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1. 读题,弄清要求。

2. 读词语,读准字音。

3. 默读,想象画面。

4. 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

5. 选词,说句子。

6. 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1. 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2. 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3. 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4. 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

5. 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 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 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

4. 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5. 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成语故事。

1. 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 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 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

4. 试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远行路上

教学目标:

1.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2. 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 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

2. 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

3. 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

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

第三、四课时 习作:走,秋游去

教学目标: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

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

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

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

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

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

1. 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

2.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

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

1. 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

2. 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2、以课文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以及课外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质。

3、积累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概括、理解总结、表达能力,以及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更加喜爱这位“人民艺术家”,激起阅读老舍先生文章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更多老舍的文章

教学步骤

一、预习导学

1、本单元我们只介绍了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就是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哪几篇文章?《》、《》、《》、《》和《》。

2、相信这些文章肯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说说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3、自读课文,作者再文中主要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将事情概括出来,小组进行讨论。

二、交流研讨

1、在这一桩桩小事中,你对老舍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哪里让你感触最深?在书的旁边把你的感触写一写。

2、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全新的了解,可以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A、在平淡的生活中做出情趣和美感,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B、老舍先生身上有淳朴的“平民化”的气息在哪些方面有体现?

C、在工作中、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可敬的在哪些方面有体现?

三、拓展延伸

1、课下我看见大家都搜集了不少老舍先生的资料,你能结合你的感受来谈谈老舍

2、冰心对老舍的评价

3、作业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学习本文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难点: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文本引读

作者简介: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四、整体感知

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蹊跷( )( ) qiā( ) 指一算 故弄xuán( )虚

mǎ nǎo( )( ) 姹紫yān( )红 殷切( )

匀称 ( ) 镶嵌( ) lí ba( )( )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枣核写了哪几件事?

3、读完全文,你认为能表达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文中的哪一句?

五、研读探究

1、文章的前六段有没有交待同窗要枣核的用途?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在同窗的后花园里,具体的思乡行动表现在哪里?

3、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六、品读鉴赏

结合课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1、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3、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七、应用拓展:

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崔涤《望韩公堆》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班彪《北征赋》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中国的京剧文化、三国中鼎鼎大名的关公已有了一定学生对程度的认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的事物及相关故事的了解。同时生活、对自我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感悟,文中小主人公可爱调皮的形象和回忆往事之趣能深深引起学生共鸣。因此,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应是非常生动有趣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心理的方法。

2、继续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3、感受作者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心理的方法,理解和感受作者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收集有关脸谱的信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视频激趣,交流脸谱信息

1、导入课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请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所爱。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作者冯骥才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有自己心爱的小物品,只是和大家不同的是,他的心爱之物是——花脸。

2、说说“花脸”,教师补充,课件出示。(组织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关于“脸谱”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补充: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有 “生、旦、净、末丑”之分。“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脸谱中每种设色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义;黄色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表示文士内有心计;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

典型的几种脸谱:红脸——关羽; 黑脸——包拯;白脸——曹操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作者喜欢的是哪张脸谱。

(二) 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抽生轮读课文,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2、课件出示,正音正形

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 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qiàn 依靠y ī 偃yǎ 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气概 gài

教师补充:(多音字) s āi 塞到 y à 轧制 l ūn 抡起

s è 堵塞 zhá 轧钢 l ú n 抡动

s à i 边塞 g á 轧帐

(词语) 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

俨然:形容很像。

凛然:严厉、严肃。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

艳羡:羡慕。

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

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

霎时:形容短时间。

克制:克服。

3、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

①详细复述,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②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作者小时侯在年三十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的故事。

(三) 精读感悟,捕捉人物心理

1、师问:通过复述,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喜欢戴花脸,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张花脸?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张脸谱,作者为什么喜欢它?

① 圈划、朗读描写花脸的语句: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② 抓关键词语,概括这张花脸的特点:特别——毫不凶恶,却有股字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③ 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2、师问:这张脸是不是很熟悉,是谁的脸谱?从文章哪里看出?

学生交流:这是关羽的脸谱。从下文卖花脸的小罗锅的话中知道,也可从与这个脸谱匹配的兵器上看出。

谁来读读小罗锅的话,从他的话中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会说话、会做生意,精明能干)

教师追问:这是怎样的兵器?

① 请学生齐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

② 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 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3、师问:作者把这刀、这花脸称之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学生交流:把它们称之为“宝贝”,是因为作者很喜欢它们。

教师追问:文中哪些描写写出了作者将得到花脸与刀时的心情?

学生回答:“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4、再问:这种心情在买好花脸和刀后有没有变化?试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 归途中,戴上花脸,执刀而立,引来羡慕的眼光,“使我快活之极”。(快活之极)

② 听舅舅讲关公的故事后,“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

(骄傲之至)

③ 到家后人见人夸,照着镜子,感觉“是个大关公”,一直戴着不肯摘。(想做关公)

④ 大年初一,“威风”十足,憋着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想成为真正的关公)

5、师问:为什么作者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关键在于他从舅舅那里知道了关公的英雄事迹。

播放《温酒斩华雄》与《过五关斩六将》的flash,并请看过《三国演义》的学生讲述故事。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作者在舅舅那里也知道了这两个故事,知道关羽是个大英雄,因此与其说喜欢关羽,想成为关羽,不如说是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

6、师问:作者得到“宝贝”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演花脸惹祸并受到了惩罚)

这些故事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汇报并朗读。

①“我”的调皮可爱。如:“这天我就故意躲在楼上……效果会更响亮!”“下午,来客进入客厅……哗啦啦粉粉碎。”“妈妈对我丢了个眼色……狼狈而逃。”“我躲在自己屋里……而是个可怜虫了”等。

② 亲人们对“我”的爱。如:“妈妈给我换上了只有拜祖宗……另眼看待了。”“就在这生死关头……看你耍大刀哪!”等。

③ 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如:“再看爸爸……梳得油光光的头发里。”“我因为和妹妹争吃糖瓜……大花脸也撕成碎片片”等。

④ “我”悟到的“祖传的经验”(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从生活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四) 布置作业,积累拓展迁移

1、小作文:写写你的心爱之物,三百字左右。

2、推荐阅读冯骥才的另一篇小说——《珍珠鸟》,了解作者其人。

3、积累词语与句子。

4、 画一副脸谱。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一、温故知新

1.朗读两个句子,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分别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幅动物变迁、植物荣枯的自然现象;第二句写出了高山榕给天地增亮丽、为山水添姿彩的壮美。关键是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从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再读一读。加深对排比句的认识与理解。

二、词语拾趣

1.读第一组词语,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第二、三、四组应该填上怎样的词语,填出来。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全班分小组进行词语接龙比赛。

比赛分两种:第一种是完成书上的填空练习。

第二种是拓展练习,先由教师出一个词语,一组一组接下去,接不上的组退出比赛,接到最后者获胜。

三、互动平台

1.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回忆本组课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3.小组交流,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怎样去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在写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感受,说方法。

四、口语交际

1.资料展示: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不经意间的浪费行为,可以是图像资料,也可以是搜集调查的数据资料,等等。

2.小组交流:你发现人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行为?这些行为造成了哪些损失?你觉得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节约?你准备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

3.全班交流:就以上问题通过小形式汇报。

五、习作百花园

1.回忆本组课文,说说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你觉得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2.提出本次写作要求。

3.学生讨论交流:你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你为什么珍爱它?你是怎么珍爱它的?

4.学生总结交流收获,深入思考后拟题写作。

5.学生写作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写作情况。

6.习作交流,指导修改。

对学生习作可以采用自评、他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使之更有文采,从而提高学生写作与修改的能力。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重点放在对话与交流上,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以调动学生写作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短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把你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读书感受。

思考:内心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4.选择你喜欢的段落仔细品读,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5.联系生活谈感受,说说你怎样理解内心的顽强是不可战胜的力量,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的

一、学习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体会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

四、掌握朱自清生平

教学重点一、抓住“文眼”——威尼斯的“别致”,如何体现为“水上之城”的自然风光的明媚和古老文化艺术的“华妙庄严”

二、第二自然段写景极简练,抒情极含蓄,且二者交融,宜深入细致地领略

教学设想一、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学时对所提及的知识不要求学生会全面弄明白,只要求弄懂主要内容,把握住叙述的层次和表达方法

二、不知思考题刚

1、联系《背影》复习有关作者朱自清的知识

2、学习自学全文,并写出段落提纲

3、前半篇写威尼斯“水上城”的特点,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进行描写?

4、作者如何抓住“文化艺术城市”这个特色写他的“华妙庄严”?

5、分析这篇游记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三、教具准备欧洲他国(意大利地图)一份彩色粉笔

教学要点介绍文章有关的背景材料及作者生平,初步理清构思脉络,讲析第1——4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威尼斯》(加着重号的板书),是朱自清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欧洲旅游结束回国以后写的这篇游记写的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文化古城,文章的内容虽然比我们读过得《背影》复杂,但仍然体现出他写景散文的特色,即把握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语言自然清新、生动。

二、教师启发

我们在初中已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么,谁能简单介绍朱自清的生平那?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县,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用三年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学业,毕业以后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在大学时代,朱自清就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拓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的散文作家,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诗文集》,毛泽东称赞他是“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三、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在亚得里亚海西北岸,意大利北部,它是有一百多个小岛构成的,城内河道纵横,作为总干道,就是第一节介绍的相反写的S的大运河,威尼斯的南面就是沙提,课文中重点介绍的圣马可方场,就在城的南部临海的地点。

四、学生课内自学课文并画出段落提纲

(一)教师重点解说

1、多音字解说

着着色(zhuo)(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

出了个高着(zhao)(计算,办法

着凉(zhao)(感受,受到)

你听着(zhe )(助词)

沈沉毅(chen)(这里同沉)(沉着)

沈阳(shen)(专门名同姓)

数数一下(shu)(逐个计算)

数次(shu )(几,几个)

数见不鲜(shuo)(屡次)

2、词语解释

花团簇锦;像花朵促成团,像锦缎集成堆。团聚成团;簇:集成堆。

华妙;华丽而美妙

阑干;同栏杆

沉毅;沉着刚毅

典丽风华;本指端庄美丽,富有风华和才华。

(二)提问;;本文分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明确

全文共分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绍“水上城市”的特点时,从平视(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和俯瞰(在圣马可方场的钟楼上看)两个观察角度,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为你死的明媚景色。

第二部分(3——9段)以圣马可方场为中心,按时间转移的顺序,向四周环视,先从东部的两个建筑写起然后写南面运河中的夜曲,接着介绍西北的两个(建筑写起)两个教堂,再写到方场东面的公园,全文的材料及丰富,但由于观察点交代清楚,所以全文的调理极为丰富,但由于观察点交代讲清楚,所以全文的调理层次极为分明。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教师讲述;威尼斯给人最初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是“别致”“别致”指跟寻常不同,即新奇可喜从第一节,看看威尼斯,是怎样“别致”的?

学生们回答,教师明确

别致1、交通工具,小火轮,“刚朵拉”

2、大街,大运河

3、小胡同:小河道四有十八条

4、分述不同的船的作用

A,轮船;在大街上走,像公共汽车

B,刚多拉;哪儿都去,摇橹的小船

5、桥多:三百七十八座

6、威尼斯人爱水:喜欢乘船

(二)提问: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解释威尼斯作为水上城市的特点的?

学生们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用亲切对话的方式,引起联想

2、比喻作者巧妙的使用比喻,有些地方配合起来用,构成双关

3、文笔很细密,体贴读者的心理

(二)教生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

教生共同归纳:本节是鸟瞰,从全局中看威尼斯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环俯视)

碧波中团花簇锦的陆州(俯视)

水天相接(远视)

天空明镜透明(感受)

江南水乡景色(对比穿插)、

北欧全景(对比穿插)

六、教师总结

文章第一句中的“别致”二字是全文的总文眼,下边从“水上之城”写其“明确”,文化艺术之城写其“华妙庄严”,写“明媚”又从两个视角摄影,第一段是平视,活画出一幅“河网之城图”第二段是俯瞰,活画出一幅“海上之城图”

七、课堂练习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看,与力矩相同的一组是

例;在圣马可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锦簇似地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2)已经近午了,树鸡在啼,狗睡在麦田里,野外的羊群里,时常发出羊的和谐的叫声

(3)这个亭聚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森林中却闪着烟火的红火光

(6)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八、课外作业

(1)背诵第一、二大段

(2)预习第二部分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高尚”等词语,理解“高尚、精美”等词语的意思。

2、能依据问题理解难句与重点句的意思,会用“既……又……”写句子。

3、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4、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用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

5、知道茶叶的种类、饮茶的好处,知道茶是茶的故乡,的茶具质地好,造型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三、教学准备:

歌曲《采茶舞曲》磁带、录音机、白纸数张、水彩笔一支、茶及茶具、热水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了解课文“说”了茶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2、研读第三段,了解茶具的特点,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过程

1、歌曲引入,解题设疑。

师:同学们,少年宫组织的“五小星”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老师从中了解到我们班同学都非常喜欢唱歌、听音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想听听吗?(仔细听好了!)

欣赏歌曲《采茶舞曲》

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谈略)

:一首优美的《采茶舞曲》仿佛使我们看到了茶农们在谷雨时节采茶的忙碌的场面。同学们,茶是现代文明的见证,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揭题:《说茶》

理解“说”—估计生(介绍、讲)

问: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

如:还有哪些名茶?

茶叶的制作有哪些工艺?

泡茶时先放茶还是先倒水?水温要几度?

人们常说的茶艺是指什么?……

2、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的问题有些课文中能直接解决,有些学了课文后到课外去探究。这节课让我们先接触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回忆初读课文的四步法---圈、划、标、记

学生自学

小组对话、交流(生字组词读三遍,提醒大家的内容。)

全班对话、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出示小黑板(带拼音的词语),请2号同学齐读,全班巩固词语齐读。

师:各组有没有提醒大家的地方?(交流)

yinbeishushangxiangtongbeixia饮料一杯解渴消暑高尚享受传统玻璃杯呷cihangyigancengyiqinshou瓷杯杭州清香飘逸甘甜曾经友谊飞禽走兽

3、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小组的合作,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真不简单。老师相信下一步学习中还是能够通过同学们的愉快合作,自学探究学到新的知识和本领。

单元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有困难的同学请课后题2帮助。(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出示)

出示:(1)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种类很多。(2)喝茶的好处很多。(3)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

师:老师建议快速阅读,先试着分段,再在每一个自然段中划出能够具体说明每一段意思的一个词语或短句,小组合作写在纸条上。(学生自学争取时间上台贴纸条。)

读后问:有何感觉?---估计学生(没有顺序,重复,很乱!)

理清顺序,存优去粗,纸条(再师生引读0

:到底从几方面介绍了茶(生归纳后标上分段记号“//”)

最早发现四千年前

我国是茶的故乡,(1-2)

茶叶的种类很多。茶可分为绿茶、红茶等6大类。

解渴消暑帮助消化既清醒头脑,又保护视力

饮茶好处很多(3-5)讲究色、香、味清水绿叶清香飘逸回味甘甜

增进人们的友谊一边品茶,一边交谈

各种质地造型优美

品茶讲究茶具(6)

值得观赏的艺术品更有趣味

4、品读课文,了解茶具特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细读第六自然段,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班内对话、交流。{如课后题4(2)理解后朗读训练}

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造型:形状、花纹、颜色等角度)

5、延伸作业

(1)说说今天学了课文,知道了有关茶的……(看板书)

(2)格推销员。-如何使你设计的产品很快上市,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产品说明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一、二两段,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按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作业巩固,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课文讲了茶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深入阅读课文,自学探究。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是茶的故乡?

最早

四千年前(两方面理解)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总分段结构。

不懂提问。

学习第二段。

默读比较相似之处。(总分段)

学习第4自然段。

(1)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3)选择好词好句朗读。

交流:

总起句(过渡句):饮茶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理解:品茶“与”饮茶“不同?饮茶即喝茶,品茶讲究茶具,讲究用水,讲究程序,讲究茶叶的色、香、味,须细细品尝,是享受。(举“西湖龙井”说明)

尝茶体味。

朗读训练。

自学3、5段。

轻读,同桌说说从几方面讲茶的好处多。

汇报板书:解渴消暑

帮助消化

既清醒头脑,又保护视力。

用“既……又……”造句。

小组交流怎样用茶增进友谊。

模仿第三段写法,写一段话。(自说—交流)

3、作业:

《作业本》7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麋鹿》是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揭示了它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描写了它曾经遭受偷盗、杀戮和被运往西方的不幸命运,突出了它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在大自然中茁壮成长,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珍稀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全文七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特点和叙写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介绍对象麋鹿以及它的生活场所。

先以特写镜头展示麋鹿出没。

接着写麋鹿的生活场所——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末点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这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概括介绍麋鹿的奇特外形——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有“四不象”之称,可见“奇特”了。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先指明麋鹿属于哺乳动物,继交待它的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在具体写它的独特角型,最长的尾巴,宽大的蹄子和随着季节变幻的毛色,同时也叙写了如此外形特点及各自的妙用。

第三层(第四自然段):介绍麋鹿自然繁殖力很低的原因是孕期长、产子少、发育缓慢。

第三段(第五至七自然段):叙写麋鹿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这一段也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五自然段):写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麋鹿,后来逐渐稀少乃至销声匿迹,尤其是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偷盗、杀戮,以致在国内几乎绝迹。

第二层(第六自然段):介绍麋鹿在国外的悲惨命运和在英国的繁殖情况。“大部分相继死去”和“只有”既有对比作用,又引出在英国繁殖情况的介绍,为后来的我国引进作了铺垫。

第三层(第七自然段):介绍我国何时引进多少麋鹿,安置在什么地方——突出麋鹿“回归故乡”、“回归自然”、结束“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尤其是它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既指出了麋鹿的现状,又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珍稀动物的重视和保护。

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学生学习课文,除了了解课文内容,还要用自己的话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传奇色彩。因此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着解说员的样子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传奇色彩。3.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我预定三课时完成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设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和朗读情况,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我是小小解说员”等环节来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最后我布置“送一份美好的祝愿给麋鹿”的作业。

第三课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情景,让学生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色彩。

四.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

麋鹿 黄海滩涂 生活习性

(理想场所) 传奇色彩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

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P121

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有20xx来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讨论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披挂象鞍

重回战场

挖掘墓坑

3.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引导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同时在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习方向。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引导学生研读第十四自然段,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句段,然后划记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它真挚的情感,解决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二)分组自学“披挂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组,交待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共同研讨

(三)讨论交流“披挂象鞍”部分的读书感受。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走进了嘎羧的心,它临死前要披挂上象鞍是因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文中的嘎羧不会说话,作者通过描写它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它内心的情感。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事例,品味当中的细节描写,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在书中写一写,就能体会到它内心的情感,读懂它的心。

(四)讨论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读书感受,理解嘎羧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引导学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艰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沉”字的深层含义,体会嘎羧奋力挖掘墓坑的内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2.想象说话,走进嘎羧。

26年前,它曾经和战友们在这里,26年后,它仍旧要和战友们。

3.引导学生探究嘎羧的内心: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啊?你们读懂了吗?

4.读描写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进行写话训练。

5.交流写话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五、总结延伸

1.总结全课,明确下节课学习任务。

嘎羧是一头战象,我们却从这些感人的事例当中,从这些生动细致的描写当中,体会到它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创作体会里写道: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丰富的情感,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还具有怎样丰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布置课外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抓事例品细节悟情感

披挂象鞍神态壮士

重回战场动作英雄

挖掘墓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11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村民与嘎羧之间的真挚情感。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练笔。

4.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作品,了解沈石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二、指导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讲述。

三、品读相关句段,感受嘎羧和村民之间的真挚情感,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学习抓住神态动作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语。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教育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五、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六、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简笔画)

课后反思记载

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上课时,首先出示文题,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问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稀有动物,有的认为去访问某个建筑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继续阅读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情感教育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

师生活动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

悬崖——爷爷

夜色归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课后反思记载

本课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在教授本课以朗读为主,体会句子的含义后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感悟,体会.尤其是学第五自然段,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的想象里非常丰富,而且能读出美感.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诵课文里的段落。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表达——美丽的大自然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观察一处感兴趣的美好的景物,并写下来。可供观察的景物有很多,包括一些自然景观,如日出日落、冬去春来、云飘雪降等;包括一些人文景观,如有名的公园、名胜古迹、幽静的乡村或是现代化的大都市等。要求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仔细观察,并把它写下来。在描写中抒发自己对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⒈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并且能细致观察。在观察时做到观察有序、观察有物,同时要抓住所选景物的独特之处仔细观察。

⒉描写是要做到用词准确、生动,并能适时加以议论,借物抒情。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审题,弄懂文题的要求,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二、回忆学习过的写景的作文的基本写法。

三、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作文时最需要仔细思考的。观察时就应该满含情感,要用一双含情的眼睛去观察自己所选择的景物,在写作时才能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得笔下的景物充满了生命力。

四、要充分运用生活积累,把所选的景物的独特之处写出来。

五、阅读一些写景的作文或是名家名篇,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尤其是本板块学到的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也可以尝试着去运用。

六、写后要反复诵读,学习自己修改。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三、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

投影出示: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渲染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五、质疑问难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六、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七、精读品味

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②、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图文对照,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A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第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要求

1.了解破折号的作用并会使用。

2.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3.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重点难点

1.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重点句幻灯片

一 温故知新

1.字义的理解。

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时,要先把句子反复读上几遍,结合加点字所处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2.认识破折号。

破折号是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拟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即破折号的作用是:①解释说明;②表示递进;③表示声音延长;④表示转折;⑤加强重点。

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点符号。它的主要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①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②表示话题的转变。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表示声音的延长。⑤表示引出下文。⑥表示总结上文。⑦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⑧用在副标题的前面。⑨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3.拓展交流。

阅读三个小朋友的发言,结合课文的内容体会他们的想法,感受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己从文中找一些重点词句或重要的场面、情节,仔细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并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 阅读平台

1.这两则寓言诗都告诉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去认识它们。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1)“我并不羡慕你这种囚徒的生活。”意思是鲤鱼对金鱼的“自由”并不羡慕,在鲤鱼看来,金鱼永远生活在鱼缸里,这根本不是自由,只是像生活在牢笼中的囚徒罢了,体现了鲤鱼对真正自由的追求。

(2)“我虽然由于不慎遭受了灾难,但我毕竟领略过江湖的广阔。”这句话是鲤鱼对金鱼的反驳。鲤鱼说自己虽然大难临头,但以前自己在广阔的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见识过许多美好的事物,虽死无憾。而金鱼虽然能苟活一世,却毫无自由,这样的生活和囚徒没什么区别。

三 积少成多

这部分十二个词语都是成语,每个成语都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学生可以查找资料,把这十二个成语故事找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道理,理解成语的含义。

四 口语交际

1.导入: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

2.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交流明确:

(1)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2)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

(3)倾听别人的发言时要边听边思考。

3.准备发言。

自己再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自己先小声说一说。

4.进行活动。

(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进一步明确对听、说者的要求。

(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

(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大王”。

五 习作

1.出示习作要求。

(1)以“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为题,想象自己有哪些经历。

(2)要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你是怎样得到尼尔斯的鹅的,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

(3)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告诉别人什么?想象一下再确定习作内容。

2.开始习作。

(1)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要求,弄清写作的内容和题目。

(2)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体会尼尔斯历险的经过,想象自己将要经历的故事情节。

(3)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写完后认真修改。

范文:

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我家养了许多鹅。一天,我正在院子里看故事《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我一看表,离上课只有几分钟了。“怎么办呢?”我心急火燎地叫着,准备走出家门。这时,突然从鹅群中间站出一只比普通鹅大几倍的天鹅,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难道尼尔斯的鹅来到我家了?”我正疑惑着,天鹅说:“快来,我驮你去上学。” 我心里感到又害怕又新奇好玩儿。我试着爬到天鹅的背上,天鹅拍着翅膀飞了起来。三四分钟就到学校了,我激动地叫道:“我到了!”

天鹅轻轻落在校园里,周围的同学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从鹅背上下来。天鹅飞走后,一下子围上来许多同学问我怎么回事,我也有点儿说不清。

下午放学,天鹅从天空飞下来接我回家。我向同学们炫耀:“这是我的私人飞机!”平时走回家要四五十分钟,而现在五六分钟就搞定了。我的作业也很少,写完作业后就去河边玩儿。现在既然有天鹅了,我就可以好好在河里玩儿了。我指给天鹅看河里的鱼,天鹅把头伸进水里,等伸出水面后,嘴里已有三四条鱼了。我把鱼放进大口袋里,高兴地想:如果把鱼卖了,不就赚钱了吗?我们一直捉到天黑,捉了满满一袋鱼。我拿到菜市场,卖了好多钱,啊!太爽了!几天下来,我赚了一百多元钱。

我越来越喜欢这只天鹅了,简直和它形影不离。

这天,我们学校到山区举行马拉松比赛。我故意跑得很慢,等到周围没人时,我吹了一声口哨,天鹅从天而降,驮上我向终点飞去。不一会儿我就到终点了。天鹅飞走了,我坐在终点等着同学们。同学们跑到终点,看到我,都十分奇怪,我没理他们。最后,我得到了冠军奖杯。

现在,除了上课我一步也不离开天鹅了。平时,我和天鹅经常在天空中闲游。有一次我们无意间落在一个院子里,我看开着门,就走进屋里,屋里没有人,突然我看见桌上放着200元钱,我想到老早就想买一个MP4,可才攒了一百多块钱,如果加上这200元钱……我再次环顾四周,没人!我赶紧把钱装进了口袋,叫天鹅把我带回家里。

第二天,没人发现。第三天,没人吭声……我得意极了,又要天鹅带我去那个地方。但天鹅就是不起飞,可能它识破我的诡计了。我生气了,就说:“你不去,我去!”

我一个人跑到那个院子里,翻起钱来。突然,从门外进来一群拿着棍棒的家伙,嘴里喊着:“抓住他,是他偷的钱!”我慌了,赶紧从窗户逃了出来,他们紧追不放。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天鹅从天而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和他们打了起来。我想帮天鹅,可天鹅扇动翅膀不让我靠近,好像在说:“快走!这里有我!”我赶紧往家跑,身后只听见噼噼啪啪的敲打声。

我边跑边流泪。我知道我错了,一开始我就错了。我把天鹅当作我的工具,让它接送我上学,让它帮我捉鱼挣钱,让它帮我作弊跑完马拉松……我错了,我完全错了。我跑回家,拿出那300多元钱,站在家门口等着天鹅回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