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 教案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夹竹桃 教案精选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

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的乐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4.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1.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板书柔软而结实

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4)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体会三点韧性。(1.默默无闻2.生命力顽强3.花期长)

(当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感悟来说出他们心中的一、二、三点)

提醒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凡是需要理解的更应静下心来读书。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抓住:无不)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师生合作,重组教材,对比朗读。

师语: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希望大家和老师合作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又,惟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从春天(),从迎春花()

6.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7.对照着黑板上的文字想想: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和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默默无闻、顽强的生命力、花期长)有什么联系?

(默默无闻就是“柔”的一面,而顽强的生命力和花期长就是“结实”的一面。)

8.过渡:通过刚才咱们将韧性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

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说。(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师引导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要不要再来读读。

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配乐齐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说话。

5.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在纸上滴两滴墨汁,用你的嘴去吹,你看到了什么了吗?又想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带进这个句子里说一说。

6.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最值得留恋回忆

默默无闻柔软

韧性生命力顽强

结实花期长

幻想爱上了夹竹桃

教学反思

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朗读,不失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朗读的一个好办法。如《夹竹桃》第五小节,描绘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一些有意思的幻想,作者分别把它们幻想为地图、水中的荇藻和一幅墨竹。在教学时,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自由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他们对文本理解和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上,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摇头晃脑地朗读,抑扬顿挫地朗读、咬文嚼字地朗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朗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也就是让学生在把握文本自身意义,作者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朗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然后用自己的朗读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

评课意见

张丽:第5自然段写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奇妙的幻想,也是课文的重点段。陈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两大问题:(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启发学生调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想象其景其境,在头脑中丰盈意象。(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提挈关键词“地图”、“荇藻”、“墨竹”,让学生喜欢哪一种幻想就读哪一种幻想。边读边想象,使学生进入美的意境,读出美的韵味,充分体会作者的那份陶醉、那份忘我、那份愉悦、那份浮想联翩,从中受到感染,获得情趣。

严祁平: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我幻想他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

曹军:在学习完花的特性后,陈老师适时补充作者季羡林的资料,让学生找出花与人的相同之处,体会季老苦难时不屈服,顺境时不张扬的品性,正是由于他的那夹竹桃似的品行,才被称为“夹竹桃知己。”由花及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陈艳:陈老师板书设计合理,整节课的结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都体现在了板书上,而且板书书写特别工整。

曹兴余:在讲完第二自然段以后,陈老师在课件上出示这段内容的填空,让学生完成,加深学生记忆,并抓住所填的重点词语理解,对感悟课文内涵,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邦武:陈老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快速读、自由轻声读、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教师指导朗读并范读,而且每次读文都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做到了充分朗读,再让学生到读中去体会、感悟,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夹竹桃》教案 篇2

《夹竹桃》教学设计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9

《夹竹桃》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重点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4、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夹竹桃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在生活中见过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出示介绍夹竹桃的文字,强调夹竹桃的花期有4-12个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板题及作者名。齐读题目。

3、认识作者季羡林先生: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二、            自读课文:

1、请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做下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两行词语:融洽    花团锦簇    榆叶梅    鸡冠花    江西腊   玉簪花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荇藻    微风乍起      叶影吹动

先指名读好第一行,再指名读好第二行,并齐读。

2)检查课文:

师过渡: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的花,那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要写它呢?

a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值得留恋和回忆       齐读第一段

b那夹竹桃究竟有何值得留恋回忆呢?指名读第二段。理解“融洽”一词。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夹竹桃开花的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板:开花景象奇妙有趣

齐读第二段。

c过渡:作者说“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指名读第三段。分季节看图,春天: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花团锦簇)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等(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玉簪花、菊花。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指名读,再齐读。

d看来作者家种常见的花真是应有尽有啊!那么在万花丛中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四段。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夹竹桃开花是怎样的?板:韧性可贵

e师: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这些。指名读第五段。

出示:“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指名读。查字典理解“叶影参差”。齐读。

出示:“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指名读读,说说作者把月光下的夹竹桃花影幻想成了什么?再分“地图”、“荇藻”、“一幅墨竹画”来读句子。理解“荇藻、微风乍起”最后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引发幻想

是啊,这么神秘又美丽的夹竹桃能不让人喜爱吗?齐读这一段。

f齐读第六段。板:爱上夹竹桃

三、理清课文层次。

按板书分段。一、(1)二、(2)三、(3-5)四、(6)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随季羡林先生观赏了他家里具有可贵的韧性,又能引发人无穷幻想的夹竹桃,相信同学们获益不少。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课后寻找夹竹桃,观察一下。

教后感:

《夹竹桃》这篇课文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大作,文章写得优美生动,是一篇很好的,生动的训练朗读的范例,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事实证明,课文的确值得读,应该读,并且应该好好读。也因此在教学中都很充分,但是相对来说忽略了感悟的议,在议的同时,再读读课文的话,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会更深,朗读效果也会更佳。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事物、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植物,请看(出示夹竹桃),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竹桃)

2.没错,它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夹”读第一声,为什么读第一声,你知道吗?让我们齐读。

3.关于夹竹桃,你了解多少呢?学生介绍夹竹桃。

看来,同学们对夹竹桃的了解还真不少呢!夹竹桃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植物,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家季羡林先生对它却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十七课《夹竹桃》。

自读课文

要求: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学生自渎课文。

检查自读效果

出示生字后指读、齐读。

玉簪花、叶影参差、荇藻、榆叶梅、花团锦簇、奉陪、微风、乍起、一嘟噜

交流: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二、理清课文脉络

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品词、品句、品读课文,感悟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它引起的有趣的幻想,感受作者对它的喜爱。

2.感受季羡林散文质朴、典雅充满诗意的特点,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认识双重否定表示强调肯定。

《夹竹桃》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3. 透过文字,补充资料,感受学界泰斗季老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季老对夹竹桃特殊的情感,感受季老的人格魅力——夹竹桃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夹竹桃》。

2、明确目标

(出示图片)大家看着就是夹竹桃开的花,文中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花的颜色?谁能读一读描写夹竹桃花颜色的句子?(请一位学生读)作者季羡林先生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好看才爱上它的么?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快速地浏览课文内容,找出这段话(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重点段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直奔课文主题,属于有效学习。】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可以感受到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它有韧性,一个是因为它能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让我们走进文中体会夹竹桃的这两个特点同时感受作者的人品。

3、预期效果

只要大家能够像季羡林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那份美,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展示交流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体会感受“夹竹桃之韧性美”

(想想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韧性美?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园子里的其他花)在这一自然段中提到过夹竹桃吗?(没有)那作者是不是走题了?(衬托的作用)你真会学习。

2、自主学习:

自由读3——4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展示交流:

(一)、“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无不”表示什么?(双重否定表肯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花期长)

(二)、“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含义。“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可以感受到夹竹桃生活条件是时好时坏,在这样的环境下夹竹桃依然迎风吐艳。这就是“韧性”请再读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词组的运用。

(三)、文章中有一句话描写了夹竹桃开话的情景,请找出来多读一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有开出一朵……一嘟噜。”“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默默无闻的精神品质。

引导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整体读文章的内容。

小节:这样“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用作者的话来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齐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

任务二

导语: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任务呈现:

学习体会“夹竹桃之花影美”

2、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喜欢看着花影?找出有关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3、展示交流:

生: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师:仅仅是这些吗?读读上面一句。

生读: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师:这句给你什么感受?

生:这句让人感受花香浓烈。

师:具体从哪感受到的?

生:“香气却毫不含糊”可以感受到花香浓烈。

生:从“浓浓烈烈”可以感受到花香扑鼻而来,到处都是花香。

师:继续小声读读,思考:还能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花香浓烈?

生:“袭”能感受到。

师:平时用“袭”形容什么?

生:形容攻击别人,出其不意。

生:这里的“袭”形容花香浓烈袭人。

生:把人都熏醉了。

师:把“袭”换成“飘”,再读一读,感觉呢?

生:“飘”给人的感觉花香似有似无。

生:“飘”没有“袭”感觉花香浓烈。

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作者用词的巧妙。

师:再读读第五节,看看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画出关键的词眼。

生:地图、荇藻、墨竹。

师:幻想丰富,齐读幻想的句子。

生读。

师:我们一句一句细细读。

生读:“我幻想它是地图……就像远渡重洋的海轮。”

师:同学们仔细读读每句话的后半部分这几句话,你是否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果去掉这几句话的话,表达效果会怎样?

生:显得很生硬、不充实。

师:是啊。此段不仅有概括讲述,更有具体地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不仅有静态地讲述,更有动态地描绘,把景写活了。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淳朴不乏味,季老用优越的语文条件深厚的语言功底给读者展示出一幅幅美妙的月下花影图。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师生配合读)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师: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下面展开你的幻想,来写一句——出示【我幻想它是……】

生写。

2、结果反馈

交流。

生:我幻想它是南极和北极,它就真的是南北极了。这一堆影子是冰川,那一堆影子是水电站,恰巧有小虫子飞过,那就是中山站和长城站。

我幻想它是一丛错落有致的珊瑚,它居然就是珊瑚丛了,静谧地沉睡在无边的海底。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成了活泼的海洋生物,这只是旗鱼,那只是海龟。

我幻想它是一张乐谱,这是二分音符;那是八分音符,正巧一只瓢虫爬来就成了一个圆圆的符点,仿佛在等凑齐了音符,就开始演奏“夹竹桃交响曲”。

学到这我们可以感受到最后一自然段其实就是对课文的总结。

3、反思总结

同学们读文就是读人,让我们共同,想想从夹竹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季先生的哪些影子?

(1)、回味“大家的写作态度及情感”

课件出示资料。师配乐深情介绍:

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由于二战爆发,交通断绝,回国受阻,饱受煎熬的他仍然苦读不辍。

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经常被打得遍体鳞伤、不得动弹,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季羡林面对人生的坎坷,不抱怨,不自弃,甚至笑称“这样的锻炼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季老从“牛棚”出来后,被勒令看楼门,守电话,成为一个“不可见接触者”。然而,他晚上坚持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写成小纸条装在口袋里,白天守楼时,脑袋不停止思考,把散文改成有韵的诗。280万字、8卷本的《罗摩衍那》就这样被翻译出来。

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京大学副校长,并且仍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季羡林先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充满韧性。

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就因为他和夹竹桃一样有韧性。

季羡林先生在饱受迫害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做学问,翻译出史诗巨著《罗摩衍那》,这不正是他夹竹桃般的韧性的体现吗?

师: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板书:状物咏怀)

其实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是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写照,他虽然平凡但是他却是最值得我们留恋最值得我们回忆的人。

让我们再读文章的这句话。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夹竹桃》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任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坚韧品质的赞美。

此课是在学完《广玉兰》之后进行,是在“咏物抒情”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的课文学习,学生对“咏物抒情”这一写作特点和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为此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学习中学会想象感悟的读书方法与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进行品析鉴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资源整合

1、与主题学习“咏物抒情”相结合,进行学习迁移与类化

2、与助学案相关知识相配合,提高有效学习

3、与季羡林的其他名篇《槐花》相整合,进一步感悟他的“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4、与主题阅读丛书相结合,拓展阅读面

五、教学方法

1.主题背景下的课文泛读:《广玉兰》《夹竹桃》《石灰吟》《墨梅》都同属于一个主题“咏物抒情”,因此,本课的教学起点应从属于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在“划分主题----概括内容”这一环节之上,通过泛读,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对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特点的描写,表达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 助学引导后的精读:学习本课之前,发放给学生一份“助学案”,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根据文章生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读

3、想象悟读:以3、4自然段为范例,通过情境叙述性语言, 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想象画面,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

4、对比品读:在详教第4自然段,略教第3自然段,不教第5自然段 的策略之下,在想象情境、感悟画面的基础之上,对比品读夹竹桃与其他花的不同之处。

六、教学过程

1、感悟花之美,衬托铺垫下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课堂学习之前,结合课文第3段内容,我引导学生观赏春夏秋冬各种花的图片,同时相机理解“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万紫千红”的含义。

•2、以问促究,了解作者

•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季羡林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在感悟花美基础之上,用 这样的问题,引出对作者的关注,用一系列图片和文字拓展资料,介绍季羡林。

学到此,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触,“这样一个大家,对夹竹桃如此衷爱,原因究竟何在呢?”这样的补充拓展,会更能激起学生对夹竹桃的好奇,引发他们深入思考。

3、一问相连,理清线索

有了相关兴趣之后,我再着重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关键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线索。

所以教学中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季羡林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在泛读基础之上,认识到作者是从“色彩美、花期长有韧性、花影迷离”这三个方面写出了对夹竹桃的喜爱。

用这样的问题串起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无形之中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4、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之本,读是语文学习之法。充分的读,有效的读,有情的读,会更好地促进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于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线索之后,针对相关的2、3、4、5自然段,结合相关段落写法特点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

•(1)图文对读第2段,感受夹竹桃色彩的美

对照图片,边读边想,让学生脑海里呈现那样的色彩,那样的景象,领略作者当时的情趣。

(2)情境悟读第4段,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大,领悟对比写法:

运用情境补充式语言:如在和煦的春风里,各种花儿争相开放,他们迎着春风,伴着细雨,大门内的夹竹桃在迎风吐艳等,感悟想象夹竹桃春、夏、秋三个季节中“迎风吐艳”的风姿,从而启发学生从此段文字中体会到不论是气候和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开放;花期之长,无花可比。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的可贵之处——韧性。为此段的感情朗读和感悟对比写法做好背景渲染。

•(3)想象品读第5段,感受夹竹桃月光下的美

•  此段教学中,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力求获得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接着,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

•我想它是地图(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     ),……(     )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     )。……这一幅画竟)●(变成了活画了。

•【指导学生边读边闭目想象,达到熟读背诵,在赏读中积累内化,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

•5、花语相伴,内化提升

•当学生对夹竹桃的特点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之后,对作者内心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为夹竹桃设计花语”这一实践形式,将感情内化为行动,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6、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  通过《夹竹桃》这一课,学生领悟到季羡林“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进而利用助学案和主题阅读丛书,让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其他名篇,进一点体会他于平凡物中体现睿智的独特视角与写作方法。

七、板书设计

•                  夹竹桃

最值得回忆留恋

色彩美

花期长,有韧性

花影迷离

爱上它

八、教学成效

《夹竹桃》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学“文”用“语”为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理解升华,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利用问题探究,把握要点、升华情感;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拓展迁移;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学生自学;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学生广泛的阅读。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夹竹桃》详细教学设计 篇6

说教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家中常见的花应有尽有,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只是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起对比衬托作用。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 的“奇妙有趣”和“可贵韧性”;b、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作者的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仿写一想象片断,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写话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第四、五自然段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深切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及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中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的一段话,写一想象片断;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读为基础,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以读为主,读中质疑,由读求悟,议中解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领悟、应用。

说学法

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利用已有的积累进行创作的能力,以及审美表达的能力。

媒体设计:自制ppt

说教学过程:

一、对比质疑 激发兴趣(教学1、3小节)

1、作者是个爱花的人,家中常见的花是应有尽有。

指名读第三小节(随即演示各种花的图片)

2、谈感受、读好

3、出示:第一小节。读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先学习3自然段,利用语言文字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家中其它花的万紫千红,再出示第一自然段与其形成鲜明对比,本文的核心问题(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自然成了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激发了学晟的阅读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多思、好问、善问的好习惯。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二、以读代讲 读中体会(教学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语言浅显易懂,教师不必多讲,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两盆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进行有感情朗读。具体操作如下: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抓住“不相容”——“融洽”,体会奇妙有趣

4、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读好它。

三、品读悟韧 经典积累(学习4自然段)

1、读一读,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花色,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作者难忘,还有什么的方也让作者记忆深刻?(可贵韧性)

2、品一品,哪些词句体现出它的可贵韧性? 用“~~”画出,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4、议一议,全班交流品读心得。(ppt出示有关句子)

5、诵一诵,在交流重点词句后,相机指导朗读。(ppt配乐)

6、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句子把它积累下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来学习课文重点段,由读懂、读精、读好、成诵,层层入深,从词到句,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以上设计的依据是: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分层次的阅读机会,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其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得以锻炼。2、成诵必先读好、读熟。在以上的设计中,我根据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较多运用自由朗读的形式,旨在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以读为抓手,使学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书读百遍,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更何况背诵。在背诵时,我因人而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让教学做到分层次。4、叶老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随地准备放,能放就放手”。扶一扶,是为了随时能放一放。在以上训练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品、自议,不但使学生愿读会读,而且愿说会说,使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逐渐提高。

四、境中悟幻 启发创作(学习5自然段)

1、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

2、配乐范读,闭上眼睛想象当时得情景。

3、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你什么印象?(引起幻想)

4、出示作者幻象部分,伴乐轻读思考,写了作者的几个幻想?作者是如何幻想到的?(有相似之处)

5、再读读品品,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用你的心代作者读。(指名读)

6、作者每天看夹竹桃,产生的幻想不止这些,扇动你幻想的翅膀,替作者再写一个幻想。(乐起,出示月光下的夹竹桃图片)(教师朗诵:月亮升起来了,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投到了雪白的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闭上眼睛,我想它是……)(想象2分钟)抓住你的幻想写下来。

7、交流。

1、运用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真切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2、文章是作者的心声,朗读课文,是我们替作者讲话然后,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用心朗读,勾起学生的真情,这样就达到了感情朗读的训练目的,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在写话练习时,我利用音乐、意境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再次营造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幻象,写一片断。

五、水到渠成 情感升华

1、过渡:这么奇妙有趣、韧性可贵,又能令人幻想万千的夹竹桃,作者怎能不爱上它呢?

2、我们代作者来赞一赞夹竹桃。(板书:爱)

3、指名读,齐读。

到此,学生对夹竹桃的的特点已了如指掌,也对夹竹桃产生了爱意,此时,让学生来赞一赞夹竹桃,不尽使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回顾,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本文的主题跃然堂间。这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以读为设计抓手,从读中质疑,又读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感受、理解、欣赏、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奇妙有趣

17、夹竹桃(爱上) 韧性可贵

引起幻想

这则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夹竹桃的特点(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展现得一目了然,突出的文章的重点。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7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篇优美散文——《夹竹桃》。(板书:夹(jiā)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请同学们自个儿先去感受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读好了吗?文中哪几个小节是直接写夹竹桃的呢?

4、学生汇报:第2、4、5自然段。

5、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品味它……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是两盆什么颜色的花?(板书:花色)(生答:红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这两种花色分别联想到什么呢?看课文,老师引读,请大家跟读。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与雪是不相融的,却能融洽地开在一起。)

6、你们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吗?请大家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练读有了自己的体会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指名说,教师标出重音)你能为大家朗读吗?

读得真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齐读)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板书:花期)

2、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好好地品读品读。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圈画,这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哪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生(1)读第一句:(相机出示句子)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它的花期长?(又开出、又长出)

师:这句话不但写出了它的花期长,还写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它是默默绽放,不张扬,常年不败。

师: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请大家自己读。

指名读;评价。(“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齐读。

生(2)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长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

师:

(1)标出“和煦的春风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从这里的三个“在……里”你体会到什么?(不管什么气候,夹竹桃始终是迎风吐艳。)

(2)“无日不”可不可以换个说法?(每天都这样)

这里为什么不用“每天都这样”而用“无日不”呢?(它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应如何读呢?(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动了。)

生(3)读第三句,从“无不”一词反映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无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这里不用“都”而用“无不”一词,大家懂了吗?(起强调的作用,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长,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读。

6、师: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这一点韧性,(板书:韧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节写了?(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生答)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呢?(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句子上,“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请大家换个说法。(出示陈述句)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用哪一句好?

学生对比读。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问句好,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师标出“不是……吗?”)是啊,说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反问句。

7、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