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6篇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表现生日开心的场面。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相片情况
二、记忆交流
1、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快乐心情?请你把当时拍的相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2、与同桌说说你过生日时的场面。
三、游戏指导
1、在四人小组里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抽出一张纸,规定人物的动作;两人负责画出来;一人负责打分;
2、请把你们小组画得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四、比较分析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三幅作品,说说哪一幅画的场面生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气氛等来分析)
2、这些作品用得多的是什么颜色?(红、黄)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欢快、温馨)
五、现感受
1、作业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生日中开心的场景,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
2、学生作画,教师引导学生用以暖色为主的色彩来表现生日时欢快的气氛。
六、交流评析
1、请你把你的画与同桌说说你画了什么?
2、同桌互评,比比谁的画有创意、场面气氛欢快。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隐性目标与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的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三、教学准备: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课件展示一本本连环画。
问:你知道到这里面的故事吗?找同学讲讲里面的故事。你知道这样的书叫什么吗?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件:《连环画》。
2、体验表现创新
你知道什么样的画能称为连环画呢?(师生共同讨论)
欣赏《老鼠的梦想》,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
a.连环画是由多幅图画连续展开,阐述一个故事过程的画叫“连环画”。
b.连环画包括:图画部分和文字部分。
c.连环画从篇幅上分:长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上组成)中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下,二三十幅图画以上组成)短篇连环画(二三十图画以下组成)
3、展示交流评价
继续欣赏连环画:(讲解四格连环画和六格连环画)
你能根据这些画,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画面的安排有什么特点?你能给故事加上封面吗?小组讨论看看这些封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个人或与同学合作,自编或选择一个现有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也可以是你喜欢的成语故事、你学到的寓言故事、别人给你讲的。故事等等。
指导要点: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再分成四格或六格。
(2)把握住主人公的动作。
(3)整个故事一定要简单概括、完整。
4、小结:
展示各组同学画的连环画,组与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组的画的连环画的作品。
教师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课后将所画的连环画作品在班级中展览,供大家欣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记忆运用色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练习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入“红色的画”感受体验三原色中的红色,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红色的实物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感知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共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魔术激趣,引入课题
1、小魔术:将盖子上涂有颜料的矿泉水瓶摇一摇,分别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教师:世界上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它们就是被称为三原色的红、黄、蓝
2、红色是三原色之一,在很多国家,很多的场合有特殊的意义,本课我们就以红色为主来创作一幅作品
3、出示课题——红色的画
二、讲授新课:
1、感受红色
教师:看到红色,你会想到什么?
生:苹果、草莓……金鱼、红猩猩、火烈鸟……
2、教师课件展示知然界中,生活中红色的图片
3、看看 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了解红色的画分析农民画《剥玉米》
(1)第一小组:这幅画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2)第二小组:小练习,请你找一找画面中深浅不同的红色…
(3)考眼力:除了红色,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蓝色、黄色、绿色……
(4)说一说:什么是红色的画?
小结: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这幅作品正是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表现到了极致,整幅画面以大红色铺底,上面添加了一些黄、黑、蓝、绿灯对比强烈的颜色,使得作品绚丽多彩,艳而不俗,给人愉悦的视觉美感。
4、游览小小画家画廊: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是怎样设计颜色的?
三、艺术实践:
以红色为主色调来涂一涂你手中的线稿。
四、展评:
按小组进行作品展示,自评,互评。评一评,谁的作品将红色表现得喜庆,热烈丰富。
五、课后拓展:
自主创作一幅红色的画。搜集生活中黄色和蓝色的�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谈到版画,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油墨、刻刀、制版、印刷等比较专业而繁复的操作过程及专业术语,其实版画也有很多种表现方式,本课所学的对因版画就是其中比较易于操作、容易激发儿童学习热情的版画种类之一。本课是对应中的年级的儿童特点和制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版画的制作方法,不拘一格,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制作,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并充分体验印制的乐趣,锻炼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印制技巧。
学会对印版画不同的表现方式。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激发学生不断追求创新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对印版画是造型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学习简单的对印技巧并创造性的表达。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的将银号的画面进行新的创意。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水粉颜料、印制纸张、调色盘、毛笔或水粉笔
【学具】
课本、水粉颜料、印制纸张、调色盘、毛笔或水粉笔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小游戏“找不同”,在两幅极为相似的画面中,最短时间内找出它们的'不同。
引出课题。
三、教授新知: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作品:
这些画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仔细观察步骤图,讨论一下这些有趣的画面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是先画出相同的部分,还是先画出不同的部分?
这样“大同”而“小异”的画面与完全相同的两幅画面相比,好在哪里?
教师示范,通过示范分析解决印制中的重难点。
教师演示:
画、印:在对折纸的一边画出小鸟图案,画完一笔印一下。
添加:在对印好的两只小鸟上分别画上不同表情的眼睛,点缀不同颜色的羽毛。
说出哪些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画、印、添加)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中的几幅对印作品。
四、作品创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交流构思,进行对印创作。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鼓励学生为主。)
六、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作业设计】
根据教师教授的方法进行对印作品的创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谈到版画,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油墨、刻刀、制版、印刷等比较专业而繁复的操作过程及专业术语,其实版画也有很多种表现方式,本课所学的对因版画就是其中比较易于操作、容易激发儿童学习热情的版画种类之一。本课是对应中的年级的儿童特点和制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版画的制作方法,不拘一格,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制作,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并充分体验印制的乐趣,锻炼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印制技巧。
学会对印版画不同的表现方式。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激发学生不断追求创新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对印版画是造型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学习简单的对印技巧并创造性的表达。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的将银号的画面进行新的创意。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水粉颜料、印制纸张、调色盘、毛笔或水粉笔
【学具】
课本、水粉颜料、印制纸张、调色盘、毛笔或水粉笔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准备好。
出示有关图片,提高学生欣赏能力,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特点,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出课题
三、作品创作:
教师引导学生将上一课时未完成的作品进一步补充完整。
学生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想象不够丰富,作品容易出现雷同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个训练环节,以竞赛的方式,就某一创新鼓励学生比赛说出设计内容。
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鼓励学生为主。)
五、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作业设计】
继续补充完善对印作品。
教材分析:
花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为人们所喜爱。本课采用《美丽的花》为课题,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各种花卉的枝叶的组成规律,让学生感受花卉在形状、色彩上的自然美,再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关系),用线条和色彩概括地表现植物的形象,并探究如何将废旧材料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因此,教材的课文导语是“花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
本教材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角度提供了钢笔线描作品《南美水仙》、写意画作品《新曙》和工笔画作品《花卉》作为欣赏内容,让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绘画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所以,教材中提示“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欣赏中国画作品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南美水仙》是一幅线描写生作品,线条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展现出了花瓣、花茎与枝叶的巧妙组合关系,是重点分析的对象;而后两幅作品则引导学生在绘画学习中,体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
本课启发学生对花瓣、叶片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关系进行细致观察,并采用写生与创作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激发学生造型表现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绘画艺术的多种表达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为两课时,采用“欣赏—观察—写生—创造”的策略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教师利用盆栽花卉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花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用基本形概括花、叶的形状以及前后关系,充分了解花卉的结构。课堂上采用演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线描写生。
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花卉的理解,将收集到的各种废旧物品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材料,通过剪、折、粘、插等制作方法进行再创造,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作品。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课前分组,在每组的写生台上放置盆栽花卉。
1. 板书:花。
2.教师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对花卉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视频欣赏不同形态、颜色各异的花卉。
小结:花能美化环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教师完善课题:美丽的花。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与花相关的若干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同一题材有多种绘画表现形式。如线造型是绘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板书——线描。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盆栽花卉,分析花瓣、叶子的形状和组合规律、枝干的穿插规律,结合演示法或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线描写生的方法及要领。教师需特别强调观察的整体性及用线的流畅性,在写生过程中让学生把握写生对象的特征,有目的地进行取舍。
(三)实践阶段
1.作业要求:运用线描的方法对盆栽花卉进行写生,描绘出花与叶的形态以及前后遮挡关系。
2.学生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要点
①用线流畅,一气呵成。
②抓住花的整体形状特征进行描绘,注意花与叶、叶与叶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以及枝杈的穿插关系等。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展示学生作业。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讲出感受。
3.学生和教师点评,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展示学生上节课的优秀作业。总结:花卉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的情趣,也能为我们的美术创作带来灵感。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任何花卉都有独特的外形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可以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2.展示利用综合材料制成的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学生探究:作品美在哪里,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3.教师根据花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材料,演示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三)创作实践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
2.教师指导,提示学生安全使用工具。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1.展示学生的作品,小组代表作简要介绍。
2.学生和教师点评。
(五)拓展
展示“花卉”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实例。
(六)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好制作工具和材料。
评价建议:
第一课时
1.学生能否做到对盆栽花卉进行仔细观察,能否表现出花和叶子的形态特征及枝杈的穿插变化关系。学生能否运用线条对花的结构特点进行大胆概括。
2.学生能否在描绘的过程中做到用线干净、流畅。
第二课时
1.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本课的教学活动。
2.学生能否与小组同学协作完成作品。
3.学生能否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做好深长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行采访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操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