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周长》教学设计(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周长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 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 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教学过程

(展示各图形)

说说是什么图形,好看吗?

老师想将这些图形制作成小相框,有同学建议将这些图形用各色彩带镶上边,让小相框更美丽。

制作中遇到问题:每个图形要多少镶边材料呢?多了浪费,少了不好看。先测知边长(周长),再剪材料。

量哪儿好呢?请指一指。(一生上台指,其他书空。)

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探究新知

1. 建立“周长”概念。

(1)今天咱们的课堂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朋友──周长。

(板书:周长)

“周长”朋友的名字里体现了他的特点。

谁认识这位朋友?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看看书本怎么介绍的,课本p41,读一读。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通过书本和同学的介绍你了解“周长”这个朋友吗?

(2)质疑“封闭”。(学生解答:头尾相接。)

小结:所有线段、曲线首尾相接才是封闭图形。

看看这组图形,都封闭了吗?那些图形我们能计算它的周长?

[补充:一个一边余出的正方形,让学生判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条线首位相接,围成的才识封闭图形,否则不能求出正确的周长]

2. 实物的周长。

(1)“周长”朋友就在我们身边。

a钟面的周长在哪?指一指,摸一摸。

b圆柱盒底面的周长在哪?……(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

c树叶的叶面

d红领巾的面

(2)活动“找周长”。

从身边找“周长”朋友,并摸一摸,同组伙伴说一说。

(3)活动汇报。

3. 周长测量策略探究。

(1)回到引入图形。

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儿?

所镶边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简说什么方法,工具。)

[通过活动前的思考,让学生初步形成选择的策略,如测量月亮和心形等可以借助绳子,而测量正方形等可直接用支持测量]

(2)想亲自量一量周长吗?

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这些图形,还有绳子,待会儿除了用绳,你还可以用尺子或别的工具进行测量,咱们要比一比哪一组的测量方法多。完成后请组长表格记录结果。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工具时,拿着正方形等也都选用绳子,但是我准备的图形卡片较小,而线较软,在测量的时候并不好操作,而且误差也大。这也不是我的初衷,分析原因:其一,对与绳子测量,学生是第一次使用,充满了好奇,当看到绳子的时候,就忘了还有直尺这个工具;其二,学生认为用绳子只用测量一次(围一圈),而直尺却需要量四次。可喜的是,学生还是能判断出图形各边间的关系再测量,如长方形只用测量2条边,正方形测量1条边,心形测量半边,五角兴只用测一条边等]

(3)汇报。

方法一:直接尺量,这种量法适用于什么图形周长测量?(线段)

方法二:间接绳量,这种量法适用于什么图形周长测量?(曲线)

方法三:量后计算:这种量法适用于什么图形周长测量?(有重复出现的部分)

……

(4)你还想测量什么物体的周长?(此环节延伸到课外)

测量,记录。

三、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我的思考:作为一节随堂课,我为这一节课准备了充分的学具材料,认为这一堂课是很适合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的。在匆忙的准备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细节,如准备的图形过小,线条太细太软,不便学生测量。如果能把图形都粘在胶板上,那么操作的时候难度会降低很多。在合作测量前,虽然提了诸多要求,希望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自己心情兴奋,课堂节奏快,学生缺少冷静的思考,以致在测量环节中,学生一直拿着绳子无法测量,我还要不停地徘徊在小组间指导。一节课下来,疲惫万分,课前最担忧的状态还是重复出现了。如何引导小组合作,提高合作效率?这是努力尝试着下一次的进步!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2

【微课简介】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背景】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学习环境与资源】

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

3、学生探究活动纸

【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

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

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

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

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

【软件使用说明】

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

三、建构数学模型

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

【教学总结】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 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出示画有彩色图形的纸,谈话:老师画了许多彩色的图形,我打算把它们剪下来送给表现好的同学,要把图形完整的剪下来,你认为应该怎样剪呢?

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

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如树叶、文具盒上面、作业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感知事物和图形的边线,为认识周长做好准备。认识周长后再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动手围一围,量一量,记录在纸上。然后用课件动态演示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同时强调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先用细线围一围,再把绳子拉直了量出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试一试)

谈话:把书打开到61页,看试一试,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你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吗?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吗?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办法。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然后在全班反馈。(反馈时用课件演示。)

总结: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应先量出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相加。下面同学们就来比比谁算的快、算得准。

3、练一练

①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订正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②做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打开书看书独立做一做。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想法和做法,最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激发学生学兴趣和学的主动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完成。最后课件演示描出边线。

2、实际测量(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拿出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在小组里展开测量活动并交流。教师注意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解决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围绕腰一周的长度称为腰围,还有胸围、头围。)先请一名学生为老师测量腰围,再让同桌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学生汇报是怎样量的,腰围是多少。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时要量一量腰围和胸围,买帽子时用到头围。测量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品的周长,说一说,你还想测量什么物体的周长?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测量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了?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物体或图形的周长,还在学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设计意图: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主动探索学为基本活动形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观察、操作、计算、感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特点,更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认识周长的知识设计成摸摸、量量、算算等一连串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学主动性。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灵活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重组和补充,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环节更连贯。比如,引入周长的概念时,没有直接出示课本中的游泳池,而是让学生先指物体面的边线。认识游泳池的周长后,让学生再举例说说其他物体面的周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操作的过程直观、清晰的展示给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学兴趣。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量树叶的周长、量腰围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觉到的现实,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氛围,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中去,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课堂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 www. 产生亲切感;

(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五、学具:

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 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 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你能找到这样的一周吗?并用手摸一摸,看谁找得最多?

1、学生活动。

2、汇报。 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 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 提出测量要求。

2、 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教科书第616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感知并认识周长的含义

2,会正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

绳子一根,3张练习纸,树叶一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出示上赛道图

师:(出示课件F1赛车录象)这是什么比赛 (赛车)这是世界上最快的赛车比赛,也叫F1。每年F1都会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一次比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出示赛道图以及赛车跑的路线)刚才就是赛车在这个上字形赛道跑了一圈的路线,我们再来看一遍。(重复演示)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这条赛道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二、周长的含义

1,摸一摸

师:这是我们的数学书,我们从这一点开始沿着它的边线摸一摸,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封面的周长(师示范)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吗 拿出数学书,我们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谁来摸给我们大家看。

(3个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要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

师:你还能摸出哪些面的周长 摸给你的同桌看一看。(生自由活动并与同桌交流,师指导并请指导过的学生回答)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都摸了哪些面的周长 指给大家看看。

(生起来一边摸一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3个同学,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2,描一描

师:刚才我们一起摸了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你知道吗 (出示课件)

打开书到62页,拿出笔描一描。(学生动手描在书上)(或者拿出1号纸)

好了吗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位同学完成的情况。

(描好边线后,课件演示隐去中间部分)

三、周长的计算

1,算一算

师:那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你知道吗 (出示课件)

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厘米呢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同桌两位同学可以商量商量。

师:有结果了吗 (学生汇报)

(回答一:可以用线围一围,再量一量。师:可以吗 (可以)。嗯,是个办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

回答二:可以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算一算。师:这个办法好吗 好,我们就按照这种办法先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操作)

师:谁来汇报一下左面三角形的每条边各是多少 (如果有不同数据,老师拿把尺量一量,统一数据)右面的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是多少 (老师应指着屏幕上图形问)

师:这些图形每条的长度我们都知道了,那它们的周长会算了吧,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计算)

师: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你是怎样算的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 是怎样算的 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计算周长时,可以先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计算出周长。

2,师:那么要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也一定要用尺量呢

生:不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已经写了一个格子的长度是1厘米。

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学生完成作业纸)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生:周长是16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每条边占了四个格子,就是4厘米。四条边一样长,所以44=16厘米。

师:说得真好,在计算的过程中还能灵活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简便计算呢。

师:那么另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周长是26厘米。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它有六条边,把六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一共是26厘米。

(师:好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把下面这条边移上去,把左边这条边移到右边。这样就只要算一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就可以了,它的长是9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26厘米。

生: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两部分,左边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右边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再把它们合起来,但是中间这条边算了两次,所以要减去。结果算出来,周长也是26厘米。)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周长的方法,真了不起。

师:孙老师带来了一片树叶,你们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吗 我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呢 (不能)那怎么办呢 同桌同学先商量商量。(同桌讨论)

师:有办法了吗 (个别交流)

师:听明白了吗 谁再来说一说。

师:我也明白了,我们可以先用绳子沿着它的边线围一围,再把这段绳子拉直,量出绳子的长,这段绳子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边说边电脑演示)

师: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8厘米。

师强调:看来有的图形的周长可以直接用尺量,有的可以用一些工具来量一量。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五,生活中的周长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量一量生活中一些物体面的周长吗 在教室里选择你喜欢的面用适当的方法量一量,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你在测量的过程中假如需要的话可以到老师这来借。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量出你喜欢的面的周长。开始。

(师下去指导,生测量后回答:我量的是表面的周长,是厘米)

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真多,你想去更多地发现它们,探索它们吗 想的同学起立,好,同学们。

六、练习第二,三,五题

反思:认识周长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反观教学过程,旨在突出以下几点:

(一)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指一指,剪一剪,画一画为中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课的一开始,通过指小叮当头像的边线,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剪下头像,再次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儿童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这里分为两次层次,先通过教师范例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充分感知,为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性奠定坚实的感性基础。接着,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想法求出一个五角星,一个硬币,一张名片的周长,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