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里是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和田维吾尔教学设计(最新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二。 学习目标:
8*《各具特色的民居》
1. 读词语;
2. 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的明显特色,体会中华民居的文化内涵;
3. 学习准确地说明和生动的形象描写,积累语言。领悟表达的方法。
9*《和田的维吾尔》
1. 读词语;
2.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维吾尔族;
3. 学习教学设计>文章准确地说明和生动形象地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的方法,提高欣赏的能力。
单元二——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三。 和 老师一起学:
(一)8*《各具特色的民居》
1. 词语理解——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2. 听老师读课文。
3. 相关知识的介绍
(二)9*《和田的维吾尔》
1. 词语理解——俊朗:相貌英俊,性格开朗。
豁达:性格开朗,肚量大。
2. 句子的理解——“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我缩在被窝里惊恐的竖耳听着”——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地处大沙漠边缘的和田险恶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族汉子的豪气和乐观。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困苦,感觉也是甜的。”——说明维吾尔族人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三)单元二
1. 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
(2)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
2. 口语交际:(1)到你的身边找一找民俗;
(2)把你了解到的民俗讲给大家听;
(3)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 习作:把好的民俗介绍写下来,编成一册。
4. 日积月累:学习古诗——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多音字组词。
恶è( ) 教jiāo( ) 乐 lè( )
wù( ) jiào( ) yuè( )
2. 写出偏旁。
筝( ) 虐( ) 挠( )
3. 把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划出来。
喷香(pēn pèn ) 倔强(jiàng qiáng )
筛酒(shāi shā ) 要道(yāo&nbs\\p; yào )
4. 把词语补充完整。
应接不( ) 万籁俱( ) 变( )莫测 盛气( )人
张( )李戴 汗流( )背 居( )自傲 呕心( )血
连( )不断 身临其( )
波( )壮阔 兴国安( )
二。 照样子填上反义词,组成词语
例:弄(巧)成(拙)
喜( )厌( ) 争( )恐( )
( )惊( )怪 ( )赴( )继
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有几种解释,在你认为最恰当的解释上打“√”。
1. 检阅 ①看 ②查看 ③经历、经过
2. 疾驰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速度快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改成反问句。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2)改成比喻句。广场上的人非常多。
四。 读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五。 在原句上改正病句。
① 竹编是嵊州市的四大特产。
② 听了老师的话,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③ 春天来了,小草轻轻地从妈妈的怀里探出了脑袋,给大地披上了崭新的新装。
六。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①下列4组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组是 。
a. 扰乱秩序 b. 周密计算 c. 精心作业 d. 审阅文件
②与“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多么迷人啊!”意思不一致的句子是__。
a. 百丈岩风景区犹如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b. 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怎能不吸引游客呢?
c. 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迷人。
d. 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没有一个游客不说不迷人。
七。 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尽: 南:
八。 阅读,回答问题:
花 潮(节选)
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海棠。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1. 确定下列带点字的意思(用“√”在括号表示)
鼎盛:①古代的器物( ) ② 大( ) ③正当( )
攀到最高峰:①拉扯( ) ② 抓住别的东西向上爬( )
2. 根据所给短文填空。
①“红海”指的是( )。
②作者从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以及琴声、笑声联想到( )。
3. 读短文,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短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 说话断断续续( ) b. 语意未尽( ) c. 列举的省略( )
②朗读短文时,要读出:
a. 喜悦的语气。( ) b. 凝重的语气。( ) c. 和气的语气。( )
【试题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 多音字组词。
恶è(恶毒) 教jiāo(教书) 乐 lè(快乐)
wù(可恶) jiào(教育) yuè(音乐)
2. 写出偏旁。
筝(竹字头) 虐(虎字头) 挠(提手旁)
3. 把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划出来。
喷香(pēn pèn ) 倔强(jiàng qiáng )
筛酒(shāi shā ) 要道(yāo yào )
4. 把词语补充完整。
应接不(暇) 万籁俱(寂) 变(幻)莫测 盛气(凌)人
张(冠)李戴 汗流(浃)背 居(功)自傲 呕心(沥)血
连(接)不断 身临其(境) 波(澜)壮阔 兴国安(邦)
二。 照样子填上反义词,组成词语
例:弄(巧)成(拙)
喜(新)厌(旧) 争(先)恐(后)
(大)惊(小)怪 (前)赴(后)继
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有几种解释,在你认为最恰当的解释上打“√”。
1. 检阅 ①看 ②查看√ ③经历、经过
2. 疾驰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速度快√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改成反问句。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我们怎能被困难吓倒呢?
(2)改成比喻句。广场上的人非常多。
广场上的人非常多,就像是一片人的海洋。
四。 读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五。 在原句上改正病句。
①竹编是嵊州市的四大特产之一。
②听完老师的话,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③春天来了,小草轻轻地从妈妈的怀里探出了脑袋,给大地披上了新装。
六。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①下列4组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组是 c 。
a. 扰乱秩序 b. 周密计算 c. 精心作业 d. 审阅文件
②与“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多么迷人啊!”意思不一致的句子是 d 。
a. 百丈岩风景区犹如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b. 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怎能不吸引游客呢?
c. 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迷人。
d. 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没有一个游客不说不迷人。
七。 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尽:完了 南:向南
八。 阅读,回答问题:
花 潮(节选)
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海棠。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1. 确定下列带点字的意思(用“√”在括号表示)
鼎盛:①古代的器物( √ ) ②大( ) ③正当( )
攀到最高峰:①拉扯( ) ②抓住别的东西向上爬( √ )
2. 根据所给短文填空。
①“红海”指的是(盛开的海棠花)。
② 作者从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以及琴声、笑声联想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3. 读短文,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短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 说话断断续续( ) b. 语意未尽( ) c. 列举的省略(√)
②朗读短文时,要读出:
a. 喜悦的语气。(√) b. 凝重的语气。( ) c. 和气的语气。(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简单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特有的语言。
2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
2品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风民俗,感受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的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板书
理解词语 土馕坑、 库乃其、巴 扎
都 帕、艾得来斯、巴朗子、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出示导读提示
导读提示:
1、 初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2、用心品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读并作批注。
3、把自己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你喜欢的部分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爱美的维吾尔族体会爱美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出示ppt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体会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这句话写出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体会: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学习使用反问句式结尾用感叹号的特殊表达方式仿写 谁能 !
谁又能 !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学习作者体切的比喻
什么是抽象画?把什么比作抽象画。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 ,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 ,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拓展
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板书设计: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由于课文围绕“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
我运用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这是一篇二类课文,我教课堂教给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抓住热爱土地这部分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式和贴切的比喻并进行仿写,深入体会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真正使学生走进文本,进行语言文字教学。
这一堂课,既提高了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和田维吾尔独特的西域风情,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
而且这是一篇二类课,如何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我在这堂课上做的一些尝试。这堂课也使我得到启发: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加强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学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他们如何思考也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感受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更为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更为深刻的思考习惯,更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人》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课文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
。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和田的维吾尔人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的特点。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淳朴的民风,赞颂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爱美好客、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同时揭示了一条哲理:豁达乐观的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知道抓住阅读提示来读懂课文,也已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课前的自读自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依据教材内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感悟,二是写法领悟上,三是语言积累、学法迁移,以期有效地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面貌。
3、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过程与方法:
1、收集有关维吾尔民风民俗的资料。
2、按阅读要求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读感兴趣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汲取传统民俗文文化中的精神营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和田的维吾尔人》是略读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因此,我重点采用三种方法:
1、“默读、感情朗读”法
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和田维吾尔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
2、讨论交流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指导点拨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新疆是个好地方》mv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进入第二单元,我们的学习主题是“民风民俗”,前边几课,我们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热闹;了解了西藏戏曲的神秘;领略了客家围屋的宏伟和傣家竹楼的清新。本节课,我们继续民风民俗之旅,来到一片神奇的土地上。(ppt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mv)
2、结合音乐、视频及之前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新疆的了解。
(学过的课文《葡萄沟》、《白杨》)
3、引入课题《和田的维吾尔人》,介绍和田。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音乐,优美的新疆自然风光,设置悬念,让学生猜,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理清层次
1、要求:(1)读准自音,读通课文‘
(2)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在文中找句子)
2、学生按要求读文,可同桌交流。
3、回报检查学习结果。
(1)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2)理清课文层次
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全班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设计意图】要求一: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积累词语。为读通顺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要求二: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及梳理文章条理的能力。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
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
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ppt展示维馕、库乃起图片】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4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ppt展示维吾尔姑娘图片,都帕、艾得来斯图片】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设计意图】在深入读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思考、感悟的能力。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子或段落。
五、拓展延伸
1、学生阅读有关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
2、观看新疆现代化建设成就视频,了解丝绸之路。
【设计意图】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了解更多民族风俗。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豁达乐观
纵使再苦,生活也是甜的。
一、案例背景
《和田的维吾尔》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师生共同备课中,提出让学生对感到陌生的和田风情收集资料,制作小报,初步了解和田,为了解课文作好铺垫。此外,师生共同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部分教学环节。
二、案例介绍
1、情境导入,作品展示,激发参与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维吾尔风情的图片和维吾尔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他们小报中表现的部分提出自己在看过文章后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
2、初步感知,师生合作,理解第一部分
请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感受和田维吾尔的风情。学生的笔在不停地圈划着,在阅读时带着问题去感知文本是我们师生备课时又总结出的一条好经验。老师在投影上打出了三个问题: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思考:什么作者说是“土一样的维吾尔”?2、这一部分介绍了维吾尔人什么特点?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3、生生合作,教师指导,理解其他部分
在师生备课中,教师提出了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引导他们事先预习时提出疑问,在课堂上提出,由学生解答疑难,较困难的问题由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学生提出了他们的疑问,其他学生积极思考,俨然一副智者的模样。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所追问的答案无非总结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 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总结与提炼,感悟与延伸
教学进入尾声,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却依然高涨。为了使学生在学有所感,学有所得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文本,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如土”、“如花”、“如谜”、“如歌”的维吾尔人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2、你从维吾尔人身上学到了什么?3、你能模仿文中小标题的形式“_____一样的____人”来表达你对家乡人民的赞美吗?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感受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更为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更为深刻的思考习惯,更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三、教学反思
在师生共同备课《和田的维吾尔》的过程中,我懂得了适时隐藏教师角色,在本课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感受阅读、个性阅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
文学性作品除了具有一般作品的知性因素外,还具有独特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在师生同备课时,确定让学生制作小报,共同研讨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生提出疑问,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在启发学生感知课文时,采取了稳步推进、层层深入的方法,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感受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由此也引出我的以下两点思考:
一是师生共同备课这种形式所花的时间过多、受到时空的限制太大,并且很难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目前采取了教师与小组合作备课的形式较多,一来这种形式相对教师与全体合作来说,比较省时、省事,也比较适合于较深层次的探究。不过,作为教师,在施教前,应该认真研读文本,切实抓住文章的精髓神韵,在此基础上准确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备课。
二是在师生共同备课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之后,应和学生共同探讨不同体裁文章的教法和学法。在教这篇文章时突出散文教学的特点,既关注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关注了情感教育的熏陶,同时还关注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将语文教学的两大版块(阅读和写作)指导学生自己去摸索其中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自我的东西有一个展示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的实效性。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和田的维吾尔》讲的是“我”在和田的一次亲身经历,感受到了维吾尔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对土地的热爱,爱美的天性,载歌载舞的情景,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给作者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印象。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知道抓住阅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来读懂课文,也已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课前的自读自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依据教材内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内容上,二是写法上,三是积累,迁移,以期有效地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和田的维吾尔》是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和田的维吾尔人性格特点和民俗特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本课,采用多次“默读、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和田维吾尔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最后通过对句子的分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想必《阿凡提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在你的心目中,阿凡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那你知道阿凡提是那个地方,那个民族的人吗?
2、师:阿凡提是维吾尔族传说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欢乐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脸的人就会展开笑颜。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它的人民又是什么样的呢?那么就让我们快步走进和田的维吾尔吧。(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二、阅读“连接语”,明确要求
1、阅读 “连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2、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环节中主动地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索,更容易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设计意图】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积累词语。为读通顺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培养学生梳理文章条理的能力。
五、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4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思考、感悟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子或段落。
七、拓展延伸
学生阅读有关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
【设计意图】
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了解更多民族风俗。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为了让学生对维吾尔族有更多兴趣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比较了解的阿凡提故事讲起,并告诉学生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人智慧的化身。
2.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族的,写了哪些特点,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在感悟和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领悟表达方法,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板书:苦甜)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