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方案优秀10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我带1、2、5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同学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同学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同学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同学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同学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同学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同学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同学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同学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同学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同学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同学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同学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同学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同学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同学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同学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同学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同学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同学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同学的想象混淆。
2、指导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同学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同学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同学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
提示同学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同学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
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同学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同学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同学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同学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同学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同学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一、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是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三册。全册教材包括了“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5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共5课时,具体包括:骨骼(1课时),关节(2课时),肌肉(1课时),骨骼、肌肉的保健(1课时)。
第二单元“养蚕”共4课时,具体包括:我们来养蚕(1课时),给蚕宝宝记日记(1课时),我们来抽丝(1课时),养蚕经验交流会(1课时)。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共6-7课时,具体包括:一切都在运动中(1课时),运动的快慢(1课时),运动的方式(1课时),小车的运动(2课时),摆(1-2课时)。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共7-8课时,具体包括:力在哪里(1-2课时),物体形状改变以后(1-2课时),苹果为什么会落地(1课时),摩擦力的秘密(2课时),降落伞(1课时)。
第五单元“岩石和矿物”共3课时,具体包括:调查(2课时),预测(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目的要求。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按一定标准排序和分类。
四、教学措施:
1、以“研课标,说教材”活动为主线,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 www.shancaoxiang.com 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 、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实验活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一、学生概况分析
本人任教自己班的科学,由于刚接这个班,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所以我在第一课时还没急于上新课,我以聊天的形式向学生说明了这学期学好科学要遵守的一些规矩,让学生学有目标,我从课前准备、上课表现的要求、科学记录本、作业本等方面要求做了一些说明,并给全班四十人分了10个实验组,让他们取组名的时候,学生取的名字不够响亮,而且与我说的最好与科学有关的名称相差甚远,在选科学课代表和科学信息员的时候有几个孩子毛遂自荐,听了他们的发言,我发现这几个孩子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毕竟这是少数,大多数孩子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生偏重于语、数、英学科,致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天气”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教科书中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渗透了溶解是物质的特性,溶解的多少和很多因素有关,温度等一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与慢。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甚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朵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教科书中有多处涉及了这类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探索尺的音高变化”“观察上肢的运动”“测量心跳和呼吸”“体验心脏的工作”,等等。在四年级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教科书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如“描述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描述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等等。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比如“天气”单元中,需要学生
对所记录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难点: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方法,能自主的发现实验的数据和事实中所隐藏的科学概念,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充分去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建立科学记录本,首先开学初明确记录本的格式,然后课堂上指导学生按照要求来记录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同时可以将课外搜集的一些资料、单元知识等相关内容补充进去。根据情况每月评选出优秀记录员,并在期末对学生的记录本进行总评。
3、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小组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观察记录更有效。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6、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7、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同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在合作探索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材料清单
1天气单元:温度计、制作雨量器器材:高于15厘米的直筒透明杯子。
2溶解单元:
过滤器材——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
气体溶解器材——带有橡皮帽的注射器;
蒸发器材——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
其他器材——放大镜、搅拌棒。
3声音单元:
发声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铁钉、锣、鼓、钢尺;
传声器材:铝箔(能折叠成1米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尼龙绳。
4“我们的身体”单元:
模型:人体结构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心脏模型;
其他器材:哑铃、吸耳球、大约1米长的塑料管。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6课时。
第二单元,冷和热,8课时。
第三单元;奇妙的王国,5课时。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5课时。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6课时。
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册教学,使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2、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按一定标准排序和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同学们排序和分类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同学们素质分析。
同学们已经学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对大自然,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景象充满了强烈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作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们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四年级5个班的同学们,尊敬教师,多数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是班级中有几个同学好动,讲小话,对学习不记不背,影响他人的学习,自己也学不好。
五、教学措施。
1、带领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加强同学们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3、培养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4、教师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下功夫,根据科学课要求,让同学们更加喜欢科学课,学好这门课程。
5、多开展实验教学,狠抓课堂纪律。
6、让每个同学们学有所获,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一课空气的性质2课时
第二课热空气和冷空气1课时
第三课空气有什么2课时
第四课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课时
第五课冷热与温度1课时
第六课热的传递2课时
第七课加热和散热1课时
第八课吸热和散热2课时
第九课水加热、冷却后2课时
第十课声音的产生1课时
第十一课声音的传播1课时
第十二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课时
第十三课不同的声音1课时
第十四课快乐的小乐队1课时
第十五课我们吃什么1课时
第十六课怎样搭配食物2课时
第十七课食物的消化1课时
第十八课我们的食物安全1课时
第十九课排序3课时
第二十课分类3课时
班级基本情况
本轮小学科学新教材使用已经到达四年级阶段,学生普遍对科学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爱动手,爱思考,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少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强,不能认真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探究性学习层次不一,有差异。课外对科学的延续学习做得不够,与生活联系也不够紧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需要加强。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6个单元、22课,共9个导人活动、41个主体活动、4个拓展活动。其中“1变与不变”“2动物的一生”“3生物与环境”三个单元,以探究物体的特征与变化为重点,旨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调查、搜集信息、比较分析、模拟实验、阅读理解、推理判断等探究活动,发现物理变化、动物的生长变化、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带来的变化,主动探寻引起事物变化的成因或作用条件,培养证据意识;“4岩石与矿物”“5电”“6房屋照明电路”三个单元,以结构与功能为主要探究内容,以特征与变化为重点,从特征结构的角度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矿物,了解其相应的功能;从电路的结构、电器结构不同功能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实验,设计电路,制作开关,识别导体和绝缘体。
四年级下册的基本框架
第一单元“变与不变”,按“分(认识形状变化)→分(认识形态变化)→总(应用物理变化分离混合物)”的结构布设了3课、1个导入活动、4个主体活动。第1课“泥巴变形记”,以“情境导人→示例聚集(纸、吸管)→类比举证
(黏土捏成的小泥人)→比较抽象[找相同与不同,抽象出“形状”变化,“组成”不变(还是黏土、纸料、塑料等)]→迁移判断”的流程,“扶”着学生初步建构物体发生形变时的“物理变化”概念(共同属性:物体形状变化,组成的物质性质不变)。第2课“蜡的有趣变化”按同样的流程,引领学生初步建构物体发生形态变化时的“物理变化”概念。第3课“混合与分离”应用前两课提炼的概念,分离盐和芝麻,进而引领学生想更多的办法(如利用物体的轻重、大小、沸点等特征差异)区分生活动中的其他混合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设计了“1蚕宝宝出生了”“2蚕宝宝在长大”“3蚕宝宝大变样”“4昆虫的一生”“5生生不息的动物”5课。引导学生饲养蚕,让学生亲历养蚕的全过程,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动物通过繁衍后代得以生生不息。通过每日照顾蚕的饮食起居的琐碎活动,培养儿童关爱动物的情感,使他们体验饲养小动物的快乐;通过坚持观察、记录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较长时期的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在养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蚕进行一些小实验,培养训练学生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的能力。通过饲养动物了解其生命周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宜采用课外饲养、记录与课堂汇报交流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同时要结合季节时令变化和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将本单元的课时分散,穿插于其他单元之间。蚕的生长周期短,饲养过程无危险,特别适合小学生进行饲养。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了解它的生长过程,能够为认识昆虫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为了探究不同类别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单元划分成四个层次的研究主题,布设了4课,3个导人活动,12个主体活动。第1课“动物与环境”、第2课“植物与环境”引导学生探究如阳光、温度、水、气等环境要素对动物、植物的影响因素,观察不同环境下动植物的形态特点,了解这些特点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第3课“互相依存的动植物”、第4课“人类对生物的影响”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查阅、调查整理资料,了解鸟类及其他动物与植物的关系,发现导致白居豚和银杏濒危的原因、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保护动植物及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以“认识外部特征→观察内部结构→了解功能用途”的认知线索,布设了“1认识岩石”“2认识矿物”“3岩石、矿物和我们”3课,6个活动,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记录、阅读、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方式,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岩石和矿物,引领学生认识岩石和矿物的外部特征、成分与结构,了解岩石的用途、人类对矿物的利用以及很多矿物资源的开采现状,重点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发学生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
第五单元“电”,按“认识电路→控制电路→设计电路→检测电路→电的应用→电从哪是来”的认知逻辑线索,布设了“1点亮小灯泡”“2控制电路的通断”“3设计电路”“4导体和绝缘体”“5电和我们的生活”5课,3个导人活动、9个主体活动、1个拓展活动,通过观察结构(电路、开关、小灯泡结构)、试验电路(尝试连接)、设计电路(开关、电路)、制作电器(开关、红绿灯)、检测电路(电路、导电性)、调查应用(电与生活、电的来源)等活动,训练学生观察、试验、设计、制作等探究技能和创新能力。
第六单元“房屋照明电路”,属技术与工程领域,是上一单元的拓展延伸。教材以上一单元“电”的探究结果为认知起点,按“明确需求→设计电路→安装电路→评估交流→调试改进→成果展评”的流程组织教材内容,布设“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改进房屋照明电路”2课,2个导人活动、4个主体活动、1个拓展活动,通过对话、呈现活动讨论场景图、学生设计电路图、安装制作图等,引导学生将上一单元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展开设计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活动,训练学生观察、设计、制作、试验、评估等技能,培训学生实事求是、客观评价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单元/课题
课标点(科学知识)科学态度、STSE
一、变与不变
1、泥巴变形记
2、蜡的有趣变化
3、混合与分离
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1、尊重事实,严谨求证;
2、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与此类变化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二、动物的一生
1、蚕宝宝出生了
2、蚕宝宝在长大
3、蚕宝宝大变样
4、昆虫的一生
5、生生不息的动物
11.1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11.2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
12.1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1、坚持长期进行观察;
2、观察细致、如实描述;
3、乐于发现问题、表现出对动物的探究兴趣;尊重动物的生命
三、生物与环境
1、动物与环境
2、植物与环境
3、互相依存的动植物
4、人类对生物的影响
5、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6、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
7、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与环境接触。
8、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9、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10、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11、动物会给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
12.4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1、乐于尝试用多种思路、方法进行探究。
2、乐于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事实,用证据说话;
3、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乐于采取行动进行保护。
四、岩石和矿物
1、认识岩石
2、认识矿物
3、岩石、矿物和我们
14.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1、表现出对岩石矿物的研究兴趣。
2、观察细致、记录求真。
3、初步形成节约、合理开采矿物资源的意识。
五、电
1、点亮小灯泡
2、控制电路的通断
3、设计电路
4、导体和绝缘体
5、电和我们的生活
6.4.1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6.4.2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6.4.3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16.2工程和技术的产品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17.2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1、对电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2、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3、知道电是一种能源,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会安全用电常识。
六、房屋照明电路
1、安装房屋照明电路
2、改进房屋照明电路
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区别与联系。
16.2工程师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各种可资利用的实际物品。
18.1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
18.2工程的核心是设计。
18.3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安装房屋电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敢于大胆创新、开拓思维。认同创新设计能够改善生活。
3、体会人类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关键。
教学措施
本册探究活动中,我们继续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扶”和“引”。教材上的探究活动的编排设计,采用了以学生活动案例、学生讨论场景图、指南车提示、指南车信箱提供科技史、阅读资料等方式去引领学生展开活动。教材针对不同难度的活动任务,用不同的编写策略和呈现方式,指导、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难度大的活动引导多,对难度不大的活动采用启发的策略,给学生自主、开放的空间更大,以体现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编写原则。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兴趣和习惯
四年级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制作等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本学期科学课教学,既要了解本学期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1、问题情境导向,激活探究兴趣
四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没见过的、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兴趣,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证据”等问题,这是科学课教学非常好的心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既有教育价值,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科学课的热爱;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随着科学课的教学逐年增长,而不是衰退。为此,要尊重他们的探究兴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学生之所以提出一些看似怪异的问题总有一定原因,有些原因是成人不理解的,对于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梳理、筛选等方法,或找到与现阶段学习内容的相关联系,发现问题的价值与意义;或巧妙地将其引导到学生力所能及的、可关注到的领域里,引发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学习。
2、精心组织活动,把握“教扶放”时机
爱观察、爱动手,仍是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天性,为此,在四年级科学课教学中,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一是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开展教学,避免在长时间内单纯地采用讲述、讲解、问答的方法。二是可以适当选用趣味实验、角色扮演、科学游戏等方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在选用教学游戏时,要注意科学课的游戏是教学游戏,既要有游戏性,又要有目的性、科学性和教学性,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兴趣做游戏。二是四年级以“扶和放”为主,“教”为辅。教师指导时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时机,按照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或模仿性较强的观察、制作、调查、实验等活动,随着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处,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3、尊重个性发展,重视习惯培养
小学中年级学生对科学学习态度、热情、兴趣等有所分化,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具备的相关探究技能也存在个体差异,坚持、耐心、细致、严谨、专注的科学品质大多还未养成,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不高,需要教师尊重个性,关注差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教师要重视小组团队建设,采用“同质异组,异组同质”的分组方式,通过对小组团队激励性评价,引导同伴互助,立标杆、学榜样,让每个学生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科学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进行策略性引导。批评、表扬要客观公正,因人而异,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尽量不公开批评,多找个别谈话沟通,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处着眼,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同时也要在低年级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观察、实验时,小组同学怎样分工合作,中年级有什么新的要求;教师讲述、讲解、演示时,怎样注意昕讲;观察、实验后,怎样收拾各种器材;野外考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汇报交流观察实验结果时,应该按照怎样的程序介绍(首先说观察对象、实验目的,然后说采用的观察、实验方法,最后说在观察、实验中有什么发现);研讨时,怎样发表自己的意见,倾昕其他同学的意见,怎样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怎样对其他同学的评价进行肯定和辩解;归纳概括结论、判断解释问题时,应该按照怎样的逻辑表达;教学反思时,应该思考哪方面的问题,如果有评价手册应该怎样填写;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研究项目,应该如何完成……这一切,都要有计划、坚持一贯地训练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高阶段科学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科学探究课教学,重视探究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与交流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科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式,是形成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中年级定位于引导性探究,将侧重训练借助工具或仪器观察、测量、描述、类比、归纳、抽象、概括、分析等单项技能方法,以及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等综合技能。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授课时数
第1周3.1-3.5开学第一课1.泥巴变形记2
第2周3.8-3.12 2.蜡的有趣变化3.混合与分离2
第3周3.15-3.19 1.蚕宝宝出生了2
第4周3.22-3.26 2.蚕宝宝在长大2
第5周3.29-4.2 3.蚕宝宝大变样2
第6周4.5-4.9 4.人类对生物的影响1.认识岩石2
第7周4.12-4.16 2.认识矿物3.岩石、矿物和我们2
第8周4.19-4.23 1.点亮小灯泡2
第9周4.25-4.30 2.控制电路的通断2
第10周5.3-5.7期中考试2
第11周5.10-5.14 3.设计电路2
第12周5.17-5.21 4.导体和绝缘体5.电与我们的生活2
第13周5.24-5.28 1.安装房屋照明电路2
第14周5.31-6.4 2.改进房屋照明电路2
第15周6.7-6.11期末复习2
第16周6.14-6.18期末复习2
第17周6.21-6.25期末复习2
第18周6.28-7.2期末检测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本事。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资料,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我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并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本事。异常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五、学生情景分析
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十分喜欢,并能以自我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本事,动手本事。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本事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异常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做出正确的教学确定,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图表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耐心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构成正确的解释。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资料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温度与气温
3、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的测量
4、云的观测;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5、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6、国庆放假
7、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不一样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本事
8、溶解的快与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9、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机动
10、声音的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2、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3、保护我们的听力;机动
14、身体的结构;骨骼、关节和肌肉
15、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16、食物在体内的旅行;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7、相互协作的器官;机动
18、复习
19、考试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6课时。第二单元,冷和热,8课时。第三单元;奇妙的王国,5课时。第四单元,吃的学问,5课时。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6课时。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按一定标准排序和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排序和分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学生素质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对大自然,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景象充满了强烈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作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四年级5个班的学生,尊敬教师,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是班级中有几个同学好动,讲小话,对学习不记不背,影响他人的学习,自己也学不好。
五、教学措施。
1、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4、教师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下功夫,根据科学课要求,让学生更加喜欢科学课,学好这门课程。
5、多开展实验教学,狠抓课堂纪律。
6、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教材共计16课,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光,主要内容是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光与生活阐述了光的初步知识与运用,第二单元是生理与健康主要内容是健康饮食、呼吸与健康、保护心脏、人体的司令部,主要阐述人体的器官的功能与生活的良好习惯对身体的影响。第三单元是物体的运动,主要内容有认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主要阐述了简单物体运动的有关知识。第四单元常见的力,主要内容是力的现象,重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的力学知识,主要阐述了力学的简单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紧扣《科学课程标准》,从发挥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学生兴趣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内容,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并逐步培养出明智决策的技能。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本册教材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指导思想,坚持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充分考虑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民族、地区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4、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表达交流等过程,在亲历探索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获取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三、教学措施:
本册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它将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一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
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
2、用任务驱动统整教学内容
3、用任务驱动增强学习动力
4、用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
三、课程安排:
1 光的传播
2 镜子
3 彩虹
4 光与生活
5~6 健康饮食
6~7 呼吸与健康
8~9 保护心脏
10~11 人体的司令部
1 认识物体的运动
1 物体运动的测量
14 力的现象
15 重力、大气压力
16 弹力、浮力、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