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第一面军旗诞生

关于我军第一面军旗究竟由谁设计与制作、在何时何地产生,学术界有几种说法:一是“由当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参谋何长工与师参谋长钟文璋、参谋处长陈明义,根据湖南省委要正式亮出工农武装旗帜的指示设计的,因上级没有明确指示和现成式样,三人反复研究后,模仿苏联红军军旗式样,设计出红底、正中有白星(象征中国共产党)、星内有斧头、镰刀的军旗”。二是“1927年8月初,何长工、杨立三等人根据前委的指示精神,设计了我军第一面军旗。军旗底色是大红色,象征着革命;旗中央是五星(白色)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的斧头、镰刀代表工农;旗面左侧靠旗杆的布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1]。三是“在安源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前敌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军、工军合称工农革命军’的指示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这块招牌已经无用了’、‘主张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的意见,以及的不应再打的旗子……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的主张,由集体研究设计的。”[2]四是“由何长工负责设计并制作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鲜艳的红旗中间一枚大五角星,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紧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十分威武”[3]。五是“何长工就是这面斧头、镰刀军旗的设计者”,“根据前委指示,在上级对军旗没有具体的要求,也没有可以参考的样旗情况下,九月上旬的一天晚上,何长工与师参谋长钟文璋、参谋处长陈明义、司务长杨立三一起受命,在钱出会馆的师参谋处办公室里秘密设计制作的。”[4]笔者认为以上说法都欠准确,与事实并不完全相符。

一、关于旗帜问题的提出以及旗帜的统一

武装起义打什么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人民,向反革命进行了武装斗争。南昌起义就是党在这危急关头,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反革命的屠杀而挽救革命失败的尝试,这次起义向全国人民树立了一面鲜艳的武装斗争旗帜。由于当时在全国人民心中仍然是“合法”的政府,在人民群众中仍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共产党本身力量弱小,又加上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革命遭到了严重挫折,所以有了“以的旗帜来反对、的倒行逆施,来唤起民众的热情”[6]。战斗后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及中央委员、各省区与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革命委员会。之后,革命委员会了一些重要任命,任命了江西省政府主席。此外,起义部队的称谓及番号,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及序列。同时,在初期还对新军阀张发奎寄予希望,决定联合由他掌握的军队,增强起义的军事力量。在当时情况下以左派的旗帜来组织武装起义,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继续打的旗帜显然已不适应了,必须高高举起共产党的旗帜。为此,在8月中旬给中央的信中提到,“的旗子已成为军阀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7]。8月18日,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行动计划时,又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他明确提出,不能再照“八七”会议提出的那样打左派的旗帜。在等的坚持下,湖南省委会议制定的暴动纲领上就明确指出:鉴于已经变成军阀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的名义,而应当“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8],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以上就是旗帜问题的提出过程。

9月初,以中央特派员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从长沙经株洲赶到安源,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重要会议,决定将湘东、赣西一带农民武装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五千人,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就设在警卫团的驻地修水县城商会钱出会馆里。会上,对起义部队的番号、旗帜作了统一的规定。

二、关于军旗的设计与制作

(一)根据前委在安源会议上的指示精神才在修水设计是不可能的。据资料显示,安源会议只可能是在9月2日3日两天,而安源、铜鼓、修水相距甚远,从安源出发的路程是:从安源出发到萍乡6公里,从萍乡到上栗市40公里,从上栗市到桐木18公里,从桐木到文家市13公里,从文家市到岩前10公里,从岩前到黄茅10公里,从黄茅到田心25公里,从田心到张坊12公里,从张坊到上洪13公里,从上洪到排埠13公里,从排埠到铜鼓20公里,共计180公里,即360华里,以每天步行100华里计,需时3.5天,以每天80里计,需4.5天[9]。从铜鼓到修水不少于10公里,这样,以最快的速度来回都要8天左右的时间。而9月4日深夜,在安源,杨士杰等同志根据组织的决定,把矿警队中阴谋投敌的八名叛徒秘密处决了,“矿警队成立了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部队举行了庄严的授旗仪式,画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的战斗红旗,映红了战士们的脸”[10]。王耀南在《坎坷的路》中也回忆到:1927年9月8日,二团团长王兴亚宣布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正式成立,“他把一面鲜艳的红旗授给了杨明同志。红旗用套有白铜枪尖的竹竿挑着,旗面上有镰刀、铁锤的图案,并缀有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旗边上竖向排列着一行字: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11]。所以,何长工等人根据前委指示才在修水设计,并以师部的名义,向安源属部寄送旗帜式样,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在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再坐下来“反复研究”,“推敲”军旗的图案,并设计、下发样旗就更不可能。同时,从修水、铜鼓接到通知的形势来看,也是不可能的。苏先骏在1927年9月17日《关于浏阳、平江、岳阳作战经过报告书》中说:“九月七日接安源同志通告知湖南革命委员会已组织成立,并决调各处军队进攻长沙。”[12]余洒度9月8日得先俊兄转来萍乡举动决议,及告以俊部同志决议书云:“第三团决即响应萍乡,望兄即率部由平江直攻长沙,两团应互相联络……此系同志决议,未便拒绝等语。”[13]余洒度得先俊此项意见,“因以时迫,未便迟疑,乃将第一团改道长寿(9月9日)取平江……”在如此紧急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反复研究”军旗,也不可能去寄送样旗。

(二)根据前委的设计方案才在修水制作也是不可能的。第一,我们都知道,“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省委会议确定秋收起义计划,而安源军事会议,主要部署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将分处在修水、安源、铜鼓三地我党掌握的部队和工农武装,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二、三团”,并确定了“起义的进军路线”[14]。目前还未发现有记载及回忆“集体研究设计”军旗的情况,在情况如此紧急,并只有两天会时的安源会议上,如果经过“集体研究设计”的话,就会有讨论,就是一项重大的会议内容,就会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当事人不可能不提及此事。第二,如果是按前委设计方案制作的,与老同志的回忆就完全不符。当年担任过师参谋处长的陈树华在《关于秋收起义的回忆》一文中说:“我记得为了制作工农革命军五星斧头镰刀军旗,真是左画也画不好,右画也画不好,是深夜计划的,既没有米尺,又没有三角板、圆规之类,反正是左拼右凑而已,这是我们内部的决定,也没有得到上级的指示。”[15]材料说明,第一面军旗根本就不是根据前委设计方案来制作的。何长工也回忆道:“由我负责设计并制作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鲜艳的红旗中间一颗大五角星,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十分威武、漂亮。”这也说明第一面军旗的设计不可能是在安源会议上“集体研究设计”的。这些应该是比较真实的,因为在许多老同志都健在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无中生有。

(三)第一面军旗在安源会议之前就已存在。这可以从以下回忆录中得到证明。陈树华在《关于秋收起义的回忆》一文中说:“到修水后,我们决定成立工农革命第一师……我记得为了制作工农革命军五星斧头镰刀军旗,真是左画也画不好,右画也画不好,是深夜计划的……但对外,要向修水收税,就不好用工农革命军名义……所以又做了一面‘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旗帜。”[16]这说明警卫团到修水后,为求部队安全与生存,曾与朱培德采取拖延政策,谈而不破,闹而不打,进行过统战工作,并且,部队只有打出“江西省防军第一师”旗帜,才能麻痹他们,以争取时间进行整修。同时,他们也十分清楚自己部队的性质和任务,于是也设计了自己的旗帜。何长工在《难忘的岁月》中说:“警卫团在卢德铭同志走后,由副团长余洒度团长……八月下旬,警卫团和平江浏阳农民军在修水山口镇召开会议,决定统一编为一个师……第一师成立后,我和杨立三同志负责筹办部队的印章、旗帜。”[17]他在《秋收起义和工农红军的建立》一文中也提到:“在卢德铭同志走后半个月左右,他(卢德铭)便派了一个参谋带回一封信,传达党中央的决定,在原警卫团的基础上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叫我们准备好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的旗子、领章、袖章、印章等。旗子和袖章的图案还是当时师部副官杨立三同志和我在修水设计,并请人按图案制作的。”[18]这都说明,警卫团在安源会议之前就积极进行秋收起义准备工作,第一面军旗在安源会议之前已经产生了。到安源了解军事形势后,在安源会议上对起义部队的番号、旗帜作了统一规定。这也是符合建军编制计划的。

那么,第一面军旗的设计和制作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第一,旗帜的设计是根据1927年8月23日,党中央关于“所有工农自卫军可改为工农革命军”和湖南省委8月20日“我们不应再打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的指示精神,在上级没有具体要求和可以参考的样旗情况下,由何长工在修水“负责设计并制作了第一面军旗”。并且,其具体过程应是“何长工提出模仿苏联红军军旗的大概样式,反映工农革命军的性质,设计一面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图案的红旗”的设计意见,何长工与杨立三具体规划图案,并由何长工与杨立三等同志一起制作的。第二,关于旗帜的真实模式:鲜艳的红旗中间一枚大五角星,并且是金黄色的,不是白色的。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而不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秋收起义时的军旗是以第一面军旗为样式,在安源军事会议上统一的。其理由:第一,发动秋收起义是中央决定的,湖南省委是秋收起义的直接领导机关,秋收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理应根据湖南省委的大政方针行事(包括旗帜的设计与制作)。事实也证明,作为秋收起义基础的军事力量――警卫团是根据湖南省委指示精神行事的。警卫团初到修水整编时,团领导商议成立独立师,定名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按照规定,成立师必须与江西省委取得联系,而警卫团想尽办法联系均未成。后来,同湖南省委接上了头。为避免目标过大,还未正式打出师的旗号,但是,整个部队的运行都是按师的一套进行,很有声势。后来,卢德铭等同志去武汉向党中央请示时,在汉主持中央工作的向警予同志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会上抵制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几个革命基础比较好的省份发动秋收起义。党中央决定派同志到湖南直接领导秋收起义。她最后指示他们:要赶快返回部队,带领部队参加秋收起义,就地扩充部队,抓农民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并指定卢德铭同志为总指挥。由于形势紧急,卢德铭同志曾派一名参谋带回一封信,传达党中央的决定并要求警卫团作好秋收起义准备工作。这说明旗帜的设计与制作是根据湖南省委精神开展的。第二,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军,湖北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为着同一革命目标,在修水县城驻扎了一个月左右,编成一、三两个团,从各方面作好了暴动的准备”[19]。虽然对于各县的情形,不十分明了,但在安源军事会议上,对情况很了解的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发言较多,介绍了警卫团及平浏地区的一系列情况,使较快地熟悉了部队的情况。这样,秋收起义时以警卫团为基础,并且师部就设在修水,一、三团编制未动。这些情况说明旗帜也应该是未动的,因为安源、铜鼓、修水三地相距甚远,如果再有大变动,显然是很难统一的。既然一、三团的编制都不变,通过安源会议,帮助安源建制就是很容易的事情。在秋收起义形势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他们不可能改变主力部队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否则将造成大混乱,一盘散沙,很难统一。第三,“在比利时学习过建筑设计的何长工听说要设计工农革命军的军旗,非常兴奋,一有空就在地上画,在纸上画,有时睡梦中还在军被上画”。当受命设计制作军旗时,他“已胸有成旗”了,他提出“模仿苏联红军军旗的大概样式,反映工农革命军的性质,设计一面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图案的红旗”。虽然何长工回忆,他和杨立三同志具体策划了图案,但许多地方也回忆他负责设计并制作了第一面军旗,并且许多材料证明,在秋收起义时杨立三“生病月余”[20],所以说何长工负责设计并制作了第一面军旗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三、我军第一面军旗产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曾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21]从中可以想见,人民军队在第一面军旗引导下的英勇雄姿。这样,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声势浩大,席卷修水、萍乡、铜鼓、醴陵、浏阳等地的广大区域,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极大地振奋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精神,激发了工农群众的斗志。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虽然唤醒了长期在政治上受反动专制统治,经济上受残酷封建剥削,有着迫切要求改变受压迫、受剥削地位的强烈愿望的工农群众,激起了他们无限的革命热情。但是,正当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时候,、等相继举起屠刀,疯狂地向革命人民反扑,惨无人道地镇压了革命运动,全国工农群众的革命情绪受到严重打击,革命转入低潮。神州上空乌云密布,中华大地处处腥风血雨。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人民的救星在何处?正当中国的民众无比迷茫甚至绝望的时候,湘赣边界上空飘起了何长工等人设计制作的这面工农革命军军旗,秋收起义爆发了。这面军旗的出现,使工农大众重新看到了光明,看到了★WWW.BAIHUAWEN.com★希望,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疯狂屠杀所吓倒,革命者并没有死绝,他们从血泊中爬起来又继续战斗了。广大工农群众也纷纷从迷茫中走出来,拿起武器,加入革命行列,用“斧头劈出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2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勇猛向前,为着革命的胜利而英勇奋斗。

第二、公开表明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的决心。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军队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这以前,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裳”。1924年国共合作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的旗帜下进行革命活动,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也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最后在新军阀的屠杀面前,不堪一击。南昌起义时,仍以的旗帜来反对蒋、汪的反动统治,不敢决然放弃的旗子。秋收起义正式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使中国大地上从此有了“红旗与白旗的对立”,“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23]秋收起义高举的这面旗帜,处处体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独立组织的原则,甚至连组建的部队也称为工农革命军,以区别于时代的国民革命军,表明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的坚强决心。

第三、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仍有相当多的共产党人教条式地对待马列主义,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仍坚持城市中心论,主张在大城市起义,一举夺取中国革命成功。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但南昌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后,仍按原计划大举向广东进军。由于没有同当地的农民运动结合起来,采取了从城市到城市的进攻路线,违反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因而,主力部队在广东潮汕地区受到巨大损失,南昌起义也宣告失败。虽然秋收起义的初衷也是夺取敌人的中心城市,以此来打击新军阀的统治,挽救党的事业。但秋收起义部队遭到挫折之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一味地继续盲目执行中央及湖南省委的路线,继续盲目地攻打中心城市,而是冷静地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认真地思考保存弱小部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有效途径。在对周围环境作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果断撤出大城市,领导工农革命军,高举红旗,向井冈山进军,把红旗插上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独创性地开拓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是这面红旗,飘扬在井冈山麓,披风沥雨而不倒,给井冈山周围各县的人民带来了光明,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注释:

[1]德辰?押光荣与辉煌(上卷)[M],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熏第289页。

[2]军史资料[J],1989年第3期。

[3]人民日报[N],1988年1月10日。

[4]何长工传编写组?押何长工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熏第129页。

[5]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第19页。

[6]江西社会科学[J],1997年第7期。

[7]中共湖南省委给中共中央的信[Z],1927年8月20日。

[8]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M],湖南出版社,第308页。

[9][15][16]张侠、李海量?押湘赣边秋收起义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熏第162、154、54页。

[10]萧克、何长工?押秋收起义[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熏第24页。

[11][18][20]江西省文化厅文物处?押秋收起义在江西[M],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179、192页。

[12]中央档案馆?押秋收起义〈资料选辑〉[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51页。

[13][19]《秋收起义》写作组?押秋收起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32、26页。

[14][17]何长工?押难忘的岁月[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36页。

[22]纵横[J],1999年第8期。

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将语言文字训练挤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本课时的设计,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情感的体验,增强爱国之心。

在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以“五星红旗”为主线,创设两难情境,让学生与文中的“我”紧紧相连,围绕“我与五星红旗形影不离”的句子,运用“找——读——想——读”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扎实地进行表达训练,从而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步步地推向更高层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凝视、犹豫、趔趔趄趄、荒无人烟、无影无踪”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相关语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与热爱。

难点:学习用外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选择中导入。

1、师生谈话。

(1)师: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有时也会遭遇饥饿与寒冷。假如你整整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现在你眼前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面包,另一样是新大衣,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2)出示五星红旗与面包。

师:如果在你们面前的是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块面包,整整饿了三天三夜的你又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2、导入。

师:在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块面包之间,有的同学选择了五星红旗,有的同学选择了面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面五星红旗》,看看文中的“我”选择了什么?

3、师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艰难地选择,立即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不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思考,游离于文本之外,而会与文本中的“我”同呼吸共命运。]

二、整体感知,思考中明析。

1、自由读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文中的“我”选择了什么?

2、反馈交流。

(1)认读字词,理解词语。

①多音字词组。

假日 漂流 背包 系在筏子 旗杆 处境 冲洗 冲我竖起大拇指

②四字词语。

顺流而下 无影无踪 荒无人烟

身无分文 做工精致 久久凝视

趔趔趄趄 双手一摊 一脸无奈

(2)交流:文中的“我”选择了什么?(五星红旗)

[设计意图:初读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了解课文大意。读课文要有目的,同时还应关注读中和读后的反馈,切实落实好初读的目标,为品读课文作铺垫。]

三、细读探究,品读中感悟。

1、师:在五星红旗和面包之间,我选择了五星红旗。在整个故事中,五星红旗始终与“我”形影不离。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我”与五星红旗形影不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3、师:再好好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哪句话让你深深地感受,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4、品读、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重点交流:

(1)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①比较句子:这句话如果变成这样,比原句中少了什么?

我摇摇头,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外走去。

②“我”为什么会如此吃力,如此趔趔趄趄,以至于后来都摔倒在地,不省人事了呢?哪一句告诉我们了呢?

③学习第三段。

A、出示第三段。

B、请用波浪线划出当时遭遇的困难,再用几个词概括地说一说。

C、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伤痕累累、疲惫不堪、饥寒交迫。

D、师:三天哪,在伤痕累累、疲惫不堪、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让们好好地来读一读。

E、指导朗读。

④教师引读:

A、三天时间,我忍着伤痛,忍着饥饿,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面包店,当老板要求用五星红旗与面包交换的时候,“我”选择了五星红旗,此时的我已无力说话。于是,我——(齐读)。

B、虽然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但在心中衡量了五星红旗与面包之后,毅然选择了五星红旗,坚决放弃了面包。于是,我——(齐读)。

(2)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① 这句话中,“久久地凝视”是怎样地看?

②“愣”又说明了什么?

③ 当“我”久久地凝视五星红旗时,可能会想些什么?

出示相关填空:

A、五星红旗是( ),我决不能( )。

B、远离祖国的人,没有了五星红旗,就好像( ),我决不能( )。

④有句话说得好“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我”久久地凝视中包含了对五星红旗的多少爱呀!让我们再来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5、小结:

正因为五星红旗在“我”心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我”顾不得自己伤痕累累,也顾不得疲惫不堪,更顾不得饥寒交迫,也不愿把代表祖国尊严的五星红旗与人交换。(师随着深情地讲述,一一擦去“伤痕累累、疲惫不堪、饥寒交迫”三个词。)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与文本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教师一次又一次的引导,挖掘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进行想象,与文中的“我”产生共鸣。]

四、总结全文,乐中升华。

1、师:同学们,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面怎样的五星红旗呢?

2、板书:比生命更重要(齐读)

3、师: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播放歌曲《红旗飘飘》的片尾)。

全体学生起立,一起朗读歌词: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

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篇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湛江版“掌握方法整体发展”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第六课《我爱五星红旗》。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识字教学,本教材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知道北京、首都、天安门、国旗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学生结合看图理解句子,在学习句子中学习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字。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初步理解字和词、词和句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把识字与学词,学句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字、词、句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能围绕着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扎实地建立词和句的概念,打下学习课文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这种联系能够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 3、教学内容: (1)、学会5个生字,3个部首,3个新词。 (2)、要求学生看懂图意,认识天安门和五星红旗。 (3)、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通过学习句子,使学生认识北京、天安门和五星红旗,激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识字教学,本教材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知道北京、首都、天安门、国旗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学生结合看图理解句子,在学习句子中学习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字。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初步理解字和词、词和句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把识字与学词,学句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字、词、句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能围绕着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扎实地建立词和句的概念,打下学习课文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这种联系能够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 发学生爱祖国、爱国旗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重点是:生字的音、形、义,认识部首; 教学的难点是:进行词句训练,弄懂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5、教学课时安排: 本课一共有2个课时,我说的是第1课时。   6、教具准备: 放大的课文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在识字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和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写能力结合起来,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加强字义教学,来提高识字效率。 1、直观法: 通过看图和欣赏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提问法:运用提问法,指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意,活跃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讲述法: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在讲述中注意启发性,选用生动的例子,边讲边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4、讨论法:针对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热爱国旗?”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广开言路,扩大见识,弥补个人独立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法: 1、看: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想:学习时让学生看与想结合起来,弄懂图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读:通过指导看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图意,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4、说: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5、写: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字写正确、端庄,还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复旧引新: 在学习新课前,复习与本课有密切联系的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示拼音卡片,让学生认读。旧知识的复习,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习新课: 学习新知识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还借助图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把学词学句和看图结合起来。 1、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首先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这座城楼叫什么名字?天安门城楼前面竖着的是什么?出示幻灯片“五星红旗”,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启发学生仔细看图回答,让学生知道这座雄伟的建筑是天安门,天安门在北京市中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它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红旗上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最大的一颗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的象征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它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通过看图,学生不仅在观察中认识了事物,还了解了图意,为理解词句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新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 用田字格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五(wu)星(xing)红(hong)旗(qi) 北京 天安门 学习词里的生字。这样把字结合在词语里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词义。 (1)拼读音节。让学生以个别读、分小组读、齐读的形式拼读音节,注意指导读准后鼻韵母和零声母音节an。 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不仅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提高了学生认读字音的能力。 (2)认识部首 “日”(日字头)、“纟”(绞丝旁)、“方”(方字旁)。 (3)分析字形: ①、出示五星红旗图片,学习生字“星”、“红”、“旗”。 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红旗上的五角星,红旗的颜色、形状。在分析字形时,我运用了部件拼字法,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帮助记忆。 “星”字拆成“日、生” “红”字拆成“纟、“工” “旗”字成“方、 、其” 教学时,把这些部件放在一起,指名让学生找出相应的部件组成所学的字,拼放在投影仪上,我进行评比“朋友”找的对不对,`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由哪几个部件构成,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记住了字形,在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口头扩词。 这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仅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提高了识字效率,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②、出示北京、天安门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 在教学“京、安”的字形时,我运用朗朗上口的谜语来帮助记忆字忆形 京:点横头,口字腰,小字底。 猜一个字( ) 安:一个女孩子,头顶一个宝盖子。 猜一个字( ) 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我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把识字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生字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自己发现和解决识字的难点,使学生识字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往往能从他特有的感性知识去分辨字形,在辨析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说话能力,又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体意识。 ③、指导书写。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为了提高写字效率,在写字之前让学生随着节奏轻快的音乐边唱儿歌边做手指操,活动手关节。这种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写字兴趣。下面是手指操的内容: 写字开始啦,我们一起做手指操! 第一节 我有一双小小手,长着十个手指头, 双手五指一次弯两下 写字之前做指操,活动关节手灵巧。 第二节 五指张开手相对,左右用力往里压, 双手五指相对往里压 团结合作互帮助,写出好字人人夸。 第三节 双手大拇指从小指十指争相把话插:小主人,放心吧, 起依次摸各手指面我们互相来督促,一定把字写好它。 第四节 左手放平,右手握笔, 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 分别向左右转动手腕。 头正肩平双足稳,字字争取得满分。 学生边唱歌边做手指操,不但活动了手指关节,提高了写字兴趣,而且为学生姿势正确的写好汉字奠定了基础。 写字 时不仅要求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还利用田字格认真指导学生写好生字,要求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3、对照图画指导学词学句,加深对图文的理解。 (1)、先放歌曲《我爱北京天门》,感染学生的情绪。然后指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插图,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加深对图文的理解。图上画的这座雄伟的建筑是天安门。天安门在北京市中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天天和太阳一同升起。如今,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每天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讨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爱五星红旗》一课,知道了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也懂得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想一想,你们还在什么场所看到过国旗呢?出示有关国旗的各种图片。接着再请同学们谈一谈:我们应不应该热爱国旗呢?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我也从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教育学生,升旗时要以高仰的姿态面向国旗肃立、敬礼!这也是热爱五星红旗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句子: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爱五星红旗。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与感悟,加强对句子的理解。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利用了教学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字句,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图画的运用,是让学生把学词学句和看图结合起来。加强朗读指导,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使其在语言环境中学词学句,达到培养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堂上练习: 1、说说偏旁名称,再按笔顺描红。(课后习题1) 2、比一比,组成词语。(课后习题2) 3、抄写本课学过的3个词语。 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课外延伸: 课后让学生找有关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的图画或拼音读物来看;学唱歌曲《国旗、国旗我爱你》。 板书设计: 字: 星 红 旗 京 安 结构: 上下 左右 左右 上中下 上下 部首: “日” “纟” “方” 词语: 五星红旗 北京 天安门 句子: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爱五星红旗。

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篇4

一、江西红色文化标志

1、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1]红色文化的特点:红色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鼓舞人们的抗争性。它给人信心和力量,它树立的旗帜很鲜明。红色文化渗透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给人精神的动力,体现了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红色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大众化,通俗易懂。红色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泛的群众性。普通的人民群众组成了红色文化的主体,红色文化的继承和传扬都依靠着人民群众的力量。

2、江西红色文化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2]南昌红色文化:八十年前,革命武装开始的第一声枪响,让南昌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八十年后,南昌红色文化的核心“八一文化”衍生出的“红色主题”,使南昌又烙上了“英雄城”的印记。近几年,“红色文化”这个闪光点让南昌从国内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是革命根据地人民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史文化。井冈山的名字永远是与的名字联系一起的。把井冈山的革命之火燃烧到更广阔的大地,更大范围的进行红色革命。瑞金红色文化:瑞金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1931年11月,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而临时中央政府也设在瑞金,故瑞金是红色故都,承载太多的红色历史。

二、“江西红色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1、“红色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在江西红色文化标志设计中,为了表示红色文化或者说传达红色精神这部分含义,比较常用到一些代表图形,我们暂且称这些图形为“红色图形”。在收集一些运用到江西红色文化元素的标志后,得知较常使用到的“红色图形”为:五角星、丝带和旗帜、锤头等。在一些江西地方的标志设计中,最常用到代表红色文化的图形之一就是五角星。而五角星的最初含义是世界由阴性和阳性这两部分组成。这个五角形代表万物中一半的阴性。但一千年来,五角星所象征的意义被扭曲了。“必须得承认,我国及我军从前苏联老大哥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东西确实较多。当然也包括五角星在内。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五角星是几何图案中最简捷最完美的一种。”[3]五角星是指一种有五只尖角、并以五条直线画成的星星图形,五角星具有“胜利”的含义。中国国旗五星红旗上,就有5颗标准的五角星。既然五角星与胜利挂上钩,那五角星潜在也就表明了革命,或者革命文化。所以五角星在众多江西红色文化标志中屡屡被应用到,用来表现党,用来表现胜利,用来表现江西红色文化,五角星在形态上很标准,三脚架结构给人安定稳定的视觉形象,这大概也是在革命年代选用它来鼓动人民参加革命,用来传达红色革命形象和红色革命精神的原因。在众多江西红色文化标志中,另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红色图形”当然不能少了丝带和旗帜,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红旗或者是飘荡的红丝带,都有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作用。所以在标志设计中,运用到红旗或者丝带,在视觉上能给人激情向上的能量。还有一个比较常用到的“红色图形”就是锤头,我们的祖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年代,江西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全中国一样由工人和农民组成,而镰刀和锤头分别代表两种无产阶级劳动者,敲打的锤头用来象征工人,收割的镰刀则用来代表农民。所以锤头是图形化的革命力量,是革命文化也就是红色文化斗争的主人公。

2、“红色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在江西标志设计组合中,为了实现所有的视觉识别功能,一般是通过图案及文字的组合来出示说明,从而达到增强记忆等目的。文字与图案结合的设计,兼具文字与图案的属性。文字标志,一般对普通字体做简单处理,或者把文字变成一种造型。这样一来能够直观地将文字造型让人理解;二来容易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而在这些文字中注入红色文化,用来传达红色精神,我把它称为“红色字体”。如字体:在江西红色标志设计中,特别是在政府及行政单位中,经常使用到文字标志,而在这些标志中经常使用到的就是字体,字体刚劲有力,左低右高,字体线条时紧时密,充满理性色彩。领导了红色革命,他的字体中很好的表现他的精神和品格。而这些对于政府和行政单位要传达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在标志设计中经常被用到。

3、“红彩”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众多江西红色文化含义的标志,发现最具代表红色文化的色彩,即红色。红色是生命、活力、热情的象征。饱含着一种力量和冲动,其中的内涵是积极的、前进向上的,能鼓舞人心,能传达红色精神的。红色是中华人民最喜爱的颜色,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色,红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和精神依靠。从八一南昌的炮火,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再到新中国人民日子的红火,中国人近代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革命的历史,背负了整个中华民族红色的记忆。在政党中,红色代表着新中国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也代表着红军,同时代表着革命烈士的鲜血。所以中国共产党就以红色作为一个象征色,使红色进一步概念化,成为独具特性、富有特质、体现特色的旗帜。

三、结语

红色文化是近代革命弘扬下来的有意义的精神文化,它既给人们留下了艰苦抗争的精神文化,同时它又在潜移默化中指导着人们勇于创新、接受新思想、向往新生活。在标志设计中运用“红色图形”、“红色字体”、“红彩”,来富于标志红色情感,传达”红色精神”。更是紧扣了“文化+”时代主题,紧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水弟《红色文化与传承》[M]第1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2]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江西红色历史文化研究》[M]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3]柳红星、刘飞华《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N]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4期。

[4]黄建平《标志创意设计》[M]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5]杜士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第1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

[6]司小军《标志设计》[M]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