写好人物动作,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运用动词,注意顺序,再适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特点。
三、片段习作练习(用上收集的动词。)
1.现在,该轮到同学们小试身手啰。
请填上准确的动词或修饰语。时间2分钟。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从床上 ( )下来, ( )地 ( )过校服,( )上鞋子,几步 ( ) 进卫生间,( )地 ( )出牙刷,( )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 )了几下,然后,( )下毛巾, 在脸上( )了两把,飞快的 ( )出屋子。
2.大展身手
片段演练:主题1、斯文女士的。吃相
主题2、粗鲁男士的吃相
主题3、胆小的他放烟花
要求:
1.运用人物动作描写方法,选择本小组对应的主题进行刻画,字数50字——100字。 时间5分钟。
2.小组成员交互作品修改,选取优秀习作在班级上展示。时间3分钟。
(五)读一读(注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听。)
大屏展示: 所用到的动词是 、 、 ,这些动词得好的原因是
四、总结:
细致观察人物动作,准确地用上动词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象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 交流收获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 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人物动作描写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教学目标:
1. 学习《荷花》一文的写作方法,能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2. 学会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 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荷花图片,谁来说说:这是些什么样的荷花?
2. 要怎样才能把一种事物说具体、写生动,一直是个让我们头痛的问题,对吧?可是有人却能把一件普普通通的事物写得详细而生动,我们今天也来学学他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吧!
二、写法指导
1、(出示第二自然段)大家快速地看一看,这段话出自那篇课文?
2、对,这段话出自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一文,接下来咱们边读它,边思考:这段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荷叶和荷花? (指名答,板书:颜色 样子 )
3、颜色描写的指导
(1)句子中的哪些词是写它们的颜色的?(指名答后,变色显示)
(2)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写颜色的词?(指名说)
(3)老师也搜集了不少写颜色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吧(齐读)。
(4 )这些词语可以随便乱用吗?对,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词语来对事物进行描写。比如:玫瑰,我们可以说( )的玫瑰……
(提示孩子:同一种颜色用不同的词语来描绘,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4、样子描写指导
(1)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句子是写荷叶及荷花样子的。(指名答,变色显示)
荷叶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荷叶比作了什么?(大圆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修辞手法?(板书:比喻)
(2)你会说比喻句吗?那我们来试着说几个比喻句吧!
太阳像个_________。
荷花的花瓣全展开了,看上去就像_________。
那一个个的花骨朵好似_________。
荷花
(1)这些荷花有几种不同的姿态?
(2)为了把这几种不同的姿态描写,更好地组合在一起,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你能把那组关联词找出来吗?(有的……有的……有的)
5、抒情指导
看到这么迷人的景象,作者忍不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发自己的——感受。(板书 感受)来,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的感受。(出示范文第三自然段,齐读。)
三、能言会道。
1、(出示范文二、三自然段)你看,刚才我们只能用一句话来描述的内容,现在变成了那么生动具体的两个段落。由此可见,写一种景物时,我们只要认真观察,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它的颜色、样子写清楚,最后再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了,对吧? 现在就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出示图片)请你认真观察一下,图上出现的是什么花?它有几种不同形态?(指名上台指出,老师用小标题做记录。)
2、现在我们把同学们观察到的这几种花的姿态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组关联词将它串起来读一读吧!
3、和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比起来效果怎么样?(干巴巴的,不生动)那我们就得用“比喻”的方法来帮忙了。(引导孩子逐句的说比喻句。)
4、看着这么漂亮的桃花,你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说)
四、仿写文段。
1、大家说得真棒。其实,我们刚才进行的就是对《荷花》这篇课文的一个片段口头仿写。现在,只要将刚才我们说的或是心里想的内容按板书上的顺序写下来,就可 咱们赶快拿出作文草稿本,把它写下来吧。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作文
六、布置习作
同学们,美丽春天已经来到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许多景物值得我们去写。今天回去后,就请你用老师教给的方法,选择一种春天里的景物来写一写,好吗?
板书设计
颜色
写清 样子 用好比喻
感受
六、布置习作
同学们,美丽春天已经来到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许多景物值得我们去写。今天回去后,就请你用老师教给的方法,选择一种春天里的景物来写一写,好吗?
训练目标:
1、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2、抓住典型人物、事件展开细致描写
3、抒发内心真情实感
训练重点:
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并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展现典型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作前指导: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投影上的两段文字,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老师进来了,并且看见我在补作业,于是老师就非常的生气,并让我下课去办公室。
2、“在干什么呢?”我被这突来的质问声惊住了,不知何时老师进来了。正在补作业的手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慢慢地抽到了桌子底下,手指不停地来回搓着,我的头低垂着,脸上也火辣辣的,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只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星期天在家干嘛呢?玩疯了吧?下课到办公室!”老师生气的说道。我的嘴张了张,想要解释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不争气的泪溢满的眼眶……
指名生发言
师小结:大家都选择了第2个片段,认为第二个片段描写的更加细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可见,细节描写非常重要,它能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细节描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文字描述,了解细节
1、概念
细节描写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2、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文章生动传神、形象可感。
3、分类
人物细节描写
景物细节描写
生活细节描写
三、形象回顾,欣赏细节
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人物形象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你能说出一个吗?
指名生介绍
师投影补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一面》
“干什么?”传达室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甜甜的泥土》
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
四、体验感受,表达细节
1、典型的人物形象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课本中,也出现在我们平日的习作里,请霍琪琪同学上台朗诵上次习作《爱与时间同行》。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观察。
2、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刻画人物细节描写,将朗诵同学上台朗诵的过程表达出来。
3、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共评
五、明晰方法,描写细节
1、方法
细致观察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
巧妙运用修辞
用心突出特征
2、运用所学方法,将下列情景细致描写
(1)上课他在走神,老师让他回答问题
(2)他吃了一碗面
3、学生独自描写场景(1——4组描写第一场景,5——9组描写第二场景)
4、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共评
5、师投影自己准备的第二场景的描写,让生欣赏
6、请以《这节作文课》为题,选取课堂上典型人物、情节展开细节描写。
要求:书写要工整,不少于600字。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多音字:妈妈喝【hè】住了她
2、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炊烟袅袅、引人入胜”
2、学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回忆让自己感动和尊敬的'老师,准备一个故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时间:
一教时
预习:
一、词解
生涯;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身临其境
二、从文中摘录:
1、“我”听课入迷的句子:
2、“我”尊敬老师的句子:
三、我认为文中的田老师是位的老师,从可以看出。
四、提问
1、自问自答:
2、我问你答:
五、收集作家刘绍棠及其作品资料。
教学片段A:(课始)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语:脑袋(dài)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róng)毛,尾巴像伞。
(学生立刻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
师:它是谁?
生:(齐喊)小松鼠!
师:真行呀,难不倒你们。你们怎么猜的?
生1:我读一次就知道了。
生2:因为我知道小松鼠满身绒毛,尾巴像一把降落伞。
生3:我拼了拼音,要不然我也不认识“袋”字,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生4:我以前就知道了,“袋子”的袋嘛!
师:你们不仅是猜谜语的高手,也是识字的高手!那么,你们知道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吗?
生:花生、松果……
师:松果是小松鼠最喜欢的食物。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生1:我喜欢吃旺旺雪饼。
师:是嘛,你知道“旺”字怎么写吗?
生1:(自豪地)知道!“日”加上“王”就是“旺旺”的“旺”。
师:你怎么学会的?
生1:包装带上有的。
师:真厉害,吃东西也能识字。
生2:我最喜欢吃鸡腿,“萨拉咪”那种。
师:我也喜欢吃呀,能告诉我“萨啦咪”怎么写?我也去买。
生2:(有点为难)老师,我只认识两个字。
师:说来听听。
生2:“啦”是口字旁加上拉手的“拉”,“咪”是口字旁加上个“米”字。“sà”我不认识。
师:没关系,你能在课外自己学会新的字,已经很了不起了。下次有机会再把“萨”给记住好吗?
生2:好!
师:孩子们,你们也试过用这种办法在课外自己认识更多的字吗?以后吃你们喜欢的东西时,记得把包装带上的商标给剪下来,自己用好办法记记,有机会带到班级里也教教其他小朋友,好吗?
生:好!
……
教学片段B:(学习“主、意”两字)
生1:我有好办法记住“主意”两个字。
师:赶紧说,我们都洗耳恭听。
生1:(自豪地)“主”是王字头上面加一点,“意”是立加日再加心。
师:你的办法是不错,不过没我的好。
生1:(不服气)那老师有什么好办法?
师:我会编儿歌来记,看!
(课件出示儿歌:王字头上加一点,立日加心变成意)
生2:老师,我能编得比你更好!
师:是嘛?
生2:王字头上加一点,我是一个小主人。
师:佩服佩服,你不仅会记字,还会用字,我可没想到。
……
【教学反思】
创设教学情景,轻松快乐识字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能持久。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片段B中,学习“主意”一词。我先让学生说出记这两个字的方法,然后以参与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自己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记字,说:“你的办法没我的好!”用“激将法”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在无意中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果然,就有学生说:“老师,我能编得更好!”结果,他不仅用儿歌记住了“主”字,还编儿歌“用”了“主”字,这实在是我意料之内的意外。
而在片段A中,上课伊始,我根据课题设计猜谜游戏。不局限于文本教材,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自主识字的机会。通过读谜语、猜谜语,对谜语中的几个新字“袋”、“绒”有了一个概念意识,使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学会生字,而且领悟到猜谜语也是识字的好办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对称轴。
2.通过自我实践、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学生喜欢的事物、人物创设课堂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探索新知。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漫画人物——三毛,创设情景:黑板上画一个缺眼睛,少耳朵的三毛,请学生画出来。孩子们都踊跃地上黑板添眼睛,画耳朵,可其他同学总觉的不满意,其中一位同学获得大多数人的赞同,于是邀请她介绍经验。生:耳朵和眼睛都要一样大小,都要互相对称。学生从画三毛头像中意识到“对称”二字,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
电脑演示:飞机、机器猫、蝴蝶、京剧脸谱、建筑物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哗然,十分欣赏,气氛十分活跃,纷纷谈各自感受。
生A:这些图片我都很喜欢,但我比较喜欢机器猫、蝴蝶的图片,太漂亮了。
生B:我喜欢蝴蝶,颜色鲜艳,而且左右对称,看了很舒服。
生C:有一部分的图片,如蝴蝶、京剧脸谱都是左右对称的。
生D:很多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美。
师:的确是的,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漂亮,你想自己制作一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吗?试一试。同桌两人合作画画,有的学生直接在纸上画;有的学生先画一半,再画另一半;有的`学生把纸对折再画;有的学生用剪刀剪……方法各异。制作完毕,把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介绍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并让学生谈谈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
生E:两边都对称。
生F:这些作品都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师:那老师也来试一试,把纸对折,用手随便撕了一个图形,问学生这个作品是否有那样的特点。
生齐答:有。
师:具有这种特点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中间这条直线是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让我们带着学到的新知道再来欣赏一下刚才的图形,找找它们的对称轴。
学生再次欣赏,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轴对称图形的美有了更深的体会。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去寻找。
生A:蝴蝶、飞机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B:京剧脸谱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C:窗户、桌子、椅子、汽车……都是。老师的衣服,还有我的脸也是。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笑着问:“那你脸的对称轴在哪里呢?”学生很仔细的从额头一直画到下巴,样子十分可爱。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许许多多的轴对称图形。深刻地体会生活中充满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原来是这么美的。学生也从已学图形中找到了轴对称图形,老师趁热打铁组织讨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分组研究,师生交流。在离下课大约还有十分钟左右,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作轴对称图形,学生有画画,有剪窗花,剪字等等,并积极的把作品展示给同学看,足见他们这堂课是多么的有成就感啊。
教学反思:
这堂课生动活泼,气氛浓烈。同学们学得轻松,愉快,在教师引导自行探索,在探索中学到知识,掌握本领,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投其所好,导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课堂的开场白,足以吸引教室里所有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节课以“帮三毛画耳朵眼睛”的开场白,学生以绝对轻松的心态开始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发挥。并且在看似游戏的活动中发现数学,充分煽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为新授作最佳铺垫。
2、欣赏生活,欣赏数学。
教学中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去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最终找到了许许多多,足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看着机器猫、蝴蝶、飞机啧啧赞赏时,实际上学生也在赞赏数学。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很美的,也可以用一颗欣赏美的心去学习。
3、小组合作,自行探索。
在当今社会中,面对许多机遇和挑战,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除了自己个体的竞争意识,还需要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行探索,自行发现知识,归纳知识,掌握知识。学生能在这种探索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并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通过数学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宽阔,更精彩的生活舞台,更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式,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成为有学识,有能力,有修养的高尚的人。
教学目标:
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指导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要注意惊心选择,巧妙安排,切忌繁琐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此外,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人物刻画的需要,为了强调某一细节的重要作用,可对此进行反复多次的描写。
二、学习和应用知识
1、教师出示胶片。
例文:
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整天寡言少语,他虽有不少好伙伴.也常与他们一起玩乐,但很少说话,笑时也是有容无声,因此大家常设他"金口难开",他要是在烦恼忧愁时.就更难吐出一字。有次他数学只考了58分,却是全班第二名,他妈妈不知内情,看到他不及格就唠叨上了,没完没了,他不争辩,也不解释,只是不答理,不作声,从头天晚上第二天上午,第三天早晨到第四天夜里,整三天.他看电视,看小说,睡觉,吃饭,就是不说话,他爸爸急了,跑学校,求老师,他妈妈慌了.打鸡蛋,送糖水,如此双管齐下,谁还不消气?但他只是以笑相对,依然无话。
2、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明确:
习作通过一个三天不说话的细节描写.把人物极端内向的性格特征揭示出来,这种性格虽不值得赞美,但作者运用典型细节表现典型性格的写法是很可取的。
3、教师再提示:
常见写作失误探因:
①细节不真实,编造痕迹明显。这是不留心观察生活,不注意生话积累造成的失误,②所选细节平谈,缺乏典型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辨别、取舍细节的能力较差造成的失误,③细节选择不当,不能表现甚至有损人物形象。这一欠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密切相关,④细节虽好,但描写不力,如同厨艺不精,糟蹋了美味的食物一样,这是阅读太少、缺乏对范例的积累与借鉴出现的失误。
三、延伸训练
运用至少一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一老师在学生面前为人师表的形象。
案例:《天火之谜》第二部分(即2——5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仔细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你又是从那里知道的?
(生默读后发言)
生(1):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观察力极强的科学家。因为他在别人对雷暴恐慌不已的时候,却已经注意到雷暴和静电放电现象有相似之处。
生(2):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不迷信的人,别人都以为雷暴是神灵的火焰,神圣不可侵犯,可他却大胆的根据自己的推测进行实验。
生(3):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因为雷暴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东西,人们躲,还来不及,而他却感于冒着被触电的危险,用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的秘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生(4):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很聪明的科学家,他精心设计了一个风筝实验,成功地捉住了“天电”。
……………
师:交流到这里,同学们肯定会被富兰克林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所感动,肯定会对风筝实验十分感兴趣,那么,我们一起跟着这位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科学家来研究一下这个实验吧!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浓)
师:既然这是个实验,那么所需什么材料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在书上圈圈画画,找出实验需要的材料。
(生读课文,一会儿有同学交流)
生:做这个实验需要一只风筝、一根细铁丝、麻绳、一段丝带和一把铜钥匙。
(学生边说,教师边绘制示意图)
师:说得很完整,那么完成这个实验还需要怎样的天气情况呢?
生:除了这些材料,还需要在天气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个实验。
师:能联系课文说具体吗?
生:要求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并且过一会儿会下起滂沱大雨。
师:你读书很仔细。那么富兰克林是如何用上述材料,在那么恶劣的天气中完成实验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联系文中插图,练说实验原理。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脸上露出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
师:同学们,对于风筝实验的原理,哪些地方你已经弄明白了,哪些地方你还没有弄明白,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生(1):我明白了铁丝、麻绳和丝带的作用。铁丝是用来吸收云中天电的。麻绳被雨淋湿后能成为使电流通过的导体。丝带能使富兰克林放风筝时用手攥住。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上铜钥匙?
生(2):我还不明白,麻绳被雨淋湿后 刚才第二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觉得麻绳被雨淋湿后 所以我想凡是被雨淋湿的物体都可以导电,只是导电能力大小不同,可能丝带的导电能力差些。
(生刚说完,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多有道理呀!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富兰克林那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下面,谁能对照老师的示意图,完整地说说这个实验的原理呢?给大家一些时间,做准备。
生:交流。
师:风筝实验顺利完成,人们已经不相信类似“上帝的怒火”这种说法,那么对于曾经讥笑、讽刺富兰克林的人们,特别是那些自称是有学问的人们,他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们肯定会十分惭愧,觉得自己很无知。
生(2):他们肯定会十分震惊,因为他们很难相信富兰克林会用这么危险的实验去证实他的推论,而且最终推论被证实。
生(3):我觉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通过这个实验明白,其实有些自然现象并不可怕,它们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并被利用的。
反思:
(1) 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迷信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等等。再如,学完风筝实验的过程,谈谈别人对此的想法,学生们也能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在以上教学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个性飞扬,使阅读教学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2) 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阅读要求,即学会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这一案例中,我让学生根据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推想铜钥匙的作用和丝带的带电情况。学生通过一翻思考,终于得到了答案。可见,推想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推想得到解决。
(3) 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态度、价值观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一案例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让学生感受到富兰克林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不迷信、敢于实验的崇高精神。
白鹅片段教学设计
一、入课
1、老师说话: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准备做学习之事。不过,课前我想先检测一下大家的听记能力。好,到现在为止,老师共说了几句话?
2、帮学生梳理,回顾所说的话(包括标点符号),同时告诉学生:如果把这三个句子(板书)组合在一起,则就可以组成一个段落(板书)但是这些句子的组合是有秘密的。(板书组合之秘)
3、入课:有什么秘密?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生独学
1、出示独学学习指南
(1)学习题的给定:
A题(5分):鹅的叫声(第3自然段)
B题(5分):鹅的步态(第4自然段)
C题(10分):鹅的吃饭(5、6、7自然段)
(2)学习指南(要求学生自行咬读)
①在以上三题中,请自选一题独自学习。
②找到对应的段落后,边读书边做学习卡上的作业题。
2、学习独自学习
三、小组学习
1、出示学习指南,并请学生自己阅读
①请就近找到同类(如:A类找A类)选题的人,组成学习小组(人数:2-4人)
②在学习小组内轮流修补他人做的题。
③做完后,推举1人。并请小组选定人后,集体给他出主意,帮他修补。(可要认真啰:若推举的人能得奖分,小组人员同得。)
2、小组学习
四、班级交流会
1、交流指南:
①小组自愿展示。
②请展示人按“报幕”-“讲述”-“道谢”程序做。
2、班级交流会。请学生及时评分,老师可及时鼓励。
五、课堂小结
老师说话:段落句子组合之秘:同类归框。并画图演示。
附:学习卡
A题(5分):鹅的叫声高傲(第3自然段)
一、逐句搜索信息(可填文中的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
1、第一句:提示语是:( )提示鹅叫声的特点是:( )
2、第二句:说鹅常做的事是:( )
3、第三句:作者看到的事实是:生客来时,鹅( ),篱笆外有人时,鹅( )
二、信息整理:
把上搜索的信息填入下图(括号里填提示语句中的内容,方框里填2、3句中的内容。注意:所填的力争简洁)
三、我的发现(像什么可多填)
1、看了以上的图,我想到:“提示语”句有点像( )第2、3句有点像( )
2、哦,我终于发现了:写提示语的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是( )而其它句子的作用是( )
B题(5分):鹅的步态高傲(第4自然段)
一、逐句搜索信息(可填文中的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
1、第一句:提示语是:( )提示鹅步态的特点是:( )
2、第二句先写鸭的步态是:( )再写鹅的步态是:( )这是将鹅与鸭进行( )说明鹅的步态( )
3、第三句说鹅高傲得见了人也
二、信息整理:
把上搜索的信息填入下图(括号里填提示语句中的内容,方框里填2、3句中的内容。注意:所填的力争简洁)
三、我的发现(像什么可多填)
1、看了以上的图,我想到:提示语句有点像( )第2、3句有点像( )
2、哦,我终于发现了:写提示语的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是()而其它的。句子的作用是( )
C题(10分):鹅的吃饭高傲(5、6、7自然段)
一、搜索信息(可填文中的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
1、在第五自然段中,提示语是:( )说鹅的吃饭( )
2、在这一段中,还写到了鹅吃饭有讲求:( )
①一日三餐,且需要三样东西:( )
②吃法是:先( )再( )后( )
③鹅在吃饭、吃水、吃草时,需要来回走动,但来去间鹅总是( )
3、在第六自然段中,说了鹅吃饭必须( )原因是( )。鹅见狗偷吃,发现后( )。尽管如此,鹅依然( )。若是饭罐空了,鹅似乎还( )。
4、在第七自然段中,交待虽然伺候人想办法把饭罐和水盒放在一起,但鹅还是( )。因此,在作者眼里鹅真是( )
二、信息整理:
把以上搜索的信息填入下图(括号里填提示语句中的内容,方框里填5、6、7段落中的内容。注意:所填的力争简洁)
三、我的发现(像什么可多填)
1、看了以上的图,我想到:提示语句有点像( )第5段中其它语句,以及第6、7段的一些句子有点像( )
2、哦,我终于发现了:写提示语的句子,在这几个段落中的作用是( )而其它句子或段落的作用是( )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神童变成庸人的故事;一个白天鹅变成“丑小鸭”的故事;一个天才的悲剧。)
二、探究:
(一)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天才=人才?
�
同学们,根据你们的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
当然是。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自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诗立就”,而且诗的“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过他后来怎样呢?十二三岁时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七年后“泯然众人矣!”这位天资过人的。神童最后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成长为人才。
(二)仲永由神童变成众人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
1、是方仲永的父亲错了,因为他“不使学”。
2、是他同乡造成的这个悲剧,因为他们“宾客其父亲,以钱币求取方仲永的诗”。
反对:宾客也没错,难道花钱欣赏别人也有错吗?
3、是方仲永自己的错,因为他没有极力的吵他的父亲送他上学。
(方仲永没错,从“日攀仲永环谒于艺人”中的“攀”可以看出,是他父亲强迫他去的,并不是他自己想去。)
追问:假如他极力的吵着要上学能如愿吗?(封建家长制下,忠孝伦理下,仲永再怎么反抗也是徒劳的。。封建社会中有很多的贫困子弟如果能接受教育,都能够成才,可事实上他们都读不起书啊!)
4、作者、作者的舅舅错了。
他们应该劝仲永的父亲送他去上学。
追问:那么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或作者的舅舅,你会怎样劝仲永或仲永的父亲。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初步了解细节描写的这种写作方法的特点以及作用。
2、能运用细节描写写作文片断。
过程与方法:
由浅入深,练习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节描写。
学生训练、感悟为主体,教师讲析、点拨为主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引学生用细心的态度作文,在文章中感受细节的妙处。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在平凡与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美好。
教学重点:
初识细节描并且能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作文片断的习练。
教学难点:
细节描写恰当有效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生看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图片:冻得通红的脸、布满冻疮的手紧握着铅笔、破旧的单薄的线衣、专注的眼神)
评一评:谁说得最好?为什么?(抓住了细节)
师:生活中我们往往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大事,那些微乎其微的小事却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其实在这些不被我们关注的细节中蕴藏着无限的美丽。由于这种生活态度的影响同学们在写作文中也常常忽视作文中的细枝末节,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作文是否有神韵,是真挚细腻的要素,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细节描写。
二、理解内涵
(学生回顾: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中。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景物描写:环境(动物、静物)
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
三、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之一
1、对比阅读:说一说哪段文字更感人?为什么?
片段A: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下着雨,爸爸来学校接我。一路上,冒着风雨,爸爸尽力照顾着我,我知道,这就是父爱。
片段B: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爸爸来学校接我。一路上,风呼呼的刮着,冰冷的雨点击打在我的脸上,像刀子割了一样生疼;凛冽的寒风直往领子里钻,冷得我直打哆嗦。爸爸见了,一手用力的撑着雨伞,一手紧紧地握着我冰冷的手,还不时把我的头搂进他温暖的胸怀,“儿子,把腰杆挺直一点?再看看路灯,呵呵,暖和多了吧!”看着被灯光包裹的爸爸的脸,我感到格外的温暖。爸爸,有您在我身边,我暖和多了!
总结:如何让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
(1)细致观察感悟;
(2)精心锤炼词语;
(3)巧妙运用修辞。
四、讨论:如何写好细节
1、找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2、找几个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刚才看到的,再让其他同学帮忙将句子表达完整。
师小结:如何写好细节(预设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其他同学的反应)
五、小试牛刀
扩些句子:他看着重拾进篮子的梨,对我充满了感激。
提示点:
(1)“这个人”是个什么身份、年龄的人?
(2)“这样一个人”得到帮助时会有什么反应?
(3)“这个人”表示感激时是什么模样的?
(4)“这样的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达感激?
(5)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怎样面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六、实战演练
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或体验),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
昨天测验英语,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七、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节描写,知道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文的时候不要忽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当然更不要忽视生活中平凡而细小的事情。作文因为细节而充满神韵,生活因细心而异常美丽。让我们时时刻刻拥有一双细心发现美丽的眼睛!
《林海》教学片段设计
曹相彪
1、教学内容
《林海》第十一册13课第2自然段:描写大兴安岭的“岭”。
2、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大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的特点,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生动细腻之美。
3、教学过程
(1)感知语言,体会特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独立思考: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交流讨论,理解语言。
生:我认为岭的特点是“多、温柔”我是从“……”这句话里看出来的。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a、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
生:我从“这里的岭的确很多”看出岭多的特点。
生:我从“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看出兴安岭的样子多,也可以说明它不但多而且温柔。
生:我从“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可以看出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师:“云横秦岭”的岭是怎样的?
生:秦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的。
师:能不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大兴安岭”和“秦岭”。
通过画“大兴安岭”和“秦岭”理解孤峰突起和盛气凌人的意思,并明白写秦岭是为了突出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
师: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应读出温柔的语气)
生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男女生赛读。
b、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生:通过“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岭多的特点。
生:通过“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明岭多的特点。
师:�
生:我认为“疾驰、几个、既、也”这几个词语应该读得重一点。
指名读,先学生评议,再进行全班齐读。
(3)感情朗读,体验情感。
师配乐朗读,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反复练读,将体会到的大兴安岭的特点和语言的生动细腻,用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并熟练成诵。
4、教学新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教学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1)珍视阅读体验。阅读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一次审美体验,必然带有一定的个性化的成分,存在学生间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和个性化的东西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以认可和鼓励,并利用这种差异进一步推进教学――“自己动手画一画大兴安岭和秦岭”,以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阅读能力的提高。
(2)解放阅读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美。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的阅读时间是充分的,阅读思维空间是开放的,从感知性阅读到理解性阅读到品味性阅读,保证了阅读主体的解放。
(3)重视阅读积累。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功能不仅是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对情绪的体会和把握,与之相伴的是思维水平的'提升和良好语言的形成。教学片段中充分注意到了理解词句和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品味语言和感受语言的结合,通过熟读成诵,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材料。
林海
北大附小 潘东辉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产生的联想。
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
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1.自制《林海》录像。
2.自制投影。
教学过程 :
1.导入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
齐读课题:《林海》。
(《林海》)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思路,学完了第一节,请大家回忆: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什么?
(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亲切、舒服。)
齐读第一节,读出这种感觉。
板书:亲切 舒服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
(作者是从岭、林、花三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
板书:岭 林 花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产生的联想,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练习感情朗读。
2.我们讨论的第―个问题是:作者是怎样抓住岭、林、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
(1)请一位同学读写岭的段落,大家思考:岭有什么特点?
(一名学生读岭的段落。)
讨论:岭的特点是多和温柔。
板书:多 温柔
作者是怎佯抓住岭的特点写的?请你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讨论。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从“的确很多”可以看出岭多。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多少”看出岭多,从“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出岭多。
“………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从“大不一样”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因为秦岭是雄伟、险峻的,而大兴安岭和它大不一样。
“……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从“点”看出岭的温柔,因为它们的差别不大。
“……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从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
师加示意图说明
“……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看不厌看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美。
“每条岭都是
一、教学目标
1、围绕"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两句话进行读和悟
2、突出"善哉","知音"两个词的教学
二、教师教法
1、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增强语感
2、点拨引导,激发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三、学生学法
1、自读自悟,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自由探究,学会联系生活实际,用变通的方法,来感悟文言语言
3、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
四、教学步骤
(一)延续前文,读文引入
(提前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前文的学习,你一定能将课文读好了吧,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请大家注意听他的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抑扬顿挫
学生点评
老师点评:(点评中突出:课文中最难读的两个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本文中最容易读破的一个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生读好了课文,随机总结孩子们是如何读好的,进行方法的指导:读准字音,读对句子的节奏和停顿,正确读出语气等)
(在前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课文读通,读熟,读出节奏,并能初步读出韵味)
(二)联系实际,理解善哉
1、当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这样赞叹 ——指课件
当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怎么赞叹 ——指课件
2、换位体验:
假如你是钟子期,当伯牙琴声志在高山,你会怎么赞叹
假如你是钟子期,当伯牙琴声志在流水,你又会怎么赞叹
(让学生说三到四个不同的'答案,对于"善哉",学生会说"真棒","太妙了"等,也同样让回答的同学把自己的理解带到句子中说一说然后小结:真是太好了!你们的回答"善哉")
3、指导学生读
总结学法:其实看字面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说,这叫变通它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我们联系生活来理解古文中的词语,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感觉到了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这样的训练,同时也是学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检查与训练)
4、作为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肯定不止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学生自由回答)
5、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6、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炊烟……子期会怎么赞叹 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课件配上《高山流水》古筝音乐)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三)联系课文,感悟知音
一、相遇知音
1、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正是(引读)——"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示)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无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2、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让我们再读课文这些文字,一起感知知音相聚的欢乐与融洽齐读
二、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课件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夜空的美丽。
教学重点:
1、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规范书写“数、玉、珍、珠”四个字。
教学难点:认清“撒、仰”的字形,读准读音,理解字义。掌握多音字“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景图,师根据情景图描述: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星星在美丽的夜空中忽闪着亮晶晶的小眼睛,一个孩子依偎在奶奶的身边,仰着头,用心地数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学习——《数星星的孩子》,师板书课题,请大家伸出手指一起跟老师板书课题吧。板书完毕,请同学们再大声地读两遍课题。
2、师指着“数”问:你能像用数星星这样的词用“数”再组词吗?学生组词,如“数数”,“数鸭子”。教师相机引出“数”的另一个读音“shù”,读“shù”时可以组哪些词呢?如:数学,数字。
二、随文识字,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识字。
师:下面请大家结合着课文插图,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读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会怎么办?
生可能回答:(1)借助课后生字注音识字。(2)问问身边的同学。(3)向老师请教。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师:哪位同学能勇敢地读给大家听一听。随机指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品句识字。
师: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夜空的美丽,你能找出来吗?
生: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师: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出示“珍珠”一词: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这个词语。
生:珍珠
师:睁大你亮晶晶的小眼睛,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个字都有个王字旁。
师:真会观察。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
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王字旁加上朱就是珍珠的珠。
生: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把诊断的诊中的“讠”换成王字旁,就是“珍”。
师:你们的方法可真好。我们再来念念这个词语吧。
生:珍珠
师:有没有见过珍珠呀?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珍珠圆圆的。
生:珍珠闪闪发光,非常有光彩。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把星星比作珍珠?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就像珍珠一样闪烁着光芒。
师:说得真好。所以作者把星星比作了——生接:珍珠。那碧玉盘是什么呢?
生:就是用碧玉做的。盘子。
师:哦,在这里指什么?也是玉盘子吗?
生:不是,在这里指夜空。
师:你很会理解。请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姓王的小伙子,腰里掖着一块糖。是这个词中的哪个字呢?
生:玉。
师:真聪明。
师:让我们把这个句子再完整地读一读。
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学生齐读。
师:在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生:撒。
师:你的眼睛可真亮。
出示“撒”:怎样记住这个字?
生:提手旁加个“散步”的“散”
师:你是用加一加的方法,对吗?请你做做“撒”的动作好吗?(生做)其他同学也可以做一做。
师:能用“撒”组个词吗?
生试着组词,如有和“洒”混淆的,师应引导学生对两个字加以区分:撒指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可组词:撒种子,撒花。而洒表示使(水或其它东西)分散的落下,或指分散的落下,如:洒水,泼洒。可见区别主要在“扔出去”和“落下” 。
师: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孩子们,如果坐在院子里的孩子是你,看到这样夜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我觉得很美。
生:我会陶醉在这美丽的夜空中。
师:那现在请大家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自由练读,指生读,师示范读,生齐读。
师:在这美丽的夜空下,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干什么呢?
生:数星星。
师:他是怎样数的?请你来读一读。
生: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shǔ]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师:我们学着这个孩子也来数一数天上的星星吧。
师生共同仰起头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
师:刚才我们。在数星星的过程中,头是——生接:仰着的。
出示“仰”,师:那仰的意思就是——?
生:把头朝上抬起来。
师指着“仰”字:这个字怎么来记呀?
生:用换偏旁的方法,把欢迎的迎中的走之旁换成单人旁,就是“仰着头”的仰。
生:仰和柳树的柳也很相似。
师引导学生区分“仰”和“柳”。
师: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生:不能。
师:可是这个孩子还是在数着,一颗,两颗,三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真是一个——
生:认真的孩子、有恒心的孩子、爱观察的孩子。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生齐读。
三、书写指导。
1、出示:“数、玉、珍、珠”,让学生观察这四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数、珍、珠是左右结构的字,玉是独体结构的字。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四个字,学生认真观察。强调:
数:分清各个部件,左上是个米,捺变成点。左下是个女,横不出头,充分给右边的反文让出空间。
玉:注意三道横之间的长短关系,中间的横最短,下面的横最长。三道横之间的间隔要匀称,写的时候不要丢掉一点。
珍、珠:这两个字在写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王字作偏旁,横变成提,强调“珍”下面的三个撇起笔在一条直线上。
3、学生临摹仿写。
4、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
2、学会在写作中安排细节描写,把作文写真实、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2、创设情境,感受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细节之美,从而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揣摩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在作文中安排恰当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评析、点拨、交流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课题
课前播放民族音乐《高山流水》,幻灯展示:留心生活,关注细节,相信自己。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见精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写作中,如果能恰当安排好细节描写,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问:什么叫细节描写?(点拨、归纳)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细小的事物或人物的某些细微动作、神态等的具体、细致入微的描写。
二、熟读深思,揣摩细节描写之妙
1、写物的片段: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报。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萝瀑布》(七年级上册)
讨论、思考:这段文字重在表现紫藤萝的哪方面?(用原文词语回答)作者采用哪些词语来表现紫藤萝这一特点?如何赏析这段文字?(从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角度)
明确:盛;瀑布、大条幅、流动、欢笑、挑逗;采用由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的写作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与阳光挑逗,从而让静态的花富有动感,又显得格外美好可爱。
教师讲解:作者之所以如此细腻描写紫藤萝瀑布的生机勃勃,正是祖国文革后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
2、写人的片段:
例文1: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
讨论、思考:作者安排夏天睡觉这样一个细节,意图何在?
明确:表现作者对“阿长”的厌恶,一个“挤”字表明与前文“她生得黄胖而矮”相照应,此段文字又与课文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相吻合。
教师讲解: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作者由最初对她的种种行为“憎恶”、“讨厌”,因为阿长为自己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最后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和怀念。一个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让人过目不忘。
例文2: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九年级下册)
讨论、思考:这段文字抓住什么作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长衫,穿长衫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不堪而可怜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愚弄和迫害。
三、创设情境,感悟细节,写写评评
1、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爱字,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之情等,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写一个表现爱的细节描写片断(60字左右)。
2、师生点评学生写作作品(1-3人)。
3、展示本人对农村生活留心观察而写的作品,引导点评。
忙惯了的山民开始无事可做,终于闲了下来,但不快乐。盯着白花花的阳光,眉头紧锁,目光越来越暗淡、暗淡。
——《夏天纪事》2006年4月29日《铜仁日报》
四、梳理小结,提炼技法
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细节描写有什么注意事项?
明确:细节描写运用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生动、形象,让文章富有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事项:
1、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
2、新颖,要有代表性;
3、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
怎样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安排好细节描写呢?请记住:优秀作品常熟读,留心生活细观察,用心揣摩思妙用,勤奋练笔方学成。
五、布置作业
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体裁为记叙文,作文内容中务必安排至少一个细节描写。
2、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设计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
学生准备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导入新课
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
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等可以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按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小结:用纸张做的钱币叫做纸币,用金属做的钱币叫做硬币。(板书:纸币、硬币)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类可以把钱币分为三类,即分别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角、分)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等值的,1角和5角的纸币和硬币也是如此。
3、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如果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5张)
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的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枚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
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纸币,请你选任意面值的人民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枚硬币。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摆出几种情况之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所换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出示教材例2中的左图)
教学主题:
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通过探索小组活动,学生将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正确口算和笔算小数除以小数。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出示例5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询问学生,他们了解了什么信息?他们能想到哪些问题?举例:妈妈用元买鸡蛋,问买了多少千克。学生思考列式的方法,询问他们如何使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进行计算,探究其与普通除法的差异。
二、教学新课
展示例5。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如何计算小数除法。教师巡视指导。分组汇报:将被除数与除数转化为角,再计算。将被除数和除数乘以10,然后转化为整数除法。解析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是将除数转换为整数。出示竖式,并对竖式进行解释。
三、总结和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小数除法需要将除数转化为整数。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探索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
指出:如果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则商不变。
7、独自完成计算并进行集体核对。
请解释一下如何确定商中小数点的位置?(需要将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中的小数点对齐)
8、总结方法。
在小组中,请解释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
(首先移除除数中的小数点,将除数转换成整数,移动除数小数点的位数并将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9、验证结果。
如何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可以用乘法检查)
请学生验证此方法的正确性。
10、完成练习第一题。
独自填写。
当小数点移动到3位时,它会右移几位?被除数会移动到哪里?
11、完成练习第二题。
请进行口算演示。
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7题的练习。
除法可以转换成什么?
请说明:即使是口算一个数除以一个小数,也需要将其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完成第17题的练习。
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17题的练习。
请进行独立计算并进行比较。
从上到下,商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是否发现了某种模式?
4、完成第17题的练习。
请学生进行独立计算,并进行集体评估。
5、完成第17题的练习。
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其含义。
请进行独立计算,并进行集体评估。
请分享您的想法。
6、完成思考题。
(1)如果用电正好是100千瓦时,则电费应为52元。
(2)小明家实际支付了多少元?这意味着他们使用了多少千瓦时的电?
必须首先求出超出的用电量是多少千瓦时:
1元 ÷ 单价 = 21千瓦时
(4)总千瓦时为:21加100等于121千瓦时。
四、课堂学习
在这一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能够解释如何进行小数除法吗?请分享一下你对今天的学习表现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人生体验,做生活有心人。
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再现生活体验
一、故事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的故事。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发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着它们像小山一样一点点增多,却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大家也被感动了吧?那么,大家深受感动的是故事中的哪一幅画面呢?感动的原因是什么呢?(生谈)
二、点击细节
是啊,大家都被其中的一幅幅小的画面感动着!这一幅幅小的画面就是细节啊!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细节”吗?
(生谈)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细小事物,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放大。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自己曾经读过的文章中,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呢?
(生谈)(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片段)
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2、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请学生齐读课文片段,点明出处,并说出该语段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刻画的,有何表达效果。)
三、感悟细节
投影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认真观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而温馨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生谈)
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了对这些感人瞬间的真切感受,正因为它们都是生活中的真实的细节,所以才有如此打动人心的力量!那么,怎么样在记叙文中,描述类似的细节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篇文章,来共同探讨描写细节的常见方法。
四、品析细节
请学生拿出课前发下的材料,阅读分析文章《牵着母亲过马路》。
牵着母亲过马路
星期六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
母亲说:“你们别拦我了,你们回来,妈煮顿大餐请你们,不是受累,是欢喜呀!”我便说:“我陪您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母亲年龄大了,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务事。“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了,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不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下来,把菜篮挎在臂弯里,腾出右手,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担心我的安危,总是要送我过马路才折身赶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过马路,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和别人一起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年轻母亲的细嫩软手,已成为一双枯干节深的粗手,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开,但对儿女关爱的情肠却永远也掠不去。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一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只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不知孝顺、忘恩负义,不只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母亲臂弯里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手则伸出来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
“妈!你腿脚不灵便,车多人挤,过马路千万要左右看清楚,别跟车子抢时间。家里有什么难事,不管多忙,我们都会回来的。我是您一泡尿一泡屎养起来的儿子呀,你还客气什么?”
母亲便背过头揩泪。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还有几许感叹。
(师生共同朗读短文,感悟细节,探讨方法。师朗读前半部分,请一生朗读后半部分)
文中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请找具体语句,简要分析。(生谈)
归纳:恰当的运用描写方法、巧用凝炼的词语、妙用各种修辞”
下面我们就运用恰当的方法,将我们生活中有过的生活体验细致的刻画出来。
五、还原细节(投影显示练笔要求。)下面这些经历和体验,大家都曾有过,但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是个人独特的体验,把当时的这种感觉具体描绘出来,那也将是非常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而且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1、他生气了
2、这道题我一时做不出来
3、晚上,独自在家好害怕
(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进行细节刻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细节描写的常见方法,同学们也运用了这些方法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我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掌握在文章中运用细节来表现主题的方法,学会以小见大,以情感人。也希望同学们的写作之路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