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已经开始了,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外实践增强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与前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册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思维不够灵活,实验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钻研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出具体教案。
2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和观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生物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要将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3班级工作的组织分配很重要。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及错误修改情况,提高整体效率。
4小测及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做好课堂提问、小测等。期中、期末考试前要组织好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的小测。
四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周)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一周)
第三节种子植物(第二周)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三周)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周)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第四周)
第五、六周为复习时间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第七周)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第七周)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八周)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九周)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九周)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十周)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十一周)
本期教材内容(学科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
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期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及其采取的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按大纲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4、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其本质和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打好基础、培养能力。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的养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5、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略)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开放实验室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提前列出实验配档共学生们参考和选择。每次开放实验室之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并且对实验进行预做,使教学能够得心应手。通过开放实验室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科学施教。在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过程中,严格按照沂南县教育体育局和学校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二、教学任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具体措施:
1、结合期末复习大纲和近几年的期末考试题,编辑整理一份各章包含各个知识点的有针对性的测试训练题
2、向生物学科组的其他同行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让所有愿意学习的学生都能听得懂,跟得上。其次,要响应校领导的号召,搞好小组合作学习,严格控制每节课的授课时间。再次,要精简或重新设计一些经典的课堂练习题。
3、写好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改革措施
1、要坚持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并且做到至少三分之一全批全改。
2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记熟学生的姓名,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3、争取在第二周开始就给学生布置自己设计好的周末作业。
五、教学进度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参,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理论上需安排19周的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5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课时
第二周第二节:第二节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周第一节:第二节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第三节青春期1课时
第四周第一节:第四节计划生育1课时
第四周第二节:第七单元测验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5课时)
第五周第一节: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
第五周第二节: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
第六周第一节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
第六周第二节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
第七周第一节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课时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4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
第八周第一节: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八周第二节: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九周第一节: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1课时
第十周第一节:第八单元测验
第十周第二节:期中检测复习
第十一周第一节:期中检测考试评讲
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4课时)
第十一周第二节:第一节流动的组织1课时
第十二周第一节:第二节流动的管道1课时
第十二周第二节: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1课时
第十三周第一节: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课时
第五章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十三周第二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除1课时
第十四周第一节: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1课时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课时)
第十四周第二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
第十五周第一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
第十五周第二节:第九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第一节: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课时
第十七周第一节:第四节激素调节1课时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3课时)
第十七周第二节: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课时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课时
第十八周第一节:第十单元测试
第十八周第二节:复习第七单元
第十九周第一节:复习第八单元
第十九周第二节:复习第九单元
第二十周第一节:复习第十单元
第二十周第二节:模拟测试
第二十一周第一节:评讲模拟测试卷
第二十一周第二节:期末测试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不断改变自己去适应和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让愿意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喜欢听,也能听得明白。布置的作业不仅喜欢做,而且也知道应该怎么做。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坚持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学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普遍学生基础差,并有个别极差的学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确定“三基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5、岗位练功、继续教育
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练功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学生,认真批改,认真辅导等,其次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介,充分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2课时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7课时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1课时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4课时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3课时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3课时
第四章:没有细胞的微小生物——病毒1课时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4课时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4课时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3课时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2课时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课时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2课时
一、学生情况简介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百五十个学生。学生对于本学期生物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他们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但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二、教材总体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从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从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初步获得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1)正确使用生活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3)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反感的设计和实施。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倡导探究性学习。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
7、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或章序号 单元或章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章 人的由来 7 1—3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7 4—6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6 7—9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8 9—13
期中复习考试 10—11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 14—15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8 16—18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 19—20
期末复习、考试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