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借鉴。

洋务运动教案 篇1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和湘军;洋务运动。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历史的发展既可有促进作用,又可有延缓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1)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教学重点。总理衙门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它是清朝建立的第一个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机构。关于总理衙门的建立,我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即总理衙门建立的原因、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以及它的建立所带来的影响。①总理衙门的建立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从国内来说,经过两次***战争,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逐渐地由疑忌变为依赖。从国外来说,面对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也需要寻找能替他们效劳的人。第二次***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就多次要求清政府建立专门机构,由政府要员和他们进行交涉。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②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很大,它由奕訢等充任办事大臣,地位高于六部,最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又扩展到经管修路、开矿、制造机械等方面事务,权力很大。③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清朝政局的一次重大变动,对以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2)洋务运动是又一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前后历时30多年,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教学难点。洋务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如何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避免简单肯定或否定,这对于师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教法建议

1.关于"清朝政局的变动",建议教师紧扣"变动"一词,设计一些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如"清朝政局何时开始变动,为何要变,怎样变,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启发学生整理形成一个提纲挈领的知识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解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关于如何理解第二次***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两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即清政府内外交困,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才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对世界毫无所知,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反对一切变革,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保守、最腐朽的集团。洋务派则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两派从表面上看似乎差异很大,但这仅仅是区别在对待外国事物上。对内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两派本质上都是要维护封建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洋务运动。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具:视频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第二次***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导入新课:

第二次***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对于清政府来讲,当时外有侵略者的势力,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内外交困。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的统治没有垮下来,靠的是什么力量的支撑呢?(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示,引出课题)

第二次***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导致了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兴起。

3.讲授新课(出示图片)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年,奕訢)

总理衙门全称总理衙门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朝负责外交事务的中央一级的机构。

第二次***战争以前,清政府对英美、法等国的交涉都是由沿海地区的地方官办理。对此,外国人非常不满。他们多次要求清政府设中央一级的对外办事机构,由政府要员和他们直接交涉。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曾和洋人打过交道,而且很受外国人赏识的恭亲王奕訢充任办事大臣,主持各项事务。

总理衙门职权很大,它的地位高于中央的六部,起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又扩大到经营铁路、开矿、制造机械等事务,成为清廷的决策机构。

后来的事实证明,外国侵略者正是通过这一机构中国的清朝统治者施加影响,以达到通过清政府控制中国的目的。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引述鲁迅先生的《说面子》:

"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因为好像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

约不很多。

但近来从外国人的嘴里,有时也听到这两个音,他们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

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

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

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

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

风了。这是不是事实,我断不定,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

……

大清帝国就是这样在维持着这个老大帝国的面子。

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861年,咸丰死,八大臣辅政,慈禧勾结奕訢,发动政变,处死肃顺等三人,流放其余五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

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清军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

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成为能同太平军对抗的主要力量。慈禧太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需要依重汉族官僚曾国藩。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扩大了。

四、洋务运动

1.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

洋务派主要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矿企业,制造船炮以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訢,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那时候凡是和外国人有关的事都被称为"洋务",而这一派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因而被称为"洋务派"。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

①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企业。

让学生看"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工矿企业"PPT课件

③洋务派除办军事、民用工业外,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还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正式成立了管理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衙门。

3.评价:

①洋务派所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所采用的技术设备,都是外国淘汰下来的旧技术设备,所办工业从一开始就落后于人,况且清朝统治者在两次***战争中已经被西方侵略者吓破了胆,还怎样谈得上什么"自强"。洋务派所创办的民用企业也是官僚式的管理体制,企业中贪污腐化无所不有,等同于清朝的官场,因此,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也是经营不善,连连亏损,更谈不上什么"求富"。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结: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产物,其目的是强化封建国家机器,对付人民的革命运动。至于对外,他们早被洋人的坚船利炮吓破了胆,"自强"不过是欺骗世人的招牌。洋务运派办的工厂,技术上依赖于洋人,得到的多是过时的机器,落后的技术,这样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永远落后,又怎么能够强起来呢?

说到"求富",洋务派的企业实行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管事人独断专行,挥霍、贪污样样干。当时有"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受用不尽"的说法,洋务派的"求富",最终不过是肥了自己,损了国家。

洋务运动教案 篇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海事组织将“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Safer Shipping,Cleaner Oceans)”确定为其追求的目标。但是,现在该目标己变为“清洁海洋上安全、保安和高效的航运(Sale,Secure and Efficient Shipping on Clean Oceans)”。可以看出,国际海事组织已将“保安”与“安全”、“防污染”这两个传统主题并列,将“保安职责”全面纳入海员的培训内容。同时,“高效的航运”已经成为国际海事组织追求目标的新内容,国际海事组织已经认识到航海科技发展是实现“高效的航运”的重要技术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6月25日国际海事组织(IM0)在马尼拉召开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经过8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代表集体审议,通过了《STCW公约2010年修正案》(STCW78/10公约),该修正案将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STCW公约2010年修正案》的出台不仅对船员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会对航运相关从业者,比如引航员,带来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和港口建设的崛起,引航的船舶实现了量的突破,中国引航在引领大型船舶方面以及大型船舶通过复杂水道方面已走在世界引航的前面;单点系泊、数字引航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五年来,全国引航机构引领船舶艘次连创新高,创造了数十项港口引航新记录。仅2010年,全国42家引航机构就安全引领中外船舶36.6万艘次,比2005年增长一倍以上,创历史新高。其中船长250米以上的大型船舶就达7.2万艘次。马尼拉该修正案在新技术发展、人为因素、保安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新要求,对引航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鉴于引航在港口和航道运输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这个背景下的影响和相关对策,可为发展我国引航事业提供参考。

新公约的重要修正内容

1、增加了新的船员职务

在公约Section A-I/I中,增加了新的船员职务,分别为电子员(ETO)、电子技工(ETR)、高级值班水手(ASD)和高级直板机工(ASE)。

2、增加了对远程教育与电化教育的指导

在公约Section B-I/6中增加了对缔约国认可的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DLE)的指导,并做了明确的要求。

3、强调了对ECDIS等设备的应用

在公约Section A-/1中强调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等电子设备与系统的应用,提倡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

4、强调了团队工作和沟通能力的培训

在公约Section A-/1中强调沟通能力和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驾驶台资源管理(BRM)成为强制性要求。

5、强调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在公约Section A-/1中强调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熟练的要求。

6、明确了海员健康标准与健康证书的签发要求

在公约Section B-/9中明确了海员健康标准与健康证书的签发要求。

修正案对引航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

《马尼拉修正案》的通过对船员培训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新技术发展的需求;重视人为因素对航行安全、保安和海洋污染的影响;重视海上保安。新修正案对引航事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Ⅰ、Ⅱ、Ⅴ、Ⅵ、Ⅷ章中。

第1章“总则”的主要修正内容为新增“适任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书面证明”、“电子员”、“电子技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保安职责”等新定义,强调现代化船舶中电子员的必要性。新增证书对船舶包括引航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航部门应对引航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适应新规则的要求。

第Ⅱ章“船长和甲板部”的主要修正内容强调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的应用,简化天文航海的知识、理解和熟练要求,提倡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新增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的使用(操作级)和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使用(管理级)的强制性适任能力。新增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熟练要求。新增按照船舶报告系统和VTS报告程序的一般规定进行报告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强调新技术在航海中得应用,仅仅使用雷达等电子设备以不能满足新世纪航运发展的需求,ECDIS、综合驾驶台系统(IBS)等新技术对船舶安全航行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精确的方法,为适应船上新技术使用要求,对引航员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和增加海洋环境知识教育是必要的。

修正案第V章关于特定类型船舶的船员培训的修正也是引航部门和引航员关注的热点,仅仅对船员进行特殊培训而让引航员来操纵船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引航员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如油船和化学品船的引航员必须持有油船和化学品船货物操作基本培训证书,需要引航部门的注意。

修正案第Ⅵ章新增保安培训分为4类培训:船舶保安员培训,熟悉保安培训,保安意识培训,负有指定保安职责人员的培训。船舶保安员必须持有船舶保安员培训合格证书,所有船员必须持有“保安意识培训合格证书”,被指定负有保安职责的海员则还应持有“负有保安职责培训合格证书”。引航员应关注安保知识培训。

修正案第Ⅷ章对休息时间的量化标准,力求与《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规定一致。对于长距离引航所需时间较长,单一引航员工作强度大的情况下,应根据新规定对船员休息时间规定,进行引航模式的改革。

改革分段引航模式、发展引航业的对策

船舶引航是一项技术性和风险性都较高的工作,如何通过履约来进一步发展引航事业,提高引航服务水平与质量,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考虑到船舶新技术使用,如ECDIS、IBS、船舶局域网等广泛使用,有关部门非常有必要结合实际操作,开展相关培训。

随着港口航道设备的不断完善和航运业的飞速发展,油轮、化学品船、液化气船等特殊船舶数量会越来越多,引航的需求量也会增大,针对特殊船舶的引航员,仅仅持有引航证书是不够的,根据修正案对特定类型船舶船员培训的规定,进行相关培训,切实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对于复杂水域和长距离引航,引航管理部门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引航员实施分段引航,以符合公约的需要。

引航工作过程也是一个团队协同工作的过程,引航员引领每一条船经常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工作团队。引航员的英语口语能力、协调指挥能力的高低,引航员对不同国家船员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了解程度,都将影响到引航安全。提高引航团队协作能力,克服因文化制约给引航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引航部门可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引航员综合素质,如开展英语口语训练活动,提高引航员的英语口语会话能力;通过邀请具有丰富团队协作经验的经理人进行讲课、组织团队拓展训练和开展团队活动增强引航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洋务运动教案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地理教学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87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与所处环境的学科,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探究性。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一、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过程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充分条件。尽管中学地理多为描述性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实用性。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机械式记忆知识重点的方法并不符合地理学科教学的目的,长期处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会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地理综合素质的提高了。因此,在新课改要求下,进行课程教学方式调整、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理学科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科学科,而是文理交叉的学科,既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理性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符合课改背景下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能够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消除地理学习的障碍,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导学案

新课改以来,教育部门提高了对学校教学教务管理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导学案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来讲,导学的过程也是预习的过程,但是比通俗意义上的预习更具时效性,因为导学案中包含了该部分课程的重点,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条理清晰的初步了解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圈层结构”一课时,教师会在导学案设置“地球分为哪些圈层”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就会查阅课本资料,从而达成对课本内容进行重点预习的目的。

总的来讲,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对于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事实上,部分学校导学案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教师把导学案的编写当成附加的工作任务,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应付了事,使得导学案在结构、内容等方面不符合学生地理学习的要求。同时,学校在对待导学案的态度上也比较消极,没有组织教师进行导学案的统一编写,在强调导学案编写质量的同时并没有为教师提供充足的编写教案的时间,使得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产生抵触心理。为了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发挥其在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学校首先要为教师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减少教务方面的安排,给教师流出充足的讨论、设计、编写教案的时间。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导学案在提高学生地理课程学习效果方面的意义,不搞形式主义,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导学案的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把握整体课程内容。

(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调查显示,高中生的课堂表现同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目前,部分老师为了在同学们之间树立威信,上课过程过于严肃,使得课堂气氛紧张,学生不愿意也不想积极思考与老师进行知识方面的交流。这就导致即使学校和老师给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充分自由,但是他们的主体作用依然得不到发挥。

为了使学生愿意发挥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地理课程教学目的丰富课堂各环节内容。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同学生讨论与生活有关的现象,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大气运动的结果,此时学生就会快速回忆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列举包括台风、下雨等同大气运动相关的自然现象。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当前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也实现师生关系的改善。其次,教师要给予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回答问题,消除内心的畏惧心理和自卑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主动愿意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同老师之间构建融洽的关系。同时,老师也要注意上课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而应当适度给予积极p识,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想法,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上的自信,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导他们如何进行知识的学习,一旦掌握了学习能力,学生的成绩就能够得到快速提升。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文科和理科特点的学科,学生不仅要背诵记忆其中的知识点,也要理解相应的原理和规律。同其他课程相比,地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只有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游刃有余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程的方法,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大气洋流的学习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知识点,不少学生没有办法牢固记住主要洋流的的流动方向、流经地区,以及大气运动的规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像法加强记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绘制地图是每一个学习地理的高中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加强对大气洋流的记忆,学生可以在地图上尝试手绘大气洋流,在绘制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洋流同大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记忆,并构建对大气洋流的立体认知。此外,高中地理同简单几何之间还存在一定交叉,包括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黄赤交角等,在学习和理解这部分知识时,需要将几何原理同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大量练习,来构建对数学计算同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洋务运动教案 篇4

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1、掌握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2、了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

3、掌握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4、理解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思想教育:1、***战争到19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而中国无产阶级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2、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因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在近代中国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愿望。

能力培养:通过讲述和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做阶级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面性、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Powpoint课件

学生:复习***战争、洋务运动的影响

教学设计:

导入:***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已经支离破碎。上节课我们讲了洋务运动,出身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并不希望封建制度瓦解,但他们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科学技术,这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讲一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讲授新课:

首先明确概念:什么是资本主义?(以资本剥削和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则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兴起的社会条件

讨论:中国资本主义是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不是,认为中国在明朝末年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发展,只是由于外国的侵入切断了其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

总结书上的观点:

(1)、商品经济发达:在***战争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2)、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与近代企业

(3)、洋务运动的诱导——技术、人才

2、近代工业的出现: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概况

资产阶级的来源官僚、地主、商人

产生的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的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为什么出现在沿海地区)

著名的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器磨坊等

3、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组织同学看教材40页的材料,分析材料总结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社会性质民族工业的特征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

半殖民地(1)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革命性

半封建社会(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妥协性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发源地: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外商企业中

思考:它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还是晚?

指明第一个特点:先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资格老

2、分布:看教材41页表格]

分布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

无产阶级主要分布在三种性质的企业中,外商、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

联系41页的小字材料,指明第三个特点,深受三重压迫、剥削,革命性强

无产阶级不同于农民阶级,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干活,而是有时间规定的,并且在固定的车间工作。指明第三个特点,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

3、来源:破产的工人和手工业者

指明第四个特点,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

4、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独有的特点

5、无产阶级早期的斗争

教材42页小字部分列举了1858年中法战争期间工人的罢工斗争及1890年江南制造总局2000名工人的罢工斗争,这些初步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洋务运动教案 篇5

关键词: 历史情境

历史能力

正文: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历史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历史教学,是以“ 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 知识为中心”。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前辈及同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这里,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就如何创设历史情境来培学生的历史能力作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历史情境的必要性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存在,过去性是其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因此,学生理解历史有较大的难度,使学生在注重历史能力考查的高考中屡屡吃亏。创设历史情境能较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所谓创设历史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图片、考古实物、文字史料或运用电化教育手段等教学手段,使历史情境化,再现具体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使学生“ 触景生情”, 充分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从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创设历史情境的基本方法和重要作用

1、创设历史直观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敏捷性。

创设历史直观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考古实物、 历史图片等,把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直观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回答历史问题时,缩短了思考和领悟的时间,使抽象复杂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具体化和显浅化,从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敏捷性。如在讲授清政府的“借师助剿”,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两次***战争形势图,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能迅速答出如下变化:①第二次***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比***战争时多;②这些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由东南沿海延伸到辽东半岛;③这些通商口岸有的在清政府统治区域,有的在太平天国的活动区域;④列强要确保在太平天国区域的特权得以实施,认为有必要与清政府勾结起来,而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愿意接受外来力量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通过如此教学,学生不仅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而且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2、创设历史文字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创设历史文字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教材文献材料或相关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提炼材料,论从史出等方面的历史能力,如在讲《权力法案时》,我利用教材原始材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权力法案》史料,并引导学生思考①《权力法案》对王权作了那些限制?②《权力法案》对议会又做了那些规定?③这些规定说明了什么?④你如何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通过阅读——分析——解答等一连串思维过程,学生既理解了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权利法案》的影响,又培养论从史出,连环递进的思维能力。

3创设历史角色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设历史角色情境,就是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历史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如我在讲洋务运动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扰。如果你是当时的清朝统治,你将提出什么样的方案来挽救这场统治危机。然后让学生讨论和设计方案,并将自己设计的方案说出来(最好能说出设计这一方案的依据及预测实施的社会效果),接着打开课本,看看当时清朝统治者如倭仁、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是如何解决这一危机的,导致什么社会效果?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与历史当事人的方案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历史当事人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然后结合中国今天改革开放的实践,得出洋务派办洋务运动有什么经验或教训。最后让学生讨论:“有人说洋务运动成功了,有人说洋务运动失败了,你的看法怎样?”从而把学生思维活动推向高潮可见,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学生在扮演历史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史实、设计方案、评价历史事件等活动,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