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幼儿园科学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分享阅读〈影子和我〉 不错的
活动目标:
1、结合读本内容,引导孩子进一步深化对光与影的认识,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求知欲。
2、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讨论图画,帮助幼儿熟悉读本文字内容。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我们已经和自己的影子作了很多的游戏,老师这里还有一本和影子作游戏的书,想看吗?教师指读书名,与幼儿一起阅读。
二、大书阅读:遮盖读本中的文字部分,和幼儿一起观察图画。
指导语:
1、小姑娘在看着谁?为什么会有影子?
2、小姑娘不管做什么,影子都会跟着做吗?
3、影子和小姑娘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4、小姑娘看着影子的哪些地方?
5、影子为什么会不见的?
三、大书文字阅读:
观察讨论图画后,指读文字,幼儿倾听。每读完一页,就指着书上相应的事物,如耳朵、
手等,并注意引导幼儿理解“也”的含义,体会“也”的用法。接着,教师领读,幼儿跟读;请个别小朋友指着文字给大家朗读,其余幼儿跟读。
四、幼儿指读小书,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出示数字1、2、3。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及相应图片。
3、各色数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4、自制数字箱三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1、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秤菜,
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像勺子来盛汤,10像筷子加鸡蛋。
2、今天我们请来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
(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幼儿观察数字形状)。
二、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
(对大胆想像、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鼓励)。
三、感知数字1、2、3。
分别说出大数字宝宝1、2、3,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
四、用手指表示数字。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
那么你会用小手来表示1、2、3吗?
2、教师出示不同数的实物,
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手势。
3、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4、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
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工具运的水量是不同的,探索哪个工具运的水最多,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2、 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能在运水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
材料准备
透明的杯子(上面贴有一段一段的即时贴),海绵,吸管,网状小盆,小勺子,水,大盆子
指导要点
1.了解不同工具的用法。
2.在实验中发现海绵的吸水性与其他工具不同。
实施步骤
1.提醒幼儿在游戏前将袖子卷起,注意不要弄湿袖子。
2.介绍每种工具的用法以及玩法
3.每个幼儿拿一种材料将大盆子里的水用海绵、吸管等工具运到透明的杯子中。
3.规定运送的次数,每个幼儿用一种工具一起运5次水,放在一起比一比谁运的水最多。若5次看不出运水的多少,那再进行新的一轮,再运5次水。
4.引导幼儿发现海绵的吸水性,知道与其他工具不同。
5.将透明杯子里的水倒入大盆子中,与边上的幼儿交换工具,再进行一次游戏。
6.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
反思分析
玩水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游戏项目,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这个区域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但是由于小班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我让孩子们数好5次然后比一比,但是有很少的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大部分孩子都只顾自己玩水,没有去发现运水过程中不同工具运水量的不同,但是有些孩子还是能够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活动目标:
1、了解蔬菜纸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2、发展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萝卜缨、菜花叶、油菜和芹菜的老叶、芹菜的茎、姜、萝卜、土豆等蔬菜;锤子、案板、捣蒜锤、捣蒜罐、葛粉,海绵、纱布、抄纸框(用密度精细的金属丝编织成小网做底,木条做框,框分作内外两层,可以将网夹住;大小可根据需要而定,比如和B5纸一样大小)、一盆清水。
2、经验准备:在以前的活动中了解木材造纸的常识。
活动过程:
1、逐一出示并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蔬菜也能造纸,你相信吗?今天我们就来实验蔬菜造纸。
2、幼儿自由结组(5~6人一组),选取喜欢的蔬菜备用。
3、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操作、探索,了解蔬菜造纸的条件和过程。
(1)把选取的蔬菜(太长的要先掰成寸段)放在案板上,用锤子锤击(锤击时要把手拿开,注意安全),使其变得柔软细碎;
(2)用纱布包裹住被锤击过的蔬菜,用力挤去水分;
(3)把挤去水分的蔬菜放入捣蒜罐中,用捣蒜锤进一步捣碎(捣得越碎越好,蔬菜越碎做出来的纸就越光滑、细腻);
(4)将半小勺葛粉溶解在50毫升温水中,然后与捣碎的菜充分混合;
(5)把抄纸框放人装满清水的盆中,再把混合了葛粉的蔬菜全部放人抄纸框内铺平(此时还可以放入花瓣、叶子等摆出造型以进行装饰,晾干后就是一幅漂亮的装饰画了);
(6)把抄纸框从水中取出,平放在木板上,用海绵轻轻地将水分吸干;
(7)把木框拿开,轻轻地将网翻扣过来(蔬菜纸挨着木板),然后轻轻地将网拿开,再用纸巾轻蘸,进一步吸去蔬菜纸的水分;
(8)将放有蔬菜纸的木板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阴干。
4、引导幼儿观察后讨论:“为什么有的组的小朋友能够造出纸来,有的组就没有造出纸来呢?”
(通过讨论,重点让幼儿明白,只有纤维粗长的蔬菜才能造出蔬菜纸,如萝卜缨、菜花叶、姜、油菜的老叶和芹菜的茎)
活动延伸:
1、等到蔬菜纸晾得半干时、用电熨斗隔着纱布将蔬菜纸熨平。
2、待蔬菜纸晾干后,用它剪出不同形象贴在彩色纸上,做成漂亮的贴画。
3、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蔬菜纸,拿到幼儿园进行展览,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了纸的制作流程,知道了有粗长纤维的植物能够造出纸来,而像土豆、萝卜这样纤维细小且少的蔬菜则造不出纸来。幼儿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烦琐的程序、复杂的过程、每一步精确的要求都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纸张的来之不易,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后,幼儿会珍惜每一张纸,不会再轻易地浪费一张纸。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已经完成,幼儿了解了蔬菜造纸的方法,知道了只有有粗长纤维的蔬菜才能造出纸来,并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自豪。他们也了解了造纸需要大量原材料,只有节约用纸,才能节约原材料,才能保护环境。但是一次活动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不忘教育,让环保、节约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幼儿的心里面,使环保、节约成为每一名幼儿的习惯。
本次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加入葛粉的量、抄纸框的使用等几个环节中,幼儿操作是有一定的困难,必须由老师帮助或控制,这就使得幼儿的自主探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活动评析:
本次教育活动很有新意,教师指导幼儿运用蔬菜造出了纸。这不仅使幼儿对蔬菜、对造纸、对环保等有了更新的认识,而且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活动目标: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活动过程:自然、合理,密度适当,而且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幼儿的生活能力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很有特色的一次教育活动。
首先,选题较好。蔬菜能够造纸是很多人不熟悉的,更是幼儿不了解的内容,但是教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教育的需要出发,选择了符合幼儿需要又感兴趣而且与我国的环保教育密切相关的主题,体现了教师的独到眼光。
其次,注重幼儿的操作、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是本活动的主要特色。作为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就直接出示了蔬菜,指导幼儿一步一步地造出了“纸”,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他们经过自己的操作不仅了解了造纸的复杂过程,而且知道了只有具有粗长纤维的蔬菜才能造出纸来。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幼儿非常兴奋。这次活动不仅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幼儿的探究心理。一次好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保证本次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应该能够激发幼儿产生无限的想象,产生继续探究的愿望,本次教育活动应该说就有了这样的效果。
活动目标
1、观看乒乓球和玻璃球放在水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产生好奇。
2、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乒乓球若干,水盆。
2、透明塑料容器里装有水。
活动过程
1、教师把盛有水的透明容器放在桌子上
(注意是让全体幼儿都能看到的地方)
2、出示乒乓球和玻璃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们看老师两个手里的小球一样吗?
让幼儿观察玻璃球和乒乓球。
3、教师操作,幼儿观看。
(1)把乒乓球放进水里。
(教师的动作可以夸张一些,有意从高处掉落)
教师:仔细看看乒乓球落在了哪里?
(让幼儿发现,乒乓球漂在水面上。)
(2)把玻璃球放进水里。
教师:小朋友,玻璃球呢?
(让幼儿发现,玻璃球落在了水底。)
(3)提问
为什么乒乓球能漂起来,玻璃球就沉下去了呢?
(让幼儿互相讨论一下)
4、观看沉浮
(1)教师:我们让乒乓球也到水底去吧!
教师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
边摁边说:下面好凉快哟!
小朋友看好啦,老师放手了。
引导幼儿发现教师放开双手,小球浮上来了。
(2)教师:我们让玻璃球到水面上玩玩吧!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老师一放手,玻璃球就沉下去了。
5、总结
我们把放到水里后沉下去的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漂在水面上的这一现象叫浮。
一、意图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花草幼儿是经常接触的,对它们的特征也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小朋友接触得较少,了解的也较少。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识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并能知道这些花草的奇特之处。
根据《纲要》提出的科学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设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通过参观“花草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是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奇特花草。1、介绍含羞草和睡莲(通过触摸、观看了解含羞草和睡莲的奇特之处——会模仿人的动作和表情)2、介绍猪笼草和捕蝇草(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猪笼草和捕蝇草的奇特之处——会捕猎)3、介绍芦荟和百合(通过幼儿之间相互说说,了解芦荟和百合的奇特之处——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第三环节是幼儿操作,通过匹配题的练习,巩固幼儿对这六种花草的认识。第四环节:小结,激发幼儿有进一步探究奇特花草的欲望。
本次活动,我把重点定为认识六种奇特花草,难点是了解它们的奇特之处。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有奇特花草的存在,认识6种奇特花草。
2、通过多媒体介绍及匹配题的练习,能区分6种奇特花草的奇异之处。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花草展览会场景
3、一盆含羞草、芦荟、一束百合
4、幼儿操作匹配题每人一份、铅笔每人一支
四、活动过程:
(一)、参观花草展览会,引起幼儿兴趣。
这些花草你认识吗?知道它的名称吗?用手轻轻地去摸一摸,用鼻子去闻一闻,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在开始部分,我抓住幼儿好奇这一点,通过参观花草展览会,让幼儿在常见的花草中发现含羞草,了解含羞草的奇特之处,对含羞草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其他的奇特花草,为下面的环节作准备。)
(二)、介绍奇特的花草
1、通过“摸”,了解含羞草和睡莲的奇特之处
小朋友在花草展览会中发现了一种植物,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当小朋友用手去触摸它的叶子时,它会象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把叶子合起来,过了一会儿它又会打开。所以,人们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含羞草)
小朋友,你见过会睡觉的花吗?(播放多媒体,同一场景、同一莲花,白天和黑夜的不同形态,让幼儿通过对比的形式,清楚地了解睡莲的奇特之处。)
总结,含羞草和睡莲它们的奇特之处在于会模仿人的表情和动作,会害羞和会睡觉。
2、通过“看”,了解猪笼草捕蝇草的奇特之处
人会捕猎,动物也会捕猎,它们是怎样捕猎的呢?(动物们用爪子抓、用嘴咬,猎人们用枪打,或者想办法让猎物掉到陷井里)。
你们见过会捕猎的花草吗?(播放多媒体,介绍猪笼草、捕蝇草的外形特征及捕猎方法。)
刚才看到多媒体中的猪笼草它长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刚才看到多媒体中的捕蝇草它长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总结,自然界中有一些奇特的花草,它虽然没有手,没有脚,但它通过自身的形态、生长环境等等,就有一些奇特的本领。
3、通过“说”,了解芦荟和百合的奇特之处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教室里自然角上的一盆芦荟 )它有什么用呢?(幼儿相互说一说,最后播放多媒体,芦荟种植园、芦荟加工厂,介绍芦荟的作用。)
哟!芦荟有这么多用途,不光能美容还能治病、还能吃。那是不是每一种花草都对我们人类有益呢?
小朋友用鼻子闻一闻(出示一束百合)。百合花虽然很漂亮,但不能用鼻子多闻。因为百合花中有一种物质,人多闻了以后会失眠、恶心,对人们的健康有害。
总结:其实,在自然界中有很多花草有特殊的本领,有的对我们人类有益,也有的对我们人类有害。(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个环节中。我依据科学课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匹配题练习
1、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奇特的花草,他们有哪些奇特之处,你们了解了吗?好,老师这里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匹配题,要求你把上面的花草和下面的它的奇特之处连在一起,会吗?(幼儿动手操作)
2、评价。(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为突破难点而设置的,到这一环节结束,目标2也就落实了。)
(四)、总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奇特花草,知道了她们的奇特之处。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奇花异草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呢!所以,小朋友们要好好学习,多学本领,早日去发现它们的秘密。(这一环节完成了目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