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好数学就要勤于思考,不能偷懒。对于自己弄不懂的题目和解题思路,不要急着问老师,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和研究,做到自己解决,实在是想不出来在问老师。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人教版,(1)(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xx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xx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 www.jiaoxuela.com 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xx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正比例的特征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正比例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生:要满足两个条件
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
2、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不变。
师: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为y和x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x的变化,y也在不断变化,y和x的比值始终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师:看来对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掌握,下面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图画的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画一画)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导入本课。)
二、动手画图,理解含义。
填表,说一说表中两个量的关系。
一个数0 1 2 3 4 5 6 7 8 9 10
这个数的5倍
(1)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
(3)谁能说一说这两个量的关系。
这两个量在不断变化,并且一个数增大,它地5倍也不断增大,但他们的比值不变。所以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带领学生看懂图,明确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各点所表示的含义。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点,扫清障碍。)
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点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学生会很形象的看到所有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体会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直线。)
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师: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看一看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所形成的的图形是不是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从反方进一步证明成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形成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通过对比方式,再次验证结论。)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巩固所学。)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1)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有19人,女生有20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含义,经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相同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二、展示与交流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9人,学生五年级数学基础较差。从总体上看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反应比较慢的有5个,这5个同学在学习时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也不佳。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五大板块:
(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化”。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
1、数学与体育。
2、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学期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的关系。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
2、能利用百分数有关知识或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或作对称轴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
5、认识并会运用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
6、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其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况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五、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一、教学设想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终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资料分成两部分编排。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资料和具体目标。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经过适当的练习构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数与代数”: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资料之一。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经过这些资料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确定。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资料变成已知的资料。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经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资料。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资料,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能够按必须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这个资料安排在第三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资料,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严格遵照《标准》的要求,精选传统小学数学里有关形体的知识,增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空间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先在认识圆和能够应用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再教学众数和中位数。众数和中位数是数据分析时经常使用的统计量。有些时候,平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特征,就能够研究用众数或中位数来反映。本册教材里的统计知识,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分析、表达和利用数据的本事。
“实践和综合应用”:编排了三次实践活动。第一次是利用圆柱的体积知识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应用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比值必须的规律推算铁块的体积。第二次是结合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研究图形的面积变化与边长变化的关系。第三次是使用工具或应用步测的方法,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研究现象,探索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总复习的资料也按四个领域编排。根据《标准》里具体目标的设计分类,在“数与代数”领域里把资料分成数的运算、数的认识、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四个部分进行复习。把解决实际问题纳入数的运算、式与方程两个部分,突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资料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三个部分进行复习。小学阶段的测量主要是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物体的体积,教材把测量的资料与图形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能提高复习的效率。“统计与概率”领域的资料分统计、可能性两个部分进行复习。在总复习里还安排了上述三个领域资料的综合应用,分别研究住房面积的变化、旅游费用的预算、调查周围的绿地面积、在生活中如何节俭用水。这些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并富有教育意义。
另外,教材充分关注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你明白吗”里介绍数学知识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里的应用。编排的“思考题”满足部分学生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的需求,还多次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过程与效果。
二、全册教学目标
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本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一样领域数学资料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经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一样统计量的不一样特点。
4、让学生经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资料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本事。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本事,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本事,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本事,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一样领域数学资料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本事。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本事、识图本事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本事,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一样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一样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本事,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砸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本事。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本事。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一样方式、从不一样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本事,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职责感。
5、进一步感受自我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提高,发展对数学的进取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资料。
春去夏来,今年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年级,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十分重要,为了使本人的教学工作能做的更好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较多。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另外,还有少数学生的家长到外地打工等,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这样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5、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用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在完成本册数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认识比和百分数增强数感。
4、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
四、教改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5、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一、教材
《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我结合实际主要确定了三个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即: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了两个情感目标,即: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重难点目标是: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两个重难点目标,我将采取直观教学的形式(既PPT课件演示)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相结合,以此来分解难点,从而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二、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讲练结合法和激趣法。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演示,既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又演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使整个过程和方法都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去感受和体验;启发式提问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交流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讲练结合法就是利用我设计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在练习题上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趣法就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研究得出结论后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我提出了激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两次探索与研究,如: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探索……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交流活动为主,即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步骤:
1、温故而知新。
我设计了两道题,都是用PPT课件展示出来,一是什么是正比例的填空题,二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既是复习旧知,也是为下一步学习作准备。这一过程主要采取学生独立——汇报交流——师生评价的方式。
2、初探尝试,引入新课。
首先用PPT课件展示出来,这一内容是教材第22页的内容,通过填表、说一说、连线、交流、展示等来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提出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探索与研究。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结合实际安排了两个探索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索与研究能更准确地从活动中得出结论,更深刻的理解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同时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的`特点更准确地进行描点、连线和估计。这一过程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前两个教学目标。
4、反馈练习。
我安排了3道题,一题是判断是否成正比例,二题和三题是有关正比例图像的练习以及利用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题在我设计的题单中,同时我也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展示,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能提高教学效益,使本节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充分突破重点和难点。
5、课堂总结。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
现状分析
本小组四名教师都为青年教师,有两位教师教过毕业班,教师们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端正,教研组教师团结互助,学习气氛浓,理念新,工作认真、踏实。经过两年的专题学习,教师们专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有所提升,并很好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毕业年级的北师大教材大家都是第一次教,要使毕业班“轻负高质”,这就是六年级数学老师新的挑战。
主要工作目标
1、加强个人读书学习、集体学习,及时交流个人感受。
2、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促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强化校本教研,把主题教研与《网络教研》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有效练习,凸现学科特点。
4、借助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展示教研成果。
5、把好毕业班数学质量关。
具体措施
一、围绕读书活动,提升修养,提高教学。如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相关文章,以督促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及时收集课题资料,在小组教研时,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形成沟通和互补。
二、围绕主题教研,小组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每位教师本学期的2节小组教研课要围绕主题教研正常开展。教师每次听课活动之后,及时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评课活动。在评课活动中力争做到“优点说全,缺点说透,措施给够”。
三、在校本教研中凸现学科特点,继续运用好概念教学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并设计好数学课中的练习,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实践中收集好的课例,选择好的教案,制作出好的课件,写出好的教学后记、反思,撰写出好的论文进行成果展示。
四、毕业年级面向全体,加强培优补差工作,有针对,有计划,有效果的复习,力争“轻负高质”,学生得以优异的成绩光荣毕业。
月工作安排
二月
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研活动计划。
三月
1、根据《网络教研与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制定本组的子课题。
2、做好毕业班家长会工作。
3、确定好小组学习发言人,拟定好内容,定好小组轮流课的内容时间。
四月
1、小组理论学习:精心设计准备性练习,铺垫新知的构建基础(蒋志勤 组织)。
2、集体备课,围绕主题教研开展复习课中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吴曦 组织)。
3、小组成员上轮流课。
4、评课,议课,反思(肖柳军 组织)。
5、学科两个单元的整理,分析,及学生的分析。
五月
1、制定毕业班数学复习计划(蒋志勤 组织)。
2、小组理论学习:如何精心设计准备性练习,铺垫新知的构建基础(洪东毅 组织)。
3、读书活动交流(吴曦 组织)。
4、小组轮流课。交流复习心得。
5、毕业班培优补差工作。
六月
1、围绕课题,小组评课,议课,反思,并交流复习心得(肖柳军 组织)。
2、做好毕业班的第二次家长会工作。
3、围绕课题,进行案例分析(洪东毅 组织)。
4、毕业班补缺辅差。
七月
1、总结,资料整理,案例、后记的集结。
2、毕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