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精选9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精选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1

一、近年来主要工作

2012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口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颁布了第一个全面部署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信息技术具有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巨大动能,对教师教育起着革命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司在教师工作信息化方面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截至2012年底,培训中小学教师600余万人。

二是开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推动网络远程培训试点,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300多万人,创新形成了“专家—资源—服务—教学—组织”一体化的远程培训模式。“国培计划”也将远程培训列为重要内容,为广大的农村教师创造了接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

三是启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试点项目。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在全国21省56个县市启动实施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项目,推进教师研修常态化,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四是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启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2012年,“教师网联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六所部属师大通过此平台实现了跨校资源共享,开通了免费师范生“同步课堂”,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实现远程攻读教育硕士,教师职后教育在成员高校间开始进行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试点。

五是提高教师管理信息化水平。建成并投入使用了部分教师管理专项信息系统,提高了教师工作管理效率和水平。包括全国教师资格认定管理信息系统、“特岗计划”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特级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等。

二、2013年总体考虑

在国家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全国的教师工作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必须认识到,面对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广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我国的教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教师教育院校还在用工业时代的标准和方法培养数字时代的教师,不同教育类型、不同区域的发展还很不均衡,城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还不够,广大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观念、知识结构、信息技术能力还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必须提高广大师范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必须全面推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2013年,教师工作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深化教师教育信息化

1.加强国际交流,高端引领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支持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和国内高水平教师教育院校举办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了解国际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聘请国际专家为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出谋划策、指引方向,高端引领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

2.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为整合资源,发挥相关项目的整体效能,2013年,我司计划将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微软携手助学项目、乐高创新人才计划、中国移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等项目进行整合,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从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采用新型教师培训模式、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大纲、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部级培训、整合国际国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合作项目、推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六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专项培训,重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100学时的专项培训。

3.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一是启动教师教育资源技术、课程、质量标准研制工作,调动各地资源建设的积极性,筛选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共建。二是拟于2012-2015年间通过转型升级、立项建设和遴选准入三种方式,支持建设350门左右教师教育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提供优质教师教育教学资源。三是筹备建设教师教育资源交易的“银联”或“淘宝”,政府制定资源建设标准,资源提供方根据标准建设资源并定价,需求方购买并评价,实现资源优胜劣汰,促进优质资源进行学分互认。

4.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到2014年,建设一批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研修常态化,切实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全员培训中的基础作用。

5.支持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便捷的今天,以手机为终端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将带来教师培训模式尤其是远程培训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我司将继续支持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支持移动学习软件开发,为每位教师提供移动的学习交流平台。

(二)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

1.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2013年,在信推办统一规划下,我司将与信息中心共同开发建设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全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建设内容,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师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基础信息数据库。二是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教师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2.建立教师教育发展数据库。我司拟建立教师教育发展数据库,形成国内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平台,掌握国内教师教育发展动态,预测发展趋势;促进教师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培养培训质量;开展教师教育政策研究,形成政策报告,提供决策参考。

三、进一步推动教师工作信息化的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将教师工作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来抓

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和任务的确定,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高潮。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能否深度融合,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水平是开展各种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希望各地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将教师工作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将建设与应用相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快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协同创新,推动教师工作信息化科学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新生事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将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信息技术怎样更好地与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全面深度融合,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必须充分发挥各方智慧,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促进教师工作信息化科学发展。希望各地加强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并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数字时代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思路,探索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交易机制,探索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调动资源建设和共享的积极性,为全面推广总结经验。

(三)抓好落实,确保教师工作信息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刚才我介绍的几项重点工作,我们将从政策、经费和项目方面尽可能争取支持。

——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希望各地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培训经费、加强督导评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切实提升1000多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对于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希望各省以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加强建设指导和资金支持。

——对于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是我们下一步推进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希望相关省和县(区、市) 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我们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经验,确保试点成效。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2

一、分级召开会议,确保信息技术活动的顺利开展

“信息技术应用年活动方案”下发后,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方案”,详细地了解了方案的有关活动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级别召开三个会议:

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领导班子为主要成员的“信息技术应用年活动”领导小组。小组内进行了详细的分工,确立了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年活动方案”,建立并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信息活动能有专人负责,有计划地稳步实施。

2.召开骨干教师会议。为保证信息技术真正走进教师的工作之中,召开骨干教师会议,并鼓励骨干教师身先士卒为教师做表率,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中,准确、恰当地服务于课堂。

3.召开全校教师动员会议。为调动全校教师参与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学校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决非一时之事,它是我们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项工具。为此学校在教师中提出了一个这样的口号“只有掌握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世界”。

可以说,这三个会议的召开从根本上扫清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高的障碍,形成了“人人要学习信息技术,人人要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二、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因为学校教师年龄的不均衡,年轻骨干教师对信息技术接受能力较快,而老教师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远远不如新教师。为了避免让教师们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我们采取了“分级培训、因材施教”的方式。针对信息技术基础好的老师,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年中的“四个一”活动和二级培训内容而进行的;对于老教师采用了“边讲边学边操作”的培训方式,主要培训有关信息技术的简单知识。每一次培训都让老教师尝试到使用信息技术的喜悦,让青年教师享受自己设计制作网页、课件服务于教学的喜悦。两种不同的喜悦,带给学校的是一个“人人积极投身于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学校制订了“应用信息技术三个一”活动计划。这三个一即:每周举行一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题培训;教师每天至少上一节信息技术整合课;每学期进行一次信息技术的竞赛。

1.“每周举行一次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学校坚持进行“网页设计”“课件制作”“幻灯片制作”及新思考网教学设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电子白板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训。教师人人都建立了自己的邮箱,每次的培训内容及收集整理的材料均存放在自己的邮箱中。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师之间资源的共享,每周三、五的2:40~4:00全体教师都到微机室和电子备课室进行集体备课,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教师们集体教研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教师每天至少上一节信息整合课”。学校特意编排了课程表,对教师的上课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教师每天至少上一节信息整合课,年轻骨干教师也可以多上几节。每次授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及时填写登记表,授课时的课件存放在新北小学课件信息库中,以备其他教师使用,从而做到了资源共享。

3.“每学期举行一次信息技术应用竞赛”。学校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课件制作竞赛,通过幻灯片制作来完成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研讨活动。2008年在市教育局举办的“万人百例”竞赛中,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计算机操作竞赛”“学科课程整合教学竞赛”,并选拔刘迎华、王芳、李俊阳等8名优秀选手参加上级组织的系列评比,8名教师均在市区获奖。

在2009年举办的“阜新市市长杯”及“三新一德”课堂竞赛评比中,我校三位教师代表清河门区参加市级竞赛。其中隋颖获数学一等奖;王迎春获得语文学科竞赛一等奖;还有7名教师荣获了“三新课堂教学标兵称号”。

在2010年举办的课堂教学标兵竞赛中,学校精心组织了校级的竞赛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操作、综合理论”三项内容的比赛。王迎春、张剑等六位教师荣获“教学标兵”称号;隋颖、王聪等四位教师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篇3

1.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演变为一次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全球正加速向信息社会演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无所不在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带来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全面转变和提升。教育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指标,并列入世界各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之中,还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2.国内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韩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为此,韩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来提升产业结构。另外,韩国政府还确立了未来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由于当时的韩国政府把信息技术看做是可以替代劳动力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所以信息技术迅速扩散到韩国传统产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韩国中小学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教育环境变得非常恶劣。班级规模和师生比,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显著。

基于上述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韩国政府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实施了计算机教育。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以及特点

韩国政府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1.准备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1)战略规划

1970年7月,文教部(指教育部)制定了“计算机教育计划”。1971年8月,文教部第286号令文件明确指出,在商业高中开设计算机必修课,还增设了COBOL、程序设计等四门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1971年12月,首尔德寿商业高中购买了KIST计算机终端设备,该设备被记录为韩国中小学最早引进的计算机。1974年12月,文教部对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从此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开始进入普通高中。

20世纪80年代初期,韩国教育开发院开始着手研究各级学校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育的课题。例如,在德寿商业高中,对教师进行了信息处理方面的培训,还配备了8比特的计算机;在普通高中《产业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单元里,增加了“计算机概要”和“计算机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高中《数学Ⅰ》中增加了“逻辑关系图与算法”,初中《技术》课程中增加了“信息社会计算机的作用”的内容。[1]

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通信部门以及信息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开始从国家层面上有计划地实施计算机网络建设项目。80年代后期,为了快速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韩国文教部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增加了计算机相关的内容,还提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方案”。该方案作为其实践方向指明了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从此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特点

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加强应对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国家竞争力,首先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计算机教育,还把无线广播和有线电视等新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在教育领域引入新媒体来改革教与学的方法。而且,韩国部分高等院校该时期还设立了广播通信大学和广播通信高中,为今后构建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快速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在教育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首先,在教育领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增加计算机方面的教育课程内容、大学增设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设立教育审议会来提出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案以及计划,如《加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方案》和《支援以及开展学校计算机教育的计划》等;其次,在社会公共领域,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家基干网建设项目,而且还通过制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如《普及与应用以及促进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律》来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完成。

2.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韩国政府在借鉴美国、英国、日本、苏联等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六次课程改革。此次改革中,韩国教育部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主要的特征为增加了计算机相关的内容以及科目。即规定各级学校学生应达到的计算机素养水平以及所需开设的相关课程内容。

该时期,韩国政府以首尔大学为中心,构建了教育计算机网络,还制定了构建校园网的标准以及教育用计算机的规格。之后,韩国的中小学按照这一标准来构建校园网以及配备教育用计算机。

韩国政府为了更有效、更全面地促进国家层面的信息化项目,于1994年5月设立了以“科”为单位的信息化专业机构——电算责任官室,并由该机构来承担对计算机教育相关的基础教育研究和国家层面的执行业务。

与此同时,韩国教育开发院与韩国通信公司一起合作,构建了计算机通信学习服务系统,并通过EBS等专业广播媒体来播放教育相关的节目。1995年5月,教育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未来教育改革的基本构想,其主要内容为构建一个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的平台。同时,教育部还公布了信息化促进基本法。紧接着,韩国政府于1996年制定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该综合计划每隔五年制定一次,目前韩国已经完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2]该时期,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构建了教育信息化项目的促进体制、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方面的建设。

从1996年至2000年,韩国政府完成了第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其取得的具体成果如下:第一,设立了教育与学术信息化专业组织——教育学术信息院;第二,开通了教育信息服务系统(简称RISS),设立了教育电视台;第三,通过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来扩大师生接触信息化设备的机会。[3]

第二阶段: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2001年至2005年)。

此阶段的重点为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上,[4]具体如下:第一,增加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教与学的活动;第二,向人们扩散和普及电子学习的社会意识;第三,通过升级教育行政系统(简称NISE)来提高教育行政的效率;第四,通过升级学术信息的流通体制来供给与扩大优质的学术信息;第五,正式开展消除信息差距的支援项目。[5]

第三阶段:升级和扩充信息化基础设施(2006年至2010年)。

此阶段的重点是构建了U-Learning(泛在学习)的教育体制,升级和扩充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另外,该时期韩国政府还通过国际协作,援助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设备,此举既向世界宣传了韩国教育信息化的成果,还为今后进军海外IT市场奠定了基础。

3.成熟期(2011年至今)

2011年开始韩国政府正式实施了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以及智能教育战略,从此韩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从快速发展阶段迈向了成熟发展的阶段。该阶段的特点为构建终身学习的智能型教与学体系。

(1)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

该计划的重点如下:第一,克服之前普及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等技术本位的信息化政策,以促进增强国家竞争力和软实力为中心的“先进的教育与科学技术的信息化”;第二,促进以沟通和整合为基础的、支援积极参与和协助人才培养以及实现科学技术强国的信息化政策;第三,为了构建有利于绿色生长和终身学习的良好的教育循环系统,引入“数字学习与研究的生态系统”的概念,以此来调整整个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结构,推动教育与科学系统的信息化。[6]

(2)智能教育战略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指教育部)根据信息技术以及社会的变化,于2011年建立了智能教育促进战略以及实施计划,并从2012年开始有体系地实施该计划。韩国政府并行推进智能教育计划和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上述两个计划都属于教育信息化战略,因此都通过学校教育来具体实施其政策。而智能教育是指通过构建适合21世纪知识信息社会所需的智能型教与学体系,让所有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智能教育战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促进课题:数字教材的开发以及运用、网络教学以及评价制度的引进、自由地运用教育课件的著作权制度的改革、教师智能教育实践能力的加强、所有学校无线上网环境的构建。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不同时期对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考察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制定较高的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

从韩国各阶段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中可以看出:政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最终实现人才大国以及科学技术强国的强烈意志。

2.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应紧密结合本国经济发展需要

韩国政府根据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来选择符合本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例如,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首先选择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计算机教育,然后逐步扩散到普通高中、初中以及小学。因此从各级学校开展计算机教育的顺序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制定教育信息化战略时,比起教育上的需求,更关注了经济方面的需要。

3.较早出台相关法律以及标准,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韩国政府为了持续、快速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较早地出台信息化相关的法律以及标准。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台了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普及与应用以及促进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构建了校园网的标准以及教育用计算机的规格。

4.政府鼓励教育部门与信息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

韩国政府为了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鼓励教育部门与信息产业部门进行合作。例如,韩国教育开发院与韩国通信公司一起合作,构建了计算机通信学习服务系统,并通过EBS等专业广播媒体来播放教育相关的节目。

5.积极构建信息化社会环境[7]

韩国政府为了加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也为了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从2001年开始,韩国教育部每年对900所学校的4.5万名学生家长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并依此来扩大人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社会意识,从而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1998? ????? ??[R].??:???,1998.17.

[2]崔英玉。韩国教育信息化最新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29-32.

[3][5]???.2011? ????? ??[R].??:???,2011.20.

[4]崔英玉,孙启林,董玉琦。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7(1):37-41.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4

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继续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开展扎实细致的教学管理、深入有效的教学研究、积极务实的教学改革。二、主要工作(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稳步实施新课程计划1、按照课程目标,确立课改理念和实施策略(1)创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打下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2)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各种学科、各种课程的综合发展,均衡发展。如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领域综合发展,还包含了关爱、欢乐等众多情感因素。而体育的目标包含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3)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与科技发展的联系。现实从“教课本、学课本”向“用课本教、用课本学”的转变。冲破学科自身的知识阶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综合应用。(4)创导建构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尝试开展成果展示,口试、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6)顺应课程三级管理机制,增强“适应性”,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每位老师要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充分以发挥教学中的创造性。对于本校有自主管理权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安排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处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德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以及虞山、尚湖等自然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科学实践资源。2、把握新旧交替的过渡性课程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积极主动实施。(列表如下)几点说明:1、一年级全部实行新课程计划,而由于今年是新课程计划实施第一年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处理意见如下:①品德与生活课由于教材跟不上,上课内容定为原来的品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任课教师可灵活安排进度计划。②艺术学科由原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任教,如何合作教好一本教材需要教师通力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原专任教师应逐步向艺术教师要求靠拢。2、信息技术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因此本学期1至6年级均尝试开设信息技术课。各年级任课教师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自行制订计划(安排上机时间占总时间的50%)并上送教导处。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①四、五、六年级不单独设班队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班队活动内容,每月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原班队活动形式)②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由各年级组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开展活动。③综合实践活动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以社会、社区为大课堂,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为内容之一,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综合性活动。④学校订有“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活页材料作为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参考材料,另外高年级订的《动手做报》也可供参考。4、原15分种短课1节上英语、4节上写字。5、取消原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学生特殊才能主要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双休业素质班中培养和发展。(二)、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摸清教材体系变化,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审视原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育观念的全新转变。1、主科教研活动利用单周(语、数、外分别为周二、周三、周四)统一开展。2、副课(包括艺、体、自、信息等)利用双周开展教研活动。3、综合实践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具体另作安排。(三)、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结合1、主学科继续以教学“五认真”为重点管理内容。A、听课管理,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全体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尽快适应40分种制课堂回归要求。校行政将加强随堂课、示范课、竞技课、结对课等多种课形的听课。使全校的优质课率得到提高。(优质课率目标达80%)。九月份:             了解课、随堂课。十月份:             三年内新教师竞技课,

各学科带头人、能手展示课。十一月份、十二月份: 人人奉献优质课。B、备课管理本学期主学科将稳步推进集体备课,提倡共性教案、个性反思。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分别备课利用期初教研活动“通课”,并输入电脑进行管理。教师的备课个性要体现在教材上,要适当记录“案例反思”。教导处重点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查。C、其它管理。本学期将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检查要求更强调全面性、目标性。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后进生辅导的管理。通过竞赛的形式加强对优等生辅导的管理。2、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现为统合、服务和指导,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就从计划、方案实施和学习评定三个环节着手跟踪。3、教学评价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质量观,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评价实现四个转变。(1)由知识性评价向智、能、情的综合评价转变。(2)由定量评价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转变。(3)由书面评价向口试、笔试结合的评价转变。(4)由教师评价向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结合转变。4、加强对教学质量观的管理。期中、期末继续加强调研。全校语、数及格率保持的95%,提高外语学科的及格率。(四)、课程改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1、进一步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中心人员组织结构,明确负责、落实分工,健全有关制度。2、加大信息化运用的硬件环境投入,使硬件环境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3、加大信息化运用力度,实现信息化为管理服务,为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五)、课程改革与教科研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诸方面结合。1、顺应新课程要求,结合学校各项课题研究,各立项课题要对原有的教科研目标和要求作调整。使教学科学研究少走弯路,早出成果。2、学校少先队活动也应顺应新课程设置要求,特别对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及隐性课程加于开发。3、课程改革实施也要结合学校电教、科技特色的有利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技和学艺竞赛。1、本校各教研组开展的学科性竞赛(教研组自定后报教导处)。2、教师教学竞技:包括参加各级评优课、论文评比和各学科的年会以及学校主页比赛,课件制作竞赛等。3、学生学艺竞赛:参加中年级现场作文比赛、信息技术能力竞赛等。(七)、其它:本学期9月2日开学;1月15日语、数考试,1月21日休业式。下学期2月17日开学。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篇5

一、学校领导重视对远程教学的科学管理与规划

学校在构建远程教学工程的同时,还认识到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作用,还需要制定有利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措施和办法。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配齐一个班子。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田军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涂永鸿为常务组长,教导主任为谭衡具体负责人的江夏区五里界中学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学校远程教育的开展实施工作。XX年底,学校各处室、年级组的所有计划、通知、方案、总结等材料已经可以自行打印,无需请人了。学校配备专职管理员,负责维护、安排师生使用。

2.形成一个机制。学校制定了《江夏区五里界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制度》具体规定和安排教师利用课件、多媒体教室、上网教学的时间和效果;《江夏区五里界中学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规定》鼓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上课。《江夏区五里界中学学生上机的规定》规定了计算机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上机和上网时间。《江夏区五里界中学电子备课室的使用规定》规定了全体教师每学期至少制作一节优质课件。《江夏区五里界中学文明上网的公约》规定了学生上网的时间和要求,同时学校星期日开放机房供学生使用,让学生上网学习。《江夏区五里界中学优质课评比条件》规定优质课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学校规定复印室不复印手写试卷,不报销校外打印费用。这些制度和规定,大力宣传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大力倡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提供一个优质教育的平台。

3.XX年学校为教师的电子备课室装配了11台带液晶显示器的电脑。XX年学校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满足领导班子和班主任工作的需要,为办公楼的每一个办公室都配置了一台电脑,并为校领导、班主任和教研组长配置了13部笔记本电脑。XX年春又购买了一台新投影仪来满足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培训,计划在近两年内教师能用上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二、加强对教师和为农服务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

学校领导率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并安排电脑专业教师利用双休日及每周星期三、星期四的晚上,分两批培训全校教师,讲授计算机的基本原理、office办公软件、flash、authorware、课件大师、wps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同时还利用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畅通无阻等学习软件开展业余自学,全校教师掀起了触电忙的热潮。

经过近两年多的培训和个人自学,我校五十岁以下的教师都基本上掌握了office的操作。人人能够电子备课并打印教学辅助资料,能够上internet网查寻、整理、下载教学资料,会自己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在每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校教师一次性合格率100%,95%的教师都取得了高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已成为教师备课和教学必备的工具。有8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参加市优质课件评比获奖,每次市区领导来校视导,对我校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都很满意。

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为农服务的教育培训,面向农民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和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活动。坚持微机室节假日在规定时间内开放。到目前为止,假期内免费上机学生累计达5000人次,涉及到各个年级学生。

三、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研中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各学科组教师经常登陆xx信息网、xx信息网和xx科学等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吸取外校教学的经验,来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同时,筛选出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学生学习资源。

建立学校网络资源库,学校利用机房的硬件资源,花费4000多元购置科学光盘全部复制入微机室硬盘,实行共享。从教研室借回各学科光盘资源,复制入微机室硬盘,实行共享。收集学校教师和外校教师制作的课件资源、试卷资源实行分类共享。

我校在区内率先实行电子备课,为加强对备课组电子集体备课的管理和监控,各备课组长每月应将集体备课的电子教案存入教导处电脑内,教务处和教研组长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电子教案的质量进行检查和审核、禁止照抄照搬原集体备课的教案或网上下载别人的教案不加修改。

人人上一节多媒体公开课。规定每学期5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利用多媒体上一节多媒体课堂教学课,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热情。同时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渗透各学科教学中,无限的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活跃了课堂氛围。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搭建教研网上交流平台

我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校本研究网上发表教科研论文三百多篇以上,居全省初中学校第四位,其中精品文章16篇。网络科技时代杂志专为五里界中学“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期特刑。

去年九月份,我校在网上建了一个五里界中学博客圈。将博客圈作为我校教师教学、教研、管理交流及师生情感交叠的网上平台。学校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率先建立博客,随后大部分教师建了自己的博客。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将各块的管理资料,工作安排、活动开展情况、计划、行政值班手记、总结等写在自己的博客里。教师将备课教案,学案,课堂教学中的反思,课堂教学实录,课堂观察报告,学习心得体会,教学研究论文都写在自己的博客里。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评论。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6

从直觉上继续学习画图软件的一些功能,以及学会修饰和装扮图形,和学习运用因特网访问网站,下载资源,利用有效的资源帮助我们的学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一、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周次起止日期教 学 内 容课时

一9.3——9.9学习机房制度1

二9.10——9.161.与新朋友见面1

三9.17——9.232.可爱的鼠标1

四9.24——9.303.鼠标陪我玩一玩1

五10.1——10.7

六10.8——4.144.计算器帮你忙1

七10.15——4.215.小伙伴的作品1

八10.22——10.286.小树苗快快长1

九10.29——11.47.整齐的教学楼1

十11.5——11.116.五彩的窗子1

十一11.12——11.189.花香满园1

十二11.19——11.2510.我能画得更好1

十三11.26——12.211.美丽的校园1

十四12.3——12.912.神奇的魔术棒1

十五12.10——12.1613.动物联欢会1

十六12.17——12.2314.参观网上动物园1

十七12.24——12.3015.贺新年1

十八12.31——1.615.贺新年2

十九1.7——1.13期末测试1

二十1.14——1.20期末测试2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第六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

1、信息技术初步: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应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2、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掌握PowerPoint中文本的添加,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超级链接的制作。

3、用计算机画画,进行名片的制作,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处理。

4、用计算机作文,在Word中进行文字的处理及编辑排版,并制作个人的主页。

5、网络的简单应用,学会上网,学会查看网上同学的电脑中的信息。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课程任务及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2、学会输入汉字,加强指法练习。

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难点:

1、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3、熟练输入汉字,正确运用指法。

四、改进教学、落实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在受教育阶段尽可能多地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发展。

(一)课前准备

1、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课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确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形成的认知结构,找到“原有认知结构”与“期望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起始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为组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要针对课程内容模块化强的特征,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对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教学内容、技能教学内容以及应用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课程指导纲要》、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统筹安排,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教材处理时,力求做到内容简明易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确定教学方法应根据单元教学实际,合理、灵活地选用讲解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法和学法。

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互相交流教学设计方案,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及时对原有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形成个性化教案。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始终。

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做好计算机房内部的局域网软硬件规划和建设。重视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源、教学软件或课件的构建,通过合作开发,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共享。

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课前认真检查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环境,及时排除设备和软件故障,并认真做好教具、学具、教学媒体、教学资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

将市教科院“三步四环节五课型”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创造条件,使学习过程突显主动性与独创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合作、发现、交流中学习。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注意“以学定教”,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交流、评价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亲历处理信息、知识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孩子接触微机的程度不一样,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起点不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发展。具体做法可以在设计常规内容之外,另外设计一到二个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课堂上,已经掌握了常规内容的学生就可以去学习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内容,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基础差的同学达到常规内容即可。

4、重视技术学习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可迁移性十分明显,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突出各种应用软件间的关联使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方法,通过积极探索,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5、重视课堂教学的检测评价

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应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如何,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存在哪些问题”等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

评价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知识技能学习的评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也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还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表述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进行评价时,还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4一、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好奇心非常强,没有基础但兴趣浓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活跃爱说话。

二、教材分析

主要为电脑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的了解及基本操作,互联网的认识,画图软件的使用基础,计算器的使用和键盘的操作,信息编码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作用。

3、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用途及使用范围。

4、互联网的初步认识,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5、认识Windows桌面,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6、设置桌面背景及窗口操作。

7、初识画图软件。

8、在图画中插入文字

9、学会使用计算器。

10、键盘的操作。

四、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一册(上),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计算机乐园;第二单元:计算机绘画;第三单元:与键盘握握手。教材结构和谐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美观,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的组成,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及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

2.熟练鼠标的操作,了解金山画王的窗口组成,学会用卡通并图,用画笔绘画、给图着色等操作,能设计制作出相对完整的、比较综合的电脑绘画作品。

3.了解键盘组成及指法规则,熟练掌握键盘指法及常用控制键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7

2003学年第二学期流溪小学信息技术科组工作计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化,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我校作为一所省一级小学,我们理应要走在教学教研的前沿,而信息技术科组肩负着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任务,使我校在现代管理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深化过程中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加强学科组的自身建设

2、树立良好的科组形象:本着信息技术科组要服务于学校管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宗旨,我们要树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的良好形象。

3、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本科组人员要保持务实、求实、开拓、进取、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

4、要争创2003学年广州市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称号,本学期我校要申报广州市中小学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的评选。

二、做好学校现代教育媒体的维护工作

1、继续做好设备的使用指导和培训,引导教师正确用好设备。

2、加强与各级、科组和教师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本科组老师在没课或无工作安排的时间,要在四楼的科组办公室值班,当接到有电脑等技术故障的电话请求时,要及时前往处理,对于不能直接处理的故障要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并填写一份故障处理意见的书面报告。在维修仪器过程中,要坚持节省开支的原则。

三、做好学校电子资料的整理工作

由于我校办公电脑较多,在工作过程会产生许多学校、年级和科组等的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阶段性工作意见、各种专项工作计划、各班级的成绩统计等电子文档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将来是十分宝贵的,因此,要及时做好对一些有用的资料的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建议每个级组在你们的级组办公电脑上建一个共享文件夹,文件夹名字统一叫《上传资料》,然后把你们级组老师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论文、每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等放入里面,再由信息技术科组收集整理。请各年级把Teacher02电脑上把《上传资料》文件夹拷贝到各年级组办公电脑上,然后把你手头上已有的资料放入对应的文件夹。

四、做好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1、我们广大老师们必须要认识到建设和维护好流溪小学网站的作用和意义,把我校的常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学校的教学动态和学校的重要举措及时地在学校网站上反映出来,对上级教育部门、兄弟学校、社会、学生家长成为一个交流反馈的渠道方式,同时,也是我校对外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网站建设得好就是一个正面的宣传作用,反之则起到负面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的网站是非建设好不可的。

2、为了保证网站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校要成立一个网页制作小组,并把网页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落实到各学科组上,我们信息技术科组要负责网站建设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建议由孙楚志老师全面负责这项工作,并请孙教师尽快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小组成员名单、网站的栏目设计、工作进程等交学校研究决定。

五、做好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1、本学年,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实际,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此我们要根据广州市教研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三个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并争取在我市教研室陈榕权老师的指导下,及早形成书面材料。

2、积极参与广州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开展以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研究。

3、做好第五周星期四上午教研室在我校进行的全市小学信息技术公开课的准备工作。

六、做好校级的学科竞赛工作

为了树立本学科在学校师生及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地位,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形成特色课程,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学习动机,本学年开始,每年第二学期组织一次分年级校级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具体详见竞赛方案。

七、继续进行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

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它的正确使用和运行,将标志着一个学校的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使我校的校园网的作用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做好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也是我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八、整理教师制作的课件

上学期末,收集到许多老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我们要对这些课件做好整理归类存放工作,并对优秀课件进行评选,同时要对本次收集的课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把评析意见反馈给全体老师。

九、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学习

本学期计划组织科组老师到广州等外地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找出我们的不足,寻求我们发展的出路。

十、主要工作的分工及完成时间表

序号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1

课件的整理

李建生

第二周2月20日前

2

优秀课件的评选

李健生、邓昔溪、孙楚志、李政

第三周2月27日前

3

信息技术校本教研的书面材料整理

邓昔溪、李建生

第四周3月3日前

4

学校电子文档的整理

邓昔溪

第五周3月12日前

5

全市公开课

李建生

第五周星期四

6

三、

四、五年级竞赛

邓昔溪、李建生

第六周星期四3月26日

7

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孙楚志

第八周、第十四由学校进行检查

8

标准化信息管理数据的录入

李建生、孙楚志

第六周、第十二周由学校检查

9

外出参观学习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化,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我校作为一所省一级小学,我们理应要走在教学教研的前沿,而信息技术科组肩负着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任务,使我校在现代管理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深化过程中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加强学科组的自身建设

2、树立良好的科组形象:本着信息技术科组要服务于学校管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宗旨,我们要树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的良好形象。

3、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本科组人员要保持务实、求实、开拓、进取、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

4、要争创2003学年广州市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称号,本学期我校要申报广州市中小学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的评选。

二、做好学校现代教育媒体的维护工作

1、继续做好设备的使用指导和培训,引导教师正确用好设备。

2、加强与各级、科组和教师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本科组老师在没课或无工作安排的时间,要在四楼的科组办公室值班,当接到有电脑等技术故障的电话请求时,要及时前往处理,对于不能直接处理的故障要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并填写一份故障处理意见的书面报告。在维修仪器过程中,要坚持节省开支的原则。

三、做好学校电子资料的整理工作

由于我校办公电脑较多,在工作过程会产生许多学校、年级和科组等的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阶段性工作意见、各种专项工作计划、各班级的成绩统计等电子文档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将来是十分宝贵的,因此,要及时做好对一些有用的资料的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建议每个级组在你们的级组办公电脑上建一个共享文件夹,文件夹名字统一叫《上传资料》,然后把你们级组老师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论文、每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等放入里面,再由信息技术科组收集整理。请各年级把Teacher02电脑上把《上传资料》文件夹拷贝到各年级组办公电脑上,然后把你手头上已有的资料放入对应的文件夹。

四、做好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1、我们广大老师们必须要认识到建设和维护好流溪小学网站的作用和意义,把我校的常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学校的教学动态和学校的重要举措及时地在学校网站上反映出来,对上级教育部门、兄弟学校、社会、学生家长成为一个交流反馈的渠道方式,同时,也是我校对外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网站建设得好就是一个正面的宣传作用,反之则起到负面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的网站是非建设好不可的。

2、为了保证网站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校要成立一个网页制作小组,并把网页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落实到各学科组上,我们信息技术科组要负责网站建设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建议由孙楚志老师全面负责这项工作,并请孙教师尽快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小组成员名单、网站的栏目设计、工作进程等交学校研究决定。

五、做好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1、本学年,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实际,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此我们要根据广州市教研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三个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并争取在我市教研室陈榕权老师的指导下,及早形成书面材料。

2、积极参与广州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开展以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研究。

3、做好第五周星期四上午教研室在我校进行的全市小学信息技术公开课的准备工作。

六、做好校级的学科竞赛工作

为了树立本学科在学校师生及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地位,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形成特色课程,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学习动机,本学年开始,每年第二学期组织一次分年级校级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具体详见竞赛方案。

七、继续进行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

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它的正确使用和运行,将标志着一个学校的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使我校的校园网的作用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做好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也是我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八、整理教师制作的课件

上学期末,收集到许多老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我们要对这些课件做好整理归类存放工作,并对优秀课件进行评选,同时要对本次收集的课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把评析意见反馈给全体老师。

九、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学习

本学期计划组织科组老师到广州等外地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找出我们的不足,寻求我们发展的出路。

十、主要工作的分工及完成时间表

序号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1

课件的整理

李建生

第二周2月20日前

2

优秀课件的评选

李健生、邓昔溪、孙楚志、李政

第三周2月27日前

3

信息技术校本教研的书面材料整理

邓昔溪、李建生

第四周3月3日前

4

学校电子文档的整理

邓昔溪

第五周3月12日前

5

全市公开课

李建生

第五周星期四

6

三、

四、五年级竞赛

邓昔溪、李建生

第六周星期四3月26日

7

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孙楚志

第八周、第十四由学校进行检查

8

标准化信息管理数据的录入

李建生、孙楚志

第六周、第十二周由学校检查

9

外出参观学习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9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地方特色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社区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占全省GDP的54%;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40万人。到2015年,实现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村(居)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城市社区用房满足工作服务要求,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达到15000个以上。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部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部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率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的转型升级机制;2、基本形成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制;3、基本形成繁荣活跃的文化发展机制;4、基本形成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5、基本形成依法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文 化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2%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0%以上;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5%以上。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文化服务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业年均增长20%,2015年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一半以上。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部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部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