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课题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的例1,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2× × 3× ×
2.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的是多少?
(4)的倍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二、新课
1.教学例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出示例1.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教师:“把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应该怎样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
在线段图上标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明确哪部分表示100千克,哪部分表示吃了,哪部分表示要求的吃的千克数。
教师:“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是吃了100千克的。)
“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应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
“那么,要求吃了100千克的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呢?根据什么列出算式?”(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解答后,再让两名学生分析一下题目里的数量关系。
2.做教科书第29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要特别注意说明以哪个数量为单位“1”,哪个数量占哪个数量的。
3.做教科书第29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仍然要强调把什么看作单位“1”。如果有必要,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要求学生画图。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第4题。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要强调“谁跟谁比,谁是单位‘1’”。
2.做练习九的第5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比较2道小题的异同。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四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会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重点;找出题中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准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13÷20=()55÷98=()
2小时=()日17分=()小时
563千克=()吨23分米=()米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4。
五年级同学参加登山活动,男同学有36人,女同学有9人。
①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
(1)读题后思考:谁与谁比?谁做标准?怎样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36÷9=
:求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是以女同学为标准,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
(3)出示问题②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思考:是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求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9÷36=9/3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就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击败倍相同,先要找出谁与谁比,谁为标准,再用除法计算。它的结果用分数表示。1、将例4补充问题,男同学是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这题是谁与谁比?谁作标准?(3)讨论后教师强调指出,审题时一定要弄清“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
2、试一试:
五年级同学参加登山活动,男同学有36人,女同学有9人。男同学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同学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1)学生讨论
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
(2)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教学过程
备 注
三、练习提高
1、花房里有月季花18盆,茶花6盆。月季花的盆数是茶花的`多少倍?茶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
2、五(1)班有男同学24人,女同学23人。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男、女同学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
四、学生
五、作业:书本77页3、4、5
这节课主要要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学生表现比较好,都能找出题中“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作业情况也很好。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制第九册教材P30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指名回答,小黑板出示:
指出下大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哪一个量 是作单位“1”的量
(1)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2)脐橙的重量是中国台湾青枣的8/9
(3)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5/4倍
2、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谁看作单位“1”
(1)脐橙的重量是桔子的6/7,桔子的重量是梨的7/8
(2)甲厂做的是已车的5/6,两车做的是已车的5/8
3、让学生比较1和2题的异同点。教师小结
4解答下题
1、学校开学初装到1200只煤球,用去2/5,用去了多少只煤球?
2、植树节那天,五年级种了30棵,四年级种的棵数是五年级的4/5,四年级种了多少棵?
单号做第一题,双号做第二题,再指2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总结出这些是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授
1、出示例:
一次期中考试中,小琴的数学成绩100分,小茂的数学成绩是小琴的9/10,小会的数学成绩是小茂的8/9。小会这次考试中数学成绩是多少分?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画出线段图,标明条件和问题。(学生分成小组,画出线段图,教师再指导订正)
(3)分析数量关系
A、小组合作讨论提问题(要求各小组指派一名代表把自己所在组的问题的数量及推选一个最优秀的问题汇报出来)
B、对每组说出问题的数量,进行比较。看看哪一个小组的问题质量更好。让组长代表本组提出推选好的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例题教学。
列举学生提出的问题:
(1)要求小会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必须先求出谁的成绩?
(2)先求小茂的成绩,要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怎样求?
(3)要求小会的成绩,要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根据哪些条件?
(4)这道题必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5)能不能先列关系式,再列式子或者把两个关系式合而为一?
(第4和第5的问题,老师先表扬他们,让学生保留问题,等一下再来解决)
C、把这道题列出综合算式怎样列?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反馈练习
1、P30、做一做
2、看课本例2
四、小结
先解决学生的第4和第5的问题,从这两个问题,使学生明确今天所学的内容(板书出来)然后老师总结出两步应用题的关键。
五、作业 :
1、书面作业 :教师自拟
2、课外作业 :练习九、8和9
3、引申作业 :对练习九第九题讨论,看哪组提的问题多、质量高。下节课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新授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 体重?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体重的 35千克?千克
爸爸: 小明: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②算术解: 35÷ =75(千克) χ=35 χ=35÷ χ=75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P103P10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和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你们还能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来表示分数吗?
请大家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说出自己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呢?
(强调: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其中的一份)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问:
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用哪个分数表示?
师: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3/4这个分数表示。
4、在小组中互相说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用分数表示。
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比较。
同学们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2/4表示呢?
二、试一试。
1、P103
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伴说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然后在自己填在书上。
2、P104、2
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5/6 6/8 2/5 4/7
学生自己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比一比
1、上节棵我们曾比较过1/2和1/4的大小,还记得吗?那么你们能想办法比较出3/5和2/5的大小吗?
2、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3、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这里特别强调要用同样大小的纸)
师:3/5涂了3个小格也就是3个1/5
2/5涂了2个小格也就是2个1/5
3个1/5大于2个1/5
3/5>2/5
四、做一做
1、P105页第4题
教学内容:
P68例4 练习十七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3×5/9 5/9×3 2/3×5/9
2、指出下面各题中“单位1”的量
①甲是乙的2/3
②红花朵数的'4/5是黄花朵数
③六年级学生中有5/9是女生
④苹果个数相当于梨的5/6
⑤钢笔价钱是彩笔的3/4
3、口答下面各题的算式
①甲数是30,甲数的2/3是多少?
②女生人数的5/6是男生,女生有72人,男生有多少人?
4、我们姚店小学六年级有80人,其中女生占3/8,女生有多少人?
①学生指出题中单位“1”的量
②学生试画线段图
③看图解答后全班交流
④设问:这道题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二、引导探究
1、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题。把复习题4改编成例题展示出来。学生找出例题中单位“1”的量
②比较例题与复习题4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③你能根据复习题4的线段图画出这道题的线段图吗?
④指名学生试画,其余学生评价
⑤根据线段图你能求出男生人数吗?学生试做
⑥全班交流解法,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比较两种解法思路的异同点
①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②第二种解法呢?
3、揭题
在第二种解法中,“男生占5/8”这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需要我们先求出来,所以求男生的人数实际上也就是80的5/8是多少,像这样的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三、巩固应用(略)
四、小结质颖
五、作业:P10 1、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
3/4
4/7
3、贴出:
红彩带
黄彩带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4。
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
份?
汇报交流。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红彩带的1/4。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
同桌相互交流。
2。教学试一试。
贴出 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答案。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3,即4/3。
3、教学例5。
(1)出示: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
(2)出示 红彩带:
你能画出绿彩带吗?学生独立画,交流校对。
4、教学试一试。
出示
红彩带:
花彩带:
问:你可以怎样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习七5、6
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七7
(1)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1/5 鸭的只数是鸡的3/4着两句话的?
(2)学生填空。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练习七8
(1)出示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2)补充问题,独立解答。
____ 是 ____ 的()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分数知识,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节课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表征的转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方面:
1.紧密联系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用已经掌握的整数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探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相结合,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在“阅读与理解”环节,引导学生读懂信息,体会两个含有分数的信息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用图形来表示12名学生,将对题目的理解外显出来,同时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在“分析与解答”环节,先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用算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在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的不断转换中,理解和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按要求分一分并填空。
2.交流上面这道题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把上面的○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总数的,有()个○,其中的2份是总数的,有()个○。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部分——整体”的关系,
⊙阅读理解,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有12名学生,平均分成3组,其中1组是女生,2组是男生,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1)小组合作,用圆片摆一摆,然后交流。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
(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用这两个分数表示?
(因为把12名学生平均分成3组,那么3就是分母,女生人数是其中的1组,分子就是1,所以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男生人数是其中的2组,分子就是2,所以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
(3)引导学生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先把例题改变成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从旧知入手,感受12的和12的,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提出求12的和12的各是多少的问题,既降低了难度,又易于学生理解。
⊙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然后汇报。
方法一 通过摆圆片,可以看出把12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4个圆片,女生是1份,所以女生有4人;男生是2份,就是2个4,所以男生有8人。
方法二 把12平均分成3份,女生是其中的1份,求1份有多少人应该用除法计算,即12÷3=4(人)。所以女生有4人。剩下的是男生,可以用减法计算,即12-4=8(人)。
方法三 求女生的'人数可以用除法计算,即12÷3=4(人)。所以女生有4人。男生是2份,可以用乘法计算,即4×2=8(人)。
2.引导学生比较以上几种方法,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
(因为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所以可以用除法计算,即用除法求出来的是每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先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然后通过合作交流探究解题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表达能力。
⊙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1)完成课堂活动卡。
(2)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先用总数除以份数(分母),求出一份是多少,再用一份的数乘所占的份数(分子)。
设计意图:根据课堂活动卡,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整数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来解决,再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既实现了图形、语言、算式几种表征的转换,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103页5题。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
2.完成教材103页6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3页8、9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例1、例2的算术解法,练习十一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算术解答方法,并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列方程或算术解答进行解题,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十一第6题。
2.说出下面各题中谁是单位"1"。
(1)已经修了全长的 。
(2)宽是长的 。
(3)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4)上旬完成了月计划任务的` 。
(5)一桶油用去了 。
2.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 ,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二、新授。
1.教学用算术解法来解答例1。
(1)出示例1。
(2)教师讲解:这是前节课我们学习过的例1。问: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
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根据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列出什么样的方程?(学生回答,列出方程)
问:这里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如果我们不列方程,能不能直接列出算式计算出来?
启发学生想:在数量关系式中,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答。
(3)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4)让学生比较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这两种方法的思路是相同的,都是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个列出方程,一个列出除法算式。
2.要求学生用算术解法解答例2,做完集体订正。
3.: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根据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式,可以列方程进行解答,也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各和区别。
2.练习十一第8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初步了解互相咬合的两个齿轮之间齿数与转数的关系。
3.练习十一第9、10题。
教学内容:第39页例4和“试一试”及第40页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地5-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感知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量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的量。
教学对策:让学生利用分数的意义初步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3/4 4/7
3.贴出:红彩带
黄彩带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4。
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绿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
同桌相互交流。
2.教学试一试。
贴出 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3,即4/3。
3.教学例5。
(1)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出示 红彩带:
你能画出绿彩带吗?学生独立画,交流校对。
4.教学试一试。
出示:红彩带:
花彩带:
你可以怎样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习七5、6
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七7
(1)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1/5” “鸭的只数是鸡的3/4”
(2)学生填空。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练习七8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用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假分数的实际意义及其应用价值。先让学生画图表示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从中体会用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结果的基本思考方法,这样能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相关数量关系的数学实质。通过改变绿彩带所占的份数,并让学生用不同的假分数或整数继续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既体现了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又突出了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和发展线索,有利于学生把新的数学内容主动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至于“试一试”中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方法,提高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授后小记
解决类似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弄清题中的“单位‘1’”。我在处理时是让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说清每题是将什么看作单位“1”的),通过几个练习之后,让学生结合这些练习发现一个规律:“是”字后面的量通常看作单位“1”,这样对于一些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一、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计算;
1、一本书共40页,小明看了全书的1/5,小明一共看了多少页?
2、加工厂要加批2400个零件,已加工了总数的1/3,已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二、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来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5分之1,全班有多少人?
2、一瓶油吃了5分之3,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
3、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4、水果店有桔子72千克,桔子是香蕉的 ,香蕉有多少千克?
5、图书馆有科技书400本,科技书相当于故事书的,故事书有多少本?
6、某工厂有男职工400人,男职工人数占女职工,这个工厂女职工有多少人?
7、一桶油倒出,刚好倒出36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8.有两袋米,第一袋重21千克,相当于第二袋的。第二袋重多少千克?
9.幼儿园买来10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
,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10.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
11.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12.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13.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