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奇怪的大石头》【最新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本单元精读课文有三篇。通过对这三篇精读文章的学习,学生们逐渐从体会名人的优秀品质过渡到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奇怪的大石头》该篇课文就是本单元主题的升华。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奇怪的大石头》这课的第一课时中确定了如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书写课文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提问,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预习课文,课堂中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学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体会李四光老先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按课文要求掌握课文的字词。
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学习1-6段。
在教学要求的指导下,整堂课大致完成了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
二。 今天较为满意的地方有两处。首先是导入,我让学生看一幅巨石的图片,看后请同学来谈感受。学生能结合实际,在看完图片后进行了发散性思考。我认为只要老师能够提供思考的舞台给学生,并适时的引导,学生会很配合,主动的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其次,学习生字词部分也是我比较满意的板块,在这一部分我就认读, 书写,识记这三块进行教学,利用了多媒体,黑板等教具。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开火车,同桌互问,全部齐写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教学形式的运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同学们都是争先恐后的参与。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有趣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带着课文知识走出课堂。
三,比较欠缺的地方是:
1.该堂课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着落差。由于在字词块上占用了较长的时间,这使得整个教学进度变慢,没有完成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1-6段的目标。
2.在词语学习中没能很好的让学生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没能为下一步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四,设想与重建
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合理安排各知识环节,努力做到点对点,面对面,点面结合,尽量避免出现点盖面的现象。
2.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词语,加强学生理解词语,文章大意的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生字的学习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自己课堂语言琐碎,使得整个课堂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品味课文,概括问题。并且课文内容没有完成,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点问题还没涉及到,显得本末倒置。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失败。
课后我自己做了认真的反思,从自身来说首先是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线索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课语言太过随便,话太琐屑。第三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而且太过消极。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的状态下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1、加强学生识字的自主学习。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确实还是太年轻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去向老教师学习,把握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上册一篇新教材,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他仍然没有放弃探索巨石由来的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课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一、教学设计
在授课前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两份教案。第一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程序。
1、大石头是什么样子?找句子大声练读,体会“孤零零”、“严严实实”两个词义。
2、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他怎么解决的?分角色练读他与老师的对话。重点体会他第三次是怎么问倒老师的,感受他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3、后来李四光对大石头的研究放弃了吗,自学第9~10自然段。出示资料袋理解“冰川”“遗迹”“秦岭”等学术名词;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重点词句体会李四光留学国外仍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第二份教案是按照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来设计的。
1、首先复习引入,谈谈初读故事后的感想。(李四光爱提问,喜欢追根问底,不懂就问,勇于探索等)
2、就这些感想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3、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以辅助性问题进行引导:
⑴ 李四光是怎么问老师的,从三次对话你们看出了什么?重点体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问倒老师的词句。
⑵ 他对大石头的兴趣后来放弃了吗,自读课文。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词句感悟李四光的执着精神。再质疑,理解“冰川”“遗迹”“秦岭”专用名词。
⑶ 李四光为什么会对大石头产生兴趣呢,看图片,找句子,体会他在玩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4、出示李四光的资料袋,把你们对他的敬佩,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使用了第二份教案,当时感觉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才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虽然担心三年级的孩子会跟不上,不习惯合作,但是有辅助性问题引路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课堂实效却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期望过高,合作学习没有实效。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激情,教育机智问题。
本课的教学,由于设计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导致老师牵引过多。
由此看来,开始的第一份教学设计是却适合三年级孩子的。由那块奇怪的大石头入手,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直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李四光执着求索的精神。在教师努力创设的情境中,使孩子们受到一种感染,使他们对李四光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这才是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意义所在。
三、教学收获
新课程、新理念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要落实学生主体性地位,摆正教师主导性地位。这绝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赶时髦的语言,而是要认真体会,贯彻落实到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学设计一定要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好一座理解、感悟的平台,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其次,平时要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训练。如明确小组内的分工,进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绝不是新课程的一种摆设,它的目的性在师生心中还要更明确,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实效。
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与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也要逐步提高。
一、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1、关于教材:
《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编写意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三。学习目标
1、会认“秦、域”等六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捉迷藏、严严实实、旅行、震惊”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李四光童年时的疑问与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间的关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的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难点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大石头由小到大,逐渐向前推进,定格;再分两步出示课题: “大石头” “奇怪的”)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来回答。
[设计意图]:导课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
2、检查预习效果
文中的主人——生回答,师板书:“李四光“,文后有一个简介。请 “资料袋”,说说你从“资料袋”里了解了哪些信息。(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资料),除了“资料袋”中介绍的之外,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李四光的资料?(自然过渡到预习效果的反馈)
3、初读感知
①初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
a.边读边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并读准字音。
b.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c、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②检查反馈。
a.指名读。b.引导学生分清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c、再指名学困生读。
多媒体课件2(主要内容我会说)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以哪几方面讲的。
[设计理念]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二、自读探究,质疑解难。
1、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预习情况,同位或前后位相互质疑解难。
2、师生互动,主要解决陨石、地质学家、冰川、秦岭、第四纪冰川、遗迹等术语难题。(详见课件中的注释)
[设计理念] 本文地质学术语较多,引导学生质疑解难,是清除阅读障碍的重要手段。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师:对李四光产生的疑问,我们下节课来解决。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我们来学写字。
①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②师重点范写:考、藏、旅,
③学生临写。教师纠正学生握笔方式和写字姿势。
[设计理念]
字是人的第二形象,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写一手好字终生受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写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阅读课文,说说大石头奇怪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面向全体 温故知新
1、课件出示生字、词,重点检查学困生认读情况,
2、“开火车”朗读课文。
二、主旨阅读 情境体验
师紧扣课题,提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互动探究
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突兀”、“严严实实”等词语。
2、师生互动,小结板书,明了“真怪”
3、填一填,读一读,想一想。
课件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填后读一读,再想一想,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①学生完成练习,并回答问题。
②师相机渗透品德教育:李四光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对别人的解答……
4、角色朗读,情景再现,学会提问。
①师生分角色读(找一名学生扮李四光,上台和老师读读师生对话。)
②邀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李四光、老师和爸爸,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出李四光表示疑问的句子。
[设计理念] 自主阅读,情景再现。让学生反复体验生活情境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感受阅读快乐。
三、抓住关键词 学习好品质
师引读“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主阅读,找出关键词语。(“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2、探讨交流,学习执著精神。
3、检查反馈,了解学习效果。
①李四光少年玩游戏时的疑问,解决了吗?
②李四光后来回到家乡考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专 门 考察: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进一步考察: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研 究 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设计理念】抓关键词阅读,是学生自主建构的一种阅读方法,他能帮助学生很快找出文章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以“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拟定一份奋斗计划。
【设计理念】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交流感想,拟订奋斗计划是阅读教学的质的提升,是文以载道的飞跃,有水到渠成之功。
11. 自我问答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 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课后分析:
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 .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 、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a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c、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a、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b、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c、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分组交流。
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a组 基础知识
一、 我会读(给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涂上红色)。(6分)
陨石( sǔn yǔn ) 地质学( zhi zhi )
终于( zōnɡ zhōnɡ) 突兀( wù è )
捉迷藏( zhuō zuō ) 恐怕(ɡǒnɡ kǒnɡ )
二、 我能读准确,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2分)
zhù mínɡ duǒ shǎn dà kēnɡ
( ) ( ) ( )
lǚ xínɡ kǎo chá qín lǐnɡ
( ) ( ) (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8分)
消( ) 堆( )
悄( ) 推( )
旅( ) 孤( )
旋( ) 狐( )
四、小小模仿秀(照样子,写词语)。(9分)
孤零零
很深很深
严严实实
五、对号入座(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12分)
坑:a.洼下去的地方 b.把人活埋 c.坑害,
设计使人受到损失 d.地洞,地道
1.战斗开始,战士们挖坑道,筑工事。( )
2.他的做法坑害了不少群众。( )
3.石头把地面砸了一个很深的大坑。( )
遗:a.丢失 b.漏掉 c.余、留 d.不自
觉地排泄
4.李四光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
5.在放学路上,他遗失了一只手套。( )
6.由于心里紧张,他遗忘了一个步骤。( )
六、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12分)
1.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 ,力量一定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 大坑。可它为什么没 土里 去呢?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 ,小伙伴围着石头 ,也找不到他。
b组 综合能力
七、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加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李四光是 地质学家。
2.这块石头是被冰川带到这里的。 (改为“把”字句)
3.根据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我国找到了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修改病句)
八、开心阅读。(18分)
列宁不懂就问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就聪颖过人,他5岁开始读书识字,9岁考入中学。列宁喜爱文学、历史和外语,能够熟练地掌握几国语言,在学校学习期间一直是优等生,中学毕业时,获得了金质奖章。
列宁能获得优秀成绩,除了努力之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壳郎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壳郎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列宁也被问住了,他答应第二天把答案告诉大家。列宁回家后,先是向哥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阅。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壳郎把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1.辨字组词。(4分)
候( ) 努( )
侯( ) 怒( )
练( ) 奖( )
炼( ) 桨(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聪颖——
开始——
答应——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3分)
4. 是列宁获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3分)
5.读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4分)
c 组 智力发散
九、读一读,看下面的意思可用哪个成语说明。(9分)
最劣质的彩电——( )
最大型的手术——( )
最省事的厨师——( )
最大的差别—— ( )
最大的地方—— ( )
最失望的女情——( )
最长的寿命—— ( )
最谦虚的求教——( )
最遥远的地方——( )
十、请把下面的谜面和谜底用线连起来。(5分)
a.人永不凋谢的花 a.反腐败
b.不能让猪肉烂掉 b.多功能
c.十八般武艺样样精 c.长期开放
d.金鸡报晓第一声 d.敬业精神
e.撞碑报国后人赞 e.透明新闻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7、《奇怪的大石头》预习设计
一、我会读:我已经把课文读了( )遍,做到了正确(不添字、不丢字、不错字、不重复读)。我还大声地给爸爸妈妈读了读呢!请看他们给我的评价吧!
二、我会批划:课文共有( )自然段,我已经在文中标了出来。我还用横线标出了本课生字的文中词呢!
三、读书展示。同桌互读课文。指名读文赛。(和家长比赛读)
四、生字词展示。
1、我会读词:下面的词语我都会读了,并且能准确地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著名 陨石 巨石 大坑 突兀 秦岭 流域 遗迹 震惊
2、我会理解词语。(我还会写在词的旁边)
a 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了
b 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
c 我还会用 理解了
3、我会写:本文要求写的字我都记住了他们的字形,还会组词呢!
zhù cáng jù kǒng
( ) ( ) ( ) ( )
kēng wò tuī qín
( ) ( ) ( ) ( )
yù jì yí zhèn
( ) ( ) ( ) ( )
五、我会概括: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我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 )小时候对家乡的( )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 )和( ),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 )的可贵品质。
六、我会积累:
1、文中一些词句很美,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2、我会扮演文中的大石头讲这件事呢!
七、我会质疑:
通过自学,我有以下疑问:
八、我会赏读:读书时我把自己的感悟理解及时批注在了书上,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或者主要内容是什么)(哪几小节写什么)
2、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写清楚的?用“ ”画出来
3、再读这段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或者是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
4、带着这种感受读这段话。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实录
一、听记训练:
师: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生: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师: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师:做事情时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
生:做事情时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
师:任何一项发现都是和人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
生:任何一项发现都是和人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
二、导课
师:好!今天我们就深入研究第七课: 板书 奇怪的大石头
生:齐读课题并书空题目。
师:我多想知道你们预习的怎样了?《奇怪的大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
生:李四光
师:你对李四光有哪些了解?
生1:李四光为我们国家石油事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生2:李四光为我们找到了许多油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许多油田。
生3: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师:相信举手的同学还知道更多的内容呢。
三、预习交流展示
(一)读书展示
师:我特想听听你们把课文读得怎么样啊?看谁的声音最棒,这一小组开火读。
生1:读第一小节。
生2:读第二小节。
师:我特想给你提个建议,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音不要拉长音。我举个例子,严严实实的,请跟我读。
生2:读“严严实实的”
师:最后一个字读的又轻又短,不用拉长音。真棒!请你接着读。
生3:读第三小节。
生4:读第四小节。
……
(二)生字词展示
师:生字朋友夸奖说,你们把课文读得越来越有进步了,他也想和你们交个朋友呢。请默读词语。出示课件
生:小组合作认真学习词语
师:小组汇报词语
生1:我们小组是一人读一个词语。……
生2:我们小组是齐读词语。……
师:你是怎么理解词语的?
生1: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明白了“突兀”的意思是很庞大的意思。
生2: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了“著名”的意思是非常有名。
生3:我通过玩游戏的方法知道了“转来转去”的意思就是围绕着某个人或某个物体转来转去。
师:请你们小组互相合作学习
生:学习组长抽字组员书空或者说结构部件。
师:我特别想抽查一个字看谁会写。出示生字卡片“藏”。它迫不急待的想和大家见面呢。请念出来
生:“藏”
师:我知道它是个多音字。你们谁知道?
生:“cang” “zang”
师:“cang” “zang”
生:组词
师:“cang” “zang”
生:扩词
师:请注意这个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它的笔画较多,共有17画,第六笔是“∟”。“卧”字左边是个“臣”,注意笔顺,亲自板书示范书写过程。
生:书空“藏”的笔画、笔顺、
师:看谁在预习纸上写的比老师的还好。
生:写“藏”字
师:我一看他的笔尖就知道他特想超过我。
(三)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终于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质疑释疑
师:说的真好!请小组交流预习的时候明白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的?
生:小组互说
五、主题训练
(一)学习第二小节
师:我刚才发现有个同学提得问题非常好。问: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呢?
生:看图(课件出示)
生1:为什么这块大石头这么重、这么大,没有卧进土里去呢?
生2:它为什么会立在草地上呢?
生3:为什么周围没有石头都是平整的呢?
生4: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生5:为什么就这一块石头呢?
师:把文中哪个词用上更好?
生:孤零零
师:哪一段是说这一个意思的?快去读一读!
生:自由读第二段。
师:请你仔细看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那么大那么怪?
生:我从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知道了周围一块石头也没有。
师:就请你读。让我感觉到这再也没有别的石头了。
生:带着感情读此句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知道了石头非常巨大。
师:请你读好这句话。
生:带着感情读此句
师:听你读,就是感觉到石头就是大,就是找不到他。看谁读的超过他让我感受到石头就是那样的大。
生:带着感情再读此句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就悄悄的围着大石头躲闪。知道了他非常机灵。
生:带着感情读此句
师:谁能把全段都好,让我感觉到石头的巨大,让我感觉到孤零零的,让我感觉到李四光也很机灵。让我一同感受出来。
生:读第二小节
(二)对话练习
师:你要是看见一块儿大石头想问什么?
生1:这块石头为什么那么大呢?
生2:这块石头是从哪来的?
生3:大石头的旁边为什么没有别的石头呢?
生4:为什么你会在这片草地上呢?
师:李四光也有很多问题想问。你知道他都请教了谁吗?
生:老师和爸爸
师:请大家读有关的内容3——8小节
生:自由朗读
师:我被孙方慧的表情吸引过来了。我特别想听听他们小组是怎样读的?
生:分角色朗读
师:再找一小组扮演角色朗读。
生:分角色朗读
师:看大屏幕:李四光提了好多问题,你能读清楚吗?(课件出示几个问题。)
生:齐读
师: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1:李四光是一个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生2:李四光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生3:李四光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好孩子。
师:请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些问句读的特棒呢?
生:自由读问句
师:李四光就是这样一个一个问啊,想啊。他去问爸爸,爸爸说不清楚。又去问老师了,老师也不知道。他放弃了没有?
生:没有。
(三)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师 :他一直去学习,一直去研究。你知道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吗?快读朗读读9—10小节。
生:自由读9—10小节。
师:请你用笔画出哪些词能具体体会到他是怎样做的。
生:画词语
师:你又有哪些新的体会?
生1: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上千里。
生2:长大后,他在英国学习的时候,非常想弄清楚大石头到底是哪来的。
生3: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
生4:长江流域有冰川活动的遗迹。
生5:他研究的成果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震惊了全世界。都佩服李四光。
生6:小时候发现的问题,一直研究。有研究的决心。
师:不是放在那里不管了,不盲从。一直找到有根有据的好答案,才满意。
师:这有一道填空题,看谁会填。我找一个代表说。(出示课件)
生:填空后自由读
师:你从括号里的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专门”这个词明白了不研究别的,一直研究这个问题。
生:研究的地方多,一直研究,一定研究透。
生:从“终于”这个词明白了在自己想到的事情,最终一定做到。
师:从这个词明白了李四光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间断不间断?
生:不间断
师:有困难了,放弃不放弃?
生:不放弃
师:这就是平时说的坚持
生:就是胜利
师:也就是这样一个词,不懈追求。(板书:不懈追求)
师:从小到大,一辈子把一个问题研究透彻。就是那个词的意思。请读
生:读不懈追求
师:请读出李四光的决心
生:读不懈追求
师:李四光从小时候发现问题(板书“?” ),不盲从,自己专心研究。最后研究出了一个震惊全世界的成果。(板书“﹗” )这个过程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生:读不懈追求
师:一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要弄清楚的,要坚持许多年,研究许多领域,才能明白,最后取得震惊世界的结果。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过程是艰苦的,这个过程也是令人高兴的。
生:读不懈追求
六、拓展延伸
师:从声音能感受到石懿卓从现在开始就会有不停的追求,长大后成为一个学者。
师:从别的声音里我也明白了“我要多读书”等有很多话要说。我现在把李四光请出来,请你对他说吧。(课件)
生1:李四光,你真伟大!
生2:李四光,我为你而骄傲!
生3: 谢谢你!你帮我们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生4:你为什么要冒着动脉要破裂的危险,到地震现场去研究呢?
师: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了谁?
生:祖国!
生5:我很佩服你的坚持!
师:我从大家的眼神里明白了李四光是我国最著名的地质学家,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地质方面有突出的研究贡献。
师:下课后我们该干什么?
生1:寻找更多的李四光的故事,了解更多的有关他的内容。
生2:我要读名人故事。
生3:我要向李四光学习。
生4:我要学习李四光的坚持不懈。
师:我们要多读科学家的故事。从科学家身上明白许多道理,像他们那样坚持到成功。长大后,我们也要为祖国做贡献。
板书: 奇怪的大石头
? 不懈追求 ! 藏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精神。
情感和态度:认识好奇心的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着地追求财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收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和有关李四光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检测预习:《奇怪的大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
2、展示资料:介绍李四光,了解有关常识(地质学、冰川、陨石)
3、读题疑生:大石头“奇怪“在哪里?
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调动他们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本课生字新词的认读效果
3、认读生字词语(采用多种方式,生生互动,注意体现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对难读的字音和词句反复朗读。注重学生扎实的朗读基本功训练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5、默读课文,感知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玩中生疑——请教师长——英国学习——研究成功。
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和培养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潜心会文,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获得自主感知。
三、精读课文,感悟探究
1、品读课文第2-8自然段,探究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1)采取自由读书的方式(或自读自悟或寻找合作伙伴研读感悟),联系上下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探讨。
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天上来的陨石”“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及父亲、老师都搞不清楚等,均说明了此石之“怪”。
(2)反复练读,悟出巨石之“怪”。
(3)诱发思维,训练语言。(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进行训练)
①完成训练: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样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
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提示:李四光爷爷真会提问题。他的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感染了我们每位同学。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你们对自己身边的什么事物产生了好奇或疑惑,请与大家交流。
③说话训练:
a、……这么……是……
b、这么……应该……可为什么……呢?
④反复练读人物的对话。在朗读时应该加重语气。
注意读好关键词的语气。
意图:指导学生在学习模仿文本语言的实践中掌握语言规律,积淀语感经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形成语文能力,从而习得语言。
2、精读课文第9-10自然段,读中讨论交流。
(1)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①李四光对这一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②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旅行几百里甚至几千里。
③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2)李四光这种执着的追求给他的一生及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发散思维:想不到这次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给大家说些什么?(学生畅谈)
(4)读书感悟,领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品质写具体的。
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激疑解惑,开阔眼界
1、学完本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或对什么事物产生兴趣?(互相根据收集的资料再次交流)
2、教师小结:一块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一串串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不懈的追求蕴含着极大的价值。让我们勤于思考,勤于动脑,不懈探究,去揭开一个个神奇的未解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吗?怎样藏才可以让小伙伴找不到你呢?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经常玩这个游戏。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检查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四、巩固练习。
1、齐读课文。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先读帖,再摹写,最后临贴。)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后,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
2、巩固本课生字,并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从“奇怪”入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石头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石头。
2、你们见过“奇怪”的大石头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请大家通过读课题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样的大石头?我没有听清,再来一遍?(这样反复引导学生读出对题目的理解)。
二、围绕“奇怪”做文章
1、课文围绕着大石头讲了哪些奇怪之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汇报,(教师用简笔画画一个大石头,)教师在石头周围用词语概括。“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
3、练习用上这些词语或其中的一部分来描述这块石头。
例:这是一块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大石头。
三、感受李四光的好问精神。
1、面对这样一块石头,你会想些什么呢?李四光又问了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到7自然段,读完后同桌互相演一演。
2、师生交流,出示李四光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读后讨论。
3、教师小结,并板书:“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
4、李四光从老师哪弄清问题了吗?既然老师都不知道,我看就算了吧!(激将学生)
5、请大家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看看李四光又去问谁了?问题问明白了吗?
6、既然爸爸都不知道,我年就算了吧!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再一次激将学生)从而引出李四光具有“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
四、解开巨石之谜,体会人物品质。
1、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李四光是怎样把这个迷团解开的。
2、在学生概述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直到他长大后到了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相机出示课件,解释冰川之迷。
教师小结:疑团终于解开了,正是因为李四光研究出了这块石头的来历,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3、那么李四光还做出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呢?请学生打开书,读课后资料袋的知识。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以“大石头旅行记”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爸爸听。
2、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奇怪的大石头》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我想:李四光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动脑的人,这节课不正是要让学生学习他这种优秀的品质吗?于是,我便改变了以往师提生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来解答。下面是我的一段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提出一个小问题,
就会有小进步,提出一个大问题,就会有大进步。提出的问题越多,进步就越大。没有问题的同学可能是你全懂了,呆会儿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由你来答或者是你没有一点进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划出你的疑问,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谁的进步最大,好吗?
生:读课文,认真批注。师巡视。 师:哪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先来发言?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怎样来到这里的?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生:那“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这里”指的是李四光的家乡,我从资料中得知李四光的家乡在湖北黄冈。
生:这块石头究竟是什么时候被带过来的?
生:老师不是说了吗?是第四纪的时候,大约从250万年前至今。
生:那究竟是哪一年呢?
(看来,这位同学不问出个具体的年月誓不罢休)
(学生们个个沉默无言,眼神里充满了疑问。)
师:这位同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的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关于这个问题,课后我们去查一查,好吗?
生:第四纪冰川怎么只带来了一块大石头呢?
生:是呀,这里怎么只有一块大石头呢?(同学们纷纷向我发问)
师:我想,这是这块石头与这个地方的缘分,是缘分让这块大石头来到了这里。其余的石头大概与这个地方缺少缘分吧。就像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是缘分让我们相聚、相知,我们彼此间应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才是啊!
生:老师,这块大石头怎么这么大,它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备课时还真没有想到,情急之中,我把问题推给了学生。)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呀?谁能答出来,谁就是这位同学的老师。
(谁知,学生们一个个都皱着眉头,连连摇头,用疑问的眼光看着我,等着我给他们指点迷津呢!可我也不太清楚啊,怎么办呢?没办法,只有推到课后去完成了。)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提的很棒,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留给大家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