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设计【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教学方法设计【6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教学方法设计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意义 步骤 设计

高中地理是一门具备科学性、综合性、地域性、复杂性特点的学科。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还包括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发展规律,地理要素之间的各种联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使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言论,通过实践来消化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地理学科探索发现的要求。

一、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要求

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高中地理教师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要教会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规律来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通过思考、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探究式教学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地理知识有的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讲课枯燥,学生很容易走神,无法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则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自己只需要把控好全局即可;学生对地理知识更加感兴趣,学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探究式教学能够将教材、课堂、教师、学生有机融合起来,使四者之间相互作用,构建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打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教师引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去自主发现探索,提出问题,在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得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判别,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评价提取信息,整理归纳信息,再通过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探究方式将自己整理的信息表达、分享出来,最终将问题解决。这一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加工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三、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步骤是创设情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是一种有趣的地理现象,也可以是一种奇妙的地理景观。情境的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关注度。要使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利导入课题,教师就需要对情境进行精心设计。

(二)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后,教师就要设计一系列问题来解决课题。可以是课本中固有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提出的问题,这些都是探究式教学要分析的对象。

(三)分析探究讨论

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探究的方式。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在正式讲课前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讨论;对于内容复杂、相对较难的问题,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进行分析探究,然后在课堂上讨论,给学生留充足的思考空间,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考能力。

(四)得出结论

在探究讨论过后,师生共同归纳讨论结果,总结问题答案,总结学习成果。

(五)迁移拓展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美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以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例。

(一)导入课题

太阳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外界放射着能量,那么我们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辐射能量是相同的吗?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气候类型?南北半球为什么会有差异很大的植物类型?这和太阳辐射有关系吗?

(二)提出问题

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提出问题一:看图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设计意图:学会读坐标图。

读《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提出问题二: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问题三:问题一和问题二有什么联系?设计意图:学会读景观图和统计图。问题四:描述这两个地区自然景观差异。设计意图:由生物量差异进一步拓展到动物、气候等要素的差异。

(三)分析讨论

学生各自提取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做出评价。

(四)归纳总结

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一般说来,太阳辐射量大的地区,其相应的生物量也大。

(五)迁移拓展

热带雨林的动植物数量、种类十分丰富,是生物的乐园。你们能解释一下热带雨林为什么如此生机勃勃吗?

五、结语

教学方法设计 篇2

精打细算(小数除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方法设计:

1、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去冬寒假老师让你们帮助父母购置年货,并作好记录,你们还记得吗?(记得)新学年开学,我在检查这项作业时,梦枝同学告诉我,有一次,妈妈让他到小商店去买几袋醋,售货员告诉他,有两种醋,一种本地产的,10元5袋,一种清徐产的,9元3袋,可是他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发言)为什么要买这种?(便宜!)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今天淘气打算去买牛奶(课件出示主题图)

你猜一猜淘气会买那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

生1: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甲商店的,因为11.50÷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生2: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乙商店的,因为乙商店虽然总价高一些,但是可以有六袋,我觉得比较合适。......3、师:现在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如果两个商店的牛奶质量一样,你觉得淘气应该买价格高的还是价格便宜的牛奶?

师:如果品质相同的话,我们自然要买便宜的,因为要精打细算嘛!(板书课题)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9÷6 观察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就叫做“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那该怎样计算呢?这可是一个新问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先想一想办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学生小组交流。(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5、组织全班交流。(抽生板演)

尝试用整数除法的方法利用竖式计算。

6、师小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我们知道了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来计算,不过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愿意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下,下面这几道题吗?(课件出示练习)

1、试做7.42÷ 7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总结。

2、试做1.2 ÷ 5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总结。

3、试做13.8 ÷ 15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总结。

四、自我评价,促进发展。

(一)、分发课堂作业评价题。

1、基础题、强化题。(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5.6÷8=

25.5÷5 =

4.27÷7=

4.8÷15 =

2.08÷2 = 9.63÷9 =

完成后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细心的同学在展示栏进行展示)(2)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

1.305

7.4 18)18.54 23)149.5 8)5.9 2 18

1386

11 52

11 52

0

0

0(3)解决实际问题。①田倩倩同学到商店里买了8袋盐,付给售货员7.2元,每袋盐多少元?

②陈丰买了3本练习本花了1.50元,如果买5本练习本需要多少元?

2、开放题。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元钱。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小数除法)

11.5 5=2.3(元)

12.9 6=2.15(元)

答:乙商店牛奶便宜。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紧扣新课程理念,密切现实与生活的联系,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着力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认真细心正确地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设计 篇3

关键词:医学生;教学方法;医学标志

通过现代教学技艺对实现教学美育化与课堂美育化的研究,探索教学优化和课堂优化的新途径、新方法。探索拓展学校美育界域、创新教学美育和课堂美育新形态的必要性。赣南医学院运用现代教学技艺的研究,探索构建优质教学,优质课堂乃至优质教育的一般规律。对医学生“医学标志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课程

根据美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课程占总课时数的20%~25%[1]和赣南医学院人文课程比较,将医学标志选修课定为20课时。其中标志图案与医学标志(4课时),医学标志的设计方法与技巧(4课时),想象力与医学实践(12课时)。学生完成“医学标志设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医学标志设计,成绩考核合格并获得规定学分。成绩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完成医学标志设计。成绩考核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完成医学标志设计制作能力。

2教学方法与原则

2.1教学方式或方法2.1.1“行动、导入教学法”是这一教学的主要方法。把实现教学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成工作行为。随着方法、步骤学习深入,使学习———联想———行动和效果达到最佳相关状态。同时,教学方式或方法、教学设计,先由艺术标志设计—医学标志—医学专业—面向社会的导入的方法。实施教学效果,以教师导入,学生自主联想、探讨性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素质全面提高。教师树立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的整体观念。整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确保教学的实效性。2.1.2用“模拟诱导式艺术标志设计过渡到医学标志设计”、“启发联想式”、“发散性形象思维式”、“生活就是美与社会生活实践式”教学方法,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采用艺术审美的趣味性、开放性、发散思维、想象力与医学专业性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空间和机会,是达到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2.1.3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若干关键环节的关系,即“灌输”与“讲解”的关系、“讲解”与“启发”的关系、“启发”与“讨论”的关系、“讨论”与“动手”的关系、“一般动手”与“创新”的关系;注重解决好教学各层面的若干矛盾,即“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经典知识”与“新知识、新理论”、“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设计性)实验”、“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知识积累”与“知识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等。2.2教学原则模拟诱导式、启发联想式、发散性形象思维式、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体验现代教学技艺对实现教学美育化与课堂美育化教学程序,在艺术(美术)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制定了教学时间.详细计划和合理步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实施原则。

3实施步骤与教学效果

3.1第一步:“模拟诱导式”教学方法讲解标志的种类、识别、艺术处理等,模拟诱导学生完成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各种技术操作的方式方法等,从而完成艺术标志设计的基础能力(图1)。3.2第二步:“启发联想式”教学方法讲解标志的联想性、表意的准确性、功能的适用性等。让学生以自己的医学专业为素材,通过启发联想到医学标志设计表现能力的训练,从而完成艺术标志设计到医学标志设计过渡(图2)。3.3第三步:“发散性形象思维式”教学方法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想象性[3]。讲解发散性形象思维的基础理论和方式或方法,让学生把想象空间深入到医院、医药企业、预防、疗养、养老、医学院、医学研究机构医疗环境卫生等医学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感到自己创新能力具有社会效益和成就感(图3)。3.4第四步:“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讲解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的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审美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2003年SARS病毒流行,2006年的禽流感,我们引导学生对SARS病毒、禽流感这一新的基本元素来进行医学标志设计,在1000多名医学生中就设计了1200多幅以SARS病毒、禽流感为素材的医学标志设计。如SARS隔离区、SARS治疗室、SARS病毒实验室、禽流感治疗室等医学标志设计,并能运用到当时的非典、禽流感的预防、隔离、治疗、医学宣传等社会实践中去,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4]。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到自己创新能力具有人类天使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4小结

(1)根据医学生的特点,把艺术(美术)为主线,以美术标志设计与医学标志设计为龙头,形成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教学理念。(2)教学方式或方法、教学设计,先由艺术标志设计———医学标志———医学专业———面向社会的导入的方法。(3)教学步骤:模拟诱导式、启发联想式、发散性形象思维式、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体验现代教学技艺对实现教学美育化与课堂美育化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是达到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4)加大了对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引进“社会实践”这一基本元素进行医学标志设计教学,力求把医学专业教育与美术教育以及知识技能的提高与社会融为一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殷小平,苏博,刘鉴汶,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5):59-61.

[2]刘珏琏.赣南医学院部分医学生医学标志设计的优秀作品[R].赣南医学院艺术教研室,2011:9-20.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刘珏琏,郭梅.论与时俱进的医学院校的美术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6,12:69.

第12章 教学设计及方法 篇4

第1章 计算机基础

说明:合并教材的第1章和第2章,统称第1章。

一、基本内容

本章从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领域开始,由浅入深地讲述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常用的外部设备,然后详细讲述了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以及二进制的运算,最后讲述了不同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原理,对计算机有一定的认识。

三、知识要点

1.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4.二进制及其转换 5.信息的表示及处理

四、教学安排

第1章

计算机基础------------------------2学时

1.1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领域概述-----了解内容(概略讲解)1.1.1 计算机的发展------------------------了解内容(概略讲解)1.1.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了解内容(概略讲解)1.2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内容(详细讲解)1.2.1 冯。诺依曼计算机简介---------------掌握内容(详细讲解)1.2.2 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掌握内容(详细讲解)1.3 计算机的部件产品---------------------熟悉内容(概略讲解)1.3.1 微处理器产品简介-------------------了解内容(概略讲解)1.3.2 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和产品分类----了解内容(概略讲解)1.3.3 常用总线标准和主板产品---------了解内容(概略讲解)1.4 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掌握内容(详细讲解)1.5.1 进位计数制----------------------------掌握内容(详细讲解)1.5.2 不同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内容(详细讲解)1.5.3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了解内容(概略讲解)1.5 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熟悉内容(详细讲解)1.5.1 数值信息的表示-----------------------掌握内容(详细讲解)1.5.2 非数值数据的编码-----------------掌握内容(详细讲解)

五、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进行授课

具体实施: 1.讲授计算机发展中的新技术及未来新型计算机时,让学生自由发言,共同探讨和想象,并立即上网查找资料进行可行性证验;

2.讲授计算机硬件组成时,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能现场拆开计算机,通过视频进行演示,使学生了解硬件的功能及位置;

3.二进制是该门课的难点,也是重点,是后续课程及电类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由于与十进制的习惯不一样,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授课方式必须结合动画+板书的形式,一步步演算,反复举例;

4.讲授计算机技术指标时,以讲课用的电脑为例查看CPU的型号、内存容量、硬盘分区、显卡参数等,使费解难懂的参数以实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作用;

5.最后通过布置习题以任务驱动式方法落实授课内容的消化。

六、作业

1.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中硬件包括哪几部分?软件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如何?

2.微型计算机的存储体系如何?内存和外存各有什么特点? 3.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由什么决定?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

4.表示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是什么?如何由地址总线的根数来计算存储器的容量?KB、MB、GB代表什么意思?

5.已知X的 补码为 11110110,求其真值。将二进制数+1100101B转换为十进制数,并用8421BCD码表示。

6.将十进制数 2746.12851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 和 16 进制数。7.分别用原码、补码、反码表示有符号数+102和-103。

8.用浮点格式表示十进制数123.625。

9.设浮点数形式为阶符 阶码 尾符 尾数,其中阶码(包括1位符号位)取4位补码,尾数(包括1位符号位)取8位原码,基为2。请写出二进制数-110.0101B的浮点数形式。

10.汉字在计算机内部存储、传输和检索的代码称为什么码?汉字输入码到该代码的变换由什么来完成?

配方法教学设计 篇5

2.2、配方法(二)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即如何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

1、配方:

(1)x―3x+ =(x―)

(2)x―5x+ =(x―)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以上两题可让学生口答。

3、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3x―1=2x(2)x―5x+4=0

找学生板演。

二、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生产生活中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答,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60页,阅读课本,并思考:

三、出示思考题:

1、222

2

如图所示:

(1)设花园四周小路的宽度均为x 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16-2x)(12-2x)=

×16×12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x1=2 x2=12

(3)这两个解都合要求吗?为什么?

x1=2合要求,x2=12不合要求,因荒地的宽为 12m,小路的宽不可能为 12m,它必须小于荒地宽的一半。

2、设花园四角的扇形半径均为x 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xπ=2×12×16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3)合符条件的解是多少?

x1=5.5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请设计出来与同伴交流。

(1)花园为菱形(2)花园为圆形?

(3)花园为三角形(4)花园为梯形

四、小结:

、本节内容的设计方案不只一种,只要合符条件即可。

2、设计方案时,关键是列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般有两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本节课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并且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另外,还应注意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教学方法及建议 篇6

教学方法及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案例教学法

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不仅能使法律条文更加生动具体,而且现实中发生的案件又可能对法律条文提出挑战,引发争议,进而导致国家修订法律条文的可能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提出和阅读案例。它要求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选案例,有些案例还可能需要作相应的改造,要求最好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还要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同时教师针对案例所设计的问题,一定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阅读材料。案例材料的选择,除教材提供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选取其他资料。

(2)案例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在讨论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展开交锋。教师要保留对问题的看法,在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适当时机可作适当的引导。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思考的路线,辨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3)归纳总结。讨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梳理思维过程,最后给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法院处理结果。

(4)案例演练。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再次展示新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演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准备合适的案例,使之符合教学目的,并且这些案例在表达、清晰度和智力要求方面要有很高的质量,这实质是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尽量多地占有资料。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必须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讲授法不可相互替代。

2.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在本课程教学中可更多采用“情景模拟”与“调查研究”。

(1)情景模拟

例如,专题四第一框“选对求职路”一目的教学中,可模拟出几种招聘情景,请学生演练求职程序,达到实际训练的目的。再如在专题六的教学中,可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诉讼的程序、庭审的过程。

(2)调查研究

例如,在专题一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调查周围人的法律意识,调查我国近期颁布的法律、法规。再如,在专题四第一框“选对求职路”一目的教学中,可请学生在课前对“求职方法和途径”进行调查,如求职途径有多少种;实际生活中最有效、成功率最高的求职方式是什么;求职中有哪些窍门、注意事项等。

在本课程的相应框题中,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的方式。例如,在专题五第一框“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这一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权利义务,同时体会在家庭成员之间亲情与爱情的背后,还体现着一种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幸福和睦的家庭。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课外体验活动的方式教学,包括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途径去了解、感受其他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实践探究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社区的生活为背景,在活动和探究中,演绎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实践,面向社会,突出实践性。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根本,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在实践中感悟和生成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回归生活,经历生活,体现开放性。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强调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3)注重过程,立足发展,关注生成性。实践活动和探究过程,注重活动过程,立足于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发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在活动和探究中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4)体现以学生为本,落实自主性。实践活动和探究主题的选择,充分考虑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也对课程标准作了一定的调整和充实。教师既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师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教学结构。对于教材所设计的各项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各种变通,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活动方式。

教材中的情境导入和列举的具体案例、材料,是根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或者提炼而来的。但是,即使是最新的案例、材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以更新,力求使用最新的材料,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时代感。每一专题后面所设计的专题活动建议,也只是供教师和学生参考的,因此,教师既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中的这些活动建议,也可以根据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2.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

由于教材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因而课程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随着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可供选择的来源日趋丰富。下面提供几种收集、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

(1)文字资源。这方面的文字资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律专业方面的书籍、报纸和期刊,如《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中国律师》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等;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材料。

(2)视听资源。中央和地方的相关广播电视节目、中外经典影视剧、纪录片等,均可以成为有用的资源。如《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社会与法》等电视栏目。

(3)网络资源。如果能够比较方便地接入互联网,那么网络资源应当成为收集整理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式。不仅因为互联网上的资源具有信息多、更新快、容量大等特点,而且因为前两种资源的许多内容也是可以从网上浏览下载的,非常便利。但教师也要注意鉴别网络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

(4)实践资源。教师还可以根据在当地生活的经验,自行收集实际案例和材料。如当地法院审判的案件,当地发生的法律事例等。

教师还可特别注意收集、改编一些案例材料,建立自己的案例库和资料库。

(三)评价方式建议 1.在评价内容上

新课程评价的基本取向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遵循的是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从知识方面评价

本册教材讲述与公民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律知识。全书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统领,以权利和义务为主线贯穿全书。在学习评价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明确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法律上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2)从能力方面评价

通过学习评价,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旨在评价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是否能再现或再认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学生在讨论交流、观点辩析、收集整理资料、社会调查、制作展板(墙报)等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肯定性评价。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评价

通过学习评价,重点考察的是学生是否关注生活中和法律有关的问题,能否用法律的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了解学生是否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际生活中是否能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注意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

(4)从学习态度方面评价

通过学习评价,了解学生在记忆和接受知识的同时,是否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时,动脑、动手方面都要评,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的态度表现也是评价标准之一。

2.在评价方式上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既能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又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加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就感,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评价。

教师可综合采用笔试、口试、小论文、调查问卷、实践活动及成长手册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不同的效果,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加以选择。

(1)笔试或口试: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时可采用此方式。

(2)小论文或调查问卷: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时可采用此方式。

(3)实践活动:考查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及对法律问题的辨别、分析、应对、解决能力时可采用此方法。

(4)成长手册:考查学生在一段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进步情况,可以采用此方法。建立成长手册,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成长手册中可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搜集的法律资料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是对学生学习经历的一个全记录,应主要记载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通过学生自我记录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其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发展了学生评价自己学习成果的技能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奠定了基础。

3.在评价主体上

学习评价的主体不应是单一地由教师一人担任,应向多元主体发展,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可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请学生家长及社区领导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4.在评价过程上

在评价过程上,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和终结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结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主要有单元检测成绩评价;搜集资料及社会调查的评价;小论文、辩论会、研讨会的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遵守纪律情况、参与讨论情况、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情况);成长手册等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期中和期末试卷评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