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用心灵去倾听》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学情分析:

《用心灵去倾听》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课前借助预习提纲,迁移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课堂上引领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自己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与作写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启发学生相象、感悟课文)

学法:朗读法(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感知课文)、练习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背诵(积累语言、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等。

教学手段:

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谈话: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1)教师:同学们都到医院里看过病,当你找不到看病门诊室、检查室、化验室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医院的问询处给患者带来了方便,这体现了医院对病患者的关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认真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去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画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研讨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的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

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教师活动)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要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请让我来关心你,就想关心我自己。这世界将变得更美丽!“人”字结构就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当堂检测:

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

就要离开了,苏珊想:?

板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

一直……直到……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课后反思:

一堂课走下来,缺憾还是很多: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由于在检查预习时采用了接读方式,致使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所以在启发学生感受“苏珊的留言”前后的温情时,出现了学生不敢表达的窘状……

2、练笔安排“爱心”起笔,到下课间隔时间仓促,所以学生的表达无法做到从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悦耳、耐心、沉默”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读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感悟真情,了解苏珊对我的关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关爱他人的精神,懂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在享受幸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

⒈揭题:用心灵去倾听

⒉读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都倾听了哪些话?为什么用心灵去倾听? ……)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质疑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思维)

二、初读课文,确立探究的问题

1.自由读,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针对揭题时的问题回答,将简单的问题解决)

3. 确立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与苏珊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听彼此的话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筛选问题,整合问题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两句话,说说“我”与苏珊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听彼此的话语

出示:(1)、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2)、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2.针对两句话的内容确立自主探究内容

(1)苏珊为儿时的我做的“一切”指哪些?“多么重要”体现在哪里?

(2)我的电话让苏珊感受到做母亲的幸福从哪里看出来?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研读课文做好批注,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助于其学习积极性地提高,在相互合作中提高阅读能力

1. 分版块汇报学习成果

版块一:

(1)苏珊为儿时的我做的“一切”指:告诉我被锤子砸伤的手指不再疼痛的方法;告诉我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西班牙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样拼写;为什么整天唱歌的金丝雀会一动也不动……

“多么重要”体现在:帮助我使我不再疼痛;传授我知识;使我的心不再伤心……

(2)这些事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件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以下重点句子:

句子一: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抓住“总是”、“耐心”、“一遍遍”等词语,通过情景的再现,反复诵读感受苏珊对我的关爱)

[设计意图]将抽象化的文字变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入文本,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使学生体验更深刻,感情更真切

句子二:

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苏珊都想了什么?为什么说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不是欺骗我吗?善意的谎言,体现对儿童的关爱联系“我相信苏珊的话,我想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地歌唱”去理解)

[设计意图]想象说话,培养良好的想象力

……

版块二:我的电话让苏珊感受到做母亲的幸福从这些地方看出来:

句子一: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然后她让我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

(转述苏珊叫我怎样拿冰块,怎样敷伤口的?体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话语的转述不仅体现在其工具性,同时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句子二:

电话里传来了我熟悉的声音,我说:“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抓住“沉默了一会儿”理解苏珊的幽默回答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我带给她的童真,让她享受到了作为母亲的幸福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

小结:

“我” 快乐着、幸福着,因为有了像苏珊这样未曾谋面的慈祥的母亲在我成长的路途中为我排忧解难;苏珊快乐着、幸福着,因为“我”这样调皮的小鬼让她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一切都是用心灵去倾听的结果以至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苏珊仍坚守在“问讯处”,想倾听我的诉说,想让“我”倾听她最后的告白(出示):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反复朗读,说说苏珊到另一个世界为谁歌唱?她还会歌唱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还课堂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想象中将苏珊高大的形象铭刻在心中,深化文章的主题

五、拓展阅读,升华感情

苏珊永远地走了,但她会将“歌唱”进行到底,不论在何时,不论再何地在她的心中永远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出示):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卢梭

当你听了这个故事,心中的千言万语能否用一句话告诉别人,让大家永远记住“帮助别人就是自己享受幸福”这一道理呢?(生自由写格言,播放《朋友》的歌曲)

[设计意图]情感的熏陶使学生有了要表达的冲动,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积极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难点: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课件出示:红心——提问:这是什么?(一颗红心),然后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与它有关——出示课题,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设疑:那么,是谁用心灵在倾听?她又在在倾听谁的声音?她是怎么用心灵去倾听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顺的句子要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是谁用心灵在倾听?在倾听谁的诉说?

2、进行交流。

(1)读生词:着迷 乘机 拿着 砸伤 水槽

聊天 召唤 谋面 立即 苏珊 无所不知 兴高采烈 问讯处

(2)指名回答思考题。

三、品读课文,品味真情。

1、引入:那么,苏珊的用心倾听,对于作者来说重要吗?对于苏珊自己来说,又赋予了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交流引出: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课件出示)

3、那么,“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这“一切”在文中指哪些事情?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遍,找一找。

4、引导交流,抓住以下关键语句进行理解:

①“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你能用“悦耳的声音”把这句话读一读吗?你能继续把接下来的这段话中苏珊要说的内容,用“悦耳的声音”说给作者听吗?)

②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引导理解这句话:

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一起读“我”说的话。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

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引导写话,感悟真情

1、过渡:正是因为苏珊一直用心灵去倾听作者的每一句话,一直用心去帮助作者解决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所以在作者长大以后,他非常想——(引读)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终于在有一天,我出差经过故乡小镇,并拨通了“问讯处”——请两位同学以苏珊和作者的身份把他们的对话说出来。

2、创设情境:但是由于时间充忙,作者没能跟苏珊见上一面。假设,当时并没有时间的限制,他们在一间酒吧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试着写一 组他们的对话。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引入:终于,我有机会再一次回到了家乡小镇,而且可以多待两天,于是我再次拨通了“问讯处”,是接电话的人却不再是苏珊,而是另一个女人,在电话中,他得知苏珊已经去世。而在苏珊去世之前,她给作者留下了一张纸条: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2、朗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3、总结: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与本文一样充满浓浓真情味的文章来读一读。

人教版《用心灵去倾听》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课前谈话:在你家里,谁说话最多?谁基本在倾听?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师:还记得吗?在清晨的树林中,一位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佯装聋子,静静倾听我拉琴。她用诗一般的语言,深深潭水般的眼神,给了我温暖的鼓励,给了“我”信心,使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位让我们倍感温暖的人。

1、请学生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谁倾听了谁?(105问讯处的苏珊倾听了“我”。)

3、学生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题目在“倾听”前面要加上“用心灵”呢?

生2:我想知道怎样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地、快速地练读课文后,同桌互读给对方听,正音,释疑。

2、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生:教我如何处理被砸肿的手指。

生: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她安慰我。

生:我平时问了很多问题:如问面积的计算,问西班牙的首都,怎么拼写“修理”这个词。

3、同桌互相说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抽生回答。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默读课文。默读是一种思考。想想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1、生:我画的是第25自然段这一句:“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让我感动的是,苏珊真善良,她去世了还不忘安慰“我”,知道“我”会伤心难过。

师: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内容,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这句话是苏珊去世后,给我纸条上的留言。我长大后见过苏珊吗?抽生读课文“长大以后”的部份,第12到25自然段。

把苏珊的留言在课文里勾画出来,读一读。

生:“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她曾经在什么时候也说过这句话?在课文里勾画出来,读一读。

生读:第9、10自然段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我问,“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就一动不动了呢?”

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生:这是她在安慰我时说的话。

师:苏珊用诗一般的语言,把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离开我了,说成是-----

生:“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耳边再也听不到心爱的金丝雀叽叽喳喳地的歌声,眼前再也看不见那欢蹦乱跳的身影,掌心里再也没有了那小小身体的温暖。我心爱的金丝雀呀,你怎么突然就----一动不动了呢?这时,苏珊怎么说的?

生:“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抽生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好难过,也好害怕死亡。

生:苏珊说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生:听着这样的话,“我”心头的难过和害怕立刻烟消云散了,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脸上。

生:我觉得苏珊很善良,很乐观。

师: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瞧,苏珊对自己的去世,给我的留言是----

生:“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生:本来以为这一次可以见到苏珊的,可是,却再也见不到她了,再也听不到她温柔嗓音了,再也无法向她倾诉了。我的心感受到了作者“我”的难受。

生:苏珊真善良,她去世了还不忘安慰“我”,怕“我”再次伤心难过。

生:“我”和苏珊的感情很深,因为这么多年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她,很依赖她。

师:带着这种情感,我们来接读这两个场景吧。

师生合作读8-11自然段对话,读长大后故乡的两次联系。

师:看到留言,我思绪万千,穿越时空,回到小时候。“我”是怎么知道苏珊的?抽生读第1、2自然自然段。

师: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我”?

生:好奇的我。

生:会观察的我。

生:会动脑的我。

师:一切疑问来自好奇!指着黑板上的每周一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孩子们,这节课,让我们带着好奇的`心去看一看苏珊和我的交往吧,看一看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2、生:我画的是第5自然段这句:“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对于这句话,我有相同的生活体验。当我好不容易看到可以帮助我的人,心里的情绪就会如洪水一般渲泄出来,所以我会跟他一样,不由得放声大哭。

师:把书捧起来,把心静下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有声的朗读一起来交流吧。齐读课文第3至6自然段。

师:小时候,我们在兴高采烈地玩耍时,不小心受伤了,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人听见。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难受!肯定痛得想哭。

师:当我第一次拿起听筒时,听到里面的小精灵那温柔的嗓音时,为什么放声大哭了?

生:受伤的我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安慰,毕竟我那么小嘛,那一瞬间,“我”忍不住哭了。

师: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带着这种情感,男女生合作读3至6自然段的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她俩的交往。男生读“我”,女生读苏珊。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3、生:我画的是第7自然段的这句:“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我从“总是”、“耐心”和“一遍遍”感受到苏珊的给予“我”的帮助里有深深的爱,就像妈妈的爱一样。

师:你很会抓关键词来理解句子的涵义,不错!

生:我也觉得苏珊就像我慈祥的母亲那样,不厌其烦地“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生:我喜欢苏珊的善解人意,她的宽容,她的耐心都让我很感动。我从“总是”“一遍遍”这两个词里体会到只要“我”有问题问,苏珊一定是有问必答,从来不会笑我问的问题幼稚,不会觉得我问得太多嫌我烦,更不会不会不理我。

师:谁来用这三个词说几句话?

生:罗老师总是耐心地给我纠正听写的错词,一遍遍地向我讲述怎么联系部首和词的意思来记字形。

师:苏珊和“我”就是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课文在什么地方提到过这种母子情?画出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12自然段。“长大以后,我离开了家乡,也知道了电话是怎么回事。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师: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的。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4.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生:苏珊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

生: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生: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5.你在家和在学校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

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呢?请打开课本,让我

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流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可以多读几遍。读完以后,想想:课文围绕“我”和苏珊的交往,写了几个意思。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三、细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认真读课文,那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用笔画下来,然后和同桌交流。

(3)学生交流谈感受。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师: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因为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

师: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作者说“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

师: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没有。)

师:一起读“我”说的话。

(生读)

师: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苏珊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

师: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

(师读“能告诉……一动不动了呢?”)

(我听出来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

我听出来了,作者对死充满了害怕。

我听出了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听出来了。)

师: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作者不伤心了。我是从课文第11段中知道的。)

师:请大家读读这一段。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指名读,齐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

(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用心灵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人间的真善美……)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先是师读,渐渐生融入其中):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