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0个生字。会认6个,会写14个。并正确书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四光的有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勾画疑难词句,或感受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3。搜集资料,了解李四光的光辉成就。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几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朋友——出示李四光的头像,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李四光的生平,及他的光辉成就。

2。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呢?让我们去读读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朗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分节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预习效果。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先自读,再指名读,最后互读检查。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地质学家,突兀,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秦岭等。

4。完整地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再读课文。

1。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学好问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充分证明你的'观点吗?再读课文,画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

3。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句子。

有记录员作好记录,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五 作业

1。写写生字。2读读李四光的有关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听写生字。

2。交流课下所读的文章,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3。齐读课文。

二 全班交流,深入研读。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研读有关的句子。学习方法可如下:

1。生:李四光爱思考。如: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这块大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让他产生兴趣呢?

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引导学生感知巨石的形象和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生:李四光好学好问。如“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指导:想象情境,进行对话练习。

李四光怎么问老师的?同桌合作演一演。

如:“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你也试着把李四光的想法表述出来: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并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让学生感受到李四光好问,会思考的品质。

3。李四光又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合作演一演父子俩的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4。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执着、认真的态度。

5。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再次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 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不懈的探索,研究出来的成果震惊世界,你从中受的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 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如:茅以升《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等等。

7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 爱问 爱思考 执着探索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2、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有重点地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建议:

1、课文中涉及到一些地质学知识,如:陨石、冰川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不能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地质学知识的渗透上,偏离本文主旨。

2、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在识字方面还不能完全放手,而应进行适当的扶。本文要求写的字中包含要求认识的字,所以可以将两类字进行整合,鼓励学生发现新方法,教师则要对“藏、卧、震、贵”等字进行强调。由于刚开始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还要加强写字指导,注重示范,强调写字姿势。

3、理解课文时,可在学生课前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后,与课后练习相交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四、教学设计:识字教学片断

1、对照课文,把预习时画出的生字及含有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2、(大屏幕出示除“域”以外的所有生字)学生看大屏幕各自读生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如果不认识,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并与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3、指名或集体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给生字组词,读课文中的词语,理解词语。

4、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写自己认为难写的字。汇报,教师重点指导书写“藏、遗”,其他字同桌互相指出不足。

5、游戏巩固生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三、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秦、域、遗、震”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kui)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坑、考、秦、域、遗、震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词语解释: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qiao)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4、突兀:高耸。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火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才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即将学完,大家还记得这一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吗?对,这单元主要是讲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的图片)

2、那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中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

3、指名学生简介李四光。

反思: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未学的课文,因而在导入时我就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在复习前几篇所学的名人之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进而利于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课堂上的实施来看,这样的一种设计还是较有效的,对于旧知识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起和热情,同时也把新旧知识有效地衔接和组织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如该生读对,其他学生跟读两次。

(3)看拼音自己读

(4)随机以各种形式读,如男女生读、小组读、点学号读等。

3、质疑问难,解难。

黑板上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别人请教的吗?谁来帮他解决?

反思: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的,而我在设置识字词目标时却被局限在了一二年级那个层次的目标上。那就是我只注重了字音,只注重了认字,忽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中年段和地年段最不同的地方。由于自己对年段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教学实施上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也显得特别不妥当,课堂上我依然还是按照一二年级时的那种模式和形式去组织学生识字,虽然学生的识字效果确实不错,但是这个学段更需要学生掌握的对词的理解和运用却没能很好地落实好。其实在“质疑问难”环节我也是设置了理解词语意思这样一个内容的,只是落实的不够好。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总结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虽然事先我也给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字典、电脑等工具去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但是课堂上却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做到,他们的预习还仅仅是停留在对字音的拼读上。第二就是教学时没能让学生在读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词语脱离一定的语境,单独从字面上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下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识字词方面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想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进。第一就是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应该给与正确的指导和要求,并能用鼓励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现在想想,其实课前我对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是不够明确的,只是笼统地说让他们去解决自己不懂的词语,如能给与详细地指导,如让学生去查找“陨石”“冰川”等资料,或许学生的预习针对性更强些,效果更好些。当然简校也提到,对于课前的。预习我们也要多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尤其是借助电脑查找资料等任务如能借助父母的力量相信孩子的预习会更有效。第二对于词语的教学,我们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个、孤立地去让孩子识记,而是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去理解。之后就是重在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了。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提示,进行概括:

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的故事。

3、从李四光的故事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执着等。

教学反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要求也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鉴于之前学生没有过类似的训练,因而在此我就降低了难度,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按照这个格式去填充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课堂上几名学生的汇报也让我很惊喜,他们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完整、通顺地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设计思路: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特点,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去畅想、去遨游。二、教案:课题 奇怪的大石头 授课人 吴 丹 学校 邱村镇中心小学 教学 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与他后来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 5、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6、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品质。 教学 重点 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 方法 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合作探究、创设情境法。 生:收集资料,小组讨论、交流法、质疑法、表演法。 教具、实验情况 生字卡、收集李四光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2、出示李世光的图像,介绍李四光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同学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老师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师问: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感悟探究。 1、品读第2——8自然段,探究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1)、师提示:采取自由读书的方式(或自读自悟或寻找合作伙伴研读感悟),联系上下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探讨。 (2)、反复练读,悟出巨石之“怪”。 (3)、诱发思维,训练语言。(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进行训练)(多媒体出示) ①、完成训练:按课文天空,体会李四光是怎样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 它应该(        ) 。可它(         )? ②、教师提示:李四光爷爷真会提问题。他的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感染了我们每位同学。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你们对自己身边的什么事物产生了好奇或疑惑,请与大家交流。 ③、说话训练:。 a、……这么……是…… b、……可为什么……呢?   ④、反复练读人物的对话。教师在朗读时应该指导学生加重语气。注意读好关键词语的语气。     ⑤、指导学生在读后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怎么评价读的怎么样? 2、精读课文第9——10自然段,读中讨论交流。 (1)师出题: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2)、李四光这种执著的追求他的一生及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发散思维:想不到这次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由此你感受深刻的是什么?想给大家说些什么? 四、拓展升华。 1、再读感悟,领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品质写具体的。 2、你想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 五、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学生简短的思索一下,自由回答。       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各抒己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学生畅所欲言:如:爱思考、爱提问,好学好问等等。                               学生自由读书。用心读。         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并在书上勾画出了。                  学生自主分小组交流、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       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句子最有说服力。           先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男女生读、赛读。                  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踊跃举手。 学生大胆说        学生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感知李四光的精神品质。      学生课后作业。         通过板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此我充分地相信孩子们及培养他们的能力,引导孩子门通过自读自悟、潜心会文,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获得自主感知。                       指导学生在学习模仿语言的实践中掌握语言规律、积淀语感经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说话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利用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鼓励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激发学生想说,敢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板书设计] 奇怪:巨大 孤零零 从哪儿来       师长    说不上来          问                                   勤于思考       爸爸    说不清                 善于发现       许多年   直到    才            执著求索 解谜       专门     考察    发现   (可加附页)三、点评: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这堂课我在设计时,学生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出个性化的火花。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那时候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将处在这个时候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1: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

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己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____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2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好,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表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本课课件

导学案:

一、我会读

1、读词语

奇怪 著名 捉迷藏 兴趣 历史 躲藏 平整 推动 旅行考察 秦岭 遗迹 研究 成果 镇静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2、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划分为

二、我知道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 )。

2、课文讲述的是( )事。

3、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2、你知道李四光吗?

二、检查预习

(一)词语检查

1、 课前,我们已经依据导学案预习了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只要能读准字音就可以得一颗星,小组长做好评价。

2、刚才得星的同学请举手,恩,看来这部分学习对大家不成问题,

(二)朗读检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三、品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探究:

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

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二)交流、点拨导学案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朗读课文,互相表演,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地;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

(3)“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

(4)“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 真怪”。

2、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呢?

(1)石头“大”,引起李四光兴趣,向老师请教“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2)李四光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可为什么没有砸一个大坑呢?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

(3)李四光并没有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关键词语,体现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师生评议。

4、这些问题别人没有注意,但李四光发现了。那可真是块“奇怪的大石头”,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与我分角色来朗读李四光与老师的话,我读老师的话,你读李四光的话;再请一位同学与老师来读读,你读老师的话,我读李四光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5、我们再来李四光后来是怎样不断来解决这下问题的。生汇报,师点拨,相机板书:奇怪的大石头——想了很多年——学习地质学——专门去考察——有了大发现

四、整体回顾

1、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的句式的来说一说

小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写字

老师演示,逐字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考、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著、藏、究、震”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在写“纪”时,右边的写法、“旋”和“旅”、“藏”和“卧”的写法区别。

六、课后作业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字词。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轮读词语:

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

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

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2)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2.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3.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1)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3)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拓展延伸,加强感悟

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思考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

4.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六、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抄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教学反思】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

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一到八自然段,了解大石头之怪。初步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读题猜文,激发兴趣

1.板书: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题(师:请再读得奇怪些)

2.猜题:课文可能讲了什么?

二.通读课文,强化感知

教师设疑过渡:同学们,课文到底讲了奇怪的大石头的什么事?它到底怪在哪儿?

1、初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想想词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⑵思考:全文主要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扫平障碍

⑴.学生找出难读句子或段落,在大家帮助下读正确。

⑵.学生说说难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疑。

李四光: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过渡:这块大石头到底怪在哪儿,让童年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请大家细细地读课文一到八自然段,划划它有几怪?(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1.一怪:孤零零

出示句子:这块大石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学生读句子,思考:哪个词体现了大石头的怪?理解“孤零零”并指导朗读,

2、二怪:巨大

出示句子: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指名读句子,赛读。读着读着,你们感觉到了什么?(石头之大)理解“严严实实”。

玩着玩着,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出示句子: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如果当时是你跟伙伴们玩,你会怎么样?

3、三怪:时间久,来历不明

⑴对自己的疑问,李四光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他是怎么做的?同桌分角色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⑵指名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⑶评议(从语气、神态、动作是否逼真方面)

⑷再指名读

⑸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们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

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

可它?

填空后指导朗读。说说为什么对这句话感受最深?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⑹对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李四光是否就此放弃?

出示句子: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哪个词看出李四光很好问?

⑺老师和爸爸都不能解答这个疑问。猜一猜,此时,李四光会怎么想?

4、从李四光的行为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指名回答。设疑:巨石之谜充斥着他小小的脑袋,他到底怎样去找到心中的答案?下节课再见分晓。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读懂课文最后两段,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心中的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读句子,理解“突兀”。哪个词说明李四光的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c.学到这儿,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蕴含着大价值。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二、交流读后感想

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写下你此时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补充故事: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瓦特与蒸汽机瓦特是苏格兰发明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对蒸汽机作了重大的改革,发明了往复式蒸汽机。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将他的名字作为功率的单位。童年时代的一天晚上,瓦特在家中喝茶,滚烫的开水刚冲进茶壶,一时还无法喝。瓦特耐心地等待茶凉,他一会儿将茶壶盖打开,一会儿盖上。当他盖上茶壶盖,无意中把茶壶嘴用手指堵住时,壶中的蒸气竟把壶盖顶得“扑扑”直响。蒸气竟然能将壶盖顶开,这一现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继续摆弄着茶壶。坐在一旁的外祖母觉得小瓦特太无聊了,便加以训斥。而瓦特一心想着蒸气的力量,依旧玩着他的茶壶。这次“偶然”的发现,在瓦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瓦特以浓厚的兴趣投入蒸汽机的研究,不能说与这次的“偶然”发现毫无关系。

四、小结鼓励:

李四光、牛顿、瓦特的发现离不开勤动脑、善思考。愿我们小朋友们也像这些科学家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指名或集体认读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给生字归类

上大下小:考、秦

上小下大:著、藏、究、震

2、学生提出难写字,师范写

3、学生练习,师指导

六、作业自助餐

1、做一页科学家童年故事手抄报

2、摘录名人名言做成书签

3、写生字:生字只要能记住,写几个都行

4.制定一份人生理想蓝图白皮书,立下今后要实现的理想,向伟人学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