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来编排,《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黑孩子罗伯特》《瑞恩的井》和《阳光皮肤》都是通过人物的举止、言行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渗透“和平”、“民族”、“种族”、“责任”、“给予”等内容,令人震撼不已。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讲述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后,自强不息,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以求完成父亲未完成事业的感人事迹。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具备了课前参与的能力:查找资料、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质疑。学生是带着问题,带着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情感体验走入课堂,他们希望在课堂中解惑,也希望在课堂上和师生交流,展示自己,更希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把把“金钥匙”。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指掌。
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介绍方法。
3.默读画批、情感朗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 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4. 熟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学习雷棣自强不息、脚踏实地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背景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把握雷棣成长经历中的作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大家通过自学对这个孩子有了什么初步的了解?强调重点:他的父亲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殉难于别国他乡的。他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先交流一下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二、集体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a需要提示大家读准字音的有:棣 眸 殉 盔
学生把正确的读音写在黑板上,示范拼读、带大家一起读。
有能力的学生制成课件,演示给大家。
b交流自己查找的新词: 继承 回眸 殉难 了如指掌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自己使用什么方法了解了词义。如拆字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反复诵读猜测等。
三、初读课文:思考后交流
1、全文的主要内容?交流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
2、雷棣知道爸爸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后,他做了什么?(概括、具体两种答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讲的内容,(概括回答全文的主要内容)补充质疑:
二、补充画批:雷棣知道爸爸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后,他做了什么?(概括、具体两种答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三、集体交流: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概括回答)雷棣在得知父亲类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有了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动力,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具体回答)1、父亲的死,让雷棣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小男子汉,应该帮助妈妈减轻生活的压力,因此生活上倍加关心妈妈;——肩负责任
2、关心国际政治,特别是关心那些在战乱中受伤害的妇女儿童;——关心政治
3、发奋读书学习(参加各种竞赛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读古代史书名著,努力学习外语)——发奋读书
4、谢绝别人的帮助,决心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自强自立
5、写信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表达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以及自己顽强的意志。——继承遗志
在进行以上讨论的过程中,出示课件,提示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四、小结:再读开头和结尾,感受文章带给我们的震撼。
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通过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课文,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我们又结识了朱棣这样一个为了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而发奋努力、自强不息的好少年。此时此刻,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吧。
(可以说自己最感动的一点,最大的收获,可以对朱棣说、可以对自己说、可以对大家说……参考丁丁、冬冬的话)教师应抓住朱棣是一个有志向并能从点滴做起自强不息这一点进行强调。
全班交流时,要注重读书。
例: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时,组员甲要先读文本再谈理解,其他成员补充后也可以再读,读的情感要进一步加深,还可以请其他同学评读,或请大家齐读等。
全班交流时,要注重及时评价,以引导学生理解的步步深入。
例:学生读到“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时,都能体会到他会关心妈妈了。但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要重点体会“懂事了”,关心、照顾妈妈是自己的责任。不仅关心亲人,还关心战乱中的妇女儿童,关心着爸爸未竟的事业。
全班交流时,要注重提倡好的学法。
例如前牵后挂理解重点句子、抓重点词句理解段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修辞方法理解、体会“比较”等写法理解等等。)
五、作业:把雷棣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仿文中的写法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一个优点。
六、板书: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更加董事 关心政治 发奋读书 谢绝帮助 写信明志
继承遗志 自强不息 发奋努力
教后反思
在知识能力这一纬度上先概括后具体的介绍方法——先说更懂事了,再说掖被角、叮嘱去医院;先说关心政治,再说注意新闻、看战乱中妇女儿童受伤害;先说发奋读书,再说数学、语文、英语学得好。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强化,会淡化情感体验。
点评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教材理解有深度,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给我们现实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启示意义是:在有远大志向的同时,要脚踏实地地、一点一滴地做,才能不是自强不息成为一句空话。听说读写在课上均有体现。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牺牲,其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介绍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缅怀,对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雷棣对父亲的爱和无尽的怀念,来自于他对世界和平的企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法:激趣、指导、引导、拓展
学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看课件,激趣导入(5分)
1、播放战争中的画面。
同学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请看一组画面。
2、教师动情解说,学生用心感受。
3、学生畅谈感受
师小结:战争是残酷的,于是爱好和平、企盼世界和平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文中,看看一个中国孩子是怎样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
4、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师: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谁知道这个男孩指谁?课题中的“企盼”又是什么意思?
围绕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师: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为了世界和平雷棣做了哪些事?┉┉)
二、精读课文,感悟品味(21分)
(一) 交流问题: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呢?(7分)
1、 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①交流蓝盔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读出爸爸对雷棣的殷切希望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
指导朗读:用沉痛、低缓的语气读。(个别读、集体读)
小结:是呀,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配乐朗读)
师: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6自然段,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9分)
(1)关心他人
想象一下,他还会怎样关心妈妈?
(2)关心政治
思考:为什么雷棣看到那些在战乱中妇女儿童受伤害的情景,情绪就十分激动?
(3)发愤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发愤学习?(实现维护世界和平的心愿)
(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5)除了这四件事还有一件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引出第五件事: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
从这五件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雷棣,一个企盼世界和平的雷棣,那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呢?(继承爸爸未竟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与雷棣一起期盼和平(3分)
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未竟”什么意思?爸爸未竟的事业是什么?雷棣的愿望实现了吗?谁知道雷棣的近况。
(三)再次齐读课题,想想“企盼”能不能换成盼望?为什么?(2分)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3分)
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愤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学习了雷棣的故事,你觉得雷棣是个怎样的孩子?今后你准备怎样做?
四、欣赏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3分)
1、师:从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语言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创造未来的美好信心和爱好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呀,和平时生命的摇篮,在大灾大难面前,全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抗灾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们一起珍爱和平,让世界充满爱。请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一曲《让世界充满爱》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声,让我们一起企盼世界和平,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四、当堂检测:(8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雷棣正在,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孩子正在( )。雷棣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 ( ),像妈妈那样( ) 。 他说:“ ( ) 。”
2、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 )
3、请按先后顺序写出文章交错叙述父亲死后雷棣成长经历中的五件事:( ); ( ) ;( );( )及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课后反思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讲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 ——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本课时的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亮点:
一、教学因课件而精彩
课文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跨越时空的,这对学生的理解,感悟有很大的难度。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与小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应该是教师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上课之前我一方面布置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上网、查阅图书、收看电视……)了解国内国际大事,关注国际局势,对战争有初步地了解。另一方面自己也在网上查阅很多教师的优秀教案,然后根据学情和我自己的教学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有力地突出本文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决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媒体资源——范读部分。凄凉、哀怨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催人泪下的画面……这对于学生进入文本,感悟,体验小作者的内心世界无疑是催化剂,所以我很快就将这一部分内容下载到我的电脑里面。然后又从其他网站下载了这一课的成品课件。我发现这些课件中的一些图片和习题还是可用的,图片展示的是战争后的一些惨不忍睹的场面,我想这对于渲染气氛、垫定学生情感基调很有作用。教学过程中,课件发挥了很好的助教功能。当我们一起配乐朗读的时候,全场师生都沉浸在为了和平而失去父亲的悲痛之中,都沉浸在对残酷无情的战争的痛恨之中。
二、悟读交汇、情理交融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这节课上,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如何让学生深切感受战争的残酷呢?我是这样设计的:你是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谈)。看课件,亲身感受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看了战争的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在情理交融中,学生对文中的“父亲之爱”、“丧父之痛”这种“情”,自然升华为“战争之恨”这种“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震憾人心,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遗憾之处:备课时我没有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间部分的四件事后,进行交流汇报时,显得比较简单,缺少声情并茂的朗读。 教师的牵引痕迹较重。
我知道,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成功,真正的教学不是老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也不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反思多多,胜利多多!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反思
【1】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重点是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难点是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课伊始,我让学生质疑课题,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他为什么期盼世界和平?”它的价值体现在顺着这一问题可以展开本节课的学习,但本节课我却没有利用好这个问题,而是问:“雷棣得知父亲去世后有哪些反应,请你读一读1-4段画下有关的句子。”其实这就是我在备课时提出的具体问题,但是它是隶属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的,这样学生自然关注到是受父亲他的影响。这时再提问得知父亲去世后有哪些反应,当时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进行朗读指导。今后,在教学中打算作如下的安排:第一课时注重文本的学习,领会文章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注重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
这篇课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决心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中的亮点有: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泣不成声”中感受雷棣知道父亲牺牲后的悲痛欲绝;从“了如掌”中感受雷棣对国际大事的关心;从为妈妈掖被角,再三叮嘱妈妈到医院看病等关心妈妈中看出他已懂事了;从发愤读书中感受到他的自强不息等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师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2、课堂教学中不应面面俱到,而是有详有略。在学习雷棣知道父亲牺牲后的四件事情时,“关心妈妈”和“发愤读书”这两件事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他们容易理解,更能感受雷棣为了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而发奋图强,可重点学习。而“关心国际政治”及“拒绝别人帮助”这两部分可以略学。
不足之处:
1、如果能进行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和平的向往。
2、还可增加课外资料的补充。如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的内容,《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反思
恩施市实验小学 杨艳萍
这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册“地球家庭”主题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较长,本文记述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成为儿子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本文记述了父亲死后雷棣成长过程中的五件事。第一件事:父亲的死,让雷棣认识到自己成为一个小男子汉,应该帮妈妈减轻生活的压力,因此生活上倍加关心妈妈;第二件事:关心国际政治,特别是关心那些战乱中受伤害的妇女儿童;第三件事:发奋读书学习(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读古代史书名著,努力学习外语);第四件事:谢绝别人帮助,决心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第五件事:写信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表达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以及自己顽强的意志。
文中重点记述了雷棣发奋读书、决心靠自己努力实现愿望这两件事,其它事迹笔墨虽少,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雷棣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我在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战争、和平的资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的资料,我再适时播放网上的关于战争的视频等,他们对战争灾难的理解更加深刻形象。
整个教学过程我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使语文教学得到课堂以外的延伸。
在引导学生注重知识能力这一纬度上,我做得还是不够。比如:文中的先概括后具体的介绍方法——先说更懂事了,再说掖被角、叮嘱去医院;先说关心政治,再说注意新闻、看战乱中妇女儿童受伤害;先说发奋读书,再说数学、语文、英语学得好。我在教学中让孩子们注意到了这种写法,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但是由于时间等关系没有进行强化,致使孩子们在这点上理解仍不明了,这是我在改完孩子们的练习册后发现的。这又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能力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晓,一定得让他们学会运用,从而形成能力。
一、看拼音,写词语。
xùn nàn ji chéng yāo qǐng xi shēng jing sài
( ) ( ) ( ) ( ) ( )
kāi mù miǎn fèi hui móu fú xiàn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邀( ) 竟( ) 询( ) 胶( ) 赢( ) 属( )
激( ) 竞( ) 殉( ) 跤( ) 嬴( ) 嘱( )
三、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悲痛( ) 叮嘱( ) 谢绝( )
坚强( ) 平静( ) 熟练( )
反义词:舒服( ) 激动( ) 保护( )
复杂( ) 悲痛( ) 熟练( )
四\、选词填空。
热情 热烈 激烈
1.精彩的演出一结束,观众就报以( )的掌声。
2.这是一场( )的战斗。
3.不管谁来,我都会( )地接待他。
失望 希望 盼望 渴望 企盼
1.小明十分( )有一本童话书。
2.台湾同胞( )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3.雷棣正在成长,一个( )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
4.秦国不愿出兵救援,赵国只好( )地回到峡谷。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全校加倍努力,正当“三好学生”。
2.在回家的路上,他唱起了心情舒畅的歌。
3.北京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六、句子大观园。
1.我一定要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缩句)
2.他的情绪非常激动, (补充成比喻句)
3.雷棣伤心极了, (补成夸张句)
4.老实说:“你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道。”(改为转述句)
七、名句精彩补白。
不以规矩,
听君一席话,
读万卷书,
勤能补拙,
海上生明月,
八、阅读理解
绿手指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老奶奶的称谓。
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绿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的。老奶奶从中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如银似雪的纯白。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只想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把这个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悬赏:
兑现:
3.对文中的两个“绿手指”,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联系上下文,作出回答。
①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
②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4.你对短文中的老奶奶有什么看法?请把你对她的评价写下来。
5.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发愤学习、自强不息,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课文重点记叙了雷棣发愤读书学习及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这两件事,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责任”“成长”等主题也蕴含其中,通过深入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本文是这个单元的开篇课文,学好本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本单元主题——“地球家庭”,让学生明白: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同时,为学习下一个教学单元“战争”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航天小学六•七班,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较高:学生朗读能力强,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不过他们社会阅历浅,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少。加之,由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优裕的环境中,他们很难将小家的不幸、国家的灾难、地球的和平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及其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动力;
3.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教学法,重在引导。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品悟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课文。
五、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和平的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1.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和平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
2.教师在此基础上播放课件,并配乐讲解:“是啊,我们这个地球上仍有很多地方不太平,那里的人们饱受战争之苦:家园被毁、妻离子散、肢体残缺甚至失去生命!那里的孩子每时每刻面临着贫穷、饥饿、死亡的威胁,孩子们点起了蜡烛为世界和平祈祷,那么也让我们怀着对世界和平的强烈企盼,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引导学生解题:课题是一把“钥匙”,能开启课文学习的大门,同学们读课题时要善于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教师将学生的疑问提炼归纳如下:(出示问题)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盼望”?
这个企盼世界的孩子是谁?
他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唤起学生对战争的恐惧、憎恶和对世界和平的热切企盼,为实施教学作好情绪铺垫;并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解题,把握学习本文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带着问题小声快速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读不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语,要作上记号。
2.学生读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难词并积累词语(沉浸、回眸、凯旋、殉难、叮嘱等)。对学生提出的生字难词,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认读。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扫清字词障碍后,请学生快速浏览。经过浏览,同学们知道了这个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雷棣”(提醒学生读准“棣”字的读音)并引导学生寻找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做好旁批,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当学生找到介绍雷棣父亲相关情况的语句时,可由“资源链接”对“联合国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中东”等学生相对陌生的概念进行补充说明;当学生提到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那封信时,教师顺势引出:这是一封怎样的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信件,并请一名学生朗读全信)
教师过渡:这封信饱含着一个中国孩子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对世界和平的强烈企盼之情。在得知父亲牺牲后,雷棣和他的妈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后,师出示文章第四自然段。)
这段文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所以我决定将此段作为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采用师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的形式:由学生齐读叙述语言,教师读妈妈的话,由一名学生读雷棣的话,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指导学生一字一顿地读出雷棣的哽咽:“妈妈,我会记住的”;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语气柔婉地读出爸爸对雷棣的殷切希望:“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随后,教师提出:从爸爸平静深情的目光中,雷棣能感受到爸爸要告诉他些什么吗?学生可能会说:要坚强、要照顾好妈妈和自己,努力学习……
(此环节紧扣文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体会雷棣
承受的“丧父之痛”和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品质。)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失去父亲的悲痛让雷棣承受了他这个年龄的孩子难以承受的苦难和打击,但是他没有趴下,而是“好像一下子长大了”。那么在爸爸平静深情的目光的注视下,雷棣身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请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试着归纳概括能表现雷棣变化的事件;
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接着让学生用加小标题的方法给这几件事加上标题,语言尽量简洁;
最后教师出示课件修正、明确。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离去对雷棣产生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课文重点写了其中的哪些事?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两件事?准备下节课讨论、交流。
(此问的设置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多么可敬可爱的孩子呀,失去父亲的切肤之痛成了他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那间属于他的小书房里,去看看他吧:(师出示课文插图)重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雷棣回望爸爸的深情目光中,他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当学生回答到“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的相关语句时,(师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学生齐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文章的中心得以升华。
(此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最后引导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师出示问题)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盼望”?
“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用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企盼”比“盼望”的词义程度更深,更能表现主人公雷棣在经历了巨大的“丧父之痛”后,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之情,所以不能换。雷棣之所以企盼世界和平,是因为这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
对雷棣的希望,所以雷棣要企盼和平。(师展示本课的板书设计)
然后,教师用语言过渡:要完成爸爸生前未完成的事业,并非一朝一夕,年幼的雷棣只能从学习、生活中的这些普通小事中,为他的理想做着准备,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雷棣会为世界和平作出怎样的贡献?
(此问的设置紧扣本课内容,并为第二课时学习作好铺垫)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过渡:同学们,要表达对世界和平强烈企盼的又何止雷棣一人呢?(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解:)在今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成员齐聚在奥运五环之下,他们心中涌动着热爱奥运、热爱友谊、热爱和平的巨大热情,因为他们参加的不仅仅是一场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增进全世界人民友谊的和平聚会;一曲《我和你》唱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拥有同一个梦想:梦想团结,梦想友谊,梦想和平!历史悠久、“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企盼。就让我们和雷棣,还有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一起为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祈祷祝福吧!
(此环节重在深化文章主题,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附: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加倍关心妈妈
生前的理想 关心国际政治
家人的希望 发奋读书学习
谢绝别人帮助
资源链接: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是联合国为遏制冲突的扩大或防止冲突的再起而派出的和平使者。
蓝盔:维和部队士兵头戴的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军事观察员:隶属于联合国的停战监督组织。主要任务是监督冲突各方对停火协议的遵守情况。由于在执行任务时不能携带武器,所以会面临一定危险。
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包括了伊拉克和科威特。而雷棣的父亲就是牺牲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边境上。
辛普森案件: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o.j. simpson)杀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事件。此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最后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辛普森竟逃脱法律制裁,在用刀杀前妻及其男友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
一。单元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家庭”。从表面看,“地球家庭”可以理解为“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地球人应该象亲人一样和睦相处”。从这一点思考,本单元的主题深层意思是“和平”、“民族”、“种族”、“责任”、“给予”。这几层意思互相关联,其核心是“和平”。
如何理解“和平”?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清除战争,全世界人民要和睦相处。”对于我们渴求的“和平”来说,想要寻求到它,消除战争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光这样还远远达不到我们所说的真正的“和平的境界”。我们还要求人们要有美好的心灵,善良的心地,高尚的品质和博大宽广的责任感,如果全世界人们都具有这样的胸怀、心灵、境界,那么才能实现我们所说的真正的和平境界,全世界人们才能真正地象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创造出真正的地球家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和一首诗都是在“和平”的这一层意上选编构成的,文中展现了人物心灵的美丽或道理的深刻。
本单元所叙述的事件和所表现的人物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因此阅读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要求同学们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历史的高度来思考和理解课文,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这样,这个困难就能克服了。
二。单元课文内容概述
1.《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叙述了中国的一个小男孩——雷棣,在得知爸爸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以求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的感人事迹。文章采用倒叙的记叙方法叙事。
2.《黑孩子罗伯特》一文通过叙述黑孩子罗伯特攒钱和捐款两件事,表现了罗伯特具有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和充满爱心,具有责任感和高贵的品质。文章真实、感人。
3.《别挤啦》是一首英国短诗。这首说理诗形象地告诉人们要自觉摒弃不道德的行为,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人间才会更美好。
4.《瑞恩的井》一文写的是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能给处在饥渴、疾病中的非洲儿童打一口井,靠自己的努力募集六万美元,献出自己的爱心,展现了男孩瑞恩美好的心灵世界。
5.《阳光皮肤》一文通过讲述南非的国际少年班里自我介绍的一件小事,表现世界各民族的小朋友们都企盼世界团结、平等、互助、互尊的美好愿望。
三。单元学法建议
本单元的课文除《别挤啦》外,其余四篇篇幅都很长,所以建议同学们用“自学预习法”和“比较阅读法”来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都能很好分化长文的知识点,转化难点,落实重点。
首先介绍“自学预习法”。
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老师没讲课之前依靠工具书独立完成。共分六步进行,即读、圈、抄、解、记、测。
“读”和“圈”两步同时进行。学生一边粗读课文,一边用规定的符号(符号可自定)把生字、多音字、形似字、正音字和生词圈起来。知识量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定,量要合适,一定注意,不要丢知识。
“抄”就是把圈起来的字、词搬到学习笔记本上。
“解”,即解释。利用工具书给字注音组词,给词语做解释,解释词语时一定要弄清这个词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
“记”就是把“抄”、“解”的知识内容输入到大脑的记忆磁带上,形成识记,达到掌握的目的。
最后一步是“测”,就是自己设计一份测验题,来检测反馈自己的自学情况。这份测验试卷由四道题构成:
(一)给加点字注音。
(二)按音写字。
(三)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四)解释词语并分别造句。
每道题的量就是以自学的量为准。这个学习方法既告诉了同学们自学预习什么,又告诉了怎样自学预习。
其次来介绍“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在内容或形式上有某种联系的作品进行有对比、有分析的阅读。
“比较阅读法”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比较阅读法”首先应该确定“比较点”,其次是要明确比较目的。“比较阅读”的点很多,就一个单元课文来说,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实际来确定,如“标题比较”、“人物比较”、“主旨比较”、“写法比较”、“语言比较”、“选材方法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开阔思维,寻求规律,提高能力。具体地说“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求同求异”。
为了给同学们创造运用这种阅读方法的机会,本单元的课文学习顺序做了调整。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眸móu泛指眼睛柩jiù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扔rēng扔东西,不读lēng
词语:
沉浸:浸入水中。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泣不成声: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了如指掌:了:了解,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象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相关知识:
联合国:是全球性国际政治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它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要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联合国有六个主要机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法、英、俄、美)。
维和部队:由联合国下设机构“安全理事会”派出的到某一地区或国家去维持安全的部队。
2.篇章知识目标
倒叙的记叙方法。
3.思想情感目标
学习雷棣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决心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远大抱负。
二。重点、难点
重点:倒叙的记叙方法。
难点:雷棣成长过程中做的五件事。
三。课文讲解
文题中具有一种强烈愿望(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名叫雷棣,本文所记叙的是真人真事。用“企盼”做修饰语,加强了语气,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对世界和平的迫切向往和急切的心情,更能打动读者。
文章第一部分(1-3),选取雷棣写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信件的两个片段,表达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这部分内容紧扣主题,伤痛之情于词句中表达出来,扣击着读者的心。
从记叙的方法看,这部分是倒叙手法。什么是倒叙呢?我们还是先从记叙方法讲起。记叙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几种。
所谓顺叙就是按着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高潮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发生在先的事。需要强调的是倒叙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
选不选这种叙述方法要看表达、主题、结构变化,设置悬念方面是否需要。
例如本文应该知道父亲牺牲、关心妈妈、发奋读书等几件事在先,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信在后。可是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显得不平淡而选取了倒叙,在表达上取得了强烈震撼的效果。
运用倒叙,还要注意从倒叙到顺叙要衔接自然,顺畅。
第二部分(4-7),写了雷棣成长过程中的四件事:(1)生活上关心妈妈,减轻妈妈的生活压力。(2)关心国际政治。(3)发奋学习。(4)谢绝别人的帮助。
这四件事是用顺叙的记叙方法写的,但是有详有略。作者略写了“关心妈妈”和“关心国际政治”这两件事,详写了“发奋学习”和“谢绝别人帮助,决心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成功”这两件事。作者这样处理是非常恰切的,对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性格特点、思想品质都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爸爸的牺牲使小雷棣失去了亲人,他非常悲痛。他很懂事,心灵很美丽,于是树立理想:用自己的行动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于是产生巨大的动力,自强不息,这种动力化作行动“发奋读书”,“拒绝别人帮助,自强不息”。或者说这两件事最能表现小雷棣的心灵、思想、理想、品质,因此详写。而其它两件事也是不可缺少的: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小雷棣的懂事和要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这样人物形象更丰满、完美、感人。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赞美雷棣的优秀品质。
全文叙述了雷棣在知道爸爸牺牲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学习,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四。板书设计
《阳光皮肤》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噎yē因噎废食憋biē憋闷逛guàng逛街
多音字:
形似字:
词语:
坦诚:坦率诚恳。
攒动:拥挤在一起晃动。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这里表示默默的祝愿。
歧视:不平等地看待。
惯例:一向的做法。
刮目相看:刮:擦。去掉过去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相关知识:
南非的种族歧视:
自从1652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南非后,白人殖民者就在这里推行极端反动的种族歧视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白人政权的统治,对非白种人进行长期的统治和剥削。
种族歧视的具体表现为先后颁布了一百多项带有种族歧视内容的法令,如“种族隔离法”、“通行证法”等。
这种种族歧视政策,遭到了南非人民、非洲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不屈不挠的反抗,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2.篇章知识目标
复习:(1)详略结合的写法。(2)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3.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理解“团结、平等、互助”对于世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一个公民是何等地重要。要珍惜我们今天的生活。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我”与“雷棣”的精神,愿望的异同。
难点:了解南非黑人的自尊和对自由、平等、互助的渴望。
三。课文分析
先来讲解主题。“阳光”修饰“皮肤”,很不好理解。可以理解为黑人的皮肤是象阳光那样美丽、可爱的皮肤,实际是指象阳光那样美丽的心灵——南非黑人的心灵。这句话带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表达了一种心灵的强烈渴望——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互助理解、关爱、互助、平等,不要有歧视。这种渴望是人性的原始的纯洁的渴望。
这个主题很有新意,赋有创造性,同学们能在这个题目中得到拟题方面的启发。
本文以对话为主线,截取课堂上的一个“惯例”片段,写了“国际少年班”里的各国孩子的自我介绍,特别详写了“我”的一段话,表现了南非黑人求平等、求理解、求互助、求生存的心声。
各国孩子在自我介绍时的语言很有特点。有的把本国的人文特点融入介绍中,如荷兰的柯妮;有的把本国的特点概括的非常准确,如中国的江宁;有的非常幽默,如朝鲜的金顺玉回击新加坡的李德的话。
本文详写了“我”的自我介绍。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这段话的内容,我们把“我”和“雷棣”放在一起比较,来加深阅读理解。
“我”和“雷棣”都是孩子,只是来自不同的国度和种族。两个孩子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是人物的共同思想特点。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又有所不同。雷棣是在因战争失去亲人后,把痛苦化做为动力,勤奋读书,立志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而南非黑孩子“我”则是长期生活在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大环境里,而且自己也遭受了这种歧视带来的痛苦,因此,这段心理活动描写是他从心底发出的渴求,这种渴求是抗争,也是呐喊。
这种表现人物的方法对同学们今后记叙文的写作有启示,我们从中能感悟到很多写作知识,请同学们细细品味。
四。板书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回眸灵柩输赢噎住闲逛踩踏
二。把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然后改正。
1.象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陶气。
2.我和妈妈相邀,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
3.妈妈一看心头火起——伤害了别人,还歉人家麻烦自己。
三。根据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文章刚读到一半,雷棣放声大哭——那上面登着爸爸一年前殉难的消息。
殉难:
2.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
回眸:
3.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
泣不成声:
4.因为他们与其他民族一样,以善于思辨的头脑让世界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上小学时,有一天他把一块西瓜皮涂了泥扔在马路上,想让过路人不留神滑一跤。妈妈看到了,让他写检查。雷棣写道:“我不应该把西瓜皮扔在马路上,要是把人摔坏了,就麻烦了,还得带他们去医院。”妈妈一看心头火起——伤害了别人,还嫌人家麻烦自己。为此,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现在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注意中央电视台播发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在战乱中妇女儿童受伤害的情景,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还知道,要继承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奋读书学习。他的数学在“迎春杯”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他喜欢和小朋友以及来看望妈妈的叔叔阿姨谈论国际大事,从辛普森案件到美国法律,从各国国旗到各国元首,他都了如指掌。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给雷棣极深的印象。他从小就注意学习外语,爸爸牺牲以后,就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了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1.语段围绕小雷棣叙述了哪几件事?
2.雷棣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3.联系全文看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
4.语段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你感兴趣,说一说理由。
5.如果你是雷棣的同学或朋友的话,你想对雷棣说点什么吗?
五。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写封信,对南非的种族歧视提出解决的办法(400字左右)。
【试题答案】
一、二、三略。
四。1.(1)生活上关心妈妈。(2)关心国际政治,特别是关心那些在战乱中受伤害的妇女儿童。(3)努力学习。
2.(1)参加各项竞赛并取得成就。(2)利用业余时间读古代史书。(3)外语水平很高。
3.写雷润民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成为雷棣自强不息的内动力。
4.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不要求统一。
5.略。
五。符合书信格式,谈出办法。
教材分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学习本篇课文,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本课的主旨——和平的意义,教师必须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把握文中雷棣成长经历中的五件事,体会雷棣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企盼世界和平的愿望;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生搜集有关和平的资料,预习课文。
2、师制作课件。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战争带来灾害的画面。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一个孩子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课之始,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情景视频,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题质疑,读文感知
1、“企盼”是什么意思?读题,自主质疑。
2、梳理归纳问题:为何要企盼世界和平?怎样用具体行动实现这一夙愿?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4、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拓展出充足的活动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相互讨论,通过交流启发、取长补短来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的螺旋渐进和分化整合,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
小组合作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欲,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谁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指名说。
2、小结: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来读一读雷棣写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3、(出示信)指名配乐朗读。
4、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雷棣悲痛之深?引读妈妈和儿子的对话。
[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积极思维,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这份“情”发自于学生内心的理解。在教学雷棣与母亲的一段对话的时候,引导学生朗读三次同样的对话,但是每次朗读之前,老师都会给这两段对话加上不同的提示语言,从一开始的悲恸,到中途的强忍悲恸,再到最后的暗下决心当一个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母亲与雷棣的内心世界就能不断深入体会,并通过朗读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层层深入。当学生的心与母亲的心紧贴在一起的时候,那份极大的悲痛之情就完全深入学生的心中了;当学生的心与雷棣的心紧紧贴在一起的时候,那份了不起的勇气就贯穿于学生的身心了。]
5、雷棣这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说。
6、齐读“努力学习”这一部分,思考:雷棣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7、当学习遇到困难时,雷棣会想些什么?又会怎样做?(联系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8、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雷棣自强不息的精神。分角色读教授与雷棣的对话,思考: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雷棣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雷棣的敬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完了课文你们想对雷棣说点儿什么吗?
2、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同学们,为了建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使得思想教育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五、布置作业,积累语句
1、欣赏诗歌《放飞和平》
和平, 不知是谁让和平的鸟,
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 折断了翅膀,
一个世界儿童、妇女、老人, 鹧鸪不时盘旋在天空,
迫切拥戴的字眼。 悲惨的哀号。
和平, 和平的鸟,
一个与战争相对的字眼! 养好了伤,
一个在战火纷飞的时候, 被放飞在蔚蓝的天空,
温暖人心的字眼。 播撒幸福的种子!
和平,
一个难以实现的字眼!
一个飞舞了几十年,几百年,
都无法兑现的字眼。
2、请摘抄文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吧!
板书设计:
写信言志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体贴妈妈
——雷棣 关心政治
(自强不息、热爱和平) 发愤学习
谢绝帮助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小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
难点: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观看课件,导入课题
1、播放战争中的画面。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学生说——)
2、师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它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爱好和平、企盼世界和平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我们来学习发生在一个企盼和平的中国小男孩儿的故事,相信你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3、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4、引导学生解题:课题是一把“钥匙”,能开启课文学习的大门,同学们读课题时要善于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教师将学生的疑问提炼归纳如下:(出示问题)
这个企盼世界的孩子是谁?
他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为了世界和平雷棣做了哪些事?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盼望”?
二、预习交流
1、交流自学收获,交流生字、生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难词并积累词语(沉浸、回眸、凯旋、殉难、叮嘱等)对学生提出的生字难词课件出示,重点掌握。“联合国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中东”等学生相对陌生的概念进行补充说明;
2、分小组朗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3、指名朗读,教师注意对语速、语调进行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大意。
1、思考:课文先写什么?(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再写什么?(雷棣知道爸爸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后,雷棣和他的妈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雷棣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件事?
(1)关心妈妈
(2)关心国际政治
(3)发奋读书学习
(4)谢绝别人的帮助
(5)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写信
最后写什么?(他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完成爸爸味精的事业的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2、(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爸爸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
四、课堂总结:
要完成爸爸生前未完成的事业,并非一朝一夕,年幼的雷棣只能从学习、生活中的这些普通小事中,为他的理想做着准备,我们下节课再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雷棣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五、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andu chenjin kaixuan
huimou xunnan jicheng
yixiang qipan
二、组词
询( ) 幕( ) 旋( )竟( )
殉( ) 暮( )旅( )竞( )
三、多音字组词:
难 假
四、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
执行( )维护( )胜任( )
播发( )饱受( )继承( )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头( )脑 ( )不成声
( )如指掌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感悟课文内容。
3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前专栏:
欣赏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呼唤和平,企盼和平成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看看一个孩子是怎样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
回眸蓝盔凯旋灵柩殉难赢得
2.解答学生不理解又查不到的词。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3.学生朗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
(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2).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5.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并不太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虽然虽然还不能做什么,但我们一定会有一些好的想法。如果让你也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你能不能给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一些有关世界和平的好的建议或措施?
(开放性题,不求答案一致)
6.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7.板书设计:
成 加倍关心妈妈 自
长 关心国际政治 强
历 发奋读书学习 不 企盼和平
程 谢绝别人帮助 息
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