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这一课程性质,以朗读这种有效方式,走入文中的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掌握由现实产生联想这一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熏陶感染,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容,并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3、贝多芬情感变化的原因,能够分辨出描写联想和写实的句子,并能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4、学会该认的 6 个生字,掌握会写的 9 个生字,背诵第八、九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目标 2.3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你还认识这个人吗,他就是我们曾经了解的不畏权贵的贝多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贝多芬创作乐曲的传说,看看你对他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而他创作的这首著名的曲子叫做《月光曲》。

【设计意图:调动原有认知,引向对人物新的认识,激发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

2、出示三组词语:读准确并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贝多芬 谱写 琴键 陌生人

茅屋 盲姑娘 恬静 陶醉

霎时间 一缕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3、点名朗读课文

4、选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领略音乐美、情感美、语言美。

是什么激发了贝多芬的灵感,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此切入,可以直接抓住文章的主干】

(一)为什么贝多芬会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乐曲?(引出三自然段)

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从这段话中你听出了什么弦外之音,话外之意?

(1) 盲姑娘家境贫穷。

( 2 )盲姑娘热爱音乐。

( 3 )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

(感情朗读体会)

师:盲姑娘这么贫穷,却这么懂事,虽然双目失明却对音乐无比的热爱,贝多芬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

过渡语:一曲终了,贝多芬又为姑娘弹奏了第二曲,(引出六、七自然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你是不是有什么疑问?

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

预设问题一:为什么盲姑娘听完后就猜到是贝多芬?

预设问题二:为什么贝多芬没有回答?

预设问题三:贝多芬为什么又为盲姑娘弹奏了第二首曲子?

通过梳理问题使学生明白,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内心激动,有感而发,情不自禁的为盲姑娘弹奏了第二首曲子。

材料补充:(出示知音一词的由来)

“知音”一词出自《列子·汤问》。

《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伯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时的曲调,在旁听琴的钟子期就说:“善哉,巍峨兮若泰山。”弹到描写流水的曲调时就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后来人们就用“知音”来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

(感情朗读)

过渡语:除了上述的两个原因外,还有别的原因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吗?(引出八自然段。)

语段三: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1、清幽的意思(清静而悠远)

2、朗读体会优美的意境

3、贝多芬望着兄妹俩,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动笔写一写。

(清凉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的具有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他情不自禁的按起琴键来。)

4、指导背诵第八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语段的品读,让学生明确因为对盲姑娘的同情,以及对知音的感谢,是《月光曲》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想象练笔,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与过程,同时也对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关于《月光曲》的具体内容,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 2 课时

一、回顾上文,赏析乐曲

1、说说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世界名曲《月光曲》(引出第九自然段)

3、学生以多种朗读方式品味这段语言文字,体会月光曲的意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4、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学生多内容的理解,在朗读中进入美得意境,引发情感,产生共鸣,读中感悟美的语言,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5、请大家再次朗读八、九自然段,用“~~”画出表示实在事物的句子,用“——”画出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的句子。

6、学生读、画——指名回答——分别读实在的和联想的句子。

二、品悟写法,扎实训练

1、同学们,第八、九自然段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的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齐读)

2、阅读下面的片段,用﹏画出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联想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 , 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 , 我是在看荷花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个环节,学生亲历了概括、表达、训练的过程。】

三、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同学们,不同的人欣赏音乐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请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致爱丽丝》,这首曲子的曲调和《月光曲》可不一样,插上你想象的翅膀,把你联想到的写成一段话。我静静地听着。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学会阅读和表达。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环节,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布置作业

1、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这些著名音乐家的乐曲,将会给你美得享受。

2、本文只是一个传说,表达了人们的一个美好的意愿,如果是你,你觉得《月光曲》还有可能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也来试试写一个美好的传说。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掌握“谱写、蜡烛、清幽”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背诵第九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在写实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关键的字、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传达出的贝多芬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进而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难点】

体会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感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让学生沉浸在钢琴曲美好的氛围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为同学正音)

2.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

明确: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两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况下,即兴创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谈感受。

(三)以句带篇,深入研读

1.赏析重点句子

(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明确:这段文字是语言描写,用兄妹之间的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兄妹俩相依为命的真情,同时,也表现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为后文写贝多芬两次为她弹奏奠定了基础。

(2)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谈一首吧。”

明确:体现了盲姑娘不光爱音乐,更能够懂音乐,并且懂得贝多芬的音乐,使得贝多芬引之为知音,因此而创作了《月光曲》。

2.学生分组讨论:贝多芬为什么会谱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种心情创作的这首曲子?

明确:曲为心声,贝多芬在弹奏月光曲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也是不平静的。面对着眼前穷苦的兄妹俩,面对着自己真正的知音,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动,更有得见知音的感慨与激动。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各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兄妹两个说些什么?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1.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向贝多芬学习,关爱别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查找并欣赏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学们介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所以,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进行自主理解、体验和感悟,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给学生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同时以朗读为载体、感悟为主线,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想象,表达的训练中,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3.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体会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不仅是我要与各位同学共同渡过这40分钟,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人,这个人相信你一定听说过,而且还会有所了解。(放课件,贝多芬图片)认识他吗?对他你有什么了解?

2.师简介贝多芬并出示他的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3.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为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理解“传说|。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月光曲》是怎样诞生的呢?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笔墨为我们记叙了月光曲的诞生过程。现在就请大家再次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直至结尾段,找一找《月光曲》是怎样诞生的。

2.学生自由读文并勾画。

3.生汇报。此时贝多芬正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会是什么样?本来正在悠闲地散步的贝多芬,又是什么吸引了他,让他创作出这著名的月光曲呢?

4.学生汇报,预设:

对话一: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呀!……说说罢了。”

(1)生汇报,师:他找的是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正巧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出示句子)

(2)透过盲姑娘的这句话,你能感受到她在想什么吗?(生:想听贝多芬弹琴,喜爱音乐等)

(3)请大家再来读一读盲姑娘的这句话,看看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自由读)

(4)同学们,贝多芬不但是一个音乐家,他更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他又会从姑娘的这番话中,他能听出什么呢?(渴望)

(5)是呀,贝多芬除了听出盲姑姑内心的渴望,还听出了什么?(喜欢音乐)

(6)何止是喜欢,也许她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除此之外,在这句话中,你还听出了什么?(家穷)

(7)从哪些细节中让你能感受到姑娘家很穷呢?(生汇报:找本段中的话,或文中的相关描写)

(8)生汇报,再次指导朗读本次对话。

对话二: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生汇报,出示句子。

(2)大家看,此时盲姑娘已经十分激动,因为她猜出了这个人就是贝多芬,但贝多芬听了盲姑姑的话,有什么反应?(没有回答)

(3)盲姑娘她看不见,可为什么一听就知道是贝多芬?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4)看来,这位盲姑娘真是对音乐真是太痴迷了,难怪她听了一曲之后,就猜到了这人就是贝多芬。的确有这样出名的音乐大师亲自为她弹奏,你想,她怎能不激动呢?来,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此刻的心情。(生自读)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位痴迷于贝多芬音乐的盲姑娘,老师相信,能见到贝多芬的你们也一定会激动万分,所以你们也会激动地说:(生齐读)弹得多纯熟啊,……

(6)而此时的贝多芬虽然没有回答姑娘的话,但他此时的心情已经难以平静,已由原来的感动变成了万分的。激动。于是,他决定再弹奏一曲,将这份真挚的感情送给兄妹二人,将这份爱心倾泻在了他的指间中……

四、感受《月光曲》意境

1.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这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2.指名配乐朗读第九自然段,生欣赏。

3.听着这美妙的音乐,兄妹二人看到了什么?(大海)是真看到了吗?这是什么?(联想)

4.透过兄妹二人的想象,你能看到哪些不同的画面?

5.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6.既然大家已经从文字中感受到了这不同的意境,那现在谁能将整段文字再给大家读一读,(指名配乐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这音乐和语言相融合的无穷魅力。

7.读文就要熟读成诵,语文学习也重在积累。这段文字作者描写得那样生动细腻,你们能将它记在心里吗?来,自己先练一练。(生练习后,出示填空,师生齐背)

8.同学们,其实画面的变化也代表着贝多芬内心情感在不断地变化着。猜猜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呢?

五、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正当兄妹二人还陶醉在这美妙的琴声中时,贝多芬呢?

2.此刻,贝多芬的内心已不再平静,他的心中完全是创作的激情,在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中,即兴创作出了这首曲、意、境都非常美妙的乐曲——(课题)月光曲。

3.整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就是《月光曲》的诞生过程为主线,以人物情感的变化为副线,构思巧妙,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呀?相信大家以后也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

4.(出示贝多芬的图及音乐直到结尾)也许,大家还不曾了解,贝多芬的内心除了饱含着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与关爱外,更多的还是对音乐的那份痴迷。现在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进贝多芬那不平凡的一生吧。(放课件,师介绍)

5.听了这段介绍,你想对贝多芬说些什么?(生汇报)

6.有人说,美妙的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愉悦我们的心灵,因为它不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会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老师真心地希望大家能够在闲暇之余,再去欣赏一下贝多芬其它的作品,用你的心去热爱音乐,去感受蕴含于每首乐曲中的那份情和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