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半截蜡烛,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Zho DU6 WO XI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
zdo占dThg kuilfn
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
行Xin y全
楼梯灯芯摇曳
(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附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怕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厄”与“遭”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率新调。
2.读课文。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do y0 mXml…6 mbo…6 m1
()()()()
qidng d6o叁you wei ru6 zh怠n ding
()()()()
didn r6n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第一教时,就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概括得是比较全面的。第二教时,复习主要内容,体现从整体入手。发问,紧扣题目。)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绝密情报的呢?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3节。
(1)自读。想一想:德国军官突然闯进伯诺德夫人家,一个中尉无意中点燃蜡烛。(板书:点燃。)一旦绝密情报暴露,后果不堪设想。这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提问交流。(板书:吹熄。)追问:为什么两个孩子脸色苍白?
(3)指名朗读,注意读好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词句。
(4)小结。伯诺德夫人面对这样的危机,巧妙地与德军周旋,保住了蜡烛。
2、讲读第4 —5节。
过渡: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1)指名朗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2)提问交流。(板书:端走,夺回。)追问:杰克是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画出描写杰克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自由朗读。
(4)交流。
(5)进一步提问:伯诺德夫人此时心情怎样?
齐读第5节最后两句话,让学生体会高度紧张的气氛。
3、讲读第6 —7节。
过渡: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巧妙化解了危机。
(1)指名朗读。
(2)啊!多危险呀!杰奎琳把半截蜡烛拿上了楼。(板书:拿上楼。)我们要为杰奎琳喝彩!我们应该赞颂她什么呢?
(3)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描写杰奎琳说话语气和样子的句子,领悟她的机智。)
(4)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顺教的思路,是对的。这样有利于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阅读每一部分的内容,所设计问题的角度有变化。)
三、总结课文。
1、总结性提问。
(1)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很镇定地与德军周旋呢?
(2)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和精神呢?
2、写作方法提示。
(1)课文为什么要以“半截蜡烛”为题目?
(2)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
(总结,分别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作业。
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能否设计书面的作业?一般要有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作业,当然要注意分量。)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板书:半截蜡烛)
师: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认真读阅读要求,看看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作出简单批注。
学生学习汇报
课件演示字词,
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汇报
有同学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当德军点燃蜡烛时,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会想些什么?
(蜡烛就这么点着,情报很快就会暴露,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
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她是怎么做的?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强调哪个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
(2)有同学认为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
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
生:可恶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去了!怎么办?跟他们吵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急的关头越要镇定,不能慌。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
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3)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让大家做个导演,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
生1:是那半截蜡烛。因为这半截蜡烛不仅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师:所以文章以它作题,因为用“半截蜡烛”作题目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
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三)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
(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例如《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2、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3、仿照剧本的文学特点,尝试写一个短小的剧本。内容自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第一教时,就要求同学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概括得是比较全面的。第二教时,复习主要内容,体现从整体入手。发问,紧扣题目。)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绝密情报的呢?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3节。
(1)自读。想一想:德国军官突然闯进伯诺德夫人家,一个中尉无意中点燃蜡烛。(板书:点燃。)一旦绝密情报暴露,后果不可思议。这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提问交流。(板书:吹熄。)追问: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脸色惨白?
(3)指名朗读,注意读好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词句。
(4)小结。伯诺德夫人面对这样的危机,巧妙地与德军周旋,保住了蜡烛。
2、讲读第4 —5节。
过渡: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1)指名朗读,考虑上面的问题。
(2)提问交流。(板书:端走,夺回。)追问:杰克是个了不起的小朋友,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画出描写杰克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自由朗读。
(4)交流。
(5)进一步提问:伯诺德夫人此时心情怎样?
齐读第5节最后两句话,让同学体会高度紧张的气氛。
3、讲读第6 —7节。
过渡: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孩子——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巧妙化解了危机。
(1)指名朗读。
(2)啊!多危险呀!杰奎琳把半截蜡烛拿上了楼。(板书:拿上楼。)我们要为杰奎琳喝彩!我们应该赞颂她什么呢?
(3)讨论。(引导同学理解描写杰奎琳说话语气和样子的句子,领悟她的机智。)
(4)指导朗读。
(这一局部的教学,采用顺教的思路,是对的。这样有利于把同学引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引导同学阅读每一局部的内容,所设计问题的角度有变化。)
三、总结课文。
1、总结性提问。
(1)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和小孩子杰奎琳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很镇定地与德军周旋呢?
(2)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斗,表示了他们怎样的品质和精神呢?
2、写作方法提示。
(1)课文为什么要以“半截蜡烛”为题目?
(2)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
(总结,分别提出两个问题,让同学考虑、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充沛体现了以同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作业。
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能否设计书面的作业?一般要有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作业,当然要注意分量。)
设计理念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诺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 ____的时候,他(她)____(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____吹熄;端走____夺回;重新点燃______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杰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诺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他们的机智与勇气。
板块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两小节。
自由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要参加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2、为了情报安全,伯诺德夫人曾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了一个什么样的绝妙主意?
讨论问题,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
第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还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一二小节,由于这两天考试,我们没有接触到课文,我出两个题目来考考大家?1)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要参加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2)为了情报安全,伯诺德夫人曾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了一个什么样的绝妙主意?就这样几次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2、谁来读一读课文一、二两小节。
二、理清文章脉络。
过渡:然而,一天晚上,这绝妙的主意却经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因为谁也没想到德国军官会在晚上来搜查,并且还点燃了桌上的蜡烛。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小节,看看如何用简洁的语句把这一过程描述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1名同学说说,再请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边小结边板书(集体回答):围绕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敌人乘着夜色突然闯入伯诺德夫人的小屋,并顺手——引说:点燃了桌上的蜡烛,(板:点燃)伯诺德夫人巧妙地把它——引说:吹熄,(板:吹熄)可是敌人又——引说:重新点燃,(板:重新点燃)杰克借外出搬柴的机会想——引说:把蜡烛端走,(板:端走)敌人却一把——引说:夺回,(板:夺回)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最后时刻,杰奎琳终于成功地把蜡烛——引说:拿上楼。(板:拿上楼)
5.故事一波三折(画上连接线),扣人心弦。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危机重重,险象环生。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仔细默读课文3-7小节完成这样的题目。教师巡视。
三、品读第三节。
1.夜幕降临,危险也接踵而来,随着敌人的突然闯入,原本绝妙的主意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却成了致命的危险。蜡烛被点燃了,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出示句段)
指1名学生读。 强调“急忙”一词。齐读“伯诺德夫人知道——引读:万一……结束。师再次引读:秘密就会——,情报站就会——,同时也意味着——。”
2.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3.尝试填空:伯诺德夫人 地说:“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投影出示)伯诺德夫人究竟是怎么说这句话的?(不露声色若无其事)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伯诺德夫人想法设法要转移德军的注意力)一齐再读这句话,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
4、接着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的,你又注意了哪个词?(“轻轻”下加点)。让我们再读好这段话。(指出示的段落,齐读)
5、品读“似乎”,老师故意读漏“似乎”能去掉吗?(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谁来接着读课文第四小节。
四、品读第五节。
过渡:播放钟声,渲染紧张气氛
1、老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怎么做的?指名读课文。
(强调“厄运”再读“万一蜡烛)
2.杰克接着是怎么做的?同样是从容镇定的,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朗读来表现他的从容镇定。
3.请同学们练读第五小节。怎样才能读好
(从气氛的紧张,德军的凶恶,杰克的镇定等来评析)
4.杰克的从容镇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次体会体会。
5、此时的小屋是怎样的气氛?(出示投影-蜡烛一段文字),此时的半截蜡烛就像什么?越来越短的蜡烛像一把利剑悬在伯诺德一家的头上,从“似乎”一词,你读出了什么?齐读(钟声渲染)
五、品读六、七小节。
1.蜡烛越烧越短,厄运一步步逼近,我们不禁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担忧。但是故事的最终结局却是“峰回路转”,令人意想不到。同学们,杰奎琳的努力为什么能成功呢?大家先自己读课文六、七两小节,想一想,看看能够找到几点理由。(出示投影)
2.指名回答,相机评价:她的要求自然合理。她摆出娇弱的姿态,娇声请求,让人怜爱。插入发问:如果杰奎琳不是这样从容镇定,哪怕露出一点点破绽,那结果就会怎样?(齐读第三小节的一句话)
3.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体会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男生读少校的话,女生读杰奎琳的话,老师来读旁白。
五、想象特写镜头,总结全文。
1.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在保护半截蜡烛与德军周旋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过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板书),值得我们去领会学习。同学们,你比较欣赏其中的哪位人物呢?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从容镇定、机智勇敢?
出示: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齐读。
2.总结:特写镜头不一样,但突出的都是紧张的气氛,这样就能更好地衬托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让我们记住那些在二战中无数反法西斯的英雄们!
板书: 半截蜡烛
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
╲ ╱ ╲ ╱ ╲
吹熄 端走 拿上
从容镇定 机智勇敢
《半截蜡烛》考点练兵——理解篇
1、如果蜡烛熄灭了,会怎么样?
2、在危急的时刻,小女儿杰奎琳解除了危机。你能说出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地解除危机吗?
【参考答案】:
1、如果蜡烛熄灭了,秘密就会暴露,国家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地步,同时,伯诺德夫人一家也会失去性命。
2、杰奎琳本身年龄很小,不容易引起怀疑,再加上她没有一点紧张的情绪,而是非常从容的做了一个请求,更容易得到德国军官的信任。因此,她能够成功的解除危机。
《半截蜡烛》考点练兵——阅读篇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课文《半截蜡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看了文章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3、面对秘密快要暴露的危险,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呢?
【参考答案】
1、课文主要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
3、首先,伯诺德夫人拿出一盏煤油灯,要取代蜡烛,被拒绝,接着,杰克借口去搬柴,想要拿走蜡烛,同样没有成功,最后是小女儿杰奎琳说要睡觉去,楼上很黑,想拿盏蜡烛上去,获得成功,保住了秘密。
一、导演说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读一个发生在二战时的故事。题目叫做?
生:半截蜡烛。
师:这是一个剧本,课前你们读过这个故事了吧,我们先来理一理。这个故事的前面有一个舞台说明。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
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师:地点是在?
生: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
师:这个故事当中有这些人物,分别是——
生:伯诺德夫人,法国的一名家庭妇女;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三个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
师:这些少校、中尉都是军衔。少校相当于一个营长,中尉相当于连长级别。故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开始的时候写了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接下来就写母子三人保护蜡烛。你觉得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精彩一些?
生:保护蜡烛。
师:这节课重点来读这部分课文。
师(响起敲门声):你们听,随着一阵粗暴的敲门声,三个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中,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打响了。那么这母子三个是怎么想尽办法保护这半截蜡烛的呢?把书拿起来,快速默读保护蜡烛这一部分课文。读完之后我们要补充完成一张情节图。
(ppt出示情节图)
(生默读,教师巡视观察,提醒读完的同学将情节图补充完整。)
师:好,把笔停一下。看看这位同学写的情节图。第一处他写的是“端起”。除了这个端起,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生:端走。
师:可以。后面这个括号,他填的是“夺回”。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被夺回。
师:哪一个更合适?
生:夺回,因为上面一横填的都是敌人怎么做。
师:看来你不仅读懂了课文,还读懂了这张图。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做一回导演,说一说戏。愿意吗?媒体推出“导演说戏”。
生:愿意。
师:请你看着这张情节图,向剧组人员简单地介绍一下剧情的发展。自己看着屏幕练一练吧。
师:导演,请问你贵姓。
生:我姓李。
师:哦,李导。我们请李导简单向剧组人员介绍一下剧情。
生:伯诺德夫人先点燃蜡烛,后来德国佬来了,又把蜡烛给吹灭了。但是德国佬说屋子里太黑了,又把蜡烛点燃了。
师:等等,这个蜡烛倒底是谁吹熄的?
生:伯诺德夫人。
师:对,要把“谁把蜡烛怎么样了”交代清楚。你可不能乱导。
生:三个德国军官来检查,嫌屋子里黑,点燃了那支藏有秘密的蜡烛。伯诺德夫人拿出一盏油灯,她说还是油灯的光亮,就把蜡烛吹熄了。德国军官说多点几支蜡烛也好,这样就更亮了,于是又点燃藏有秘密的蜡烛。杰克说那么生点火吧,可是柴房里比较黑,想把蜡烛给端走。可是德国军官不让他把蜡烛拿走。最后,杰奎琳对德国军官说,晚上了,天黑,想拿这支蜡烛上楼去睡觉。
师:好,你还把“母子三人分别找了个什么借口把蜡烛怎么样了”都交代清楚了。请问你贵姓。
生:姓陈。
师:跟大导演陈凯歌同姓,了不得。但是我觉得说得太复杂了。能不能说得再简洁一点?
生:首先是由德国军官点燃蜡烛,接着伯诺德夫人借口油灯更亮把蜡烛吹熄。可是德国军官又点燃了蜡烛,杰克找了个想到柴房搬柴火的借口想把蜡烛端走,但是被德国军官夺回。最后是杰奎琳借口想上楼睡觉把蜡烛端上楼。
师:既清楚又简洁,还加上了一些恰当的连接词,把情节发展中的几个波折也交待得非常清楚,不错!贵姓啊?
生:我姓胡。
师:你没有胡导,你导得非常好。
师:这个故事的情节就是这样,通过母子三人轮流跟敌人的交锋、冲突,把剧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听着导演的介绍,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故事。
生:一波三折。
生:层层推进、有惊无险。
师: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剧本,就是这样,通过对话,一步一步地推进了故事的情节。这是剧本的第一特点。
(师板书:对话、推进情节)
二、演员演戏
演出形
师:导演做得不错。接下来,盛老师要请你做一回演员来演戏,有兴趣吗?
生:有!
师:你们说说看,在保护蜡烛这个过程中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生:杰奎琳。
师:那她就是女一号了,是不是?
师:好,盛老师请你们再一次默读“保护蜡烛”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杰奎琳的台词画下来。
(生边默读边画台词,师巡视。)
师:说吧,找了哪些?
生:我找了“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一句。
生:“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你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生:还有“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师:盛老师也把它们找出来了,请你们看着这个屏幕练说一下杰奎琳的这两句台词。
师:谁挑一句,说给大家听。
生:“司令官先生,天黑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师:谁友情提醒他一下。
生:应该是天晚了。
师:天黑了,楼上黑,两个黑,听起来好听吗?应该是天晚了。把台词说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
师:听到这儿,谁的眼前出现了杰奎琳的样子?如果你是导演,你准备挑一个怎样的演员来演杰奎琳?
生:美丽的,可爱的,纯洁的。
师:美丽的人多了,可爱的人多了,纯洁的人也多了。我还不知道该挑谁?我行吗?
师:具体一点。
生:她要有宝石般的眼睛。
师:哦,有这样的眼睛好找的。
生:还有笑容要像百合花一样纯洁。
师:哦,有这样笑容的,也容易辨别。还有补充吗?
生:笑容要很甜美的,眼睛也要很大的。
师:你们这么说有依据吗?
生:括号里面有蓝色的字。
师:你们知道括号里面蓝色的字叫什么吗?我告诉你们——舞台说明。就是提示了说话人当时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等。
师:看来你们在这些舞台说明文字的帮助下,初读对话,已经能够初步地读出杰奎琳的形了。
(师板书:形)
演出神
师:但是真正要把这个人物演好,还必须走进那个人的内心世界。请你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她说的这两句话,你觉得从她的台词当中还能品出什么来?
生:我觉得读着杰奎琳的话,我仿佛看到了德国军官放松了警惕。
师:杰奎琳是怎么让德国军官放松了警惕?
生: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杰奎琳让军官把注意力转移到他女儿身上。
生:我觉得杰奎琳很想让德国军官早点离开他们的国家。因为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
师:为了勾起他的思乡之情,注意力都转到女儿身上了。
生:杰奎琳为了让德国军官喜欢她,所以称他“司令官先生”。
师:其实,他大不了是一个什么官?
生:一个少校。
师:少校相当于——
生:相当于营长。
师:但是她把他叫成?
生:司令官。
师:哄他开心呢!杰奎琳聪明吗?体会到了这一层,谁再来说一说她的台词。
生:“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师:我想采访一下你这个杰奎琳,你说“和你聊天真有趣”,你觉得真的很有趣吗?
生:不有趣。
师:你那么喜欢这个德国军官吗?
生:不喜欢。
师:那你现在真实的情感是什么?
生:厌恶、憎恨。
师:杰奎琳对德国军官厌恶、憎恨能从前面的台词里找到依据吗?
生:我真讨厌德国佬。
师:这句台词在前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她说讨厌,而且还说是德国佬,这个佬就是一种轻蔑。你看“阔佬,乡巴佬”都是很讨厌的。这句台词表达了她真实的情感,这叫——
(师板书:言为心声)
师:但此时此刻,她这种情感能表达出来吗?
生:不能。
师:必须把它深深地藏在心底。她得——
(师板书:藏)
生(齐):言藏心声。
师:体会到这一层,你再来读杰奎琳的台词。我想这次你们不仅能读出她的形,还能读出她的神来。
(师板书:神)
师:好,这回你们来推荐一个演员来演一演最后精彩的一幕。好,就请这个女孩来。再找一个德国军官给你配戏。找谁?就请你。
师:盛老师来说画外音。你们都做文明观众。
师(配画外音):在保护半截蜡烛的过程当中,伯诺德夫人和杰克两人接连受挫。这个时候,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燃越短。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这母子两人的心紧张得都提到嗓子眼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杰奎琳打了一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生(打个哈欠):“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师: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少校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
生(笑):“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叫玛琳娜。”
师:杰奎琳的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
生(天真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生:“那么晚安,小姑娘。”
生(疲倦地):“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师:演得不错吧。你们看戏很轻松,实际上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杰奎琳就这样端着蜡烛一步一步地走上楼梯,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就这样,通过对话,向我们刻画了一个如此天真可爱,聪明机智的杰奎琳形象,这是剧本的第二个特点,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板书:刻画人物)
三、编剧续戏
师:眼看一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灾难,就这样被杰奎琳巧妙的,轻轻的化解了。此时此刻,心有余悸的一家人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接下来请你来过一过剧作家的瘾,补写几句对话,请你任选一个角色写下来。括号里可以写舞台说明,比如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等。
(生想象写台词)
交流学生写的台词。
生:(伯诺德夫人流着汗)终于把该死的德国佬赶走了。
师:这可是冷汗。我仿佛看到了伯诺德夫人当时的样子了。
生:(伯诺德夫人高兴地说)亲爱的,可真有你的,把危机化解了。
师:一个自豪的母亲形象。
生:(杰奎琳满头是汗地说)刚才可吓死我了,幸亏我聪明。
生:(杰奎琳嘟嘟小嘴)终于把这些德国佬赶走了,真希望他们永远不要回来了。
师:我特别欣赏你写的嘟嘟小嘴。让我仿佛看到了真实的杰奎琳。
生:(杰克松了一口气)杰奎琳你真是太棒了,不然我们都会遇难的。
师:杰克也是心有余悸。
生:(杰奎琳呼了一口气)还好我及时,差点被德国佬发现了。
师:嗯,人家紧张的时候是吸了一口气,你轻松了就呼出一口气。
生:我是写杰克的,他放松了一口气。
师:放松了一口气,我们有点听不懂,应该是?
生:松了一口气。(杰克松了一口气)总算保住了蜡烛里面的秘密。
师:此时此刻,德国佬都走掉了,你们还需要言藏心声吗?
生:不用。
师:所以你们一口一个德国佬,尽情地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了,真是——
生:言为心声。
师:刚才,你们通过台词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课文中的形象是吻合的。你们写得很成功,编剧做得很不错。但原文为什么不写下去了呢?让我们以后去发现。
四、观众评戏
师:盛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做一回观众,来评一评这个戏。你们说,这个戏好看吗?
生:好看。
师(ppt出示两个问题):据说有些观众看了这个戏后,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最后是由杰奎琳保护了蜡烛,何必还要费事写伯诺德夫人和杰克与敌人的周旋?这是第一个疑问。还有一个疑问:剧本的题目是否改成“生死攸关的蜡烛”更好?针对这样的疑问,你们这些小观众又有怎样的评论呢?任选一个话题发表你的看法。
生:我想说说第一个问题。如果不写伯诺德夫人和杰克与敌人周旋的话,就不能突显出剧本里很危险的情形。
师:我懂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不能体现剧本的——
生:跌宕起伏。
生:我也选择第一个问题。不这样写不能体现保护蜡烛的困难。
师:这样写才显得杰奎琳伟大。
生:我也想说是第一个问题。不这样的话,不能刻画出杰奎琳的聪明、机智。
师:你觉得有比较,才更能刻画出她的聪明机智。
生:如果不这样写,不能体现时间紧迫。
师:难道你们认为所有的功劳都是杰奎琳一个人的吗?
生:因为杰克失败了,所以杰奎琳才想出这样的办法。
生:如果没有伯诺德夫人和杰克这样做的时候,杰奎琳根本没有时间这样做。
师:我同意。
生:伯诺德夫人和杰克试着一次又一次地打消敌人的顾虑,敌人的顾虑一点点降低,最后到杰奎琳那里终于打消了。
师:一句话,有了前面的铺垫才有了后面的高潮,才能形成故事的一波三折。
生:可能伯诺德夫人平时就是这样言传身教的。
师:可以这么说,是他们母子三人同心协力保护了蜡烛。同意吗?
生:同意。
师:最后一个问题改成生死攸关的蜡烛可以吗?
生:可以是可以的。但是用半截蜡烛更能显示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生:我觉得这个题目让读者有兴趣。
师:对呀,这蜡烛怎么是半截的呢?引着读者往下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第一次阅读《半截蜡烛》这个剧本,已经基本了解了剧本的一般特点。就像课文的阅读提示中说的那样,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
生:“有一种文学形式——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师(ppt出示):这句话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这样说。
生(读):对话——戏剧的灵魂。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研训中心;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小学)
设计理念:
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具有语文的"滋味",教学中必须咬文嚼字。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与文字"亲密"接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巧妙,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从学习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人,文本的知音,教师的朋友。
设计特色: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在争辩中放飞自己的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与导演剧本,深入体会"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教学重点:
1, 弄懂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生字词。
2, 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会人物品质。
3, 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能力,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难点: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学情的变化,适时恰当地把握好课堂中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利用。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介绍作品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 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最后以中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军获胜,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失败而结束。本文故事发生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
3,教师继续板书: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 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4,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绝妙", "危机", "厄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6,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教师点拨:"绝妙"是万无一失的意思吗
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 (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教师点拨:
用上"一旦 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说话。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 (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 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 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结合老师要求,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
当 , 心想 于是就 .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点燃——端起——夺回—端上楼。(设计图文并茂的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敌我双方围绕"半截蜡烛"展开了扣人心弦的斗争。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 )的故事!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 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 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
3,组织学生交流:
(1)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急忙","轻轻地"以及人物语言一突出哪个字或词 并且要说明理由!(扣住人物语言中瞧,这盏,亮等词体会意义,感受导演们扣住不同词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杰克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慢慢","从容"和人物语言。思考为什么关注这些!
(3)杰奎琳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娇声","镇定","道声晚安"以及语言和说话的对象。
板块四:思索胜利的原因
1,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2,引导感受:母亲与哥哥也功不可没!让学生到文章中走个来回,找出理由!
3,小结:情报站能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板块五:总结升华
1,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 (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 (战争)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吧!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⑶办法巧妙。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学生初画:
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
学生补充文字:燃吹燃端回拿
点熄重走夺上楼
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
燃吹点燃端夺拿
点熄重新走回上楼
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
瞧!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正好,课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指名读题目)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4、指导编排的程序
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演员、准备道具。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
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戏分为三场,分别对应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其他角色该样演?
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七、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