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①32=6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 (2)(-) (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 (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号容易混淆。
3.关键: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小学,我们学习了正有理数有零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五、新授
课本第28页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以上4个问题涉及2组相反意义的量:向右和向左爬行,3分钟后与3分钟前,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那么(1)中2cm记作+2cm,3分后记作+3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①32=6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思考多个有理数相乘该如何来计算?
做一做(出示胶片)你能运算吗?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5)-1302(-2004)0
由此我们可总结得到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交流讨论不难得到结论:几个不为0的数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这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注意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探究、合情推理等能力,会进行有理数和乘法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2、难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确定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
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1、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数的'加减法可以扩充到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乘法是可也可以扩充呢?
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例如5+5+5=5×3,那么请思考:
(-5)+(-5)+(-5)与(-5)×3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呢?本节我们就探究这个问题。
3、在一条由西向东的笔直的马路上,取一点O,以向东的路程为正,则向西的路程为负,如果小玫从点O出发,以5千米的向西行走,那么经过3小时,她走了多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小学学过的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 互为相反数 。
2、由前面的问题3,根据小学学过的乘法意义,小玫向西一共走了 (5×3)千米,即(-5)×3=-(5×3)
3、学生活动:计算3×(-5)+3×5,注意运用简便运算
通过计算表明3×(-5)与3×5互为相反数,从而有
3×(-5)=-(3×5),由此看出,3×(-5)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3与5相乘。
类似的,(-5)×(-3)+(-5)×3=(-5)×[(-3)+3]=0
由此看出(-5)×(-3)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5与3相乘。
4、提出:从以上的运算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舞衫歌扇,并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猜测、归纳、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引导、肯定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板书)有理数乘法法则: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计算
(-5)×(-4) 2×(-3.5) × (-0.75)×0
(1)学生根据乘法法则,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四位同学到黑板演习。
(2)教师:要求学生明确算理,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视,及时引导。
2、计算下列各题
① (-4)×5×(-0.25) ② ×( )×(-2)
③ ×( )×0×( )
指定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做,使学生明确,做有理数的乘法时,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出积的绝对值。
教师提出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因数都不为0时,积是多少?
学生小结后,教师归纳:
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符号决定,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练习:本P31练习
四、总结反思(学生先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积的符号; (2)把绝对值相乘。
五、作业:P39习题1.5 A组 1、2
学习目标:
1、要熟记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2、掌握求有理数倒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求出一个给定的有理数的倒数。
3、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体会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在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时的应有
学习重点:
有理数除法的法则及应用;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学习难点:
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能根据题目特点,恰当地选择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习过程:
一 前置复习 :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
举例说明。
2、多个有理数乘法:
(1)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 时积为正;当 时积为负。
(2)几个有理数相乘,积就为零。
二 探究新知:
(教师寄语: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数学上加与减,乘与除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学课本58页至59页例4之前的内容,并且认真体会在探索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时,用到的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一定要熟记:
(1) 有理数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法则:除以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除以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以前学过的倒数的概念一样,___________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如,3与____互为倒数,-6与_____互为倒数,2.25是____的倒数,___是 的倒数。
三 新知应用:
例1、独立完成课本58页例4,然后对比课本上的解答,思考交流:在两个_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1),在两个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2)
学以致用 计算:
(1) (42)7 (2) ( )( )
例2、计算(1) ( )( )( ) (2) ( )( )
(温馨提示:1、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应把除以一个数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统一成乘法来进行计算。2、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小学一样。)
四 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P59练习2,3题。(将完整的计算过程写在下面空白处)
五 达标测试:
(独立完成)
1 填空:(1)2 的倒数与 的相反数的积是_______。
(2)(1)(3)( )=______。
(3)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4)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2、计算:(1) (2)
(3)、 (4) ( + )
六 总结反思: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 ;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
2、:评一评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七 布置作业
1(必做题) 课本60页习题A组3,4题。(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2(选做题) 课本60页习题B组1,2题。(要求:将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明天课堂上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借助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得出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进而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然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如何具体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接下来,从含有几个正数与负数相乘的具体实例出发,归纳出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是0,积为0”的规律。
1.2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2.1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1.2.2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2.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材给出的气温变化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本已学过正数与零的乘法运算,在中学已引进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后进行的。因此,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出规律,对于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学生也容易抓住其运算的两步骤,即先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附:板书设计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设计,一般有两类:一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给出法则,组织学生用较多的是练习法则、背法则,以求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则;另一类是让学生体验法则的探索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猜测,验证的能力。引入部分以及归纳、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前一类可能会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但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有理数乘法两步骤 练习处和发展;后者不仅重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数学设计采用的是较为适中的方法,没有教材中引入的那么繁琐,但同时兼顾了上述两类设计的优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看似容易,但实际上却是难教又难学。半课例采用的是让学生观察、实践、合作探讨、发现的探索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如何归纳和总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中,必须解决的3个难点是:如何自然地引入带有负数的乘法;怎样体现负负得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怎样说明有理数与1和0相乘的结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比赛和个人抢答,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增强了竞争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能,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从而积极参加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以前学过的范围内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都是成立的,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成立吗?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
(1)(一7)×8;
(2)8×(一7);
(5)[3×(一4)]×(一5);
(6)3×[(一4)×(一5)];
[师生]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我们可以通过问题2来检验。(略)
[师]同学们自己采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吗?
[生]例如:5×[3十(一7)]和5×3十5×(一7);(略)
[师](一5)×(3一7)和(一5)×3一5×7的结果相等吗?
(注意:(一5)×(3一7)中的3一7应看作3与(一7)的和,才能应用分配律。否则不能直接应用分配律,因为减法没有分配律。)
讲授新课:
[活动2]用文字语言和字母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表达出来。
应得出:
1、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活动3][师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3、用简便方法计算:
[活动4]
练习(教科书第42页)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及它们的运用,使我们体验到了掌握一般的正常运算外,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这样做既快又准。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4的第7题(3)、(6)。
活动与探究: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868×(一5)十6.868×(一12)十6.868×(十17)
(2)[(4×8)×25一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