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基础上,研读课文的5—14自然段。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体会阮恒待人真诚、与朋友患难与共、无私奉献的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动人故事中,学习他待人真诚、与朋友患难与共、无私奉献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认真研读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心思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现在,让我们借助画面,再回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中。(放录相)

2、(过渡)师:情况万分紧急、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救护重伤的同伴,阮恒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

二、引导学生读书质疑

师:那么,阮恒在输血过程中又是怎样想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5—11自然段,重点体会一下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的神情和动作的语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读书。)

师:课文读完了,你最想知道什么?把你刚才读书的疑问提出来。(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1、他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2、他为什么举起来,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3、他为什么哭泣?4、他为什么痛苦?5他为什么掩盖痛苦?6、医生是如何安慰阮恒的?等等。还可能提得更多,更细。但无论提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简明扼要地用大屏幕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看来大家都认真思考了,真是不错。其实呢,答案就在我们的书中,我们不妨把课文再用心地读一读。或许,你就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好吗?(把问题再抛给学生,学生读书寻求解答。)

三、释疑

学生通过读书,可能已经找到了某些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说: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可能不按顺序。没关系,尊重他们。他说什么,我听什么,然后,相机引导到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上来。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阮恒神情、动作的分析,体会出他的内心由一开始的紧张、犹豫、矛盾,到后来越来越深的痛苦,最后又恢复平静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并且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感受阮恒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领会朋友的真正含义。受到他伟大人格的熏陶。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高兴地看到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小男孩阮恒,而且懂得了朋友的真正含义。另外,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今后我们再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去。课下,同学们可以把这节课你学到的好词好句积累到笔记本中。好,下课。

板书:

紧张、矛盾、犹豫

痛苦

平静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切入重点,感知人物外在表现

1、快速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题目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这篇课文讲述了“她”与“我”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阮恒在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划出来。

3、师生交流。

4、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些句子中,阮恒的哪些动作是相近或是相同的。(板书:哭、掩)

二、再读,突出重点,体验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阮恒每次都是怎么在哭?(板书:怎么?)

2、引导学生从“啜泣”、“呜咽”、“持续不断”等词语理解并体会阮恒哭得很伤心。

3、指导学生边读边比较阮恒哭的程度是越来越伤心。

4、指导朗读并体验阮恒内心的痛苦。

5、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的阮恒想到了些什么?

6、再次鼓励学生体验朗读。

三、精读,强化重点,感情人物精神品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掩盖痛苦的句子,边读边思考,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痛苦?

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

①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指导学生从“捂”、“掩盖”、“竭力”等词语体会阮恒是在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哭,并指导朗读。

②阮恒为什么掩盖自己的痛苦?

A、小组再次讨论。

B、引导学生想象,阮恒担心别人会怎么劝他?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

3、展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阮恒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为了鼓励自己为小姑娘献血,他会不断地对自己说什么?

4、指导朗读,再次体验阮恒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

四、品读,回归重点,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在阮恒“怕失去生命”和“怕失去朋友”两句话中间加一个字,来表现在阮恒的心中朋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并朗读阮恒在输血过程中“哭”和“掩”的句子,体会阮恒真实、朴实、感人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帮助自己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⑴ 请一个同学来读读。

⑵ 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

(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

⑴ 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

⑵ 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⑶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3、交流:

⑴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⑵ 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⑶ 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⑷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输血迫在眉睫阮恒草垫擦拭抽泣捂住呜咽竭力。

⑸ 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

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

⑴ 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⑵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⑶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

⑴ “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 逼迫;

② 急促;

③ 接近。

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⑵ 用“如果……就……说话。

⑶ 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

⑷ 指导朗读。

4、小结:

⑴ 结标。

⑵ 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2、讲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阮恒献血的原因,体会他的高尚的品质。

3、对照课文插图,想象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⑴ 出示生字词。

⑵ 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借机点出教学目标〕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⑵ 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

⑶ 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⑴ 出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⑵ 出示: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⑶ 出示: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2、交流。

3、你从这里能看出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

要求:

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

(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六、作业

1、摘抄表示“哭”的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试图(  )  竭力(  )

安慰(  )  持续不断(  )

3、填空:

他眼睛(  )着,用牙(  )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  )抽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阮恒的心情(  )。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师:你们一起把今天的课题读出来。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她”是哪个她?

生:女字旁的她。

师:对,女孩子的她。对不对呀?读过课文没有?你读过几遍?

生:我读了两遍。

师:有读过超过两遍的举手?(众生举手)太多了。有没有一次也没读过的举手?(无人举手)那就是说大家最少都读过一次。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打开书。下面我就让你们读书。我对读书没有很多要求,只有一个要求。注意听我的要求:读完了,你就应该有话要说。我不问你问题,什么问题我也不提。读完了你站起来就应该有话要说。谈你的理解,谈你的感想。谈你的心得、谈你的体会、谈你的疑问都可以。行不行?

生:行。

师:咱们试验一下,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有话要说。心里有话,憋也憋不住,站起来就说。

好不好?

生:好。

师:那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还有一个问题,要养成习惯一读书就要拿出笔来。开始读,先读一次。怎么读都可以,想默读就默读;想朗读就朗读;想两个人一起读,想小组一起读都可以。开始。

(学生读文)

师: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唉,真好,好孩子就老想读书。那么谁想起来自己读?(有生举手)一位、两位、三位、四位。

现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没举手的不许站,你举手慢了,就没有权力站了,好了,就这些同学。上课发言,读书的权力都是你们自己争取的。你没有积极争取,你就没有资格。比如现在,想读没资格了。下次再说,这回想读也不让读了。你们站着的同学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读完了你们就坐下。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往起站。站得慢了就没机会了。你们也可以再站起来。好不好?

生:好。

师:第一第二自然段,开始。

生:(读文)“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其中有个小姑娘。”

师:好,坐下。想读的站起来。(学生纷纷起立)你们读第三段,开始。

生:(读文)“附近医院。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先别坐。现在坐着的同学,刚才动作慢了一点。他们想读,但是慢了一会就没权力了。我们来一次例外,给他们一次机会读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咱们请他们读一次,他们刚才没有争取到时间。现在你们没有读的同学站起来。你们几个人说要不要大家帮忙?要不要?

生:不要。

师:不要,好。刚才读的同学都坐下,你们五位同学读。一定会读得很好,开始。

生:(读文)“输血迫在眉睫。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师:好,读得不错。请坐。现在全班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谁敢举起手来,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好,你来。她举手说自己最好,是不是骄傲呀?

生:不是。

师:不是,那不是骄傲是什么?

生:有胆量。

师:有自信。一个人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从小要树立自信心,我能把这件事做好,我能行。这样将来一定什么事都能做好,学习也能行。好了,你来读。

生:(读文)“一阵沉默之后。然后又举起来。”

师:你们想不想让她再读下去?

生:想。

师:我听她读得真好,我真愿意再听她读。接着读。

生:(读文)“噢,谢谢你。一句话也不说。”

师:读得真不错,她现在是奥运会第一名。站在领奖台上。服气不服气?

生:服气。

师:有没有不服气的?不服气的举手。敢跟她比,把她推下领奖台的。你来读。你要读得比她好,她就坐下。你要读得没她好,你就坐下。能不能把她读坐下?

生:能。

师:试试。下一段。

生:(读文)“过了一会儿。他又摇了头。”

师:你们俩谁坐下?谁觉得自己应该坐下?(两生都不坐,众笑)两个人读得差不多。她的音调好点,她的节奏好点。并列第一。俩人都在领奖台上,谁能把她俩一块儿读坐下?你来读。

生:(读文)“接着。想竭力制止抽泣。”

师:声音和语调都不错,可惜读错了一个字,是吧?最后还打了一个坎儿。就这一点缺点,你得坐下。要争取不出一点错。谁能把她俩读坐下?你行?要是读不好呢?

生:不怕。

师:读不好也不怕?好,起来。读不好下课给大家演个节目。

生:(读文)“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师:又给我出了难题了,又不相上下,干脆三个人并列吧!好不好!三位并列第一名。剩下的大家一起读,把他们三个人读坐下,好不好?现在大家拿起书来,把剩下的读完。

生:(读文)“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她是我的朋友。”

师:这回你们三个坐不坐?(三生不坐)应该坐了。(众笑)再跟我学读一句话:“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

生:(读)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

师:好了,把书扣过来。我们集体又读了两次。谁有话要说站起来就说,想说什么都可以。

生:阮恒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要给小姑娘输血呢?

师:他提了个问题:“阮恒为什么要给小姑娘输血。”你记住你的问题。你说。

生:因为她是。

师:先不回答问题。你有别的要说没有?没有先坐下。先不回答问题,说自己的见解。

生:题目为什么要写“她是我的朋友呢?”

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对吧,坐下。还有什么?

生:为什么有个炮弹掉进孤儿院里?

师:炮弹怎么就跑到孤儿院里了,是吧?那个***不长眼还专炸小孩子,真可恶!敌人就是可恶!(众笑)

生:我很佩服阮恒。

师:哦,她说自己的感觉了。“我非常佩服阮恒”继续说。

生:因为阮恒他以为输完血自己就要死,可是他还是愿意输血。

师:好,为什么佩服说得很清楚。现在发言有人得第一了,谁不服气?有没有说的?就像她那样说课文的内容,我有什么感觉,我是怎么想的。要训练自己,读完了不管什么都想说。

生:我觉得阮恒很勇敢。因为在他输血的过程中他会感到痛苦。

师:感到痛苦他还是输了,对,不错,还有吗?

生:我觉得阮恒是一个很顽强的小伙子。他不怕困难,即使痛也把痛埋藏在心里面。

师:“即使痛也要把痛埋藏在心里面”,好,坐下。一会再仔细地读课文就会想得更深了。还有吗?没有的话,你们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故事吗?你能把故事给我讲讲吗?越简单越好,一开始是怎么样啊?

生:一开始是飞机把***扔在孤儿院里。

师:然后呢?

生:然后是有两个儿童当场被炸死,有个小姑娘受了重伤,需要马上输血。

师:对了,后来呢?故事的第二部分?没有发过言的?你说。

生:故事的第二部分是阮恒给小姑娘献血。

师:对。第二段阮恒献血,她概括了“阮恒献血”四个字,非常好。后来呢?课文最后说什么?

生:写阮恒献血最主要的原因。

师:对了。为什么要给她献血?这么一说课文分几段呀?

生:三段。

师:第一段,问题出现了,第二段阮恒输血,第三段阮恒为什么献血。对不对?拿起笔来,课文写到哪儿,写到问题出现了——情况很紧急?画一个勾。下面呢,阮恒献血写到哪儿停止了?(学生阅读)找到没有?找到了抬起头来。第一段不用说是课文的开头。大家一起读一读,第二段阮恒献血的第一句。

生:(读文)“一阵沉默之后”。

师:好,完全正确,再读第三段的第一句,开始。

生:(读)“事后。”

师:好了,分段分得又正确又痛快。现在把书再扣过来。刚才你们提了一些问题,也有几个同学说了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话,不错。但是你们只看到表面这个故事。我比你们看得深,你信不信?哦,你还有话说吗?

生:课文里说一阵沉默之后,有一个人举手了,医生说:“噢,谢谢你。”我感觉这是西方人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不是西方人的故事?

生:我感觉那个医生是西方人。

师:那个医生说:“噢,谢谢你”好像西方人在说话,西方人有激qing是不是?好的,你请坐。一会你们看书的插图,画得那个女医生也像西方人,你们发现了吗?女医生像不像西方人?黄色的卷曲的头发,对吗?好了,把书扣过来。究竟是哪国人不管他。我刚才说了你们看到的是表面故事,我看得比你们深,信不信?

生:信。

师:随便乱信。我看这篇文往深看,往深想,最后的时候就剩下两个字了。你们知道我脑子里剩下哪两个字?这篇文章就写了这两个字。

生:献血。

师:不是。

生:勇敢。

师:不是。

生:精神。

师:不是。这两个字不是一个词。不是连在一起的一个词,这两个字是什么?

生:友情。

师:不对,友情还是词。好好再看看书。你说。

生:他、我。

师:他和我?好多课文都在说他和我。你说。

生: 情义。

师:不对,好好想想,有没有知道的?整个课文不管说了多少故事,实际上就说了两个字,一个是什么?一个是什么?

生:死、活。

师:对不对呀?对,就讲了这两个字。一个是什么字呀?(教师板书“死”)还有一个是什么?(教师板书“活”),课文就讲了这两字。现在拿起笔来,把写“死”的课文找出来,画出来。说“死”的课文比较集中,你们说一下主要有几个自然段?

生:两个。

师:对,两个自然段。抬起头来,谁读第一个讲“死”的段?

生:(读文)“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师:对了,就是说有的小孩子已被炸死了。这是第一个讲“死”的段落。第二个?你起来读。

生:(读文)“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对,这是说谁要死啊?

生:小姑娘。

师:对了,说小姑娘。(教师板书“小姑娘”)把这句话里最重要的一句话勾出来。我们学课文时要抓主要段落,在主要段落再找主要句子。找到没有?你找到哪一句是最主要的?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谁还想站现在就往起站。站起来干什么呢?读你画出来的句子。你画的哪一句就读哪一句,看你们画得一样不一样,开始。

生:(各自读句,但读的内容不一,其中多生读)“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克而死去。”

师:这一句是对的。有的同学读刚才第一段:“两个小孩被炸死。”没听清我的话,我说了读这段里的。你把最重要的再读一次。(此生重读一遍)嗯,这句最重要了,从一段里面找出一句,从这一句里面你还能找出最重要的几个字?你找到哪几个最重要的字?

生:(读句)“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找了半句,不是几个字,就找几个字。

生:而死去。

师:怎么样就能死去?

生:小姑娘伤得最重。

师:不是。

支玉恒课堂实录

第61 页,共277 页

生:不立刻抢救就死去。

师:再削掉两个字。

生:抢救、死去。

师:哦,抢救她就死了?(众笑)再重说,你去掉了一个重要的字。

生:不抢救就会死去。

师:对了,这小姑娘不抢救就要怎么样啊?

生:死去。

师:危险不危险?

生:危险。(师板书“不抢救——就会死”)

师:把这段再读一下,把紧急的状况读出来。谁来读?你来。

生:(读文)“附近医院的医生。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如果不立刻抢救。”这样读,大家一起读(教师有情感地示范带读)

生:(读文)“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你站起来,“这个姑娘伤得最重。”从这儿开始读。

生:(读)“这个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她读得紧张吗?不紧张。有点不慌不忙,他觉得这事和他没关似的。谁再读?读得紧张些。你来试试。

生:(读文)“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很好,这次读得很好,你领着大家读一次。一个标点停顿一下,大家读一读,向他学。(此生带大家读这句)把最后这一句读快点(学生读)读得不错。还有哪儿也写到“死”了?往下看,你读一读,你找到的。

生:(读文)“事后,医生对周围”。

师:是这儿吗?不是。你来读。

生:(读)“输血迫在眉睫。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师:这一段里你们和刚才一样,找一句最重要的话。就刚才读那一段,哪一句最重要。你来读。生:

(读)“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

师:解释介绍了这个小姑娘在什么情况下就会死去,大家再一起读一次。

(生重读一遍)

师:这一句里再找几个像刚才一样最最重要的字。你来说。

生:未补足血而死去。

师:谁未补足血而死去?为什么?

生:小姑娘,未补足血而死去。

师:这话怎么讲?哪个“为”?是为补足血而死去吗?

生:是不补足血而死的。

师:补不足血就死去,这是(指板书)不抢救就死去,这里是(板书“不补血”)不补血也会怎么样啊?

生:死去。

师:小姑娘危急不危急?

生:危急。

师:好的,这节课先到这儿,咱们下课休息一会。

到此板书样式为:

小姑娘

不抢救

不补血就会死

第二课时

师:我们接着上课,谁站起来简单地说一下,孤儿院被扔进***以后,两个孩子不幸死去了,好几个孩子受伤了。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受伤,重到什么程度?简单地说。你来说。

生:重到快要死了。

师:把情况再说得细一点。

生:如果不抢救就会死,不输血就会死。

师: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课文上用了个什么词?说输血怎么样?

生:迫在眉睫。

师:什么叫迫在眉睫?你起来,给讲一下,迫在眉睫,这里面说了人身上的两样东西,哪两样?

生:眉毛和睫毛。

师:我有眉毛吗?

生:有。

师:哪个是眉毛?(生用手指)哪个是睫毛?(生用手指)对吗?

生:对。

师:她说眼毛是睫,那么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生:迫在眉睫是说快要落到你眼前了,很紧急。

师:对呀,危险的情况已到了眼前了,快到眉毛和眼毛了,情况紧急吗?

生:紧急。

师:很紧急。就在这种情况下,谁站出来了?阮恒,对不对?

生:对。

师:阮恒自己补血给小姑娘,让她怎么样?

生:活。

师:让她活。(板书“活”)下面就是写阮恒了。你们仔细读一读阮恒补血这一段。刚才我们研究说整课书就集中写了两个字:死与活,现在写阮恒补血这一段也没有多写,也就写了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什么情况?看谁能看出来。仔细读,仔细想,不要急着举手。这个问题比较难,举手快的不一定说得对。

要争取说对。先放下手,让别的同学再想一想。

生:痛苦和颤抖。

师:错了。(指另一学生)你认为是什么?

生:一种是“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另一种是“突然啜泣了一下。”

师:非常遗憾,两种都不对。(对另一生)你最早举手,但你不一定说得对,看我猜得对不对。

生:全身颤抖,开始呜咽。

师:错了不是?请坐下。

生:一种是很不愿意去输血,一种是愿意去输血。

师:你接近边了,但还没说对。(对另一举手的学生,此生学习水平较高)我先不让你说,你可能能说对,你一说对了别的同学就不能说了。刚才的死和活就是你找出来的。等一会儿没人能说对再叫你说好吗?(指另一学生)你说,哪两种情况?

生:第一种情况是他很愿意输血,但他又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就把自己的血都给了小姑娘。

师:差不多,刚才那个同学*近了,现在更*近了。再想想,一说马上就明白。你再来*近一点。

生:不愿意捐血,因为他。

师:他说不愿意献血你们同意不同意?

生:不同意。

师:行了,第一关你都没过。你来讲讲。

生:他犹豫捐不捐血给小姑娘。

师:犹豫给小姑娘捐血,还有一种呢?

生:还有他最后还是献血了。

师:你说的意思和他差不多,但也不对。埋下头好好看看书,把刚才*边的那两个同学的发言,你再概括一下,换一个说法就对了。你再试试。

生:一个就是阮恒很犹豫,一个就是他很坚决。

师:更*近了。你说,两个情况。

生:两个情况我觉得还是死和活。

师:不是啦。(众笑)

生:一种是很愿意献血,还是有一种,但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他忍住自己的痛苦。

师:不对,先坐下。阮恒哭了那么半天,一直在哭,说明他害怕吗?

生:害怕。

师:对。(板书害怕)其实阮恒很害怕死的,对吧?他怕死不怕死?怕,但他又怎么样啊?转折一下,你说。

生:他却不怕死,给别人献血。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两种情况,一个是害怕,一个是不怕。请坐。我们说他又很坚决地去死。(板书“坚决”)注意听,我为什么说阮恒又害怕又坚决地去死?我不说他是去献血,我说他坚决地去死。我这么说对不对?

生:不对。不对。

师:看看课文,我说他又害怕但又坚决地去死,对不对?你说我对,你根据什么?说我不对,又根据什么?从书上找到。

生:(读文)“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我刚才说阮恒既害怕死,而又坚决地去死。对不对?

生:对。

师:你们现在懂得输血抽一点就行了,没关系死不了,可是阮恒怎么想的?

生:全身的血都得抽。

师:他以为把他全身的血都给小姑娘,好让她活。他认为他自己会怎么样啊?

生:就死。

师:在这种情况面前他当然怎么样啊?

生:害怕。

师:但是他又很坚决地去死,这是为了什么?

生:让她活,让小姑娘活。

师:所以说,在他献血这个过程中,一个情况是害怕,一个情况是坚决。或者说是一个害怕一个不害怕。这两个情况一样不样?

生:不一样。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阮恒是个什么样心情呀?

生:犹豫,是矛盾的心情。

师:对了,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你们现在拿出笔来,默读课文。把阮恒犹豫,矛盾这种心理勾出来。

用波浪线勾出他害怕的句子,用横直线勾出他不害怕,很坚决地去死的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师:(巡视插话)注意,有的同学说,有的地方害怕和坚决是“掺合”在一块写的。对,有的甚至一句话就表现了又害怕、又坚决。遇到这种情况,你就统一在这些地方画一个三角号(“△”)就行了。

师:好,大家差不多都读完了,勾画完了。现在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句子。读的时候要用声调和语气来表现阮恒的矛盾心理。读完还要说说你的想法。

生:(读文)“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就表现了阮恒是犹犹豫豫的。

师:说得很对,但读得并不犹豫。你听我读“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你学一下,读。(学生学读)

“颤抖”要真的有点颤抖,(读文)“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大家读一下这一点,(学生各读)不错,心中有点害怕。(指刚才读的学生)你再读一次,(学生读,有进步)好多了,就用这种情感,再读一次这一小段。(学生重读一次)别的地方还有这样的描写吗?

生:(读文)“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一句话也不说。”这一段是写阮恒很坚决,很坚强,写他不怕死,他很快地躺下,就是有点毫不犹豫的样子,没有磨磨蹭蹭,输血中不动也不说话,表现阮恒心里很踏实,也是不害怕的表现。

师:你读得很好,说得也不错。我真地似乎看到阮恒在那里躺下输血的样子。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师:请讲)阮恒不动,不说话不一定就是很坚决不害怕,也许还是很害怕,吓呆了。(众笑)

生:我认为阮恒他吓坏了,所以不说话,也不敢动弹。

师:那你把这一段再读一下,表现出心中极度害怕的情绪来。

(该生读课文,读得和第一个学生语调不同)

师:(请原来读文的学生)你再把这段读一下,你说不害怕,就要读出不害怕来。

(生再读,听起来确实很坚决,不害怕)

师:大家思考一下,在这里,刚开始输血时,阮恒究竟害怕不害怕?

生:我认为是不害怕,他要是害怕必然有表现,有一定的表现,就像后面写的哭呀,全身颤抖呀等等,但这里一点也不动,不说话,说明他心中很沉着。很沉静。

生:我认为是害怕,人有时候害怕时就是什么也说不出来,像吓傻了一样。(众笑)

师:我觉得不管阮恒这时害怕不害怕,但你们分析得都很有道理,你们可以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我们先继续往下读,也许联系一下后文,问题就解决了。谁再来读后面的。

生:(读文)“过了一会儿。他又摇了摇头。”(第9 自然段)这一段写阮恒既害怕,又在努力不害怕(众笑),就是努力克服害怕。

师:说详细具体一点,结合课文。

生:课文上说阮恒哭了,全身颤抖,这肯定是心里怕死,因为医生以为是他怕疼,他说不疼,那一定就是害怕了。但是他用手捂脸,不想叫人知道他害怕,后来还是用手,书上说他“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他想让自己不害怕,就掩盖害怕。

师:你最后说的这句话不好理解“他想不害怕就掩盖害怕”?谁还有看法。

生:我觉得是主要说阮恒害怕,而且说他“突然啜泣了一下”。这个“突然”说明他一下子感到了害怕,也说明他原来,就是刚才大家争论的,那时他是不知道害怕的所以不哭不动,现在知道害怕了,才突然哭了,全身也抖起来,怕得很厉害。

师:也许是他一下子想到想把自己的血全抽走,是吧?好了,说得都很好,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这段,谁来读?(一学生举手被指名)他读时,大家注意课文用什么词语来描写他哭的。(学生读第9 自然段)

师:找到没有,课文用什么词来描写阮恒的哭?(指一名举手学生)你来黑板上写第一个词语,(又指另一举手学生)你来写出第二个词语。(两学生板书“啜泣”“呜咽”两词)我们一起再来读课文中含有这两个词的两个句子,“过了一会儿。”开始,注意情感。(学生读两个句子)好,接着发言。

生:(读文)“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想竭力制止抽泣。”这一段课文写得非常明显,阮恒害怕更厉害了,哭得更痛了,但他克服害怕的决心也更大了,“竭力制止抽泣”就说明了这一点。

师:你读得真不错,我真想再听你读一次,大家想不想再听一次?(众答:想)好,既然爱听,就轻声跟着他一起读。

(该生再读课文,其他学生轻声跟读)

师:听我读:“他眼睛紧闭着”,大家读。(学生学读这句)“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读,(学生学读)不太像,你们用牙咬住拳头,想想阮恒怎样控制情感,“用牙咬着。读,(学生再读此句)“想竭力制止抽泣。”读,(学生学读)读得不错,谁注意到了,这段课文又出现了几个新的写哭的词语?

(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哭泣”“抽泣”)

生:老师,下一小节写阮恒完全不害怕了(读文)“医生问他。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可能是他看到抽血时自己并没死,就不害怕了。(笑声)

师:不要笑,他说得有道理“实践出真知嘛!”大家看黑板上这四个写哭的词。“啜泣”是怎样一种哭?

生:想哭,又哭不出声。

师:你给啜泣一下(众笑)(学生表演但不像,众大笑,老师又表演)就是抽抽嗒嗒地哭,有声音,是一吸一吸的,不是哇哇地哭。(笑声)呜咽呢?女孩子一定会呜咽。(指一女孩上台表演,女孩呜呜地哼着哭)对,很像(众笑)哭泣呢?就是有声有泪地哭了。大家看这三个词,啜泣、呜咽和哭泣,从它们的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越哭越厉害,声音越来越大,快控制不住了。

师:所以,他怎样?读后面的句子“他眼睛紧闭着。”开始。(学生读文“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师:抽泣和啜泣差不多,阮恒已经控制了自己的呜咽和哭泣。直到下一段,他不哭了。大家再把下两段读一下。

(学生读第11、12 自然段)

师:对,阮恒所以这样害怕,是因为他以为要把自己的血全部输出去,他就要死了。但他还是坚决地给小姑娘献血。(板书“自己要——(死)——献血让她(活)”。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你们说应该读哪些课文?拿起书,把你认为应该读的课文齐读一遍。

(学生各读第13、14 自然段:“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她是我的朋友”)

师:很好。那么(教师指板书上方)我这里应该写什么呢?

生(齐):她是我的朋友。

师:对。(板书)到此全课板书已完成,样式如下:

大家把阮恒后面的板书按箭头读一下。

生:(读板书)阮恒→自己要死→献血让她活→她是我的朋友。

师:学到这里,你们觉得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阮恒是个勇敢的孩子。

师:对,他是个勇敢的孩子,但只有这些吗?课文写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阮恒是个勇敢的孩子吗?

生:是一个又怕死又不怕死的孩子。(大笑声)

师:又怕死,又要去死,都是为了救朋友,这说明了什么?

生:阮恒是一个舍己救人的人。

师:太高大了吧?快成革命烈士了!(笑声)

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师: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的心地好不好?(生答好)对,是一个善良的,心地很好,注重友情的孩子。有这些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说舍己救人这样高大光辉的词儿,实实在在就行了。课文我们学完了,但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想答吗?(生答想)好。请问阮恒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小姑娘献血的?我不让你用口答,我请你从板书中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勾出来。

学生数人举手,教师指一人,该生在板书中把如下内容圈了出来。

师:他圈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看来我已经考不住你们了。既然这样,我们下课吧!(师生互道再见后,台下听课的一位老师跑上台来给老师献了一束花,老师把花转交给一位女同学,说:“今天大家学习朗读,发言都不错,尤其是这位女同学,发言积极,读课文也很感人,我把这束花转献给全体同学,由这位女同学代表大家,好吗?”

学生鼓掌。

简评

本文的讲授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深刻地钻研教材,真正深入地把握了课文的思想内涵。上课时,他引导,启发学生从课文描述的故事之中,高度概括地抓住“死”与“活”两个字。他说全文实际上就讲了这两个字。试想,这篇文章不就是说在生与死的面前,一个小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吗?课文的思想内涵不就是在生与死之间表现出来的吗?抓住了生与死这两点,就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完全集中到最容易突破,最容易感悟,而又是最关键的切入点上了吗?从这一点切入很好,但也很不容易,所以上课老师不厌烦地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向此*扰,课堂上先后有七个学生发言,才谈到了“死”与“活”,虽然占用了时间,但值得,突破了这一点,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紧跟着,在讨论阮恒输血时,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他输血时的两种情况(两种心情)。这一次,经过十多个学生发言才得出了正确的答案——阮恒既害怕又坚决的矛盾心理。这样的讨论也是值得的,只有认识和体会人物的这种心情,才能更真切地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的情感。

抓住了课文的要旨,接下来就是反复的读诵。通过读来领悟,通过读来体验,通过读来感受,读后的表达、争辩,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深入。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5

一、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是我的朋友》请齐读课题。

生认读课题。

师:听你们读“朋友”这个词,我心里暖暖的,感到很温馨。你认为朋友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得很高兴的人。

师:是的。和朋友在一起,总是让人愉快,充满欢乐。

生:朋友就是能让你感动的人。

师:朋友总会给你带来感动。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她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最好的朋友是孙梦婷。她的善良和宽容让我感动。

师:你们说得很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通过那些让人感动的事情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去感受一下战争年代的一群孩子对朋友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事情的梗概

师: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生:课文讲了阮恒给小姑娘献血的事。

师:说得完整而详细。那阮恒为什么要给小姑娘献血?

生:小姑娘在孤儿院里受伤了,需要输血。

三、阅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师: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好不容易进了孤儿院,应该安全了吧,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孤儿院里发生了什么事。

生读后汇报。

生:一些孩子被炸死了,小姑娘流了很多血。如果不马上输血,小姑娘就会死去,情况非常紧急。

师:究竟有多紧急呀?

生:像火苗快烧着眼睫毛一样,刻不容缓。

师:课文用了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紧急情势?

生:迫在眉睫

师:对。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种紧急的情势吧。

生朗读。

四、细读事情经过部分,体会人物的内心

1.体会献血前阮恒的内心世界

师:献血迫在眉睫,阮恒是怎么做的呢?找出重要的句段读一读。

生读后汇报。

生:当院长提出让孩子们输血之后,屋子里一阵沉默。阮恒颤抖地举起了小手,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师:根据阮恒的表现,你能设想一下,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从“颤抖地举起了小手”,我想阮恒一定很害怕。

师:你很会学习,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深入到他的内心。

生:从“举起”、“放下”、“又举起来”这几个反复变化的动作,我觉得阮恒内心很矛盾,想献血又不想献血。

师:假如你就是阮恒,说一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矛盾?

生:我想救小姑娘,可又怕把自己的血都全部抽掉了,自己会死去。

师:阮恒第一次举手时,手是“颤抖”的,可第二次举手却没有“颤抖”了。作者为什么要去掉这个词?跟同桌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议论后汇报。

生:阮恒第二次举手时,没有“颤抖”,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小姑娘献血。要是这时再用“颤抖”,那就不能表现阮恒的决心了。

师:你很善于分析。阮恒虽然很害怕,但终于坚定地举起了手,多么善良的孩子啊。同学们,请用朗读来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吧。

2.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世界

师:在输血时,阮恒有哪些突出的表现让你特别感动?请读有关的段落,勾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生读后汇报:

生:“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让我特别感动。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我仿佛看到,阮恒既紧张又害怕的样子。

师:阮恒为什么紧张?又害怕什么?

生:由于针刺得很疼,阮恒显得紧张,但又怕医生知道了不让他献血,所以,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师:“一……不……”和“一……也不……”这样的句式能表现一种极端的状态,能任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生:升旗时,同学们一动不动地站在操场上。

生::小组讨论时,有的发言滔滔不绝,有的一言不发。

生:我们的教室很清洁,一张纸屑也没有。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阮恒的哭让我感动。

师:他是怎么哭的啊。

生:先是“啜泣”,后来是“呜咽”,接下来是“哭泣”。

师:这几个词都表示哭,它门有区别吗?

生:这几个词表示的“哭”是有区别的:“啜泣”是抽抽嗒嗒地哭,“呜咽”是低声地哭,“哭泣”是小声地哭。

生:还有一个“抽泣”,和“啜泣”差不多。

师:现在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读一句描写哭的句子,边读边标上序号。

生读课文并标上序号。

师:请女孩子再读读前三个描写哭的句子。想想阮恒为什么会这样,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读后汇报。

生:阮恒可能在想,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出我的紧张、害怕。

师:你怎么知道他紧张、害怕?他在担心什么?

生:从“捂”、“掩盖”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阮恒不想要别人看见他的痛苦。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去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好样儿的。

生:针筒里的血越来越多,阮恒越来越害怕,怕血流完了,自己就会死去。

师:这几个表示“哭”的词语,顺序能交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交换。因为从“啜泣”到“呜咽”,再到“哭泣”,能让人感觉到,阮恒哭得越来越伤心,表明他内心越来越痛苦。

师:开始阮恒感到痛苦、担心和害怕,可是后来,他竭力制止抽泣,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生:他心里想不管怎样,都要救活小姑娘。

师:多么仗义的朋友啊。

生:他想哪怕自己死了,只要能救活小姑娘,也值了。

师:如此珍贵的友谊真让人感动。读读自己的感动吧。

生自由读,个别读。

3.情感升华

师:这就是阮恒,勇敢善良的阮恒,富有爱心的阮恒,他为了朋友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想,没有谁的爱比这更伟大的了———看看草垫上痛苦的阮恒,说说你最想说的话吧。

生:阮恒,我被你的行为深深打动了。

生:阮恒,有你这样的朋友,小姑娘是幸福的。

生:如果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也会像你一样尽力帮助他。

附:板书设计

阮恒献血举→放→举

啜泣→呜咽→哭泣

犹豫坚决担心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

体会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引出“朋友”这个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谁是你的朋友?你觉得什么是朋友?

我们学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后相信你一定会对“朋友”这个词语有更新的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吧,还想不想读?好样的!见了书就像读,读了书就要有话要说,这才叫会读书。下面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出示:

课文记叙了 战争 时期,在 一所孤儿院 里,一个名叫 阮恒 的小男孩为了 救一个小伙伴 而 勇敢献血 的故事。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她”是指 ?

生:小姑娘。

师:什么样的小姑娘?

生:深受重伤、急需输血的小姑娘。【板书:小姑娘】

师:“我”又指谁?

生:勇敢献血的阮恒。【板书:阮恒】

师:这么看来“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是谁说的?(阮恒)

课文直接用阮恒说的话作题目,想突出说明什么呢?我们一起读懂好不好?

三、品读课文。

(一)师生谈话,理解“迫在眉睫”。

师:小姑娘被落在孤儿院里的炮弹炸伤了,医生确认她伤得(最重),重到什么程度?

生:快要死了。

师:情况这么危急,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

生:迫在眉睫。

师带领学生指指眉睫,师:都到眼前了,联系上文,什么都到眼前了?

生:输血迫在眉睫,输血到眼前了。【板书:输】

生找出描写小姑娘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指导朗读:请学生朗读,学生评价,师适时总结。注意重点词要读重音,语速要快。

(二)如果你在场,血型匹配,你愿意给小姑娘献血吗?阮恒也和你们一样勇敢,但对于献血他有一种误解,老师这么说是有依据的,谁能找到?(生找,师出示十二自然段)

1.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愿意献血,多么可爱又勇敢的小男孩啊。【板书:献】

但是在阮恒决定献血时他不害怕吗?从哪看出来?(生找,师出示第五自然段)

2.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什么?从哪看出来?哪些词?

(生找出关键词“颤抖”、“举——放——举”)

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

3.感悟:

(1)颤抖:以为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小姑娘,自己会死去,十分害怕。

(2)放:想到自己会死去十分恐惧。

(3)举:克制不住要救自己的朋友,所以又坚定地举起手。

指导朗读:生读,师评价、范读,读出阮恒从开始又害怕矛盾到最后的坚定的心理,还要注意语速从慢到快。

(三)自主学习。

刚刚我们用找关键词的方法体会了阮恒的内心,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出示自学要求:轻声读第8—10自然段,画出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句子。

生反馈,师出示句子。

1.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在这段文字中形容什么的词语特别多?(哭)找一找。

生找出: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这四个词语都有哭泣的意思,用一个词不行吗?能不能换位置?

师生一起做动作体会,师总结:这四个词语表明阮恒哭的程度逐步加深,越来越痛苦,越来越恐惧,用一个词体现不出这种变化。

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体会阮恒的痛苦。

2.小组合作,从重点句中体会阮恒的内心。

(1)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阮恒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害怕,所以他迅速地用手捂住了脸。从“捂”这个词看出,阮恒想掩饰自己的害怕。)

(2)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饰他的痛苦。)

(3)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从“哭泣、咬住”这两个词,体会到,阮恒心里痛苦极了,悲伤极了,所以不停的哭,但是他仍然想控制自己,想救小女孩。)

3.小组汇报:先谈体会,然后找出关键词具体谈感受,再通过朗读再次体会阮恒的心理变化,师适时范读、指导。

总结: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言,这样写才叫写得真实,写得具体。有了这样的体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次体会阮恒的内心吧。

4.面对死亡,阮恒的内心越来越恐惧、越来越紧张,但献血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决,因为他想(她是我的朋友)。随着血液流出,阮恒心想又离死亡近了一步。但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请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和献血常识,想一想,医生对阮恒说了什么,让阮恒停止哭泣。

如果你是医生,会用怎样的话语来安慰阮恒?同桌互相说一说、练一练,再在班里汇报,注意说出温柔的语气。

5.医生的安慰使阮恒不再害怕,但是当初他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来救活小姑娘呢?

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她是我的朋友”,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啊,现在你理解这句话做题目的真正含义了吗?突出体现了什么?请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

是啊,阮恒的这句话回答了所有问题。

为什么在犹豫不决之后他毅然举起了手?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为什么在输血的过程中他极力抑制自己的哭泣?也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为什么为了小女孩他甘愿牺牲?更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可见,“朋友”这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现在,你对“朋友”这个词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谈体会。【板书:友爱】

所以,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请别忘了_她是我的朋友_

当你的朋友遭遇挫折需要鼓励时,请别忘了她是我的朋友

当你的朋友在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吧,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五、自选作业。

1.观察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写下来,注意写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2.小姑娘得救了,阮恒也安然无恙,他们一起在孤儿院里生活、游戏,还会发生什么事。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个小故事,要写清楚她们的神情、动作、语言等。

《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的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

3、感受阮恒的美好心灵,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朋友。有人说:“朋友是一种财富。”有人唱:“朋友多了路好走。”老师想问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课文。

2、揭示课题:27、她是我的朋友

(二)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nbsp&nbsp&nbsp&nbsp(三)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心理活动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阮恒动作、神情和语言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体会体会。

2、出示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齐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

(2)读了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想一想,阮恒当时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

3、指导学法,学习重点句2、3、4。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感情朗读

6、小结:阮恒在献血过程中,从啜泣了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地低声哭泣,这说明了什么?但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和痛苦,又说明了什么?

你能用关联词将这两句话连接起来吗?但是在朋友和生命之间,阮恒毅然选择了朋友,你觉得阮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学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阮恒为什么在献血时怕失去生命?

8、书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医生会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阮恒在担心自己会死的情况下毅然举起了小手,在极度难过中一动不动地让针头插进自己的血管。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同学们能用书上的话回答老师吗?是啊,阮恒的这句话回答了所有的问题。那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也有朋友,此时,你想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老师想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把这个故事奉献给同学们,也奉献给所有珍重友谊的人。

课文学完了,我们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你也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阮恒说,课后把它写在日记本上。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

1、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力求实现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环节简单,教学内容简洁。

2、课内外有机结合,实践大语文观。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表达真情的文章,为课内学习打下基础;课中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课后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能力。

3、注重学法渗透,逐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课文是蓝本,是范例,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一目的。在课文学习中不断总结方法,逐步渗透学法,提高学生自能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迫在眉睫、啜泣、呜咽、抽泣”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逐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行动中体味真情。

重点难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二、复习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课题中的“她”指谁? (师板书:小姑娘)“我”指谁?(师板书:阮恒)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抓关键词,感受“危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把描写小姑娘伤得很重的两个句子画出来,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2、谁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句子。(生读)(“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

3、情况多危急呀!书上用了一个词说明了输血的紧迫性,是哪个词? (迫在眉睫)

4、“迫在眉睫”怎么理解呢?(迫,紧急,紧迫;眉,眉毛;睫,睫毛。事情很紧急,都来到眼前了,需要马上解决) 文中说什么事情迫在眉睫?(输血)

5、让我们一起读读具体描写输血迫在眉睫的两个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小姑娘伤得很重的两个句子)

小结:刚才我们运用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迫在眉睫”这个词语。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真好!我们今后要注意运用。

四、抓重点句,感悟真情。

(一)感悟颤抖句,体会矛盾心理。

1、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啊!就在这迫在眉睫的关头,一个小男孩出现了,他是谁?(阮恒)谁愿意把文章的第5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生读)

2、读完这段话后你能感受到什么?(阮恒很害怕;举手很犹豫。)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颤抖”可以看出他害怕。从“手举起有放下……”可以看出犹豫。)(生交流)

3、联系前面的内容想想,阮恒和小姑娘都是孤儿院一起长大的孤儿,他们朝夕相处,没有其他的亲人,孤儿院的朋友是他们最亲的人啊。

4、是啊,阮恒害怕输血,因为他毕竟是个小孩儿。可是,犹豫过后,他还是举起了手。因为——(指课题,示意学生齐读)——她是我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体会这个纯洁、无私的小男孩当时复杂的心情,体会同伴间的真情! (齐读)

(二)感悟哭泣句,体会内心真情。

1、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他多勇敢呀,可是后来他却哭了。九、十、十一这三个自然段中有几个描写阮恒哭的词,找出来,画一画。(生自由读九——十一自然段,边读边画。)

3、你画了什么词语?(啜泣、呜咽、抽泣) 这三个词都是形容什么的?(生交流) 同样是哭,这三个词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一次比一次哭得厉害。)

4、把这三个词所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看看阮恒当时还有哪些动作,体会一下阮恒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找、体会。)

5、理解“啜泣”句。

谁来读读带有“啜泣”的句子。

(1)(课件出示)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2)读了这句话,你感觉阮恒当时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谈体会,再读书)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3)我们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他当时害怕的心情。( 生齐读 )

6、理解“呜咽”句。

谁来读读带有“呜咽”的句子。

(1)(课件出示)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2)阮恒此时心情怎样? (害怕,痛苦)害怕、痛苦是因为疼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医生问他疼吗?阮恒摇摇头。) 同学们,咱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阮恒当时的心情,你们读描写阮恒的句子,老师读描写医生的句子。

师生合作读第9自然段。

(3)阮恒不是因为针刺痛了他而哭,可是他却哭的更厉害了,谁来把下一段读一读。(生读。)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7、同学们请看图片,这是咱们书上的插图,图上画的正是本段的内容。请同学们看看图上阮恒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生汇报,交流)

8、理解“低声哭泣”句。

他由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哭得越来越厉害了,那咱们来一起读读这段话,体会阮恒更加痛苦的心情。(生齐读)

9、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三个词,充分地写出了阮恒当时的心理活动,用得多准确呀!我们平时也要注意恰当用词。

10、阮恒越来越痛苦,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联系上下文,好好想想,医生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样安慰阮恒呢?

11、的确,人体向外输出适量的血液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阮恒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会死,那他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呢? 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医生转过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12、小结。

同学们,输血阮恒犹豫再三却又坚定地举起了手,输血过程中又这样害怕,但是,他坚持下来了。因为,他想救――小姑娘, 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这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伙伴之间的真情!

五、拓展延伸,介绍名言,推荐文章。

1、 在众多的中外名言警句中,有很多都在歌颂朋友间的真情,老师从中选出了几句送给大家。(出示)音乐声中学生熟读名言。

患难识朋友。

人在危难时,朋友最可贵。

人生没有朋友,犹如生活没有太阳。

友情最重要的不是接受,而是奉献爱。

2、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当中的两篇文章《灾难》,《客船失事》,希望课后好好读读。

板书:

她是我的朋友

姑娘      阮恒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