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落花生课件【最新6篇】。
人教版落花生说课稿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组文章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文章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文章组成,突出“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主题。相对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落花生》是一篇经典文章,它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朴素的人生哲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详略得当,语言平实质朴,五年级的孩子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都不是难事,对作者做人准则的真正认同,把阅读获得的写作知识内化为写作能力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掌握本课的生字;
2、通过自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初步感知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旨,领悟“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悟情明理。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写作手法;
难点: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感受的习惯。
教法
1、观察文章插图,想象图中情景依图寻句,图文有机结合。体现语文教学活动重在情境化,教科书中的插图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是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可以成为学生感受的切入点、反思的出发点和想象的支撑点。
2、多形式反复读,找关键词并用替换的方法来增进对重点词的理解,进而达到对整个重点句子的把握。真正做到读、思、议的有机结合。正如何克抗老师说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着语言能力的`学习与发展,而语言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从多方面影响并制约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现代儿童的语言、言语和思维、逻辑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3、补文阅读,突出教学重点,学用结合,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法
学生以自读、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读为主,掌握通过对词的理解把握重点句的学习方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从读中感悟生活,读、思相结合。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尊重个性化理解,增加互动,形成多向“对话”,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化阅读理解。
教学流程
本课分为两课时五大板块进行教学。
(一) 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说出谜面“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谜语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然后学生说出谜底。老师板书课题——15.落花生。
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是给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行了“热身”。
(二)读通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这个板块主要采取自学、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与文本的最初对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让学生自读思考:文章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接着,通过抽读和交流讨论检查自读情况。教师归纳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整体入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现“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理念,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重点段“议花生”,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看文章插图,找相应段落和句子。(文章插图以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仔细看文章中的插图同时给出问题: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2)通过看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以图引文,激发情感。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
第二步,在文章中找出与图片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并画出来,认真读一读,然后读给全班同学听。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主要采用自读段落、抽读句子,分角色读对话,教师范读关键语句等方式体会作者情感。
比较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准确理解父亲话的含义。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老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具有像花生一样的品质的人或物?”
品读句子: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思考:“印”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如:“刻”“记”
第四步:想象表达,深化情感。
教师提问:一个“印”字表明,父亲的话成了作者一生的做人准则,他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落华生”。 他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特别安慰,想象一下,他父亲会怎样称赞自己的儿子?
最后教师总结:让我们一起把父亲这句话背下来,希望它也成为我们做人的准则。
这个板块主要采取图文结合方式完成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体会作者写作意图。以插图为切入点,直接进入重点段的学习,避免了程式化的串讲,且图文结合,充分利用课本这一主要教学资源。图文结合,既是一种读书方法,写的方法也渗透其中。
以读为本。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在这个版块教学过程中,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始终。让学生切切实实地读书,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注意变换读的形式,自读、范读、共读、图文对照读、变换句式读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朗读、默读、精读、品读、背诵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真正做到读中感悟。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有利于突破难点。
最后的想象表达,较之“做花生、做苹果”之类的辩论,似乎没有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和“多元价值取向”。但在我,这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情感的提升,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尊重和认同,也是是我的坚守。目前许多年轻人过分崇拜舞台上的“星”,追求一夜成名,“做花生一样的人”便成为一种极为珍贵的品质,我希望自己和学生都能具有这样的品质。在当下的语境中,我的话也许有点大,有点空,但绝不虚假!我是“真诚”的理想主义,偶尔也“个性”一把!
(四)体会写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些其他内容的段落,并指导自读理解。
教师提示学生:花生5、6月份播种,9、10月份收获,这四五个月、一百多个日夜会发生些什么?作者只用了几个字概括?吃花生、议花生只是一个晚上的事情,作者却用了大段的篇幅来叙述,这是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明白表达要根据目的确定重点。(板书:详、略)
教师接着说:写花生,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赞美花生,其实是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板书:学做人)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借物喻理。(板书:借物喻人)
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弄清“写什么”,更重要的、也是更难的弄清“怎么写的”,这样学生学语言才能从内化吸收达到外化表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本课的写法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是,这种写作知识要变成写作的能力,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五)补文阅读,突破难点
总结学法:反复读、抓主要内容、图文对照、抓关键词句等
补充阅读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课件出示原文)
教师这样提示:我们刚才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分享了许地山的做人道理,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读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看看他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段,多读几遍。读完大家交流。
学生读自己画出的句段,交流读后体会。
教师小结:我们今天分享了作家许地山和林清玄对生活的感悟,其实只要你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心感受,就会发现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蕴含着情与理。(板书:悟情明理)下次就让我们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启示。老师一定会带头的!
“用心感受”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也需要训练。补文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培养,回应和实践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彰显了单元主题。本来可以就地取材,用本单元的两篇略读文章作为补文阅读的材料,但我个人觉得五年级下册的《桃花心木》与《落花生》在表达方式上更接近,与单元主题也更贴切。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的主体由文章主要内容组成,最后升华为“学”字,主题再度升华,既代表了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
《落花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等一系列活动,十分自然地揭示了主题思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四年级初始是训练质疑的最佳时机,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4、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5、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尝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
教学过程: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2、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解题
师: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段资料,咱们一块来看一下。(出示课件: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多音字、轻声词),正音。
3、读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朗读课文。
2、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3、小结
师: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真了不起!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指板书齐读)这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生答略)
师:是呀!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段话,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花生,那么课文哪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能说说吗?
四、学习“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
1、提出问题
师:好!我们来读一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一部分,看一看你们都能读懂什么?有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学生谈收获。
3、学生质疑预设: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合作解疑)
4、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你们能体会出什么?
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又是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哎呀,这多么让人兴奋哪!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惊喜之情来。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师: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我们来过一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回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谈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味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
二、质疑解疑,品读研析“吃花生、谈花生”。
(一)发现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吃花生、谈花生”部分,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质疑解疑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1、预设一:爹爹的到来为什么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师补充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生:实在难得)
师: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2、预设二: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交流: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话?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3、预设三:也许有些同学这样认为: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好吃,又善于展示自己,也很有用处,也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对不同见解,也应肯定。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儿!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生:作比较)
师: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 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4、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我”对父亲的话,听懂了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或物?结合实例来说说。(如清洁工、老师、蜡烛、春蚕、太阳等)
6、父亲的这次谈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7、许地山确实把父亲的话印在了心上,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他曾经说过:(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学生朗读。
8、是的,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许地山的资料,让学生朗读体会许地山的成就。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许地山油然产生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重点写谈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他是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尝试着用一用。
2、同学们,许地山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收获颇丰,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教育,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四、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是想再一次的赞美它?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种花生
收花生
不图虚名 落花生
(借物喻人)
吃花生
默默奉献
议花生
教学反思: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四年级初是训练质疑的最佳时机,课堂伊始,我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练习题问题,再将解决问题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合作、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中间教师顺学而导,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想学、要学的欲望,真正做到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但是,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往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提问,不是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这时,我们应因势利导,及时指出毛病并恰当引导,对提问提得好的学生则及时表扬。同时,对勇于提问的学生,老师要用语言、眼神、手势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总之,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等待老师发问的被动学习心态,能促进积极思考意识的形成。改变原有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才能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这正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追求的。
《落花生》教学课件范文
在所有读过的课文中,我对《落花生》这篇课文感受颇深。
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142一
的确,花生具有崇高的精神、品格,但是我们身边具有花生品格的人还少吗?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些人——清洁工。他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会按时去为城市环境做贡献,为人民生活做点缀,自己却从来不炫耀,默默无闻。不论多苦,无论多难,无论多累,都不会去抱怨,都不曾放弃。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已经深深印到了我的心里。“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做一个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力量的人!
一、说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许地山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借物喻人,主要描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指出了做人的道理: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本文围绕“落花生”展开叙述,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议花生。过收获节时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正是由于围绕主要内容来写,所以文章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写法上主次分明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具体的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说理方法。
二、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字词的教学,体会文章虽浅显的文字,和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达到识字词习文,习文促进字词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比较详略抓重点;我们谈”与“父亲谈”,比较内容抓重点;在“吃花生”和“议花生”两点中,比较目的抓重点。搞懂“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3、通过落花生与石榴、苹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对比,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材的教法和学法
本课通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对`课文中花生品格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
使用情景教学法是因为课文采用到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花生外形不美却很实用的认识,我特意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用讲授法是因为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对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内容,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用谈话法,在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文中的疑点、难点。利用这一方法,目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是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文中的问题给人以点拨指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四、说教材媒体资源选择
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落花生》一课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些内容,并着重学习了许地山一家是怎样种花生和收花生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和许地山一家一起去“品味”花生,好不好?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都谈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啊?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4)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
(五)、拓展部分
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落花生的课件
课时目标:
1.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3.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花生)它的书面名字叫(落花生)想不想吃?好,这节课老师就把它作为奖励交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踊跃发言,为自己,为小组多争奖励。有没有信心?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15课落花生的生字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落花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作家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请大家先看第一版块“温故而知新”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 )( )( )( )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写了( )。
三、自学研讨
(一)师:同学们,花生我们都见过,也都吃过。但花生有什么好处和可贵之处呢?让我们分角色朗读,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第二大版块“合作与交流”
花生的好处有:( )( )( )。
位 置
外 表 桃子、石榴、苹果 花 生
给人的印象 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同学们,父亲的话中将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对比,突出了花生的可贵,可它又可贵在什么地方呢?(继续交流第3第小题)
生: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炫耀自己,不图虚名,不爱张扬。 (再引导生放声朗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想想花生的品格)
3、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花生可贵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浱代表汇报,有不同意见的补充,用红笔在导学稿上作好批注,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批注、表达)
1、抽小组同不分角色朗读。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写作效果。
(大屏幕出示)
我的弟弟非常爱读书。下课了,别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他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我的弟弟非常爱读书)
(全班放声朗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想想花生的品格)
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读,有一些同学的心中似乎有了一些疑惑,请看第4个小题,你们认为这三种说法正确吗?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小红: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
小强: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挂在枝头的东西都不好。 ( ) 小刚: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生回答。
师小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但外表美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我们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所以,当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时,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此时母亲可能会想些什么?(是啊,你们父亲分析的有道理,花生的确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炫耀自己,不图虚名,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让我们再来大声背诵第10自然段。
四、拓展与延伸
(一)师:孩子们,父亲对我们提出了很大的希望。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拓展与延伸”。
1、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花生“不好看”是指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很有用是指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用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只讲体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只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他人、对社会没有好处及贡献。
2、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组交流。
1、小组代表交流,师引导朗读,明白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完成板书)
师:许地山懂了,同学们是不是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出示第二个句子)
师: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
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师小结过渡:俗话说“半瓶墨水摇起来最响,满瓶墨水不会吱声”“饱满的稻穗总是低着头,空瘪的稻穗高扬着脑袋”,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生汇报:铅笔、橡皮、环卫工人、邮递员、教师、交警等)(出示图片)课后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事物进行描写。如果写物的话,要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
师:孩子们,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上,是不是也印在了你的心上?
六、轻松作业:
1. 花生 洁白无瑕,纯洁高尚
小草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老牛 牺牲自己,照亮他人
蜡烛 生生不息,顽强不屈
雪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2、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___________,但可贵的是_____________。我们的__________不正像花生一样吗?读了课文我明白了人要做_______________,不要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15.落花生
种收花生
尝花生 品味花生内在美
议花生 学做社会有用人
5年级上册语文15课落花生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有兴趣猜谜语吗?
课件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介绍花生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 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啊,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就是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吩咐尝尝便宜石榴
半亩茅亭榨油分辨收获可贵爱慕体面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主要讲了什么?
为人类;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吐尽蚕丝为人类;粉笔—耗尽自己,给人类带来知识和力量;扫帚﹑环卫工人—留得一身脏,换来万人洁。)
板书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
15 落花生 尝花生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
借物喻人
议花生 味美 可以榨油 便宜 可贵:不求外表、只求有用做人:不求虚名、只求奉献 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