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页是细心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氧气的制法》化学教案优秀9篇,仅供借鉴。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 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9min B.27min
C.13.5min D.3min
4.将10 mol A和5 mol 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 。在最初0.2 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 ,则在0.2 s时,箱中有 mol C生成。
【作业】P.36 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 ( 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化学反应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使学生掌握多步反应的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计算,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育学生科学生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原料浪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类重要计算。在初中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最基本的计算,在高一介绍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节据大纲要求又介绍了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到此,除有关燃烧热的计算外,在高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已基本介绍完。 把化学计算单独编成一节,在以前学过的关化学方程式基本计算的基础上,将计算相对集中编排,并进一步讨论有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复习过去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此外,还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和联系学过的化学计算知识。如在选择例题时,尽量选择生产中的实际反应事例,说明化学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认识到学习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在例题的分析中,给出了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有些例题,从题目中已知量的给出到解题过程,都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基础,来介绍新的化学计算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本节作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一个集中讨论,重点是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难点是多步反应计算中反应物与最终产物间量关系式的确定。
教法建议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高一计算部分的延续。因此本节的教学应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本节两种计算的特点,帮助学生找规律,得出方法,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
建议将[例题1]采用如下授课方式:(1)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用 求生成水的质量,另一组用 求生成水的质量。各组分别汇报结果(学生对两组的不同结果产生争议) (2)教师让各组分别根据水的质量计算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并组织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讨论两种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由此得出 过量,不应以过量的 的量进行计算。 通过学生的实践,感受到利用此方法先试验再验算很麻烦。从而引出如何选择反应物的简化计算过程。并让学生注意解题步骤。 对于[例题2]建议师生共同完成,巩固所学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在此之后教师可补充针对性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强化解题技能。
二、多步反应的计算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建议让学生阅读[例题3],得出此种题型的一般解题步骤。然后,根据此步骤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例3]。 [例题4]建议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小组讨论分析并完成解题过程。然后根据学生状况可适当补充针对性习题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解题思路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涉及的题型较多,变化较大,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安排一节习题,复习,巩固提高前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在反应物过量的计算中,可增加过量物质还能继续与生成物反应的题型。但应注意不能随意加大难度,增加学生负担,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典型例题
例1 常温常压下,将盛有 和 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水面上升至一定位置后不再变化,此时还有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的 的体积是( )
(A)17.8mL (B)14.8mL (C)13.6mL (D)12.4mL
分析:剩余气体有可能是 ,也可能是NO,应分别假设再解。关键要抓住,已溶解气体中全消失的是 与 ,其体积比为4:1。若 有余则过量部分与水生成 与NO,这部分 与NO的关系是3:1。
(1)设余 3mL,则有 气体按下式反应而消失:
则
原 为
(2)设余NO 3mL,则发生此NO的 设为
有 气体与水恰生成
原 为
解答:A、C
点拨:本题为常见的传统基础题型,应讨论余 或余NO时的两种情况。本题无需求 ,为适合其它类似计算而求 。
例2 将 的混合气13.44L(标准状况,下同),使全部通过足量稀硫酸,充分吸收后使稀硫酸增重22.86g,并有1.12L的无色气体残留,该气体不能使余烬木条复燃。求原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发生氨被吸收、 和 以4:1与水生成 和过量的 与稀酸中的水生成硝酸和NO的反应。即:
经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的质量是被稀硫酸吸收的气体质量与剩余NO的质量之和,据此可解。
解答: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
未吸收气体只能是NO,其物质的量为
该NO的质量是
∴原混合气的总质量为
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6。
点拨:本题可有变式,如去求原混合气中 的物质的量分别各多少摩,这则要抓住因余下气体NO,示出有 过量,此 有一部分按物质的量比4:1与 溶入水成硝酸,即 的体积是 的4倍。另一部分 与稀酸中水按 生成 和NO反应,由余0.05mol NO可知这部分 应为0.05×3mol。即:
设 为 , 为 , 为
据题意可得:
解之可知,从略。
标签:新课改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教案免费下载,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回答】不会,因为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液体,改变压强对它们体积改变的影响很小
【设问】提高温度,对反应的速率会改变吗?
【总结并板书】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面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过渡】初中我们学过用氯酸钾制取氧气,MnO2的作用是什么?
【指导实验】巡视
【板书】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讲解】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催化剂的重要性。
【回答】作为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分组实验】课本实验2-3
【理解】
【小结】对于同一化学反应,条件不同时,反应会发生变化。除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补充】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重点在光、反应物颗粒大小。
【练习】练习册P32,二、2
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分析
(1)反应速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在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3)在T2~T3时间内,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答案】
(1)镁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变大,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变小;(2)温度升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3)盐酸浓度减小
初三化学教案:氢气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
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 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养,注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始,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发现了金属跟酸反应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直到现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仍然选用金属跟酸反应。那么用哪种金属,用哪种酸为最好呢?
一、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实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应剧烈,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应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应速率过快,不方便收集;Fe反应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合适。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 制备装置: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的确定,要依据反应原理,特别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应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应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这种装置是最简单的氢气发生装置,如下图(A)、(B)所示。
(A) (B)
(讨论)但这种发生装置的缺点是必须当锌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种完全反应后该反应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气体的过程连续呢?
实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控制反应,如下图所示。
长颈漏斗下部必须浸泡在酸液中,为什么呢?
此时将导气管一端堵死,观察实验现象。如学生看不清楚,可重复几次,并提示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请同学简述现象,分析原因)
展示启普发生器,介绍部件名称,作用,介绍使用方法。
2. 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该气体的收集方法而定。氢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如图(E)、(F)所示。
(E) (F)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于验满,因此收集氢气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以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氢气;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倾斜,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时砸破试管底;对产生的氢气经验纯后再收集或直接应用;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置在桌上,防止氢气很快逸散。
三、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实验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检验,至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
注意事项:当开始收集的氢气经检验不纯,这时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再去收集、检验氢气。否则刚用于检验氢气的试管内的火焰可能没有熄灭,立即用这个试管去再收集氢气时,可能会点燃导管口不纯的氢气,引起装置爆炸,发生危险。
四、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中“置换”的涵义是:反应物之一的单质中所含元素,代换了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表达式:单质 + 化合物=新单质 + 新化合物
A + BC AC + B
锌 + 稀硫酸 == 硫酸锌 + 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种,且一定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两种,一种一定是单质,另一种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够正确地判断置换反应。
(讨论)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哪些区别?
五、原子团的概念:
锌 + 稀硫酸 == 硫酸锌 + 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在锌与硫酸进行反应时,反应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锌均有相同的集团,即:
H2SO4和ZnSO4中的画线部分。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常见的原子团有:
KClO3 氯酸根
KMnO4 高锰酸根
NaOH 氢氧根
H2SO4 硫酸根
KNO3 硝酸根
探究活动
1 用废旧的可乐瓶(塑料)、吸管、粘合剂,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制作一个简易装置。
2 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三套类似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
3 设计一个储存氢气的装置,便于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便于实验中使用氢气。
4 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以锌粒与较浓的盐酸反应,用气球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气球瘪了,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边讨论边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原理分析,探究验证,获得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本节课由两部分活动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反应的原理,反应的条件,可操作性,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讨论展开。给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知识支撑,系统的感知和要做好一个成功实验应考虑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展开,通过对比实验的开展,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自身的性质中的不变性。最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真切的感知具体制取过程,同时给学生讲解分液漏斗在实验中的对速率调节可控性的优点。
本节课的设计我侧重于让学生对气体制取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及其对实验装置和步骤的初步了解,为后面去实验室具体操作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渴望能到实验室去。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明显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不足之处,由于是首次系统的学习,时间上面有点紧张。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上不够全面,表述上不够准确,观察和分析上不够严谨。应在下来的教学中多引导,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的能力同时进行方法上的教学。
化学反应速率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
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
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
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
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
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显然该反应以测量H2的体积最为简便易行。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总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手段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 1
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实验探究、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反
思总结。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准备实验用品
及仪器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宏观的物体有快有慢,物体的快慢用速度来进行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有没有快慢呢?学生思考身边的实例后,思考如何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板书)。这节课的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表示方法,难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设疑]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都有一个确定的起点(速率=0);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都有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引入]提出问题讨论:(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学生活动:自学《预习学案》
教师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
V == △C/ △t
3、反应速率的单位:
是:mol/(L·s) 或 mol/(L·min) 或 mol/(L·h)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方法
(1)数学表达式法:V == △C/ △t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步骤:
起始浓度c(起始)
变化浓度Δ c
终了浓度c(终了)---- 三部曲
2
学生计算
1.在体积为2L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的氮气与1.6mol氢气,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min后,测得容器内生成的氨气为0.24mol,求:
①用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②分别用H2 N2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2.向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的条件下,2s末测得容器内有0.8molSO2,求2s内SO2、O2、SO3的。平均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比
教师设问:上述两题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有何规律?
学生思考、讨论、比较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2)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往往不同,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教师强调:在表示某反应速率时应注明是用哪种物质表示的。
学生计算:
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
N2+ 3H2= 2NH3
起始浓度(mol/L) 820 0
5min后(mol/L) 6
浓度变化(mol/L) 则 V(N2)=△C/△t= ;
V(H)=△C/△t= ; 2
V(NH)=△C/△t=。 3
由以上可知∶ V(N2): V(H): V(NH)= 2 3
学与问∶
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数值可能 但含义 , 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对应 之比。
练习
(1)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合成氨,3H2+N2==2NH3,开始时测得C(H2)=4mol/L ,C(N2)=1mol/L,2S末,测得C(N2)=0.9mol/L。求V(H2)为多大?
(2)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制氧气。某学生测得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氧气的密度约为1.28g/L,欲制取500mL(标态下)的氧气,需要时间为 3
A、2min B、4min C、6min D、8min
(3)向2L的密闭容器(内有催化剂)充入2mol的SO2和1molO2,经2S,测得容器内有1mol的SO3,则该反应的速率可怎样表示?
(4)在下列过程,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 B、塑料老化 C、食物腐烂D、工业炼钢
(5)某温度时,图中曲线X,Y,Z是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反应从开始计时,
2分钟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 mol/(l.min)
教师板书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测量
教师设问: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测定方法
有哪些?
学生看课本第20页内容,总结如下
1、直接观察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压强);
2、科学仪器测定(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和发射、导电能力等);
3、溶液中,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学生从实验中找出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2—1,注意事项:
1 锌粒的颗粒(即表面积)大小基本相同 ○
2 40mL的硫酸溶液要迅速加入 ○
3 装置气密性要好,且计时要迅速准确 ○
实验用品: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直角导气管、50 mL注射器、铁架台、秒表、锌粒、1 mol/L的硫酸、4mol/L的硫酸
1 取一套装置,加入40 mL 1mol/L的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实验步骤:○
2 取另一套装置,加入40 mL 4mol/L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 ○
2所用的时间比○1所用的时间学生观察现象:锌跟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收集10 mL气体。○
短
实验结果:
4
实验结论:4mol/L的硫酸与锌反应比1mol/L的硫酸与锌反应快。
[思考与交流]还可根据反应速率相关量的哪些变化来测定该反应速率?
锌跟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 == Zn + H2 ↑,因此我们还可利用相同质量的锌完全溶解所用时间的不同、稀硫酸浓度的变化等来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方法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那么化学反应的快慢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气体的制法,所以基本上是从零开始教学。课的容量很大,涉及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合理选择和诸多注意点。所以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这一节教学中自始至终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虽然在探究实验室制氧气,但在探究中学习制气体的一般思路,为今后学习其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做铺垫。
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总结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注意:
1、计量数的变化与反应热数值的变化要对应
2、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反应热的符号也要改变
反应热计算的常见题型:
1、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反应能量变化的定量计算。
2、理论推算反应热:
依据:物质变化决定能量变化
(1)盖斯定律 设计合理路径
路径1总能量变化等于路径2总能量变化 (2)通过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加,得出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叠加,反应热的叠加
小结:
a: 若某化学反应从始态(S)到终态(L)其反应热为△H,而从终态(L)到始态(S)的反应热为△H ’,这两者和为0。
即△H+ △H ’ = 0
b:若某一化学反应可分为多步进行,则其总反应热为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即△H= △H1+ △H2+ △H3+……
c: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探究问题框架:
1、 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自主发现)
2、了解化学速度原因。(启发给出)
【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速率。请同学归纳都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能产生影响?
【回忆联想、归类表达】描述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板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 反应物质的本性
外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其他
【过渡】我们首先探讨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指导实验】巡视
【总结、板书】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分组实验】
浓度较大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比浓度小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大
【过渡】这是为什么呢?化学反应的过程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并形成生成物分子。
如:Cl2+H2==2HCl
【引导讨论】化学键如何变化呢?
【引导】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怎样才能发生呢?
要通过接触,通过碰撞来实现。因此反应物分子(或离子)间的碰撞是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
【引导】是不是所有碰撞都能发生反应呢?
要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33页。
【讲述】
1、以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2HI=H2+I2为实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中可能的碰撞模式图
【设问】很明显,当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越多,有效碰撞越多,反应速率也越大。
那么,浓度增大时,为什么反应速率就快呢?
【练习】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C(s)+O2(g)=CO2(g)
当充入氧气,反应速率是否会加快?
当加入木炭的`量是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探究】H-H、Cl-Cl键断裂,而H-Cl共价键生成。
【阅读讨论】
1、不是所有的碰撞都能发生反应,能够发生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把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2、分子要发生反应的条件是要具有较高的能量,还必须有合适的取向。
【理解】
【讨论】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的比例是一定的,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
2、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大,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
【探究】
1、充入氧气,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接触面没有增大)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
2、加入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加快
【设问】利用上述结论,对于反应N2+3H2=2NH3,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呢?
【设问】对于反应:Zn+2HCl=H2+ZnCl2,增大反应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吗?
【总结并板书】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探究】1、气体的压强增大,原来的气体的体积就缩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增大,活化分子数变增大,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