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如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优秀7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教学设计 篇1

一、引言揭题。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当代作家,20xx年7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63岁。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生命的层层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二、走进课文。

1、分层次练读:

第一步: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第二步:读好文章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第三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2、分角色朗读:

【旁白】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准备和母亲、妻子和儿子到田野上散步。

【母亲】你们去吧,我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莫怀戚】妈妈,正因为如此,您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那好,我去拿外套。

【旁白】老奶奶现在很听莫怀戚的话,就像莫怀戚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莫怀戚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莫怀戚和母亲走在前面,莫怀戚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旁白】一家人都笑了。

【旁白】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我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儿子】我要走小路,小路才有意思呢。

【旁白】不过,一切都取决于莫怀戚。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莫怀戚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莫怀戚的。一霎时,莫怀戚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他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他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莫怀戚决定委屈儿子,因为莫怀戚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莫怀戚】走大路。

【旁白】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对莫怀戚说:

【母亲】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旁白】小路那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样,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莫怀戚蹲下来,背起了母亲,他的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莫怀戚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的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莫怀戚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莫怀戚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本探究。

(一)课文的标题

试着给课文再拟一个题目。

师生交流:

整个世界的分量――扣住了结尾,有哲理的感悟;

生活之美――家庭生活的美,瞬间之美,细节中渗透了亲情;

小路亲情――儿子孝敬母亲,祖母呵护孙子;

其他题目:情满小路、春天的步伐、延续生命、三代同行、幸福的家庭、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责任、背起整个世界、春意、呵护生命、小事情深、选择、温馨瞬间。

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这篇散文为了表现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又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生活中极普通的事情——散步,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课文的景物

1、请读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2、说说课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师生交流: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文中两处对初春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这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三)课文的波澜

波澜:比喻文章的起伏、曲折和变化。

例文讲解: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有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教师引导:

抓“分歧”,道亲情:妻从夫、祖让孙、子背母、母背子。

(四)课文的人物

结合语言材料,说说文中四个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引导:

“我”——善良孝顺、关爱母亲(庆幸母亲熬过严冬、劝母亲散步、决定走大路、背母亲)。

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听我的)。

儿子——活泼听话,聪明伶俐。

母亲——老迈、顺从、善解人意、慈爱亲切、爱护小辈。

(五)课文的“我的”

圈出课文八处“我的”并体会。

教师引导:

母亲是我的,妻子是我的,儿子是我的,自然,责任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作为中年人,肩上固然扛着责任,但何尝不是堆着幸福——被依靠的幸福、被需要的幸福、被信赖的幸福。

(六)课文的语言

我喜欢( )这个句子,因为它( )。

教师引导:

1、有一种句式庄重之美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句紧扣“散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句式写得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有一种情趣昂然之美: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有一种含义丰富之美: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4、有一种句式对称之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投影显示:欣赏课文中对称的句子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七)课文的主题

课文哪句点明了主题?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个句子?

四、知识延伸

这样写亲情作文

亲情是一声亲切的呼唤、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体贴的动作和一阵揪心的牵挂。亲情作文突出一个“情”字,必须抓住一个“人”。

一、人物描写最好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二、必须有一件典型事例作为详写的材料,再选取2—3件事例略写,形成衬托。

三、心理描写应当放在结尾处,与开头处对亲人的误解或者矛盾形成对比和照应。

四、简洁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很好的衬托人物的心态,与叙事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五、不要过多使用感叹句,感叹句抒情往往会成为“虚情”。

散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朗读、讨论为主的“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1、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圈点批注法。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最佳效果。

[教学用具]:

CAI课件、字词积累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一家四口散步的图片,打出课题,配以轻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散步吗?都和谁一起?感觉如何呢?是的,的确很温馨。一家人一起散步应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这一课吧!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 进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优秀的播音员即使在接到刚发来的新闻时,也能很好地把握感情,非常流利地读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吧!

1、一生读课文,其余同学采用圈点法标出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

2、卡片出示字词读音,让学生识读 熬(áo)、嫩(nèn)芽、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3、本文写了哪些人物的一件什么事?除以“散步”为题外,还可以另拟哪些标题,为什么?(明确:从文章的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可另拟题为三代人;母亲我儿子等。)

(二)跳读课文,局部探究

1、师:理解分析这篇文章有两个关键,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屏幕显示)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文章反映了我什么思想?母亲是怎么做的,反映了母亲什么思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2)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2、生跳读课文分析,同桌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着重理解第二个问题(屏幕显示画面,引导学生将原句进行删改,与原句相比较,从而理解深层含义。)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你喜欢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幅画面,

同学交流。(大屏幕显示)

师示范如下:

喜欢词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有耐苦支持的意思,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渡过”则没有此意。

句子:“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句话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写活了。

画面:“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画面”很温馨,表达出尊老爱幼的美德。

2、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同学交流。(师采用引导法分析对称句是如何造出来的)

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就能写出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

屏幕出示应用能力板块进入扩展练习:仿照例句,用“虽然……,然而”造两个对称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说明:师生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如: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讨论完这两个问题之后,练习朗读,生读生评,师点拨,以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不要“拿腔拿调”地朗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例,探讨语速、重音的处理,生先读,看看谁读得好,然后分析说明。说明后生再读,师范读。

说明:重音的“重”要适度,不等于“重重”地读,怎样读要靠慢慢体会。语速的处理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要相互协调,所以结尾这句话应读慢些。

三、拓展升华,涵养人格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四、课堂小结:

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多媒体展示在阳光下的田间小路上,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散步的动人画面,同时配以播放张也演唱的《家和万事兴》的歌曲。

师结:儿孝母慈,其乐融融是我们读了本文后最发自内心的表白,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真实写照。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真诚的关爱你身边的每一位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由你们代代相传!

五、课后作业:

1、摘录本节课的优美词句,并争取背下来。

2、自选题:(可任意选作其中的一个)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亲 整个 儿子 爱幼

世界

妻子

《散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七、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教学难点: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全班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来到山立学校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检查学生语词积累情况

1、听写词语:

分歧霎时委屈

2、根据词语意思写词语。

⑴形容水的明净。

⑵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感情。

明确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选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以“《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开头写一段话。要求:

⑴交待完整时间、地点、人物。

⑵用上“分歧、霎时、委屈”三个词语。

⑶字数在150字左右。

2、学生交流、评价,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示例:《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后来发生了母亲、儿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时,我深感到责任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五、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要求用圈点法画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以“我喜欢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

⑴我喜欢第(4)段“这南方……起着水泡。”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

⑵我喜欢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⑶我喜欢第(2)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出了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写景的句子:还有第(7)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体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和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

(它们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读、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全班朗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我蹲下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进行,先理解其字面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弄清本体和喻体,最后自然引入对深层意义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更深一层看,“整个世界”有意夸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说我们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老一代,又要扶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只要我们人人尽到这个责任,社会就能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让我们一起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谈谈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通过“我”的成功地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哪条路的分歧,来表现中年人敬老爱幼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三代》说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结

1、从本文内容上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么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2、从学习重点上小结:

我们主要感知内容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

十、作业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拟三道题目,并加以解答。

《散步》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探究文中的人性美、诗意美、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出示图片

同学们,是否听说过“乌鸦反哺”的故事?乌鸦,也像人类一样,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长大后的小乌鸦衔食来喂养老乌鸦的举动,多么令人感动,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爱幼更尊老的故事。(板书课题和作者。)

补充:《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潦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语出古训《增广贤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字里行间去感悟、发现

3、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4、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1、过渡: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明确:朗读是阅读文章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文章进行认真诵读,才能真正走进欣赏文章的艺术殿堂。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勾画出文中有情趣的的句子。布置任务,思考问题(展示关于课文内容的幻灯片)

2、快速抢答

①学生思考后回答,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田野。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设计相关问题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1、散步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为了年老多病的母亲。“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在母亲不愿出去散步时,我怎样劝说母亲?明确: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在。(板书:劝)

3.一家三口散步是生活中常见的镜头,但我们一行人却是与众不同的。我和妻儿陪着又熬过一个严冬的母亲去欣赏初春的秀美景色,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将会使母亲获得新的活力。请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明确:“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4.我和母亲的关系如何?

明确:“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表明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生命原本就是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5、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偶尔也会发出不和谐的音符。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我们在笑声中散步,在岔路口,却发生了分歧?

明确: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板书:分歧)

6、一老一小,不能两全,只能顾一头,面对矛盾,该怎么办?(板书:让)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但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奶奶疼爱孙子,总是谦让,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还是宠着孙子。体现了奶奶是什么样的人?明确:奶奶是一位温和慈爱,谦让体贴的老人。

7、矛盾解决了,多和美的家庭啊!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平顺,我和妻子怎样做?明确:作为主心生命骨的我们,郑重其事地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深沉朗读末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了生活的重担,架起两代人心灵的桥梁。含蓄地写出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重大使命。(板书:背)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挖掘“尊老”内涵。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展示图片。)我:孝顺母亲:和蔼、谦让妻子:贤良儿子:聪敏、活泼、可爱

(四)语言赏析,美点寻踪,探究质疑:

1、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自己先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提示:可以从写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下手(展示图片。)

2、你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展示图片。)

1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3平实质朴的语言美

(五)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1、假如你是文中奶奶的孙儿,奶奶依从了“我”的想法一起走大路,你会有什么想法?

2、设想晚饭后,全家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戏曲,爸爸妈妈爱看电视剧,你爱看动画片,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做?

3、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4、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小组讨论,选代表说)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阅读是个性化的,“感动”的亲情更是个性化的。读完这篇文章,犹如接受了一次道德洗礼。读此文的过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激起我们“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的触动;它又像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扬起我们生命长河中爱的风帆。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去担当。大家都是从小长大的,也都是要衰老的,推己及人,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矛盾发生时,怎样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B、说说父母给予的关爱。设想:饭桌上……,生病了……

小结:送给同学们最真诚的话语。孝心,永存心头。亲情,永存人间。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引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渲染气氛,启发思维。)

(六)写作指导

给予我们写作的启示。写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用心灵的眼睛寻找真情,用你的手中的笔,抒写实感。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的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再次发扬光大。(板书:精心选材,以小见大,从个别到一般,拨动读者心弦,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七)拓展延伸:抒写亲情,发手机短信给至亲。

你可以以“亲情”(如:母爱、父爱、家)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或一组比喻句赞颂亲情。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亲情是茫茫大海的航灯,让人执着坚定

亲情是皑皑雪中的炉火,让人幸福温馨

亲情是无边落木的新叶,让人心生希望

亲情是味淡隽永的清茶,让人祥和宁静

亲情是温柔婉转的雨珠,让人滋润心田

亲情是轻柔飘渺的晚风,让人抚平创伤

亲情是一团温暖的火苗,让人温暖安心

(八)酝酿情感,全班朗诵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深切的理解母亲的眷眷之爱,

而儿子更加敬爱母亲。

(九)作业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设计

孝心,永存心头

亲情,永存人间

《散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重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难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闭上双眼,脑海中会浮现很多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口焦急地盼我

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二、听文入境

多媒体展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提问:听完读文,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抽生回答。

甲:团结的家庭。

乙:和谐的家庭。

丙:友爱、幸福的家庭。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所使用的词语:团结、和谐、幸福、友爱等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语:和谐。

师板书:和谐

下面,我们把自己融入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中,自读课文。

三、读文生情

师出示思考题:听着大家投入的朗读,我仿佛也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通过刚才的读

你一定读懂了很多问题,下面就看这样一个思考题。

多媒体展示: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家庭尽显和谐。

先看第一个问题:文中写了何事?

抽生回答:散步——发生了分歧——继续散步。

师引导学生阐明分歧的具体情况。并板书。

一句话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散步中出现了什么人?文中哪个句子看得出?

生回答: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从课文第一句可以看出。

师出示思考题:人们都说莫怀戚的《散步》语言优美精炼,可是老师在读文时发现了一

个句子: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师觉得交代人物关系可以更简洁一些,改为: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样就简洁了,同学们的看法呢?能改吗?

生思考,回答:不能改。文中的句子显得家里每个人都很重要。还交代清楚了一家四口人的关系。

第3个问题:文中写了何景?

生找出写景的句子。

师明确:文中写景的地方有两处,4自然段和7自然段。

下面看这样一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课文4、7自然段写景的句子。

朗读这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思-§ 考题。

(1)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片段分别写了初春哪些景色?

抽生回答: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7段:菜花、桑树、鱼塘。

(2)请同学们思考:从景物描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四、赏读入心

师引导学生体味文句之美。

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会感到文中很多句子写得很美,其实我也喜欢一个句子。

多媒体投影: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生了解此句的特点。

师投影:对称句的概念。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们再去找找。

生找,抽生念。

师投影:文中出现的另外7个对称句。男女生分组朗读上下句。

五、品文入理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师小结:意见很不一致,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确实,每一个人都做得很好,家庭中也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国的孟子说:

投影:生念。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英国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是人类才有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师说:同学们念到最后一句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师说: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在这样一个感人的时刻,请用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这份感动写下来。

《散步》教学设计 篇7

《散步》教案

福建省仙游县山立学校语文组    郑建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由全班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导入  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来到山立学校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检查学生语词积累情况。

(1)听写词语。分歧 霎时 委屈

(2)根据词语意思写词语。

①    形容水的明净。

②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感情。

明确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选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以“《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开头写一段话。要求:①交待完整时间、地点、人物;②用上“分歧、霎时、委屈”三个词语。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2、学生交流、评价,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示例:《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后来发生了母亲、儿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时,我深感到责任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五、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要求用圈点法画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以“我喜欢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①我喜欢第(4)段“这南方……起着水泡。”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

②我喜欢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③我喜欢第(2)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出了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一)写景的句子:还有第(7)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二)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体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三)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和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

(它们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读、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全班朗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我蹲下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进行,先理解其字面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弄清本体和喻体,最后自然引入对深层意义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更深一层看,“整个世界”有意夸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说我们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老一代,又要扶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只要我们人人尽到这个责任,社会就能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让我们一起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谈谈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通过“我”的成功地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哪条路的分歧,来表现中年人敬老爱幼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三代》说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结:

(1)从本文内容上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么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2)从学习重点上小结。

我们主要感知内容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

十一、作业 :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拟三道题目,并加以解答。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