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优秀10篇】

1。 I'm not myself 我烦透了

英译中谚语 1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谚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短小精练的民间智慧警句,一般形式严谨,经常包括鲜明的形象和使人难忘的韵律。谚语必须非常睿智,而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谚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谚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1.与基督教有关的谚语(proverbs related to christianity)

宗教是谚语的重要来源之一。汉语的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明显与曾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佛教有关。包括英语在内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英语谚语和基督教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是十分自然的。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god sends meat and the devil sends cooks.上帝赐给食物,魔鬼派来厨师。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scription.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

以上谚语明显与基督教有关,因为谚语里出现的“上帝”或“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象征。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英语中的god经常与汉语中的“天”相对应。基督教徒崇拜上帝。英语中god save the queen是家喻户晓的句子。当一个说英语的人突然从紧张、焦急、或压力下解脱出来的时候,会脱口而出:thank god!中国人崇拜“天”。中国古代的皇帝是“天子”,运气好的人是“天之骄子”。只要好心人得到报答而恶人受到惩罚,我们就会说“苍天有眼”。英国人和中国人都要有寻求帮助的对象。只是说英语的人找的是上帝,而中国人找的是“天”而已。

2.出自《圣经》和英语文学巨著里的谚语(proverbs derived from the bible and great english literary works)

《圣经》是最广为阅读的书之一,也是包括英语国家在内的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作品。它也被认为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警句、格言已� never cast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不可明珠暗投(不可对牛弹琴)。judge not according to appearance.不可根据外表做出判断(勿以貌取人)。great men are not always wise.伟人并非事事聪明。

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谚语的又一来源。许多汉语谚语源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源于《水浒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源于《红楼梦》。许多英语谚语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叙事诗和十四行诗。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玫瑰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是香的。

all the world is a all the men and women are merely players.整个世界就是个大舞台,形形色色,人们只是其中的演员。

其他的文学大师也对英语谚语宝库做出了贡献。例如,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名句: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宁在地狱为君,不在天堂作臣)和华尔沃斯的诗句: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从小知其人),以及英国思想家培根的名言: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都成了英语谚语。

3.与地理有关的谚语(proverbs related to geography)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是语言和文化发展的框架。一个国家的地理特色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其语言中,尤其是在谚语中。例如,汉语谚语“不到黄河不死心”就明显与黄河有关。英语谚语中也有地名。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背煤上煤都,多此一举。

oxford for learning, london for wit, hull for women and york for horses.牛津人学问好,伦敦人才智高,哈勒的女人美,约克的马匹棒。4.与航海有关的谚语(proverbs related to navigation)英国是个远离欧洲大陆的岛国。因此对于英国人来说,航海一直很重要。英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正像邱吉尔说过的那样,英国人是海洋生物。许多英语谚语都起源于他们的航海经验。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船沉鼠要逃(树倒猢狲散)。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漏沉大船(蝼蚁之穴能溃千里之堤)。any port in a storm.船在暴风雨中不择港口(慌不择路)。

以上谚语都与航海有关,而它们相对应的汉语谚语却有大陆文化特点。a sinking ship, a great ship, port等词都和航海有密切联系。而“树”、“堤”、“路”都和陆地活动有关。英汉语的鲜明区别是英国人用他们的航海经验作为生动机智的谚语的源泉,而中国人却从他们在陆地上的经验吸取营养,产生谚语。

5.与英国历史有关的谚语(proverbs related to the history of england)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由于谚语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它们会反映出国家历史的某些方面。

it is as hard as to please a knave as a knight.取悦坏蛋和骑士同样困难。

kings' chaff is worth other men's corn.国王的糠胜似百姓的粮。

如今,骑士、国王已经不再是英语国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了,对于今天的英国人来说只是历史。

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 2

区域研究工作:亚太地区通过复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014年4月21—23 曼谷素逸坤假日酒店 泰国

背景: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中有数百万人生活在分散的、人口稀少的高原、山区以及有人居住的小岛屿。这些地理因素以、人口和经济因素使教学教育质量受到了挑战。在这些地区,往往是通过小的和不完整的学校来提供教育,学生入学率低;资源短缺,缺乏各种资源的支持;缺乏教师,不能满足所有年级对教师的需求。即使是在该地区的许多城市地区, 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父母的喜好的原因,送孩子去私立学校,公立学校逐渐变小。在这种背景下,复式教学——不同年龄、年级和能力的学生,在同一组由一个老师进行教学的方式成为为孩子提供教育的唯一可行的选择。

可用数据表明,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复式教学。尽管复式教学广泛使用,但是许多国家仍然没有相应的国家政策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指导复式教学和学习的实施。教师没有接受适当的培训、支持甚至没有接受关于复式教学方法的培训。证据表明, 除非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习需要高危群体,否则,到2015年,全民教育(efa)和千年发展目标(mdgs)中实现全球初等教育普及的目标可能无法实现。此外,仅有很少的资料是关于复式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的成效。

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管理局与日本在教育、1 / 5

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进行合作,在曼谷实施“通过加强亚太地区复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项目。这个项目旨在提高生活在农村的最贫困和边缘化的孩子的教育质量。在亚太地区偏远和人口稀少的地方,通过加强国家的规划和实施能力来进行复式教学。

该项目最初邀请五个国家参与复式教学国家政策的研究:孟加拉国、中国、老挝、尼泊尔和巴基斯坦。随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泰国办事处发表声明,泰国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也被邀请参加此次会议。另外,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边办公室的支持下,柬埔寨被邀请参加这项研究。这一政策的研究将致力于检查当前正式与非正式的有关复式教学的政策和实践,以及认同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提高了整个复式教学质量。研究将包括政策文件的审查和实地考察数据的收集。这个多国研究的结果将被用�

在开始研究之前,区域研究研讨会将7个代表国家的人员,建立成国家研究小组和政策制定小组。这个区域研讨会将为研究小组互相学习、共同设计以及为即将到来的国家研究开发必要的工具提供一个参与的平台。

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处理得当以及有合适政策的支持,复式教学可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提高学习的质量。随着复式教学知识的良好发展,该项目将有助于探索政策、课程设置,教师分配机制和教师教育系统/方法,这些有效的支持了复式教学在这些项目国家的进行。

2 / 5 目标:

1.以确保共同理解复式教学的有关概念和政策研究的方法论等,以促进“亚太地区通过复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项目;

2.提高参与国家关注复式教学现状的意识;

3.开发数据收集工具以确保适当性和与国家背景的相关性以及讨论可能的适合的区域研究框架和协议;

4.加强研究团队在复式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工作方面的能力; 5.按照区域研究的指导发展国家的具体工作计划。预期结果:

在这个项目结束,会有以下的预期结果:

1.一个共同的研究框架为适应和可能的策略情境化;

2.数据收集工具草案;

3.国家层面的研究工作计划过程;

4.增加政策制定者有关复式教学的意识与知识以及相关人员在 复式教学关键问题上的意识。时间和地点:

这个工作将举行三天,从2014年4月21日至23日,在泰国曼谷素逸坤假日酒店 22房间。工作程序:

在这项区域研究工作前,每个国家的代表团队将被要求准备一个简短的介绍复式教学在他/她的国家的地位,

3 / 5

这项工作将通过全体会议和结构性突破工作小组会议来达到五个提到的目标。讨论将首先介绍研究的项目概述。组织者将准备一份研究框架的草案和国家审查的协议以及适当考虑到他们国家背景的方案。一个数据矩阵也将作为指导国家发展的研究工具。这项工作预计产生数据收集工具,这可能使之前使用的工具进一步适应国家的需要。研讨会结束时,每个国家的团队将研究的整个过程整理成一份工作计划草案。语言:

英语作为此次会议的主要语言 参与者:

这项工作将汇集大约20个参与者。这些参与者从参与的七个国家(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老挝、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泰国)中选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公室邀请两人组成一个国家的团队。每个国家的团队将包括一个在政策问题方面的工作的决策者以及一个领导国家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复式教学领域的当地和国际利益相关者也将被邀请。

国际参与者的差旅费用(机票、住宿和每日生活津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公室提供。组织机构:

研讨会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局教育曼谷办公室),有经济支持的日本教育部、文化部、体育部、科学技术部(mext),以及部分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泰国国家办事处的机构 4 / 5 组织。项目将使用参与和反思的方法,因此,,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公室的人力资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泰国国家办事处、参与者和外部专家的通力合作,复式教学将得到有力发展。

蒋宁翻译 2014.6 5 / 5

于兰州大学

英译中谚语 3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a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proverbs, which derive from life are the condensation and embodiment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a can reflect geography, history, customs of a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 nation's proverbs when we try to study its h and chinese proverbs, being treasures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see distinct differences resulted from cultural essay uses some typical example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s and historical culture, bs a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because of their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unique cultural order to present an adequate translation of a proverb, we can use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flexibly: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equivalent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ed with free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culture;cultural differences;translation principles;translation methods

一、引言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1]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起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文化侧面入手,探讨了英汉谚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英汉谚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2]本文试图对英汉谚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提出了英语谚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及方法。

那么何为谚语呢?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3]它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短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经验的总结。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洁。[4]

二、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为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5]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源差异

首先,英汉谚语都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但同中又有异。英谚受基督教的影响,反映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一视同仁);man propose,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而汉谚则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儒家的思想;“不看僧面看佛面”是佛教的思想;“饶人不是痴,过后讨便宜”是道家的思想。

其次,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别还是很大的。英谚中有大量出自典章及名人的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如:never say die.(永远不要说“死定了”)出自英国小说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而汉语文史学家们则认为汉谚相当一部分出自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如:“远亲不如近邻”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

除此之外,英谚中有许多来自拉丁文、法文等的外来语,有些甚至保留了原文,如:cherchez la femme.(找出祸水)这是一句保留在英文中而以法语原文形式出现的谚语;而汉谚吸收了大量少数民族谚语,如:“劣行过四十年仍会败露”来自维吾尔族谚语;英谚中有许多来自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如:love is blind.(爱情是盲目的)来自罗马神话,而汉谚中有大量农谚,如“宁在时前,不在时后”。[6]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英吉利海峡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出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因此英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于世界,这对英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英语中就有许多与航海有关的谚语,如:to take the wind out of one’s sail(先发制人,抢占上风),to go with the stream/tide(随波逐流、顺应时势),to be all at sea(不知所措)。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捕鱼业在其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为英语留下了大量与渔业有关的谚语,如: hook(land)one's fish(如愿以偿,用诡计得到想要的东西),have other fish to fry(有其他鱼要煎——有其他事要做),play a fish(让上钩的鱼不停地拖动钩线而致疲乏)等。而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汉语中就有许多与河流、土地和农业有关的谚语如:一帆风顺、过河拆桥、隔岸观火、拔苗助长、五谷丰登、瓜熟蒂落、春华秋实、根深蒂固、沧海桑田等。

(三)、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方人不吃狗肉。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有褒义。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出头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猫比喻人,常有亲呢的成份,如:a cat has nine lives.(吉人自有天相),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心地恶毒的女人,如:cats hide their 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8]以狐狸为形象时,汉语强调狐狸尾巴露出破绽。如:the tail does often catch the fox.(常凭尾巴抓到狐狸),而英语强调狐狸花招多,难对付,如:when the fox preaches, then beware your geese.(遇上狐狸说教,当心鸡鹅被盗)。汉语认为失去马也无妨,说不定会带来好运,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在英语里认为马不可失,如: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宁可丢鞍,不可失马)。

(四)、宗教信仰方面

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谚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含“佛”、“庙”等的谚语,如“借花献佛”、“无事不登三宝殿”;[9]汉语反映道教思想的谚语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乐极生悲”等。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识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思想在汉语谚语体系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恭敬不如从命”;有关幸福的谚语如:“平安就是福”、“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的谚语。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在宗教生活及其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英语谚语,如:nature does nothing in vain.(造物主无所不能);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10]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11]

(五)、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谚语,在中国典籍中,谚语多半出现在诗书、传说、诸子论著中,这些谚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对人很有警策和教育意义。如“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都来自历史典故。《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语》中名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等。而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圣经》的谚语,如:we are all adam’s children(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二是来自希腊罗马神话的谚语,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三是来自《伊索寓言》,如:a dog in the manger(狗占马槽,占着茅坑不拉屎)。[12]四是由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来,如: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简洁是智慧的灵魂)。[13]当然,英语谚语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英国文献,而是多种来源,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来自西欧各语言的谚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那》一书中写的: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来自法语的谚语有: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等。

三、英语谚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汉谚反映汉族的文化特点,英谚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谚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奈达(nida)指出:“所有的翻译,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必须关心接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的,从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是评价任何翻译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在把英谚翻译成汉语时,译者须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谚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这些主张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话、每个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尤其是,任何两处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要把原文中的三种意义全部再现于译文常常是不可能的。如果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其次,原文的形象意义在目的语中可能会找不到对应—或者没有相同的形象,或者虽然形象相同,隐含意义却冲突,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隐含意义的准确表达,可更换另一个译文作者熟悉的形象,或者舍弃形象意义,只译出隐含意义。总之,隐含意义,也就是原文意欲表达的意义是最重要的。[14]例如:east is east,and west is west.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东就是东,西就是西”就不能完全表达该句的隐含意义,而译成“东方毕竟是东方,西方毕竟就是西方”能反映出作者对东西方差异的感叹。[15] 在翻译方法上,如果采用直译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应尽可能采用直译;如果直译不能再现原来谚语的丰富内涵,就可采用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较完整地保留原文的神韵,使译文形象生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采用直译的谚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谚语的比喻和形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或者是直译后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的。[16]如:p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new-born calves make little of tigers(初生牛犊不怕虎);a fire on city wall brings disaster to the fish in the moat(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7]

(二)、意译法

有些英谚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语言国家所特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如果直译,则译文可能会牵强附会,也不易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采用意译,则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造成误解等弊病。例如,achilles’s heel若直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并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弱点”更恰当。[18]这样的例子还有:

1)in fair weather prepare for the foul.如译成“晴天要防阴天”,不如译成“有备无患”或“居安思危”或“未雨绸缪”。2)murder will out.如译成“谋杀终必败露”,不如译成“纸包不住火”。

3)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如译成“希腊人相遇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不如译为“两 雄相争,其斗必烈”。

4)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如译成“人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瓜”,不如译为“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19]

(三)、对等翻译

谚语是群众长期以来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规律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英美国家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相似的经验和阅历,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也是相似的,这使两个民族的谚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些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内容上不谋而合,具有相同的内涵,运用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或大体相同的比喻和修辞来阐述相同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同义的汉语谚语来翻译英语谚语“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冯庆华,1995:144)如:

1)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2)two can play the game(孤掌难鸣);

3)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4)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20]

(四)、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有时在翻译一些英语谚语时,单纯的直译使读者不能理解其含义,而意译也不能确切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这时可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弥补直译难达意,意译难传神的不足。译文可直译其字面意义,再点出隐含意义,使译文形象生动,以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21]例如: 1)cut your coat according to your cloth(量布裁衣,量入为出); 2)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荷马也有瞌睡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3)if i have lost the ring, yet the fingers are still there(戒指虽丢失,手指仍然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英汉习语的翻译 bad egg坏蛋,歹徒。

trust him nothing;he is a bad egg。别信他,他是个坏蛋。(2)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don't weep crocodile tears with his misfortune.i know you have always detested him and are only too happy to see him ginto trouble。别假惺惺地为他的不幸难过了,我知道你一直讨厌他,看到他倒霉,心里可高兴哩!(3)cry wolf呼喊“狼来了”,发假情报。

that politician cries wolf in every speech he makes。那个政治家在他的每篇演说中都发假警报。fish in troubled waters混水摸鱼,乘人之危。

he's always been good at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he made a lot of money by buying houses that were bombed in the w他总是善于乘人之危大捞一把,他靠购买在战争中遭过轰炸的房屋而赚了大量的钱财。(6)fish out of water离水之鱼,不得其所。

she felt like a fish of water at the evening party because she knew no one.她在晚会上感到很局促,因为她一个人也不认识there’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火不冒烟;无风不起浪。

the story is all over the is being spread by someone or by some 's no smoke without fire.这个传说遍全城,有人或有些人还在散布。真是无火不冒烟。

(15)a thorn in the flesh(side)肉中刺;棘手的事,不断使某人烦恼的根源。

(l6)the memory of this act will be a thorn in the flesh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my boy.这种行动会使你不断引起回忆。使终生烦恼,我的朋友。

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 4

英汉翻译课教学计划

目标:1.让学生熟悉英语汉语语言、思维、文化特点,打好翻译技能基础 2.让学生熟悉翻译基本理论,技巧。3.大量的练习训练,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熟能生巧。实施计划: 1.学期教学前期,进行一些综合性知识的讲述,如英汉语言对比综述,英汉思维对比综述,英汉文化对比综述。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自己分析英语与汉语。2.学期教学中期,立足于课本,进行理论的讲解,与分析。补充各种与理论相关的特例。熟悉教材及相关辅助教材,包括汉语和英文原版书籍。让学生大量阅读书籍,大量练习。3.补充各个领域的知识,及翻译范例,让学生对翻译实务有所了解,邀请翻译专家来做专题讲座。给学生提供翻译业务,让学生尝试进行翻译工作。4.翻译观摩。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翻译范例现场,尤其比较流行的电影字幕翻译,商务翻译,机械电子翻译,文学小说翻译,出国留学申请翻译等等。5.翻译心得汇报。让学生定期汇报自己翻译学习或者是翻译实践中的

心得体会

。让其他同学从心得中得到借鉴,并提出批评建议。6.定期测试 计算入期末总评成绩 7.常规把关:严把考勤关,对无辜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进行罚

作业或者是扣总评成绩,甚至是重考重修的处理。8.向有经验的同行老师多请教教学方法。篇二:上外翻译专业教学计划(2010级)翻译专业教学计划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一、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要求 修业年限: 四年

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

知识,能在教育、经贸、外事、文化、宣传、科研、跨国公司等部门从事笔译、口译、翻译研究的德才兼备的英语高级翻译人才。

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

2.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3.掌握口译笔译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4.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鉴赏各种体裁的英语原著的能力; 5.了解我国国情和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与文化; 6.掌握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等基础知识,具有优秀的职业修养和人文素养; 7.具有较好的汉英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口笔译研究能力; 8.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9.了解国际关系、翻译流派理论、文学、语言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主干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文翻译、联络陪同口译、视译、交替口译、英汉同传互译技巧等。

三、学位及学分要求

翻译专业本科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其中各类课程修读要求如下: 篇三:英语(翻译方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英语(翻译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的具体目标包括: ⒈具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本功、宽广的英语专业知识以及涉及金融、经贸、法律和新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相关学科知识;

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具有熟练使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

⒋能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口译技能,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

⒌掌握英汉双语解码和编码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技巧;

⒍熟悉第二门外语;

⒎掌握外经贸理论与实务,并能将其用在各种文体的外经贸业务文本的笔译和经贸洽谈及各类会议的口译之中;

⒏通晓国际商务活动惯例知识,具备一定的商务活动的口笔译翻译的实践经验; ⒐具有适应日益广泛国际交流需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人文底蕴,在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译”的能力。同时又能掌握国际商务领域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胜任涉外企业的相应岗位,尤其能胜任商务英语口、笔译工作。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

⒈知识结构

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掌握英语专业、相关学科、国际商务专业、翻译学等四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⑴在英语专业方面,要求掌握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和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 1 ⑵在相关学科方面,要求掌握涉及金融、经贸、法律和新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学科知识; ⑶在国际商务方面,要求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理论与知识; ⑷在翻译学方面,着重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的体系和差异以及笔译和口译的理论知识;熟悉现代翻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⒉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⑴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通过开设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精读、泛读、听力、语法与写作等课程,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积累基本的语言素材,并为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具有较强的英汉互译能力: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如英语修辞与写作、翻译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报刊语言翻译、高级英语听力、口译技巧与实践、外经贸应用文翻译等课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掌握语言素材的基础上能够灵活、熟练地结合实际情景进行英汉互译;

⑶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知识和相关的应用能力: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如国际贸易、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等经贸类课程,使学生广泛涉猎经贸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和了解经贸实务和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开设语言与进出口贸易环节相结合的语言应用课程,如进出口英语函电,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结合经贸业务进行英汉互译的能力;

⑷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英语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具有独立提出见解和创新的能力。

⑴具有较高的综合人文素质: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如文化与翻译、名家名译欣赏以及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英美社会概况的了解和思考,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结合厚实的人文知识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能力。

⑵具有较强的沟通素质:通过开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如国际商务礼仪、英语演讲、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学生准确流利的翻译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素质。

三、培养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满足培养要求,本专业将根据语言教学理论,与时俱进,采取科学且适合我校校情的培养方式,具体包括:

⑴引进、开发并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调动课堂气氛;

⑵采用先进和适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如“任务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增强师生互动;

2 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补充新鲜的语言素材,充分利用典型的翻译素材开展翻译教学;

⑷增加选修课,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⑸大力提倡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语言训练软件和专门的口译训练软件加强学生课堂和课后的语言训练。

四、教学质量保证措施

本专业全面执行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外语学院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关规定。

五、学制

本科学制为四年,详见《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全日制本、专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六、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合格,给予相应的成绩、绩点和学分。成绩考核严格按照《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总则》、《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全日制本、专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

⒈学生必须参加学校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⒉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通过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相关规定详见《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条例》。⒊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教学部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活动,特别是与本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有关的学术和科研活动。

八、毕业与学位

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⒉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九、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见附表。3 英语(翻译方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4 注:⒈以“1.2”为例,点号表示在所标示的学期内滚动开课;以“1-2”为例,连接号表示在所标示的学期内连续

开课;以“2+(1)”为例,+(1)表示有课外学时,不计学分;以“2+1”为例,+1表示有课内学时计学分。⒉“体育”1学分2课时;“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自主训练(多媒体)”0.5学分2课时;“计算机应用基础”1学分2课时。

⒊“综合素质选修课”模块中含讲座2学分。

⒋“职业规划与发展课程”4学分,第2-6学期和第8学期每学期0.5学分,第7学期1学分。

(附表)英语(翻译方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5 篇四:翻译学院2011版教学计划印刷版

第一部分

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翻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英汉双语语言基础、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及口笔译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具备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技能的专业化、通用型口笔译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政府涉外部门、新闻宣传文化传播单位、出版单位、科研院所、学术机构、外贸及商务机构、翻译公司、驻外机构、外资企业等部门外事、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口、笔译和跨文化沟通工作。本专业毕业生需通过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并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口译或笔译三级测试。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必须全面了解我国历史及国情,以及英语国家社会、历史与文化;夯实英、汉两种语言基础,培养较强的英、汉语言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兼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口译能力;具备宽广的百科知识、敏捷的逻辑思辩及反应能力、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熟练的口、笔译能力和一定的翻译理论素养;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研究能力。

二、基本学制与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 4 年,修业年限:3-6年。

三、学时与学分

本专业总学时 2790 学时,总学分 16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118 学分,占 71.95 %;选修课程 46学分,占 28.05 %;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含实践教学26学分,占15.85%。

注:1.创新能力学分可冲抵通识教育模块中选修课同类型课程的学分,最高8学分。2.体现《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课程列入全人通识教育中的“文化与文学”模块。

四、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五、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高级英语、交替传译、专题口译、视译、同声传译、英汉笔译基础、汉英笔译基础、文学翻译、应用翻译等。

六、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

1、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由学校统一安排;

2、学生在三年级至四年级期间参加专业实习;

3、学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市场调研、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4、学生在四年级撰写毕业论文或者和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报告。

七、授予学位 学生考核合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翻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全人通识教育模块)

注: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含1学分《廉洁修身课程教学内容》; 2.《形势与政策》分8个学期开设,由思政学院统一安排;其中含38学时《大学生职 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组织教学。3.括号内的4个学分为社会实践学分,由教务处统筹,思政学院和团委组织落实,思 政学院认定学分。

翻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大学外语教育模块课)篇五:翻译学院2009级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计划

翻译学院2009级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方向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熟练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同时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从而能够胜任比较专业的英语口笔译及初级水平的第二外语翻译工作。本方向同时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因此该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等不同部门从事广义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一)、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二)、在基础阶段(1、2年级)应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三)、在基础阶段,以专业基础课学 (四)、在高级阶段(3、4年级),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连传技巧、同传培训,专题口译和笔译等。(五)、鼓励处于高级阶段的学生在第四学年中自愿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六)、在高级阶段还要指导学生上好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英语文字处理实习课及

多媒体教学课,使学生在从事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单位的翻译、高校教学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七)、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原则上要以学院所提供的一门小

语种作为第二外国语。1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语听说;连续传译;笔译;高级阅读;毕业论文写作;第二外语。

六、专业特色课程

口译系列课程(专题口译、国际会议同传、fgd同传);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计算机辅助翻译。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下表) 2 3 备注: 1.2.翻译方向学生可选择翻译学院内其它方向(商务外语和对外汉语)的专业选修课。

英译中谚语 5

摘要: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起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文化侧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关键词:英汉谚语;文化;文化差异;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abstract:proverbs, which derive from life are the condensation and embodiment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a can reflect geography, history, customs of a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 nation's proverbs when we try to study its h and chinese proverbs, being treasures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see distinct differences resulted from cultural essay uses some typical example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s and historical culture, bs a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because of their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unique cultural order to present an adequate translation of a proverb, we can use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flexibly: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equivalent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ed with free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culture;cultural differences;translation principles;translation methods

一、引言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1]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起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文化侧面入手,探讨了英汉谚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英汉谚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2]本文试图对英汉谚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提出了英语谚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及方法。

那么何为谚语呢?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3]它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短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经验的总结。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洁。[4]

二、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为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5]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源差异

首先,英汉谚语都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但同中又有异。英谚受基督教的影响,反映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一视同仁);man propose,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而汉谚则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儒家的思想;“不看僧面看佛面”是佛教的思想;“饶人不是痴,过后讨便宜”是道家的思想。

其次,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别还是很大的。英谚中有大量出自典章及名人的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如:never say die.(永远不要说“死定了”)出自英国小说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而汉语文史学家们则认为汉谚相当一部分出自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如:“远亲不如近邻”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

除此之外,英谚中有许多来自拉丁文、法文等的外来语,有些甚至保留了原文,如:cherchez la femme.(找出祸水)这是一句保留在英文中而以法语原文形式出现的谚语;而汉谚吸收了大量少数民族谚语,如:“劣行过四十年仍会败露”来自维吾尔族谚语;英谚中有许多来自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如:love is blind.(爱情是盲目的)来自罗马神话,而汉谚中有大量农谚,如“宁在时前,不在时后”。[6]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英吉利海峡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出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因此英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于世界,这对英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英语中就有许多与航海有关的谚语,如:to take the wind out of one’s sail(先发制人,抢占上风),to go with the stream/tide(随波逐流、顺应时势),to be all at sea(不知所措)。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捕鱼业在其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为英语留下了大量与渔业有关的谚语,如: hook(land)one's fish(如愿以偿,用诡计得到想要的东西),have other fish to fry(有其他鱼要煎——有其他事要做),play a fish(让上钩的鱼不停地拖动钩线而致疲乏)等。而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汉语中就有许多与河流、土地和农业有关的谚语如:一帆风顺、过河拆桥、隔岸观火、拔苗助长、五谷丰登、瓜熟蒂落、春华秋实、根深蒂固、沧海桑田等。[7]

(三)、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方人不吃狗肉。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有褒义。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出头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猫比喻人,常有亲呢的成份,如:a cat has nine lives.(吉人自有天相),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心地恶毒的女人,如:cats hide their 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8]以狐狸为形象时,汉语强调狐狸尾巴露出破绽。如:the tail does often catch the fox.(常凭尾巴抓到狐狸),而英语强调狐狸花招多,难对付,如:when the fox preaches, then beware your geese.(遇上狐狸说教,当心鸡鹅被盗)。汉语认为失去马也无妨,说不定会带来好运,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在英语里认为马不可失,如: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宁可丢鞍,不可失马)。

(四)、宗教信仰方面

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谚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含“佛”、“庙”等的谚语,如“借花献佛”、“无事不登三宝殿”;[9]汉语反映道教思想的谚语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乐极生悲”等。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识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思想在汉语谚语体系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恭敬不如从命”;有关幸福的谚语如:“平安就是福”、“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的谚语。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在宗教生活及其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英语谚语,如:nature does nothing in vain.(造物主无所不能);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10]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11]

(五)、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谚语,在中国典籍中,谚语多半出现在诗书、传说、诸子论著中,这些谚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对人很有警策和教育意义。如“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都来自历史典故。《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语》中名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等。而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圣经》的谚语,如:we are all adam’s children(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二是来自希腊罗马神话的谚语,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三是来自《伊索寓言》,如:a dog in the manger(狗占马槽,占着茅坑不拉屎)。[12]四是由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来,如: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简洁是智慧的灵魂)。[13]当然,英语谚语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英国文献,而是多种来源,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来自西欧各语言的谚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那》一书中写的: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来自法语的谚语有: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等。

三、英语谚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汉谚反映汉族的文化特点,英谚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谚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奈达(nida)指出:“所有的翻译,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必须关心接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的,从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是评价任何翻译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在把英谚翻译成汉语时,译者须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谚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这些主张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话、每个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尤其是,任何两处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要把原文中的三种意义全部再现于译文常常是不可能的。如果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其次,原文的形象意义在目的语中可能会找不到对应—或者没有相同的形象,或者虽然形象相同,隐含意义却冲突,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隐含意义的准确表达,可更换另一个译文作者熟悉的形象,或者舍弃形象意义,只译出隐含意义。总之,隐含意义,也就是原文意欲表达的意义是最重要的。[14]例如:east is east,and west is west.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东就是东,西就是西”就不能完全表达该句的隐含意义,而译成“东方毕竟是东方,西方毕竟就是西方”能反映出作者对东西方差异的感叹。[15] 在翻译方法上,如果采用直译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应尽可能采用直译;如果直译不能再现原来谚语的丰富内涵,就可采用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较完整地保留原文的神韵,使译文形象生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采用直译的谚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谚语的比喻和形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或者是直译后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的。[16]如:p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new-born calves make little of tigers(初生牛犊不怕虎);a fire on city wall brings disaster to the fish in the moat(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7]

(二)、意译法

有些英谚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语言国家所特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如果直译,则译文可能会牵强附会,也不易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采用意译,则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造成误解等弊病。例如,achilles’s heel若直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并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弱点”更恰当。[18]这样的例子还有:

1)in fair weather prepare for the foul.如译成“晴天要防阴天”,不如译成“有备无患”或“居安思危”或“未雨绸缪”。

2)murder will out.如译成“谋杀终必败露”,不如译成“纸包不住火”。

3)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如译成“希腊人相遇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不如译为“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4)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如译成“人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瓜”,不如译为“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19]

(三)、对等翻译

谚语是群众长期以来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规律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英美国家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相似的经验和阅历,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也是相似的,这使两个民族的谚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些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内容上不谋而合,具有相同的内涵,运用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或大体相同的比喻和修辞来阐述相同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同义的汉语谚语来翻译英语谚语“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冯庆华,1995:144)如: 1)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 2)two can play the game(孤掌难鸣); 3)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 4)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20]

(四)、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有时在翻译一些英语谚语时,单纯的直译使读者不能理解其含义,而意译也不能确切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这时可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弥补直译难达意,意译难传神的不足。译文可直译其字面意义,再点出隐含意义,使译文形象生动,以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21]例如:

1)cut your coat according to your cloth(量布裁衣,量入为出); 2)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荷马也有瞌睡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3)if i have lost the ring, yet the fingers are still there(戒指虽丢失,手指仍然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四、结论

综上所述,谚语历史久远,汇集了大众的智慧,把丰富多彩的内容浓缩在高度洗练的形式之中,是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示形式之一。它经过长期积累,不断丰富,以凝练、警策、对仗、和谐、形象、寓意精辟、富有民族性等特� 所以通过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扩大视野,还可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p.23。[2]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p.23。[3]武占坤、马国凡。谚语[m].第二版。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p.3。[4]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p.186。

[5]陈丽英。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翻译[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第21卷:p.107。[6]周淑萍。英汉谚语渊源比较分析[j].南平师专学报,2003年,第22卷:p.92。

[7]陈丽英。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翻译[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第21卷:p.107。[8]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p.23-24。

[9]陈丽英。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翻译[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第21卷:p.108。[10]沈超英。《圣经》与英语谚语[j].大学英语,2002年,第3期:p.45。[11]陈雯。英语习语文化内涵探微[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p.45。[12]陈丽英。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翻译[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第21卷:p.108。[13]李群。英语习语与基督教[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p.29。[14]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p.24。[15]梁茂成。英汉谚语的理解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5年,第6期:p.36。[16]邱凯端。论英汉习语翻译的异同[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p.99。[17]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p.163。[18]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p.25。[19]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p.165。[20]陈丽英。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翻译[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第21卷:p.108。[21]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p.25。

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 6

一、知识构建

①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 译:我社的行为喜欢当先的。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想找一个人可以派他报答秦国,没有找到。③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译:祝完酒后,(你)请求仗剑起舞,因此将沛公击杀在座位上。④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译: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小结:

二、剖例探法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小结:

三、实战演练 1.真题例解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咸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①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②箦,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③鞫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注】①狴:监狱。②箦:竹席。③鞫:审讯。①:

②:

③:

小结:

2.举一反三

①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②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选自《左忠毅公逸事》)

3.总结归纳

四、自测自评

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史记·绛侯世家》)

英译中谚语 7

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

摘 要 谚语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及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谚语的翻译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提出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即套译法、直译加注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以及省略法。

关键词 谚语 套译 直译 意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谚语是人类千百年来口耳相传、言简意赅的箴言。它是民间集体创造并� 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人类普遍的社会活动以及思维过程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使得汉英谚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同时又有很多相同点。

1谚语翻译的几种方法

1.1套译法

有些英汉谚语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隐喻,并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这类谚语在翻译时则可以直接套用与之对应的异语谚语即可。例如英语中的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汉语中的“趁热打铁”即属于此类。再例如,英语中的walls have ears可直接套用汉语中的成语“隔墙有耳”。

另一类亦可用套用法翻译的谚语不似上述例证所举,它们有相同的意义,却并未用相似的形象作为比喻。例如英语中的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可翻译成中文中的“家丑不可外扬”,两者的意义相通,所用形象却截然不同。在英语中使用鸟这种动物以及鸟巢的形象作为隐喻,而中文中的形象则是人类以及人的居所。

1.2直译加注法

很多汉英谚语都暗含典故,如果直接翻译容易为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异国读者所不能理解。而在异国文化中又很难找到与之同出一辙的相同典故或寓意相同的典故,因此在翻译此类谚语时应用直译加注法。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最好译成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the mastermind.通过在诸葛亮后加注the mastermind,让不了解中国文化或未曾听说过诸葛亮的读者也能知道诸葛亮智者的代名词。

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在不同文化中亦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时采用直译加注法可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例如中国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般都将其译成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文中的“和尚”一词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直接将其译成boy,其文化意义皆失。

1.3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这样做既能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和原文的神韵,又可丰富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化。80例如“雪中送炭”可直译成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金钱是万恶之源”可直译为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另外,由于人类交流和沟通的益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性。这在谚语翻译上的体现就是某些带有文化色彩的谚语在翻译时不需要加注也不要转换形象。例如将all roads lead to rome直接译成“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能为中国读者所理解。

1.4意译法

有些英语谚语从表面上看和汉语谚语比较吻合或比较相似其实寓意很不一致,稍不留意就会歪曲谚语原有的意思。例如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初看容易让人想到中文里的“亡羊补牢”。可是“亡羊补牢”的后缀是“犹未晚矣”,而原文的意思是为时已晚,两者意思背道而驰。

若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如汉语中的“开门见山”,如果直译成open the door and see the mountain会让异国读者觉得莫名其妙,以为门外即是山。因此,在翻译时就需要用意译的方式翻译成to come direct to the point.1.5直译加意译法

有时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单纯的直译或意译都不能确切、有效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这时可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弥补直译难达意,意译难传神的不足。例如“无亲无故”若只是直译成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只是表现了没有亲人的事实而没有表达出那种无依无靠的状况,因此需二者结合,即译成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 to help her out.1.6省略法

省略法多用于中文谚语的英译。中文的谚语多意思上的重复,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为避免重复?嗦需用省略法省去中文中重复的部分。例如中文中形容女子美貌的谚语“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句中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因此在翻译时只需译出其中一个即可,此句可译成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若是将四个全译出,则显得过于繁琐。

2结语

谚语是不同文化的智慧结晶,反映各民族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学习谚语不仅可以学习语言本身,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谚语的翻译不仅要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应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达意确切,自然传神。

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 8

这座办公大楼(写字楼)坐落于crown place的街角—crown place是一条步行街,它前面就是clifton大街和earl大街,它与伦敦城市中心的broadgate development毗邻。从利物浦站台只需要步行一会儿就可以到达这儿。

建筑风格陈述

这座建筑的设计是对19世纪那种为了周边保护区而特别建立的仓库建筑风格的现代重新诠释。建筑结构采用了类似于波兰特石头材质的成对柱子以及预制混凝土横梁。同时采用了细长的中号不锈钢,这种不锈钢是用在许多由砖头、石块和生铁建造的年代更久远的周边建筑物的上升结构中的。建筑物的正面则大量采用了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中加入玻璃的方法,以达到隔离噪声的效果。地面玻璃窗被缩进了,从而在给使用者更多的私人空间的同时也让自然光照能够照进周围的地下室。

电梯、楼梯和服务中心已经被用作相邻墙面的缓冲地带。楼梯塔是用和其高度一致的薄而又垂直的玻璃灯塔覆盖着的。主要的入口是由艺术家dan chadwick设计的,是用悬于人行道的玻璃罩蓬式样作为标记的。在四楼高度的一个巨大而突出的预制混凝土檐口使得两层楼高的玻璃制成的双重斜坡楼顶高于地面水平高度。这个建筑物的内部材料使用的是法国石灰岩、白兰地峭壁石、白色石膏、威尼斯底泥以及浅色橡木,这些材料的组合使得建筑内部犹如一个优雅的调色板。

对于规划者和自然保护工作人员来说,需要说明的是提案的建筑物的设计应该可以和shoreditch的自然保护区融为一体。这个建筑物的规模将和clifton街道以及earl街道的周边建筑物相协调。建筑物的高品质设计将使得它成为这个区域里新发展的标准。

作为一座商业写字楼,9米的结构隔栏,1.5米的计划隔栏使得广大租户灵活而高效的空间使用规划成为可能。

建筑风格讨论

一个高质量的情境设计需要和计划相一致,并且取得保护区对于拆毁一座存在的建筑后重新发展此地的同意。我们针对19世纪仓库建筑物进行了延期的研究。在周边的区域内这种建筑物很常见,这些老建筑的特点就是它们的正面是以首要、次要、再次要安排布置的。而现代建筑物的正面,则是用预制的混凝土成对柱子以及那些被具有良好透光效果的巨大凸窗不时截断的横梁构成。

预制的外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覆盖系统而是一个起着承载压力的框架,这个框架支撑着楼层石板的周边。在建造时,这些预制的柱子以及边缘横梁被支撑着。在每个边缘横梁背后的起动装置闸和成对柱子背后突出的连接电缆部分被连接在 in situ层的强化闸上。这些柱子被浇铸成中间是空管道的形状,它们的长度就是楼层的高度。柱子以将强化闸放入凹入的中空管道里然后用混凝土浆填满的方式连接起来。水沟浇铸在横梁的上部,它们是用作雨水排水沟的,以防水通过圆锥形的洞口(这些洞口是圆锥形的,用来阻止叶子和散落碎片的进入)进入到底部凸窗的顶部,水之后将流到位于玻璃边缘后面的专门设计的水沟里。那些位于预制横梁前的玻璃是用来减小雨水溅落到混凝土上的机会的,因为雨水会使混凝土退色。突出的檐口在糟糕的天气里也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预制物的表面七年后仍旧看起来很干净没有污点。

这个预制的外观一直延展到四楼楼层面的高度,它是一个巨大的突出的檐口,这个檐口遮盖着两层楼高的玻璃双重斜坡屋顶。办公楼层是建在一个九平方米的隔栏上的,这样的设计提供了一个非常充足而灵活的楼层空间。

这么多年来,我们更愿意和histons一起工作,因为他们所提供的是高质量的产品。他

们曾是唯一一个可以提供精致混凝土加工产品的预制制造商。在histons的发展时期,gordon whitwell一直是它的强劲动力,gordon whitwell是一个能够在最不可能环境下生产漂亮的预制控制板的公司,这个公司是由一个大农场改造而来的,位置靠近wisbech。

在设计环节,我们和histons讨论了最后工序、外形以及控制板的尺寸问题。他们对我们许多建筑物的细节发展有影响。我们选择从白色水泥中获取白色混凝土,用压碎的石灰岩和酸性腐蚀剂混合涂在物体表面,除了已抛光成磨石子地的有雨水沟的横梁顶部。我们和工程师whitby bird一起,在crown place发展了这种可以承载压力的外观细节。在建设时期,我们参观了靠近wisbech的littleport的histons工厂,在我们被派遣前(期间包括了一次伪装工事),我们检查了每个物品的质量。histons是一个有着精湛技术的公司,我们非常信任他们工作的质量,以及他们满足我们要求的能力。如果控制板有任何损坏或是磨损标记,特殊队伍的维修人员会及时被雇佣去修理这个表面问题,直到和水泥装饰完全匹配为止。

世界贸易大厦

minoru yamasaki不太可能成为世界贸易大厦建筑大发展的领导人物。他不是国际上具有法人地位的三名建筑师(gordon bunshaft、wallace on、叛教之前的edward durell stone)之一。他的成名是因为他的规模适度的雕塑建筑,例如他在底特律的三十层雷诺兹建筑(1958)。他有恐高症。他所传达的设计很不寻常:一个玻璃板都没有,只有由外部柱子支撑起的双子塔,而那些柱子的作用就是作为抽象派的雕塑。

就像帝国大厦取代一百英尺高的建筑一样,世界贸易大厦是一个逻辑学和工程学的奇迹。它巨大的主体很难一下子尽收眼底:两个主体、平的顶部、110层、一个1362英尺和一个1368英尺的塔一共容纳了前所未闻的一千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由于受到没有柱子的楼层板以及电梯的布置影响,每层占据了整整一英亩的空间。

这个建筑物的建筑材料目录读起来像是一个战争准备的目录:43000扇窗户、60000平方英尺的玻璃、200000吨的建筑钢材(比从staten island到brooklyn的verrazano narrows bridge的用量还多)、6英亩的大理石、40000个门把手、200个电梯、1200个厕所。yamasaki是如此习惯于小规模的任务,当他获得这笔28000万美元的佣金时,他以为是打印错误,应该是2800万美元。

建筑地点是个问题,因为它是一条开垦的河流,基岩有70英尺深。工程师john skilling和leslie robertson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意大利技术,这个叫做用水泥建造有最坚实基础的世界最高建筑。当泥土和岩石被移走的时候,留下的是被水泥填满的坑、水和可吸收粘土的混合物,以便保持开凿墙面的牢固。具有强化功能的混凝土块被放在了水泥的下面,直到混凝土块触及基岩,并且涌出水泥才行。这个500平方英尺的地基在加固后被人们熟知为“浴盆”。这个工程功绩也同样引人瞩目,因为新挖掘的去新泽西的隧道可以尽收眼底,比基岩高五层楼的高度,一直到地基建成。

世界贸易大厦和许多同时代的玻璃盒状建筑物不同,因为它是由外部钢架而不是内部钢架支撑的。它的结构实质是一个严密的空的盒子结构,伴随着可以承受压力的钢材平台以及延伸到中心服务区的楼层通道。电梯被空中厅堂以相同的方式分散开来,而那些空中厅堂都配有高速的到达44层和78层的电梯。

这个设计的最特殊的方面在于窗户只占了建筑物表面的30%而不是所谓的外观全是玻璃的国际风格。这些窗户只有18英寸宽,被安装在间隔18英尺的柱子中间。窗户外套着铝合金,铝合金突出在玻璃窗户表面的12英寸外。这个空间间隔和yamasaki恐高有关,从而带来了建筑结构和设计方面的考虑。很明显,除非地面到天花板窗户的宽度比他的肩膀窄,否则他就会感到不舒服。yamasaki是这样描述他早期的雷诺兹建筑的,这些相对窄的窗户可以提供给我们广大的河流以及城市的全景,给我们一种安全感,缓解许多人在高建筑物上的恐高症。

对于这个建筑物的主要批评是它完全忽视了曼哈顿那以天空为背景的轮廓线。但是yamasaki只接受了部分佣金,因为他那封寄给设计委员会的感谢信。信中写到:“在我看来,这不应� ”他写到:“但是它应该是独特的,有其自身的亮� 你任务中的机会在于需要发现一种可以为大多数人们所接受的方式去规划它,这样它才会受到欢迎,让人感到友好以及人性化。”尽管没有人可以使用受欢迎、友好、人性化去描述这个结果,钟塔式样的一种尝试。

尽管是在忽视城市环境下建造的,这两座塔作为抽象派的雕塑却相应成趣。采用了mies在芝加哥的名为lake shore drive公寓的原型,yamasaki将两个塔分开建造,这样观望者就能时刻清楚它们的空间关系了。一个建在突出的位置,另一个则以次要的、被繁荣扭曲的形式建在其后。这样观看者就能始终直接面对其正面角度的景象了。

yamasaki之所以选用定制的铝合金外表是因为比起标准的铝合金,定制的铝合金的风格更加柔和些,可 倾斜的拐角流露出和以铬镍合金竖框为构造的帝国大厦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无限的机会感。在日落的时候,透明的玻璃罩成为了雕塑的空间容器。

英译中谚语 9

谚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短小精练的民间智慧警句,一般形式严谨,经常包括鲜明的形象和使人难忘的韵律。谚语多风趣幽默,饱含哲理,因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谚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1.与基督教有关的谚语

宗教是谚语的重要来源之一。汉语的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明显与曾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佛教有关。包括英语在内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英语谚语和基督教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是十分自然的。例: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god sends meat and the devil sends cooks.上帝赐给食物,魔鬼派来厨师。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scription.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

以上谚语明显与基督教有关,因为谚语里出现的“上帝”或“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象征。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英语中的god经常与汉语中的“天”相对应。基督教徒崇拜上帝,英语中god save the queen是家喻户晓的句子。当一个说英语的人突然从紧张、焦急、或压力下解脱出来的时候,会脱口而出:thank god!中国人崇拜“天”。中国古代的皇帝是“天子”,运气好的人是“天之骄子”。只要好心人得到报答而恶人受到惩罚,我们就会说“苍天有眼”英国人和中国人都要有寻求帮助的对象。只是说英语的人找的是上帝,而中国人找的是“天”而已。

2.出自《圣经》和英语文学巨著里的谚语

《圣经》是最广为阅读的书之一,也是包括英语国家在内的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作品。它也被认为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警句、格言已� 例:

never cast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不可明珠暗投(不可对牛弹琴)。judge not according to appearance.不可根据外表做出判断(勿以貌取人)。great men are not always wise.伟人并非事事聪明。

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谚语的又一来源。许多汉语谚语源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源于《水浒传》;“明

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源于《红楼梦》。许多英语谚语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叙事诗和十四行诗。例: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玫瑰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是香的。

all the world is a all the men and women are merely players.整个世界就是个大舞台,形形色色,人们只是其中的演员。

其他的文学大师也对英语谚语宝库做出了贡献。例,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名句: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宁在地狱为君,不在天堂作臣)和华尔沃斯的诗句: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从小知其人),以及英国思想家培根的名言: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都成了英语谚语。3.与地理有关的谚语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是语言和文化发展的框架。一个国家的地理特色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其语言中,尤其是在谚语中。例如,汉语谚语“不到黄河不死心”就明显与黄河有关。英语谚语中也有地名。例: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背煤上煤都,多此一举。

oxford for learning, london for wit, hull for women and york for horses.牛津人学问好,伦敦人才智高,哈勒的女人美,约克的马匹棒。4.与航海有关的谚语

英国是个远离欧洲大陆的岛国,对英国人来说航海一直很重要。正像邱吉尔说过的那样,英国人是海洋生物,因而许多英语谚语都起源于他们的航海经验。例:

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船沉鼠要逃(树倒猢狲散)。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漏沉大船(蝼蚁之穴能溃千里之堤)。any port in a storm.船在暴风雨中不择港口(慌不择路)

以上谚语都与航海有关,而它们相对应的汉语谚语却有大陆文化特点。英汉语的鲜明区别是英国人用他们的航海经验作为生动机智的谚语的源泉,而中国人却从他们在陆地上的经验吸取营养,产生谚语。5.与英国历史有关的谚语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而谚语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例:

it is as hard as to please a knaveas a knight.取悦坏蛋和骑士同样困难。

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易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 10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语言翻译的常识,激发学生对语言翻译的兴趣

2、通过具体语言翻译,尤其是谚语、成语和文学语言的翻译,初步了解翻译的基本方法

3、通过具体语言翻译,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4、通过具体语言翻译,使学生认识到翻译需要具备较强的对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对具体语言翻译的专题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查找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课型:任务型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梳理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课前准备】

1、阅读教材p122-124的教学内容,初步了解翻译的相关知识

2、通过查找相关工具书,完成课前布置的中英互译的翻译练习

一、导入课题

二、知识梳理

任务一:从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实践中

总结

出翻译的基本方法

1、学生回答课前布置的翻译练习

[明确]:①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电影名)

②like father,like son ∶ 有其父必有其子(谚语)

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④萝卜白菜,各有所爱。:some prefer(更喜欢)turnips(萝卜)and others pears(梨).2、学生总结自己在翻译上述练习时的感受和过程方法

3、教师就上述实例展开分析,总结出翻译的常用方法:直译和意译

4、教师举出更多例子加以解释佐证 【例如】:

直译的例子: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break(打破)the record(纪录)打破纪录。冷 战 cold war

武装到牙齿 armed(武装地)to the teath(牙齿)意译的例子:dog eat dog.你死我活。(不是:狗咬狗)eat one’s words.承认说错了话。(不是:食言)

三、

深入探究

任务二:通过翻译实践中一些误译现象探究翻译与文化审美之间的关系

1、教师给出翻译中的误译实例:

①文学作品《水浒传》中人物语言的误译: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

第32回中,武松看到邻座喝上好的酒,吃熟精肉,而自己只喝一般的酒,仅一碟熟菜,以为店家故意不卖给他,便非常生气,店家解释,“武行者心中要吃,那里听他分说,一片声的吆喝道:‘放屁!放屁!’”有翻译者把最后一句译成:“pa(传递;放出)your wind(风;气体)—pa your wind!”

[明确]:此处的“放屁!”实际上是“胡言乱语”之意,不是真正的“放屁”。若按上述的翻译理解就等于说:“把你的气体放出来吧!把你的气体放出来吧!”听后,不免令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正确的译文应是:“shit!”或“what crab!” ②日常生活用语中的误译: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赞美他人的时候,这时对方通常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这哪能跟你比呢!”。对这样一句回答语,有人将它译成:“where!where!”。

[明确]:其实,在外国人看来,这样的译文给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令他们无法理解。因为他 正确的译文应是:“thank you!i’m flattered(受夸奖的)!” ③ 广告商标用语中的误译:

曾有这样一种女士口红产品名叫“芳芳”,为了打通国际市场,提高在欧美国家的销路,有人将它译成:“fang fang ”,结果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国外市场大受冷落。[明确]:在汉语中“芳芳”这个名字确实很好,我们一看到“芳芳”二字就不禁在心中升起美的联想:不禁仿佛看到了一位花容月貌的少女,而且好像闻到了她周身袭来的香气。可这商标音译成汉语拼音“fang fang”,欧美人士一看心中不由得生起一种恐怖之感,因为“fang”恰好是一个英文单词,其义是指:狗的长牙或蛇的毒牙。因此,他们想象的并不是一位涂了口红的少女,而是张牙舞爪、毒汁四溅的恶狗或毒蛇,这样一来,口红的销路可想而知了。

2、学生就上述误译实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析误译的原因。讨论后,学生回答。[明确]:误译的根本原因在于译者没有充分注意到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大众的审美心理差异。

3、教师小结:文化不同,心理认知角度不同,得出的认识就不同。因此,在从事语言翻译的时候,除了运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外,还要正确地理解翻译源语言并准确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度语言的文化差异性。

四、拓展训练

任务三:通过诗歌、谚语、成语等的中英互译,加深对本堂课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理解,从而力求做到正确运用翻译方法,准确翻译

1、教师给出相关练习 a 中译英

①易如反掌: as easy as turning over(翻转)one’s hand

②天长地久: as long as the hills(山)③乱七八糟: like a kettle(一桶)of fish ④寻寻觅觅,dim(昏暗的), so dark(黑暗的)冷冷清清,dense(密度大的), so dull(枯燥无味的)凄凄惨惨戚戚。damp(潮湿的), so dank(潮湿的), so dead(死气沉沉的)!b 英译中

① as light(重量轻的)as a feather(羽毛).轻如鸿毛

② love me, love my dog(狗).爱屋及乌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

③ do in roman(罗马)as roman(罗马人)does.入乡随俗

④ the burnt(被烧伤的)child dreads(害怕)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上述练习

3、教师给出解释说明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电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