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师: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师: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_,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四、练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_的要求。
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一课的学习为本节课作了铺垫。本课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自己身边发现美、表现美。青菜、萝卜、南瓜……各种蔬菜都可以入画。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母亲菜篮里的蔬菜……都可以在我们的画笔下,显现出一幅绚烂的画卷。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了,我应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常见蔬菜的形态、颜色与质感。
2.学习应用喜欢的绘画方法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通过造型表现, 发现蔬菜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让学生知道要珍爱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蔬菜形状、颜色、质感,学习用线条、颜色描写蔬菜。
教学难点:精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教学过程
1.观看与演示
通过课件欣赏蔬菜的精巧摄影作品。
(1)画中有哪些蔬菜是你平时最爱吃的?
(2)在我们家乡还能吃到哪些蔬菜?
(3)谁能说说吃蔬菜的。益处?
2.指引探究
(1)学生取出课前预备各种蔬菜,观看外形特点。
(2)老师指引学生分类沟通。
(3)观看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
(4)体验各种蔬菜的质感。
3.欣赏作品
(1)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学生作品。
(2)指引学生沟通绘画作品中蔬菜的形状、颜色、质感,大师和小画家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自主探讨。
4.示范讲授
老师示范,描写蔬菜,指引学生观看,总结作画步骤。
5.自主创作
(1)可以直接描写不同蔬菜。
(2)可以激励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对象,如在自己脑海留下深入印象的蔬菜。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母亲菜篮里的蔬菜……
(3)自由选择绘画表现形式:如线描、水彩、油画棒等。
(4)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绘画作品,相互观摩,进行评价。
7.小节拓展
激励学生应用多种工具材料表现蔬菜,在生活中多观看,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绘画日记的表现方式,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
2.逐渐养成细心观察和体会生活,认真表现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日记作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探究绘画日记与文字日记的异同。
2、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说一说、讲一讲;“绘画日记”不仅仅要求学生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包括小花、小草在内的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日记的内容。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白平凡的事物只要通过细心观察,大胆表现,也可以绘制出优秀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带来日记本,选感触最深、体会最真的日记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通过看教学光盘中小朋友的作品,体会学生作品中文字和绘画相映成趣,情趣盎然,自己做也时,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用简短、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课后小结
利用班级壁报开辟“绘画日记”栏目,使之成为班级的亮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是属于综合探索”的活动内容。本课在引导学生了解居室设计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居室设计,使学生充分认识一切设计的宗旨都是以人为核心,好的居室设计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能够通过绘画手段再现室内设计的创意与构思,直观地表现设计意图与装修效果,合理展现出富有个性与情趣的居室效果图。
学生心灵深处迫切要求创造的'基本潜能,给予他们宽松愉悦的环境,孩子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本课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抓住生活中的独特视角,分组讨论,自主联想规律,在交流中找到不同色彩的联想效果,最终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收获。并且注重生活实践,丰富创新内因,给学生最大的创新空间。本节课也体现了多元综合,既超越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扩展了学生思维的性,升华了教材的内容主题;以超越了形式,把美术同音乐等相结合,确立了多元综合教学模式,这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这节课跨越了传统的美术学习活动方式,融入欣赏、描述、讨论、评论、提问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共同分析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及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作业练习绘制室内设计效果图,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热情。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旅游节》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2、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本地旅游资源的表现(图、文资料)。
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学准备:调查当地旅游资源,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图、文资料介绍)。
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课外你了解的各地风景
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
二、设计
说说你们小组的设计
全班交流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
如: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
师生评析作业: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
构图、画面表现旅游景点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五、总结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对“明度”一词有比较准确的了解。
2.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体验色彩的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述
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并分析。
提问:看看图片中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看看日落、深浅变化的海水等图片,说说图片颜色给你带来的感受。
二、小组协作探究学习
设定情境让学生解决本课中的知识点:
1.什么是色彩的明度?
2.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明度的'变化?
3.明度变化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教师讲解: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
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
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三、操作实践
1.学生利用彩色铅笔、油画棒等尝试体验明度的变化。
2.思考: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3.欣赏: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要求: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四、展示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五、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学五年级美术《色彩的明度》教学设计。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759字]
编辑推荐: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颜色与纹样,从而感受它们的美,并且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常常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画画,完成一幅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上网浏览的能力,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叶子的美。
2、赏识成功: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互,让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了学生自信心、自我意识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分析
教学分析
一、导入
1、看视频,图片引入新课秋叶。
2、教师提问:你了解叶子吗,叶子的颜色,形态,结构如何?
二、新授
1、教师让学生网页,自己解决以上的总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网页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3、教师在网上回答学生的问题。
4、叶子形状的分类小测验,前五名奖励。
5、依据学习的内容,绘画叶画
(1) 教师让学生欣赏网页上的叶画。
(2) 教师演示一遍自己绘制。
(3) 对教师作品点评。
(4) 学生自己绘制。
6、同学间互相欣赏各自绘画的叶画
(1) 学生分小组合作绘画
(2) 学生点评
三、教师总结
1、你有哪些感受?
2、课后继续完善叶画图。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人。网络的视频播放形象逼真,生动直观,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具有丰富的感觉性,激起学生情感反应,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叶子的美和神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工具。运用网络,学生获取大量有关叶子的知识,加工和组合,初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叶子形状的多种多样。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时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使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承认,可以及时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人的创造力。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成果的一片天地,这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的养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出示范作〈新装修房〉室内、室外各一)
介绍装修方法:
(室内)墙面:用手工纸作墙纸并装饰。(荧光笔画出墙纸、彩色铅笔画出门和窗)白色餐巾纸作出窗帘。
地面:用水彩笔、颜料画出木质地板、布条编织成地毯
(学生根据布置,放上木质家具)
(室外)硬板纸上加画、加废旧材料(作出田野、房子、阳台、栅栏等)
三、你们有更好的点子吗?
讨论――动手做
(充分利用所带的工具制作)
四、学生作业
4~5人合作理想的居住环境。
五、巡回指导
学生有好主意,老师及时传递信息。
第二、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以各班的成功之作出示在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得以启发。
三、学生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四、巡回指导
1、组织学生换组欣赏。
2、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难题。
3、鼓励学生做得更好。
4、及时出示学生经典之作。
5、帮助制作上有困难的。同学,并适当提供给他们材料。
五、小结
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出互评。老师点评后记录成绩。
后记:学生放开手脚去做,部分作品会别具一格。但大多数学生在课的学习中,无法去做放开的东西,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课堂教学中应给予重视。适时点拨还是很重要的。
一、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魔幻的颜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节课通过学习三原色的同时学生掌握原色与间色之间的关系,了解原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能运用原色和间色作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及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观察色彩的变化,了解三原色、三间色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三原色或用三原色调配的颜色作画,加深对三原色、三间色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色彩的魅力和变化,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三原色知识,掌握三原色调色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三间色,能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并作画。
二、学情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艺术的感知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他们色彩表现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色彩感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根据本课的特点,遵循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探究法、实验法。启发探究法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辅以试验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四、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首先将采用学生观察,直观感受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能自主探究,在试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初,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么作用?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新授:
1、认识三原色: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颜色中,什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
(2)、观看课件(一段拟人卡通动画)后问:“看了动画,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吗?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呢?”
(3)、得出定义: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2、认识三间色:
(1)、观看视频,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2)、出示三色轮,引导学生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教师小结,用色块表示: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3)、做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教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提问:“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
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教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4)、得出定义:通过讲解、实验,发现这三间色里,不管哪种间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给间色下定义,先提问:“同学们知道间色是什么吗?”然后教师总结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三)、练习:
用水彩画材料,运用三原色和间色完成8开彩虹桥或七色花作品。
(四)、展示与讲评:
练习完成后收集全班学生作业,从中选出三幅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自己来评价,画面中的原色、间色在哪里。最后教师根据几幅代表作品对整个学习进行总结评价。
(五)、小结:
用拓展思考的方式进行小结:用画笔绘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
六、板书设计
本课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思路明确,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鞋的不同特性,了解鞋的基本结构,动手设计制作一双自己的鞋。
2.通过剪切、拼接、粘贴等方法设计制作一双鞋,提高动手能力。
3.养成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难点】
制作出使用、新颖有特点的鞋。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粉颜色与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教师给学生出谜语: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晚上横卧在床前。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各种各样的鞋》。
活动二:欣赏图片,学习新知
(一)观察不同类型的鞋,分析其结构特点
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各种类型的鞋。并提问:这些鞋有什么独特的功能?
学生回答:有雨鞋、运动鞋、高跟鞋、登山鞋……
老师继续提问,这些不同的鞋,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不同类型的鞋都由鞋底、鞋帮、鞋面几部分构成。
(二)名作赏析,启发思想
多媒体出示,有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所装饰的鞋,学生赏析。老师简单讲述毕加索和作品《格尔尼卡》,并提出:大家自己动手做双鞋。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一)教师演示
演示制作一双拖鞋,讲解要领:
1.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脚形,画出鞋底轮廓,用剪刀剪下。
2.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鞋面。
3.将鞋底和鞋面粘连在一起,注意要合脚。
4.剪切小图形做装饰贴在鞋面上。
(二)课堂练习
学生动手练习,自己设计有创意、新颖的`鞋。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强调安全使用工具。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创办“创意鞋城”活动,展示学生作品。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鞋的特点和功能。
2.学生互相推选,交流评议。
3.教师总结评议。
(二)拓展作业
为环卫工人设计一双有特点的鞋。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审美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了解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
3、学习创作画的表达方式,能大胆、直率地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
三、课前准备
各种秋天的物品、油画棒、水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来了很多东西,你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师生:哦,(有稻子、柿子、南瓜、葡萄、红辣椒、苹果)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季节的?
生:
师:这些东西都是秋季才会有的,秋天真是一个喜悦的、收获的季节啊。除了这些,老师还发现小朋友们已经穿上了秋天的外套,秋天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原来,秋天来了。(课件:揭开课题)
(二)新授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记忆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生:秋天很凉爽
秋天有很多果实丰收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觉得秋天是一个很美的季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课件欣赏秋天的图片)
秋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那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老师这里有许多彩色卡片,小朋友们
能在这里面找到秋天的色彩吗?
(生上台找并且贴)
师:秋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真是美极了。很多画家都描绘了秋天的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画家们笔下的秋天。
师:这幅画中画家画的是什么?
生:
师:他的画中都有哪些颜色?
生:
师:是用什么画的?有谁知道?
生:
师:这幅画很特别,这是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叫做《大碗岛上星期天的下午》,这幅画是画家用油画颜料一点一点的点画上去的,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点彩画。
师:大师们笔下的秋天真是美极了。刚才有小朋友说秋天是一个树叶纷飞的季节,真是好美啊。你们瞧,老师这里有一棵秋天的树,树枝上的树叶都快掉光了,你们看,有的树叶还直挺挺在枝头呢,这样的树叶绿中带点黄;有的树叶正随风飞舞呢,这样的树叶一半黄一半绿;有的树叶已经落在地上了,他已经完全枯萎了,全都变成黄色的了。远处的稻田里也是金黄一片,老师猜想,农民伯伯肯定要笑弯腰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瞧!一群大雁正向南飞呢,秋天真是太美了。
师:用画的形式表现秋天真是太棒了,还有什么方法能表现秋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树叶贴画)
老师这里有许多秋天的落叶,看到这片树叶让你想到了什么?哪个小朋友上来拼一拼,搭一搭。(生示范)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看看还有什么方法来表现秋天。(课件撕纸贴画)这种撕纸贴画要怎么做呢?看老师的!(师示范撕纸贴画)
教学目标:
1.培养表现力
2.学习构图和表现的绘画知识
重点:
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难点:
学习构图知识
教具:
范例、图片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动作随着节拍,姿态伴着旋律,
丰富而又和谐,多样而又和谐。
板示课题
二、出示范例
选择一种乐器将它巧妙绘画,再组合描绘成有趣的,优美的群像。
学校里有小乐队吗?经常去看看他们的演出或排练吗?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感到更亲切,画出他们演出或排练时的情景。
试一试,看谁观察的细腻。
三、比一比看看谁的'画面最精彩?
四、做游戏
模仿小乐队吹、拉、弹、唱,进行模拟音乐会。
五、作业选择:
1.可以画你想象出来的小乐队。
2.注意人物和乐器的大小,高低、横竖、位置的穿插变化,讨论一下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