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敬业的小编醉清风给大家整理的第四课《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12篇。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植物的向性运动(A);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A);
3、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C);
4、其它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及主要生理功能(A)
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顶端优势的了解,培养学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辨证思想。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它植物激素等五部分内容。以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述前面三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讲述后面两部分内容并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和小结。
教材以三个问题导出“植物的激素调节”,接着以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植物的向性运动”上。对向性运动进行了定义,并阐明向性运动的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达尔文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推想,接着介绍了温特实验及结论,最后简单介绍郭葛的分离实验与鉴定结果。
教材的第三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生长素对植物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这一特点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所作用的植物器官有关,并通过顶端优胜加强理解这一特点。
后两部分(第二课时内容)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指导预习、提问、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并讲解来突出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通过讲解“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并通过欣赏电影了解“顶端优势”现象来突破)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的一些概念对于学生是陌生的,课本通过学生熟悉的举例步步深入,因此本节的教学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图片,然后再举例、讨论、分析,引入课题,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把抽象的“生长素”和实实在在的“向性运动”联系到一起,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感知规律。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本节课通过自制动画、配音、字幕、图片、音乐、下载影片等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演示和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图片引入课题,同时播放音乐,以增强欣赏效果,提高学生兴趣;自制动画主要用于讲解达尔文和温特实验,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感知的欲望和效果;字幕的出现和动画演示过程都有相关配音,避免媒体演示过程的单调感;播放有关“顶端优势”的影片加深对生长素作用双重性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B案
教学准备
张家界山水的图片;配合朗读的音乐。
教学过程
↘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①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索溪峪的“野”
②读了课题,老师有疑问了:“索溪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索溪”是张家界的一条山溪,那“峪”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根据字形来揣摩它的意思。(“峪”就是“山谷”的意思。看来,根据字形揣摩词义真是个不错的方法呢。)
↘读课文,解疑惑
①我们知道“索溪峪”的意思了,至于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②学生解疑。如有困难,则教师提示:
“野”的本来意思是什么?那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由此引导学生得出“野”在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饰的。
③那么文章从哪些些方面写了“索溪峪”原始、自然的野趣呢?(山、水、野物以及人)
↘精读课文,谈“野”论野
①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个方面,画出� ②比较品评,感悟山“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学说到其中一句,建议将其它两句话一起出示研读,引导比较、体会。
(2)借助图片理解“断壁悬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不拘一格”等词语之意来引导学生分别感受“索溪峪”的山惊险之美、磅礴之美、变化之美。
(3)选择其中一句,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③领悟写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其实,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导体会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④体会野物的“野”。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3)野性十足的猴子惊得游客慌不择路。有感情齐读课文,读出“野”趣来
⑤体会人的“野”
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返朴归真)
大致理解返朴归真的意思。
再读这一段,看看游客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读全文,探“野”品“野”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②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师提问,生都去过哪里旅游,请生回答
(2) 猜想师怎么去旅游的?从而导入本课,板书《索溪峪的“野”》
二、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野”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②自学文中生字词
③文章从哪几方面讲索溪峪的“野”
(二)检查初读情况,回答问题,读准生字词,理解词意
(三)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方面来讲
(1)索溪峪的山“野”
①出示各个名山图片,通过与桂林、黄山、庐山等名山比较,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二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2)索溪峪的水“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3)索溪峪的动物“野”
①出示动物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动物“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2)索溪峪的人“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人“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3)山野、水野,山水都野,带动的整个人都野起来了,使人不免的放松心情,回归自然,所以返璞归真。思考问题:作者在领略了这一切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4)小结:课文开头先概括索溪峪的一个总的 特点是“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描述,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在山水间行走的游人也是野的,最后总结出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5)想一想课文为了描写索溪峪的野,运用了怎样的文章结构?
山野(分)
野(总) 水野 (分)
动物野(分)
人野(分)
三、课堂总结
10月,我执教的《索溪峪的“野”》参加了电教仪器站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竞赛课。第一次接触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语文教学,虽然是围绕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来设计的,虽然深入地解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课堂上师生合作愉快,但这堂课,留给我很多的思考。
一、成功之处
1、朗读声情并茂:
课文通过描述索溪峪的“山”、“动物”、“游人”、“水”四个方面的内容,写出了索溪峪的美是一种纯天然的,不经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是一种野性的美。语言非常优美,“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让我们用朗读来展现那迷人的风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跃跃欲试,我真诚地给予引导,鼓励他们将一段段文字读成一幅幅画面。“谁为这段画面配音?”“给个机会让老师读读,好吗?”“老师,您的朗读让我感悟到了索溪峪山的磅薄之美!”“老师,您读出了索溪峪的大气,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谢谢同学们给予老师这么高的评价,有没有勇气挑战老师?”激励的语言点燃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着,用情地朗读,细细地品味,真诚地评价,在充分感悟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也感悟到了索溪峪的野性的美,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漾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创设情境进入课题后,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网上游览张家界,为学生构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课上,我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课堂师生合作愉悦:
课堂教学是心与文本的对话,是心与心的交流,在柔美的音乐中进入情境。生生、师生之间开心地表达,真诚地交流,学习氛围热烈、轻松。朗读入情入境,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二、有待改进之处
1、本节课教学容量过大:
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要完成对课文的初读感知,细读感悟,品读积累,还要浏览和欣赏网上相关文字、图片、录像,在短短四十分钟内要完成是不现实的。教学中,我偏重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真正让学生上网浏览的时间只有十多分钟,能看到的内容实在有限,我觉得语文味太浓,而缺少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重新调整教学环节,将初读感知、细读感悟分开进行,集中网上交流、品读积累。
2、缺少人机互动:
网络的优势之一就是交互性强,便于进行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而这堂课几乎就没有师生间的人机协作互动,网络所提供给学生的大量图片、文字等素材资料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我觉得,整合课中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虽不能过分依赖,但也可充分利用。如果在教学中,设立交流互动板块,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感知、感受提交共享。那么,最终会内化为对文本的理解,成为学生的东西,真正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思考:网络环境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的特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的有机整体中,其主体是课堂而非信息技术。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所以,我认为,课堂应以教材蕴含的情趣为源头,以教师的情感外观为主导,在媒体的助推下,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调动师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写出了读书人的乐趣。作为教语文的“小夫子”,我认为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欣赏,一起分析书中好文章,既是教者的乐趣,又是学者的乐趣。学习语文,是实现与文本对话,感悟文本的过程。这是我教《索溪峪的“野”》一文体味到的。
为了讲《索溪峪的“野”》一课,我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上网下载了许多有关索溪峪的图片,如百丈峡等。我想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积累些写景的好词句,体验到索溪峪的奇妙,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我在课前提问学生对“野”的理解,之后让学生阅读文本,欣赏下载来的图片,分析不懂的词语,最后问学生们索溪峪美不美,有什么感想,还留了课后作业,做索溪峪的小导游该怎样解说。一堂课下来,虽然很累,但是满怀激情的我毫无放弃微笑和甜美的语调。在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合上了课本,三三两两的走出了教室,就在这一时刻,我突然感到有一种失落,为什么没有学生和我谈谈索溪峪呢?难道学完了,就真的完了吗?我不安的思索起来。
这样美的索溪峪,我没有去过,但是在备课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出那“野”的山,那“野”的水,那“野”的猴子,甚至感觉着自己就是那“野”的人群中的一个。为什么学生们课下不谈谈自己的感受呢?难道他们没有体验到──是的,就是这样,一堂课中,学生也读了,也听了,也讲了一些词、句、段,但是没有联系自己的生活。所以,一堂课下来,并没有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自然那些图片、动人的词句随着下课的铃声也过去了。我自认为的一堂好课,满堂的激情,就这样的过去了。
我和朋友们谈论山水,记得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是真山水原无价,最好文章只近情。”每当这时,我都想象着那可爱的桂林山水。而读小学时,学完《桂林山水》之后,总没有今天的想象。教了这堂《索溪峪的“野”》,我才明白:十几年的生活体验,为我想象插上了翅膀。没有来自生活的体验,再美的文章,也只是一篇文字。那么,一堂好课,也应该是学生从自己的经验起步,对照着走进文本,最终才会沉浸在文本的美妙中。下课了才会恋恋不舍,回味无穷。
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质上是“逗”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看作风筝用线“牵”在手中,“牵”到自己的设计中。应该是学生自己走进去,和老师一同欣赏,一同谈论分析。虽然课讲得不成功,但我明白了:我遗失了学生的童心,文本是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更重要的一点应该记住,学生没有教师那么多年的人生经历。
【教材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课文,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学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用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索溪峪的风景区是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4、引导学生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索溪峪风光的自然的、没有人工雕琢的美,并用朗读的方法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2、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媒体运用】
1、索溪峪的vcd。
2、音乐《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一、背诵入手,回顾学法
让学生背诵《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回顾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由“野”存疑,切入教材
1、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样的课题,你想说些什么?
2、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同学们,野字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在本课又是什么意思?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请同学们用笔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过渡:作者围绕“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个方面来写,而且每一节就写了一个意思的内容。每段开头还用了总起句引领下文,条理多么清晰口口呀!指名四人分别读“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小节。)
三、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1、这几位同学读得很准确,通过读课文,老师想同学们一定初步感受到了索溪峪野性的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结合阅读提示进行学习,同学们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几个要求?
2、我们还有哪几个问题没有解决?
①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②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3、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四、以法促学,探究教材
1、首先我们来学习文章描写“山野”的部分。针对这样的目标,让学生谈谈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学生汇报:
⑴读书画简笔画。
⑵朗读欣赏。
⑶品词析句。
⑷边读边想象。
⑸总合收集的材料进行学习。
3、同学们的阅读方法真多也很好,看来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现在我们就走近索溪峪的山,去感受它,去拥抱它吧!待会儿我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⑴作者先概括写山是野的,然后从“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来具体描写山的野性美。作者还运用了对比写法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⑵作者从三个角度来写山的野性美,哪种美你感受最深?(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汇报,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想象读、齐读、合作读……)
⑶老师把收集到的图片、vcd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索溪峪山的这种野性的美。
⑷出示长句:“这是一种随心所欲、别具一格的美……好似窈窕淑女……”(让学生反复读,边读边想,想象山的形态,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体会山的特点。)
⑸出示这一长句的另一排列,体会句式的整齐及韵律美:
直插云天,敢戏白云,
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
抱成团伙,便高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5、小结:这样的长句,不是作者信手拈来,它使我们不仅了解索溪峪的山各种形态,更使我们看到作者由于仔细观察、考察用词,给我们展示了诗画般的语句。
6、设疑过渡:索溪峪的山千变万化,鬼斧神工,野性十足,这种美是一种独特的美,真是“此山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索溪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网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咱们同学跟父母去旅过游吗?到过哪些地方?什么特点使你最难忘?如果让你把它写下来,你怎样来命名?(学生交流)
著名的作家曹敬庄,他游览过索溪峪后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他用什么来命名的?
(索溪峪的“野”。)
二、自提疑问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三、解答疑惑
哪种“野”给你的印象最深,有理由吗?
学生交流:同学们刚才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美句品读
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好好看一看,有情有味地读一读。
下面我们来读你喜欢的句子,每人只能读一句,机会难得,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地先来。
如:“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闻名就使人胆颤。”要求:语速、语调、感情
(师范读。)
你觉得老师是怎样处理这句话的?同学们要读得精彩,还得练练。
生带感情朗读此句。接着交流其它句子。
很多同学都喜欢描写山的这段。我自然也不例外。山峰的奇特、山峰的苍翠,山峰的秀丽是索溪浴最显著的特色之一。现在让我们点击“山是野的”相关链接,领略一下索溪浴的自然之美。
看了这幽谷野林,雄壮广阔的景色之后,你想起了课文中哪些话和词?
生交流。
大家还想不想读这段话?那就让我们带上耳麦,点击“我想读”的相关链接,在美妙的歌曲中自由地吟诵、陶醉。(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尽情地诵读,体会出作者的表达方式。)
五、学习表达
作者怎么就能把没有生命的景物写得丰姿神韵,荡气回肠?
(抓住事物的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
(出示索溪峪的风光录像。)
看后谁能模仿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说一段话?
生交流。
师配乐吟诵:我实在惊讶,天公究竟用了什么神奇的力量,给大自然造出了如此变化无穷、美妙绝伦的景物。峰随水转,水随峰绕,把人的想象引进一个神秘迷人的境界中去,那山变化无穷,仪态万方,月影青山,素裹万籁,像一首抒情的诗,像一幅奇妙的画。那水是时间深处飘飞出的一匹彩带,温软、碧绿、清澈、空灵,水生千娇,水造百媚,万物因水,皆有生机,索溪的山水更是生命的诗情画意,是天地间漫舞的精灵,以凌波微步在心间飘摇。
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美妙富丽的文采,现在点击“难忘索溪峪”的相关链接,再来读一读大作家峻青的优美文章。
读完后你对索溪浴又有了哪些新的想法?交流。
(此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表达方式。)
六、上网浏览
课文学到这了,你对索溪浴还有什么想问的?想知道的?
根据老师推荐的站点,自由浏览、尽情畅游。
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课后继续搜索,把你查到的资料、图片作成一份电脑手抄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点
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
索溪峪自然风光的录像带、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了课题,老师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紧扣课题中的哪一个字来写的?(野)那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野”字上要加一个引号呢?)
师:这个问题就等我们学完课文之后再请同学来回答。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完成问题: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黑板出示难读的词语,请学生读。
3、学生汇报自读后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板书:山、水、动物、人)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通过自己读,我们已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野山、野水、充满野性的动物和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三、合作探究,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下面请分四人小组按要求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合作探究:索溪峪的山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内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2、小组汇报探究的结果
(1)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2)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后请其他同学评一评,再分男女读相关的句子。
(3)老师读写山的惊险的句子,学生想象、评价。
(4)全班配乐朗读。
四、学法延伸,自学描写水、动物、人的段落。
读完这一段话,我们仿佛置身于索溪峪那惊险、磅礴、不拘一格、千姿百态的的山中,也不得不惊叹于她那纯天然的、野性的美。那么,索溪峪的水、动物、人又是怎样的呢?下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学习。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一位同学:该采取什么方法去学习你们喜欢的段落呢?
1、学生自学喜欢的段落,教师随机指导。
2、学习汇报:说一说索溪峪的水、动物、人的野各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如:做小导游、当摄影师、有感情地朗读等。)
五、体会感情。
同学们,那惊险的山、调皮的水、顽皮的猴子、率真的人们,你们喜欢吗?那这种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野性、自然、纯朴、纯真)
现在,你们明白了课题中野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吗?(野字的真正含义是指索溪峪的那种天然、野性、纯朴的美。)
那么作者置身于这样的山水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在作者的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么你们读了这篇文章,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学生畅谈,教师点拨学生从文章的表达方法和索溪峪天然的自然风光两方面谈。)
看得出来,此时的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在上课前我叫大家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六、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又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其实,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惊险的华山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祖国壮美的山河。
板书设计
结合《索溪峪的“野”》谈合作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曾谆谆教诲我们,“把开发文明宝库的钥匙尽我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小组的交流合作”三个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这样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我在语文的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有迷茫,有感悟,现在我结合《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谈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体会。
一、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合作学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学习中充满温情与友爱,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平等和宽松,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首先,我从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关系入手,为合作学习做精神准备。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更应该与学生共同参与合作,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我总是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关于搜集张家界资料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作为一名合作的参与者,我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同学们一起上网浏览;和他们一道做资料整理等。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学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愿意与我一起讨论与解决,也敢于对我的看法提出质疑,师生间进行合作与交流成为了可能。
其次,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围。
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是他们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以往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独领风骚。成绩较差的同学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从平时出发,让这些差生多表现自己的优点,使他们自己树立信心,让那些优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我在平时的训练中,开展组内评出“忠实听众”,“最佳主持”,“优秀组长”,“合作星”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和老师的激励,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形成平等的学习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人拼凑在一起,而应该对时间和人员等有合理的配置,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小组合作只能成为几个人的共同学习,而达不到小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与提高的目的。据此,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有合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人员:
小组人员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小组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也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在小组交流读书体会,探究感悟索溪峪的野时,我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不同,在各小组中合理地安排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形成了以6人为单位的小组。并且,每小组还选出了小组长,以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
2、合理配置合作时间: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在小组合作的时间配置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讨论、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在组织学生汇报自学体会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感悟、质疑,以产生对所需讨论的问题的见解,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进一步合作,形成小组的统一结果,在此过程中,我根据合作内容的需要,给予学生适宜的时间配置,以达到合作的充分。
3、合理配置合作内容:
合作内容是指每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具体问题。制定的合作内容的好坏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因此,我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表达。交流之后,提出合适的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认知目标,在《索溪峪的野》这课中,学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语言美,或领悟作者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质疑解疑。这样,在合作内容上体现出层次性,难易程度,使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
没有反馈,汉有评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长久地进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地给予反馈。展现优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进行合作的信心和兴趣;纠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学生合作学习后,我首先对他们的合作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最活跃的小组、最有收获的小组、最团结互助的小组等,还将合作学习的评价和班级的“合作星”评比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在合作过程评价的同时,反馈合作学习的成果。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合作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在小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我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合作的胜利!
我们的课堂应当还给学生,整个语文课程如能让学生参与起来,这要比教师一人“一言堂”的教学效果要好,本篇文章开始教师只讲了索溪峪景色的“野”,紧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还描写了其他景色是怎样的“野”法,同时抽两个学生讲这两部分内容。班中有一名学生异常活跃,自告奋勇讲第一部分内容,在他的带领下,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充分参与话题的讨论,许多教学问题迎刃而解,真理也许是在这种轻松的讨论、辩论环境中自然而出吧!
但其中,也发现强调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活跃的同学谈得较多,没有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评价也存在不足,在场面热闹,积极参与背后还应该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切活动都应该为语文学习服务。
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一名同学在日记中竟然模仿本篇课文写了一篇《猕猴区的“野”》,语言活泼,猕猴所独有的、天生的野在他的笔触下富有灵性,他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是很欣喜的。同时,引导学生作文写出自己的特色,这样你的文章也有新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感情朗读、让学生自由为导游配解说词、当摄影师拍风景照。
教学准备:索溪峪自然风光的录像带、音乐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到哪里旅游过?今天,老师来采访一下,除了长沙,你们还去过哪些地方?
生答:……。
师:同学们,你们相信吗?老师去过世界各地,什么都见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如画卷的桂林、迷人的张家界、鸟的天堂、水上城市威尼斯……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生答:通过读书去的。)
师:老师是通过读书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的。文章写得好,书读得好,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曹敬庄去游览张家界的索溪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了课题,老师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紧扣课题中的哪一个字来写的?(野)那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野”字上要加一个引号呢?)
师:这个问题就等我们学完课文之后再请同学来回答。
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大声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小黑板出示难读的词语,请学生读。
3、学生汇报自读后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板书:山、水、动物、人)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通过自己读,我们已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野山、野水、充满野性的动物和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三、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第二自然段。
1、下面请分四人小组按要求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合作探究:索溪峪的山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2)、美美地在小组内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2、小组汇报探究的结果
(1)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2)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后请其他同学评一评,再分男女读相关的句子。
(3)老师读写山的惊险的句子,学生想象、评价。
(4)全班配乐朗读。
四、学法延伸,自由组合学习描写水、动物、人的段落。
读完这一段话,我们仿佛置身于索溪峪那惊险、磅礴、不拘一格、千姿百态的的山中,也不得不惊叹于她那纯天然的、野性的美。那么,索溪峪的水、动物、人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你们最喜欢的段落一起学习。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一位同学:该采取什么方法去学习你们喜欢的段落呢?又可以用什么方式汇报更吸引同学们呢?(学生回答)
1、自由组成小组学习喜欢的段落,教师随机指导。
2、小组汇报:说一说索溪峪的水、动物、人的野各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如:做小导游、当摄影师、有感情地朗读等。)
3、评出各种最佳学习小组(如:最积极的小组、效果最好的小组、最团结的小组)。
五、体会感情。
同学们,那惊险的山、调皮的水、顽皮的猴子、率真的人们,你们喜欢吗?那这种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野性、自然、纯朴、纯真)
现在,你们明白了课题中野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吗?(野字的真正含义是指索溪峪的那种天然、野性、纯朴的美。)
那么作者置身于这样的山水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在作者的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么你们读了这篇文章,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学生畅谈,教师点拨学生从文章的表达方法和索溪峪天然的自然风光两方面谈。)
看得出来,此时的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在上课前我叫大家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六、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又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其实,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惊险的华山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祖国壮美的山河。
板书设计:
19 索溪峪的“野”
总:概括特点(野)
山: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分:具体描述 水:像调皮、充满灵气的孩子
动物:顽皮的猴子
人:率真、质朴
总:作者的感受(快慰、清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城市之肺”的作用以及怎样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从而认识减少污染的重要性;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关键词句体会“城市之肺”的作用知道怎样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树木抗污能力强弱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回顾曾学过的说明文以及此类文章的特点
一、开门见山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板书:城市之肺注意“肺”字的书写。
2.齐读课题,质疑,预设:“城市之肺”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⑴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城市之肺”是什么?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
2.交流反馈:
⑴指名分段朗读,随机正音;
⑵指名回答。
三、深入研读
(一)“城市之肺”的作用
1.课件出示句子一:
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⑴指名读,质疑,预设:为什么把花草树木比作“绿色卫士”,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
⑵花草树木如何充当“绿色卫士”这个角色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句二)。
树林能抗击风沙的侵袭。分布合理的树林和灌木丛,能大大减弱噪音,有显著地隔音效果,“绿色卫士”还有助于保护土壤和建筑物,使它们免受阳光暴晒。在炎热的夏天,小花园或树阴下的气温要比空旷处的气温低。
指名读,联系实际和二年级学过的《绿色卫兵》谈谈。
⑶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重点句
预设:
课件出示句三:
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容貌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⑴指名读;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能吸收二氧化碳,能降低灰尘污染)
⑶这就是“绿色卫士”的作用,它和我们人类身体器官——肺的作用一样,
难怪作者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
⑷指导朗读(抓住“因为……不仅……而且……”)。
课件出示句四:
幸运的是,有这些可爱的“绿色卫士”在保护着人们;它们本身还会产生多种消灭细菌的物质,如痢疾病菌接触杨树叶后会死亡。
⑴指名读。
⑵补充课外资料:了解杨树是怎样消灭痢疾病菌的。
⑶像这样能消灭细菌的树木仅仅只有杨树吗?(不是的)课文中只介绍了一种,像这种方法在说明文中叫——(举例子)。
⑷谈感受(欣喜地,骄傲的),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二)怎样更好地发挥“城市之肺”的功能
过渡:是啊,“城市之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它给人类带来了欢乐和健康,它付出了如此之多却又得到了什么?
1.指名回答(未老先衰、加速死亡)
找出具体语句,课件出示句五:
一棵榆树,生长在森林中可以活三百年,而生长在城市里,它的寿命却可能只有四五十年。一棵椴树,在森林中能活四百年,在城市里只能活五十至七十年。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会使树木的生长速度降低一半
2.找出具体语句,课件出示
⑴配乐,师生动情诵读。
⑵读者读者,你想到了什么?(树木的无私奉献,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3.从环保的话题引入我们人类该怎么做?我们不但要保护环境,更要改善环境,所以我们在绿化城市时——课件出示句六:
所以,我们在绿化城市到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树木所具有的特性,使它们在城市中更好地发挥“肺”的功能。
⑴能从文中找到有利的依据吗?
⑵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抗污能力强或其它方面的花草树木”的资料。
四、升化主题,拓展练笔
过渡: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花草树木不仅仅是美化环境这么简单,它们还有着更深层意义上的作用,接下来请同学们就以你搜集到得一棵树的身份来写写
1.课件出示:
我是一棵×树,人们把我比作“城市之肺”,
在这里,我想对人们说
(至少用上两种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
城市之肺
作用因为……不仅……而且……
不同的特性→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