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优秀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p70~71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师:把71页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8

3.出示

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基本性质》 篇2

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对策: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预案:

一、复习

1、36÷4=( )÷8=( )÷2

24÷12=48÷( )=12÷( )=6÷( )

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规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或除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

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 新授

(一)认识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例题3

师:先说出质量与体积的比是几,再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比的比值相同,说明了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也相等,用连等号来表示。

板书:4:5=16:20=40:50

3、 师:观察这个等式,什么在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没变?(让学生结合等式中的数据进行说明)

4、 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教师板书)

5、比的前项与后项可不可以同时乘以0,为什么?可不可以同时除以0?

板书中补充:(0除外)

说明: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

5、 你觉得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6、 运用:出示第71页上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组织交流。说明填写理由。

7、我们看一下这三组比,前后两个比的比值虽然相同,但是哪个比看上去更简单一点?

师:我们把像这样的比(8:5、3:5)叫做最简单整数比。想一下,最简单整数比有什么特征?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且只有公因数1

(二)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 出示例题4

提问:这三个比分别是怎样的比?

整数比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先自己独立尝试

组织交流。教师板书。追问:为什么要除以6?体会到要同时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2、巩固:化简比: 21:35 24:36 85:68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评析,体会方法。

3、出示第二个比,提问:怎样将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你们是否在想:如果是整数比我们就也可以化简了,对吗?那怎样将它们变成整数比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5/6:3/4=(5/6╳12):(3/4╳12)=10:9

师:这里为什么要同时乘以12

引导学生要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不乘最小公倍数会出现什么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怎样将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巩固:化简比: 1/2:1/3 3/5:4/7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评析,体会方法。

5、出示1.8:0.09

师:这是一个什么比?那应该怎样化简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1.8:0.09=(1.8╳100):(0.09╳100)=180:9=20:1

师:为什么要乘以100呢?

师:那我乘以10可不可以?为什么?那为什么不乘1000?那看什么来确定乘的数是10还是100、1000-------?(小数位数多的哪个数是几位小数)

6、巩固:0.32:0.24 1.5:45 3:0.6

7、谁来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在化简比时,如果是整数比我们只要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是分数比,要把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是小数比,先要把小数比根据小数的位数(以一小数位数多的为标准),乘以10、100或1000……化为整数比,如果还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则要化简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 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评析

四、布置作业:第73页第6题:独立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组织交流。

课前思考:

高教导设计的这一课时的教学预案思路非常清晰,我会认真学习并内化。

在复习部分,我想是否可增加分数的通分和约分,让学生能以此来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3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教学活动从写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并求出比值开始。先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再得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尤其是提示了“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学生理解比的性质应该是顺利的。教材编写放得很开,正是出于上面的考虑。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联系旧知来验证、领悟比的基本性质。

结合比较4∶5、16∶20和40∶50,看出4∶5比另两个比简单,体会它的前项与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只有公约数1,不能再化简了。学生由此能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含义,更能自然地过渡到化简比的教学中去。

例4教学化简比,三小题分别是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在教学这三小题化简比的过程中要及时组织学生小结不同的方法,尤其要让学生加深对最简比这一概念的理解。高教导的教案中已体现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特别注意。

课前思考:

对于比的基本性质,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化简比。例题的3道小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情况化成最简整数比的方法:(1)是整数比,一般要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是分数比,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化简;(3)是小数比,第一步应用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的方法化成整数,再化简。练习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么想,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和学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教学难点是如何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在化简比这一环节上教学时有点粗糙,没有充分利用例题4向学生讲清化简比的基本思路。例题呈现的三个比是比较典型的,分别是由两个整数组成的比、由两个分数组成的比、由两个小数组成的比。在进行化简比的过程中,遇到第一种情况是寻找这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这个最大公因数进行化简;第二种情况是找到这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比的前、后项同时乘这个最小公倍数,得到两个整数组成的比,再用第一种情况的方法进行化简;第三种情况先将这两个小数扩大相同倍数变成两个整数,再化简。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进行化简比,但实际练习中还遇到更复杂一些的情况或是需要选择最佳方法,由于刚学习这一新知识,还不能达到这一水平,需在下节练习课中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课后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比、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自己完全可以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所以这节课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猜测、验证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课时先复习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猜一猜比有这样的性质吗?学生猜测出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举例验证这一猜测是正确的。学生出现以下几种验证的方法:

1、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验证:

2、用商不变性质来验证:

3、通过计算比值来验证

我认为小组活动非常有必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举出充分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猜想的正确性。因为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基础,所以学生的猜测较容易,验证的方法各有不同,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猜,但并非单纯的模仿,自己举例验证猜测的正确性,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和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进行化简比。对于化简1.25:2这题时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同时乘100,全班只有一个学生想到同时乘4更简便。

比的基本性质 篇3

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的内容及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4.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                       (       )

(3)                      (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   ;   。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反思: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 (人);

男生: (人)。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 (ml),水有 (ml)。

师: 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

呢?(水占总体积的 。)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课后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 篇5

课题二:比的基本性质(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和比值?

2.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下表: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3.商不变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将这两个性质板书在黑板上:

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新课

1.引入新课。

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分数:、.

教师:这三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想分数值,因为这三个分数的值都是0.75,所以这三个分数相等。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说明它们相等吗?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都可以化简成,所以这三个分数都相等。)

教师指出: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2.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在黑板上把三个分数、分别改写成比的形式3∶4、6∶8、9∶12.

提问:这三个比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这三个比相等,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0.75).

教师用等号连结三个比(3∶4=6∶8=9∶12),提问:在这个式子中的三个比,同学们看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指出:为什么这几个比的前项、后项都变了,而它们的比值却不变呢?前项和后项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对等式(3∶4=6∶8=9∶12)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性质从左往右进行观察。

教师板演:3∶4=(3×2)∶(4×2)=6∶8

3∶4=(3×3)∶(4×3)=9∶12

6∶8=(6×1.5)∶(8×1.5)=9∶12

提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再引导学生从右往左进行观察,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

6∶8=(6÷2)∶(8÷2)=3∶4

9∶12=(9÷3)∶(12÷3)=3∶4

9∶12=(9÷1.5)∶(12÷1.5)=6∶8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答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由此要求学生把上面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初步归纳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然后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这里说的是不是什么数都行?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明确:因为除以0本身没有意义,乘0使比的后项没有意义。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归纳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指导学生看书,齐读性质后,问:在比的基本性质中,你认为哪些字词是关键字词?(要求学生说出“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教师用红笔圈上。)

3.化简比。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约分?

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

请大家再看一道题:一年级有学生45人,二年级有学生40人,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让学生集体回答,可以得到的比是45∶40.

指出: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加简明,并使计算简便,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把比的前后项化成互质的整数比。

4.教学例1.

出示题目。

(1)化简14∶21.

提问:这道题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怎样化简?

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前后项同时除以7,教师板书化简过程:14∶21=(14÷7)∶(21÷7)=2∶3,然后提问:7与14、21是什么关系呢?(7是14和21的最大公约数。)

从而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提问: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分数转化成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通分,想到只要比的前、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8,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生共同叙述化简过程,教师板书:∶=(×)∶(×)=3∶4

进一步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比的前、后项同时乘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化简1.25∶2.

提问:怎样才能把这个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引导学生想到应用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的方法,可以将小数比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方法介绍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将有关步骤填写在书上。完成后,再指名学生说说小数比化简的方法。

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一下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第一步先要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不是整数比的化成整数比,再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得到最简单的整数比。

5.做教科书第63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求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如果有的学生在化简时用的是求比值的方法,也是可以的。教师应给予鼓励。例如:∶=÷=×=.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最后结果必须写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形式。例如:化简∶=÷=×=,而不能将最后结果写成6.如果没有学生用这种办法,可在做完练习十七的第9题之后,再将此法介绍给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化简第(1)题的3个比,完成后集体订正。然后做第(2)题,集体订正后再做第(3)题。

在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化简的方法是否正确。

2.做练习十二的第6~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对于第7题中出现的不同类量的比,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数量关系,说说所求的比和比值的具体含义。(所求的比和比值实际上是平均每只羊的重量。)

3.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由于化简比的方法与求比值的方法可以通用,再加上两种计算的结果在形式上有时是一致的,学生容易混淆。这里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题,将结果填写在书上,教师注意察看学生的完成情况。集体订正时,教师要着重说明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即:求比值也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的形式。

《比的基本性质》 篇6

第十三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的内容及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4.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刚才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的前项也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

问: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问:为什么这里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能是0?(因为如果乘以0,比的后项就变成了0,没有意义。且0不能作除数,更不能同时除以0)

2.教学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 单的整数比。

出示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

问:这道题的前项和后项都是什么数?怎样才能使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引导学生得出:这道题前项、后项都是整数,要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就必须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最大公约数7)

(2)

问:这是一道分数比,怎样才能使它转化成整数比?(引

导学生说出: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8,才能转化成整数比。)

化成整数比以后,如果不是最简的整数比,还要应用(1)题的方法继续化简。

(3)

问:这道是小数比,怎样化成整数比?(启发学生说出: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后项同时乘以相同的数,使它们转化成整数比。如果这时还不是最简整数比,要再除以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使它化为最简整数比。)

3.小结:

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它的内容是什么?还学会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5、7、8题。

3.练习十四第9题。

提示:化简与求比值的得数有什么不同?(化简的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结果是商,是一个数)

四、作业 。

1.练习十四第6、10题

2.一列火车15小时行驶1200千米。

(1)        写出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        求出这个比的比值,再说出这个比值的含义是什么?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7

P45《比的基本性质》

一、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在认知经验中,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且理解了比的意义。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只要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就可以自主探究出比的基本性质。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二、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对本段教材的教学作出以下两点处理:

1、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

原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我认为这样的编排是一种纯数理之间的推理,是符号之间的运算,欠缺生活气息,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此,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探究欲望,不着痕迹地完成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例1的教学

例题由两道题组成。第(1)题采用“神州五号”的题材。此素材有利于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且蕴含了相似变换的数学思想,是非常好的编排。第(2)题给出的两个比,我认为过于单调,且没能涵盖比的各种呈现形式,为体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我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第(1)题的基础上自主举例练习化简整数与分数、分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等各种比。

以上两点处理均基于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数学资源的多元化的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个性处理的,并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②能力目标: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尝试来化简并探讨出不同类型比的多种化简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探究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策略

1、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3、“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上课开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果珍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果珍,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三杯果珍,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100毫升的水,10克果珍;第二杯200毫升的水,20克果珍;第三杯400毫升的水,40克果珍。同时我也以此在讲台上做了这个实验,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

(设计意图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另外小明的困难又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同时又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问题,有的利用商不变性质,有的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说出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屏幕出示文字内容。)我接着询问在分数的基本性质里,有哪些关键词?在商不变的性质里,有哪些关键词?缺少他们行吗?为什么?通过类比让学生想到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是:先通过学生回忆已学旧知,进而猜想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引出课题,放飞了学生思维,让他们自主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观察、合作、猜想、交流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多角度思考。)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猜一猜,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最后强调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哪些词语是很重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同时、相同、0除外”这些关键词。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学新知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弄清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共同完善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悟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

(三)理解最简整数比

通过类比让学生明白利用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小组讨论怎么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然后达成共识:(1)是一个比;(2)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3)前项与后项互质。

(设计意图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先类比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对这个概念产生共识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中自发地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读新概念。)

(四)教学例1

1、教学第(1)题

(1)出示例1的第(1)题。

(2)让学生阅读例题,说说图片中的事件,并按要求列出两个比,然后尝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两个比化成两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3)师生点评,小结。

(4)提出问题:两面旗的长、宽不一样,但化成最简单整数比后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

2、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知识,但比的呈现形式有很多,你能不能自己举例出不同的比,并进行化简呢?

(1)要求: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每小组分别举出整数与分数、分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一个例,并在小组内完成探究练习。

(2)小组汇报探究成果。

(3)简单小结各种比的化简办法。

(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教学资源多元化,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应用与拓展

1、完成教材46页的“做一做”。

2、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5,比值不变。

(2)比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除以2。( )

(3):1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3:48。( )

3、完成教材48页第6题。

(设计意图:层次性训练中,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个性。第1题是基础性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第2题是判断题,设计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第3题使用讨论形式,通过全班的辩论,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基本性质》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

2.正确应用化简比。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商不变的性质

1.谁能直接说出60÷25的商?

2.你是怎么想的?

3.根据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

通分:

根据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三)求比值

3∶2 8∶4 7∶21 27∶9

5∶25 16∶4 24∶5 2∶1

二、讲授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样的规律?

(一)

1.把练习3中8∶4和2∶1这两个比找出来

2.教师提问

这两个比有什么共同点吗?(比值都相等)

这两个比有什么不同点吗?(前项和后项都不同)

我们可以说8∶4和2∶1相等吗?

你是怎么想的?

(1)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

8∶4=8÷4=(8÷4)÷(4÷4)=2÷1=2∶1

(2)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

8∶4= = = =2∶1

3.学生尝试概括(演示课件)

(1)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板书课题:

(2)教师强调:“同时”“相同”“0除外”几个关键词

(二)化简比

1.练习引入

学校有8个篮球,12个排球,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是多少?

(1)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8∶12

(2)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2∶3

讨论: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写成8∶12好,还是写成2∶3好?

2.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如2∶3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3.化简比

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14÷7)∶(21÷7)=2∶3

讨论: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2) ∶ =( ×18)∶( ×18)=3∶4

讨论:分数比怎么化简?为什么要乘上18?乘上9可以吗?

(3)1.25∶2=(1.25×100)∶(2×100)=125∶200=5∶8

1.25∶2=(1.25×4)∶(2×4)=5∶8(更好)

讨论:怎样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1)都化成整数比

(2)利用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互质为止。

(三)区别化简比和求比值

1.练习

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值

25∶100

4.2∶1.4

1∶

2.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例如:25∶100化简比的结果是 ,读作1比4,求比值的结果是 ,读作四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

(一)化简比

6∶10 ∶ 0.3∶0.4

12∶21 ∶2 0.25∶1

(二)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三)思考题

六一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什么是?怎样化简比?

五、课后作业

(一)化简下面各比。

16∶20      2∶       4.5∶6      5∶0.35

(二)鞋厂生产的皮鞋,十月份生产双数与九月份生产双数的比是5∶4.十月份生产了2000双,九月份生产了多少双?

六、板书设计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4=8÷4=(8÷4)÷(4÷4)=2÷1=2∶1

8∶4= = = =2∶1

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14÷7)∶(21÷7)=2∶3

(2) ∶ =( ×18)∶( ×18)=3∶4

(3)1.25∶2=(1.25×100)∶(2×100)=125∶200=5∶8

1.25∶2=(1.25×4)∶(2×4)=5∶8

探究活动

球的体积比

活动目的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用具

一个装满水的容器,3个小烧杯,大、中、小3个球。

活动题目

一个容器内已装满水,有大、中、小三个球。第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球取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取出中球,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现在知道每次从容器中溢出的水量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 ,第三次是第一次的2.5倍。试问三个球的体积之比。

活动过程

1.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依次进行实验。

2.重点分析:“第一次是第二次的 ”和“第三次是第一次的2.5倍”的含义。

3.集体订正。

参考答案

设小球体积是1,根据题意,中球的体积是3+1=4,大球体积是6.5-1=5.5.大、中、小三个球的体积之比是11∶8∶2.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