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3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初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思想方法,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正确判断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突破重点。
难点:
能正确判断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针管和钟表8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游乐场情境图
想不想去玩一下?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玩一下,游乐场里都有什么?(学生说)
用手比划一下这些项目是怎么运动的。(学生感受)
谁能给它们分分类?(根据它们运动的'特点进行分类)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等思维过程,能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平移(课件出示)
(1)像这些物体是沿直线方向移动的属于平移现象。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2.感知旋转(课件出示)
(1)像这些物体围绕一个点转动的都属于旋转现象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3.体验运动:(课件出示)
(1)、打开信封,自己感受这些物体是怎么运动的?(小组学习)
(2)、这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还是旋转现象?(学生说)
(3)、拿出我们的文具盒,从桌面右边平移到左边,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文具盒平移后形状、大小不变。
生2:我发现文具盒的方向也没有改变。
师小结:对,文具盒在平移的过程中,文具盒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4.学习例2:(课件出示)
小组学习:根据要求完成每一个题,然后集体交流。
师总结:平移的特点就是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板书:(平移: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
5.学习例3:(课件出示)
看来大家对平移有了很深的印象,闭上眼睛想一想什么是旋转?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旋转现象。
(1)哪位同学可以上台用自己的身体做一下旋转?(找学生演示旋转)
(2)看样子同学们对旋转也有很深的印象,那我们的铅笔盒可以做旋转吗?
(可以)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根据要求再做旋转。
(3)小组交流:通过旋转文具盒你有什么发现?
生1:文具盒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生2:方向改变了。
师小结:对,文具盒旋转时,它的形状、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了。
板书:(旋转:形状和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
6、比较平移与旋转,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并汇报)
生1、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形状、大小不变。
生2:旋转方向改变,而平移不变。
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合理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价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板书
平移和旋转
平移:形状 大小 方向 旋转 形状 大小 方向
不变 不变 改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学习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1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
二、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1、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三、自学指导:(10分钟)
自学教材第30、31页。
1、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
2、 “想想做做”的`第1题。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4、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四、后教(18分钟)
1、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旋转木马、观缆车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2.“想想做做”的第1题。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动手实践,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汇报: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五、当堂训练(9分钟)
1、学生写作业。
2、生对改、订正。
六、课堂总结(1分钟)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
旋转: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
谈话:(出示苏州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其中的一些物体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播放录像:苏州乐园中小火车、缆车、观缆车、青蛙跳等游乐项目的动态画面。
谈话:(同时出示4个静态的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画比画。
学生用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谈话: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反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交流分类方法及分类的理由)
2.揭示课题。
讲解:像缆车、小火车和青蛙跳等三个游乐项目,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像观缆车这一游乐项目,运动方式称为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板书:和)。
3.练一练。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再问: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学生交流。(略)
二、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边叙述边出示小兔搬家图)看,来了三只——小兔子。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平移)是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有些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分别播放3段录音)
第一只小兔子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子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谈话: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学生的意见可能三种情况都有。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这里的房子图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同上图),在左边的房子图上任意找一个点,再到右边的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数一数,看你找的这个点向右平移了几格。
反馈:你找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向右平移了几格?
再问:还有谁和他找的点不一样?(指定三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追问: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谈话: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
电脑演示:小房子图向右平移的动态画面。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边说边完成下面的板书)
板书:点
平移几格
图形
(3)练一练。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先在书上填一填,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并用电脑进行动态演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平移后的线段。
提问: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画出下面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谈话:这是一条线段,你能按要求画出这条线段平移后的图形吗?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怎样画,再画一画。
学生先尝试画,然后汇报画法和想法。
(2)画平移后的三角形。
出示: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学生完成后,汇报是怎么画的。
(3)比较。
提问:刚才画三角形平移时,与前面画线段的平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归纳:画平移后的线段和画平移后的三角形,都是先找到图形的端点或顶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根据平移后的点画出图形。
(4)练一练。
出示: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谈话: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很多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一画。
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设计的路线?(提示学生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
再问:有不同的走法吗?
提问: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
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汇报。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设计说明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平移和旋转的含义,难点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但对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及其特征尚未清晰了解。
教材在编排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研究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材料做了适当重构。以苏州地区学生十分喜欢的苏州乐园的游乐项目为背景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托教材的编排思想,在教材方格图的基础上重构学习情境。通过小兔搬家的故事情节,特别是三只小兔的争论,引出认知难点——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热烈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选取图上小房子的某个点进行描画、数数、验证,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平移的距离。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有效与快乐。
通过这个课例,笔者体会到,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理解编排意图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重新建构教学过程,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