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一面》教案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面》教案设计 篇1

上课之前我认真拜读了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这样帮我们解读课文“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说实话,我觉得说从人物的外貌中去领悟人物的气质还是有些牵强。鲁迅先生长得很瘦,难道就一定是工作太劳累太劳累了?他的胡子和头发就能看出他坚毅刚强的性格?

于是在教学前,我决定按自己的解读去教学。上课前,我依然让孩子们讨论:这篇课文学些什么?孩子们认为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教学中,我决定尊重孩子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去展开教学,并不从外貌描写的句子去展开教学。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由于孩子们基础不太好,而且很多孩子不善于归纳,不善言辞,于是我在课堂中给了充分的时间孩子们去读课文,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去读课文,然后,让尽可能多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并不踊跃,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太少,对鲁迅先生也了解得太少。虽然在前两课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认识。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实在是无法领悟文字里所蕴涵的那种凝重的感情。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孩子们,也没有给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没有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们。文字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领悟的东西,不能强求孩子们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

《一面》优秀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2、揣测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同学阅读有关阿累、《毁灭》、《铁流》和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鲁迅一生中做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年轻的汽车公司售票员阿累,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在他的眼中,鲁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阿累眼中的鲁迅。

板书课题:

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和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提问。

(只要同学说出自身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同学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2、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这六处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为什么他如此瘦?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以上问题小组进行深入讨论以后,再全班交流。让同学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5、熟读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写下自身的感受。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里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3、这一面对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结合课文谈谈自身的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同学谈出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并积极鼓励,让同学敢于大胆发言。)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实地推荐他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笞作者不时进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胜利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形象,表示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3、研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课文从三个方面叙述事件的经过,第一部分写“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非常艰难;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第三部分写“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课文思路清晰,在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写法。

学习目标

⒈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竖起、费用”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升国旗仪式。

2、师: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⒊学生谈论感想。

4、导入并板书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多读几遍。

⒉同位合作认读生字。

⒊出示生字新词,多种形式认读。

⒋交流识记方法。

注意“摊”是前鼻音,“凝”是后鼻音,“竖”是翘舌音。要从字形上来帮助学生区别其他易混的字,如,“摊”,可以通过换偏旁的方式同“滩”字区别,“竖”和“坚”要注意下半部分的不同,可以通过组词等方式让学生巩固。

三、重点指导,朗读指导

本课表现的情绪有起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进而读出这些变化。

例如,第三自然段表现了“我”的困难处境,要读得低沉一些;第十自然段写“我”拒绝了老板的要求,要读得稍快,读出坚决的语气。由于课文较长,教师只需抓住几个情感强烈的点来指导,不必面面俱到。

四、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搜集与国旗有关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巩固生字词

⒉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⒉理清脉络。

第一段(1-3):写“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非常艰难。

第二段(4-10):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

第三段(11-12):写“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

师:课文思路清晰,在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我们在学习中要仔细体会这一写法。

三、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如“窄”“漆”“鼻”“摔”,“窄”字可以联系“作”“昨”书写;“漆”字的右下部分不能写成“水”;“鼻”字是上中下结构,上中部分的“自”和“田”都要写得略扁;“摔”字右边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写成“纟”。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课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探究

⒈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有发言人整理归纳,准备交流。

课件出示交流问题:

①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么样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②面包店老板先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后来又改变了?

③课文是怎样表现“我”的爱国情感的?

⒉集体交流问题:

第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这些句子都说明“我”当时的处境非常困难,急需帮助。这样描写为后面做了铺垫──在这样困难的处境下,“我”的爱国行为更加难能可贵。

第二问题:当“我”向面包店老板求助时,老板先是婉言拒绝,“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后来又提出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或许他只是好奇,并不是有意侮辱中国人,但是“我”却断然拒绝了老板的要求,因为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象征国家尊严的国旗是不能用来交易的。“我”宁愿饿死也不愿用国旗换面包,这一举动打动了老板,他深深地理解了这位中国留学生的行为,从而给了“我”更多的帮助。这也说明了只有具有民族气节的人,才会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文末的泡泡是引导学生评价面包店老板的救助行为,感谢别人的帮助,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第三问题:本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几乎不直接写“我”说了什么话,也没有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在与面包店老板交流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如“犹豫”“展开”“凝视”“摇摇头”“向外走去”等词语和短语。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些动作实际上更有力地表现了“我”的爱国热情,这样写显得深沉而含蓄,符合课文的整体氛围。(对这一写作技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⒊重点语句交流:

①“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红旗依然鲜艳”是“我”的主观感受。联系上文讲“我”遇到的危险和下文讲“我”遇到的困顿境地,说明五星红旗依然保持着她的庄严,表达了“我”对国旗热爱的一片赤子之心。)

②“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一句话旁边有一个泡泡:“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呢?”

(当面包店老板向我提出用国旗换面包时,“我”这时可能会想到很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根本不会答应面包店老板的要求。结合全课“我”对国旗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来体会:“我”在漂流出发前带上国旗,表明自己是中国人,也希望国旗能陪伴自己渡过困难;在漂流遇到危险时,“我”先想到的是把国旗系在脖子上,表明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当面包店老板向我提出用国旗换面包时,“我”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的要求。)

⒋教师小结。

三、总结升华

⒈播放歌曲《五星红旗》:听后谈谈对课文两个人物的看法。

⒉师: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中国的一名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所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课文所体现的是“我”的爱国情意和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友谊。这两个点是相互依存的:“我”的爱国情意促成了老板态度的转变,而老板态度的转变又衬托了“我”的爱国情意。

⒊中心:《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中国的一名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所发生了事故,表现了作者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同时也体会了面包店老板对作者的敬重和理解。

四、作业布置

⒈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⒉被家长讲述这个故事。

五、板书设计

26 一面五星红旗

“我” 面包店老板

处境艰难 无奈、平等交易 冷漠

热爱祖国 惊奇

维护尊严

竖起大拇指 热心帮助

《一面》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生词

二、导入新课:

本文作者阿累以时间顺序记叙了与鲁迅先生的一次珍贵的会面。会面的地点是内山书店。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那么,本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的近景”、“一本书的特写”?认真阅读,并在书上作标记,然后回答。

全景:“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

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提示:

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讲解:因为在暗处,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和抽烟的神态;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

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讲解: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

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

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讲解:

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的特写的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的现实,深情的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瘦”。“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

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5)“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讨论,小结:

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朋友、同志、父亲、师傅和战士)。

(引导学生识别本段的表达方式。叙、议、抒结合。)

(6)小结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

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高尚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部分。

2.解词(注释)

后记:1.在分析对书店、鲁迅的描写过程中,要把批注中的思考题带着理解。

2.(前面)

《一面》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落实三年级的训练重点。

2、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创设情境,想象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热爱和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一面五星红旗。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师:今天,这面五星红旗出现在国外的一间病房里,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赶快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接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结合屏幕上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评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1、细读课文,思考面包店老板为我竖大拇指的原因。

师:刚刚我们说面包店老板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为什么一个外国的面包店老板会对一位中国留学生竖起大拇指呢?自己读课文,画出我的哪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2、交流语句。

指名读画出的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样鲜艳。(指名读)

创设情境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褪色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弄脏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师:正因为我爱国旗,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我的心中,五星红旗永远是那么鲜艳。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齐读这句话。

⑵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指名读)

师:凝视是怎么看?

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课本就像捧起一面五星红旗,让我们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孩子们,此时我是多么希望得到这块面包啊,可老板提出我可以用国旗换面包的时候,我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⑶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指名读)

师:透过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第三段的后半段

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处境如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想象,这位身体极度虚弱的大哥哥,咬着牙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穿上大衣,迈着沉重的步伐跌跌撞撞地向外走,每走一步,都揪心地疼啊!

师: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读)

师:此时,面包对于我来说还仅仅是面包吗?

师:是什么?

师:在生命和国旗之间,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旗,这时,你想对他说什么?正是我的这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的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四、品评感悟,体会老板的国际友谊

1、默读课文,思考老板的态度变化。

师:一开始,面包店老板就是这样的态度吗?默读课文4——12段,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语句。

2、交流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⑵ 突然,老板的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的问:“那是什么?”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⑶ 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指名读)

师:自由读第三句话,找出描写老板动作的词语。

一起做这个动作,这一竖,代表什么?

自由读以上三句话,试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老板的态度是从一开始的——,然后到——,最后——。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也就是说老板的态度是从讲究平等交易到最后无偿支付费用。

那是什么原因让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生自由说)

师:正是留学生这种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理解了中国留学生的这种行为。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甚至敬佩!老师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师:学到这儿,你又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点什么呢?

五、齐读最后一段

师:正是因为面包店老板的这种爱心,才有了课文结尾那感人的一幕,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一面五星红旗牵动着中国十三亿人民的心,也将世界各国的友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请同学们读下面这个故事,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也会让你感动。(课件出示四川地震小故事)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天都在发生。

七、作业

师:课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人的句子抄写下来,并搜集一些表现友谊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 外国

我 老板

难 平等交易

爱国旗 无偿付费

爱国 敬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面》优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启发教学为主,读、说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教材分析:

《一面》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教师可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稍作介绍。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鲁迅三次外貌的描写,抓住“瘦”的特点,连同“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三次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格。课后,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搜集鲁迅先生关系青年成长的故事。

学生活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学法指导,课件设计:

采用默读,观察、练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分析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一面》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叙述了“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理解和尊敬。本文的思想内涵定位为“爱国者在每个国家都能得到尊敬,爱国者是最值得尊重的”,“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热爱和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四、教法

以“一面五星红旗”线索,紧紧抓住面包店老板前后不同的行为变化进行探究互动,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带动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对人物动作的细微描写,揣摩人物内心,体味人物的爱国情感,掌握并运用学习方法。

五、学法

从读中感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通过抓神情、动作重点词句品读、汇报,直视“我”当时的内心世界和老板态度的变化,去触摸“以人物外在的表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在语言的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铺设情感基调

1、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录像。生谈感受。

2、自从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有关这面红旗的许多感人的事就层出不穷。五星红旗在一位身处异地的中国留学生的身上,也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揭题,板书,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自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提:边读边想,课文围绕五星红旗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词。

3、生汇报故事梗概(根据填空,或用自己的方式说)。(设计意图:在上课伊始播放升旗仪式录像,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对五星红旗肃然起敬,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三年级学生应该具有初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自读课文后,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迅速从头脑中提取课文相关信息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这样,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研读重点,感悟“我”的一片爱国之心

1、哪些句子写我漂流时带着五星红旗?

1)“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2)“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漂流时为什么要带着五星红旗?(爱国)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我”珍爱国旗?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随机汇报,引导质疑:发生了什么事?

A.“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B.“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C.“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3、感受“我”在漂流活动中失事后的艰难处境。

1)生自读第三段。想象他此时的心情,感情朗读。

2)如果当时就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想到什么?会干什么?

3)现在,我就是面包店的老板,谁能向我诉说你的遭遇?(设计意图:这部分我着力渲染我在一次假日漂流旅行中的遭遇:翻筏→受伤→行装失落→只留一面随身携带的五星红旗→迷路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中→转了三天。通过指导朗读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谈感受与需要,更加渲染了当时环境的艰难,也为下文体现留学生崇高的爱国之情奠定感情基础。)

4、感悟“我“断然拒绝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五星红旗的要求,以维护国旗的神圣和尊严。

(一)感悟句子A

当面包店老板惊奇地发现“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后,“我”是怎么做的?(多媒体出示句子A:“我犹豫了一下,把五星红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1)画出句子中表示心理和动作的词语读一读,谈体会。

2)谈谈对“这面做工……依然那么鲜艳”这句话的理解。

3)朗读悟情。

(二)感悟句子B

当面包店老板告诉“我”可以用五星红旗换面包时,“我”的反应又怎样?(多媒体出示句子B:“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1)通过重点词如“愣”“凝视”的研读,想象“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2)朗读悟情。

(三)感悟句子C

当“我”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后,结果怎样?(多媒体出示句子C:“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1)读句子,找出表示“我”处境艰难的词语。

2)从“吃力地”、“趔趔趄趄”、“摔倒在地”“、什么也不知道了”,你体会到什么?

3)就在“我”极度饥饿、疲劳,非常需要帮助的时候,依然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五星红旗的要求,大家从中体会到什么?

4)师激情引读句C

5)在文中,我几乎一句话都没说,但却用我的——指板书读:动作和表情,表达了我的——板书:内心感受,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种用人物动作和表情来体现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方法非常巧妙,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这种方法,在习作中我们还要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设计意图:以三个层面的句子为载体,使学生通过对人物具体动作的多层面把握,逐层领会其内心活动。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对文本中重点动作和表情的词语、句子的推敲直视“我”当时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去触摸“以人物外在的表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在语言的品味中,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采用了先自主学习汇报,再教给学生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这一教学手段,使学生明确了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可以用动作来展现这一写作技巧,为下文的学习和今后的作文作了一个铺垫。)

(四)回读句子,再次感悟爱国之心(课件出示五个重点句,配乐)

四、从面包店老板截然转变的态度中,感悟爱国真情。

1、我们被中国青年感动的同时,谁也被“我”的爱国之心征服了?他做出了什么举动?

2、面包店老板刚开始时的态度是怎样的?默读4—12节,找出描写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

3、猜一猜,一个面包大约多少钱?(1元,2元)

4、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意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来,他却愿意帮我付医药费,再猜猜,这医药费大约会要多少钱?(200元,300元)

5、老板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6、我的行动感动了老板,所以,当我醒来的时候,——引读最后一段。

7、小结: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直到什么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五、拓展训练

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面对躺在病床上的我,此时,老板会说些什么呢?那么作为自己的同胞,你又想对说些什么呢?

六、总结延伸

1、从故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一直以来,有许多人正用他们的努力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五星红旗,他无处不在(课件播放五星红旗在各庄严时刻升起的图片,配乐《红旗飘飘》,生激情跟唱。)

2、“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让我们伴随着这熟悉的旋律,将五星红旗的故事永远传扬下去。(设计意图:在信息社会中,教材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教材向课外延续。课外延伸的设计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另外,紧密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五星红旗作为祖国的象征,无处不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也把整个教学推向高潮。)

附:板书设计26一面五星红旗

手举

脖系

拒换

花拥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一面》优秀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确定自然段。

1、教师指导:独立成节的一段文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文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

2、学生标自然段。全文计35个自然级。

(二)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1自然

段,“一面”的印象。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个层次:①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体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写“我”渴望得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购买的矛盾心里;③15——31自然段,写鲁迅低价卖书和赠书。

四、指导学习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提示:这一层首先交代了时、地、人、事,引导学生分别划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以至于“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这是旧社会汽车工人生活的写照。“摇晃”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工人辛苦颠簸的生活。

2、借助注释简介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内山完造,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来到上海,当过日本药房职员,后来开设内山书店,与鲁迅交谊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经多次访问中国,1959年在北京病逝,遗体葬在上海。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和记述中国见闻的随笔集数种。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提示,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笔墨写鲁迅肖像。在写肖像之前,首先写书店里“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说得很快”、“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气氛和谐而又活跃。文章由朗朗的笑声写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为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印象当然不甚清晰,却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提问: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样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鲁迅的大致轮廓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摘要板书:“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总写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再从衣着、嗜好写印象)。

(二)学习4——14自然段。

1、这一层,写了作者翻检书籍和内山老板的殷勤接待,写了“我”渴望买书却又力不从心的矛盾心理。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作者觉得怎样?翻到《毁灭》一书时,“我”的心情又怎样?为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翻到《毁灭》时,马上记起杂志上介绍过“是一本好书”,又见到“鲁迅译”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可见鲁迅著作的感召力,鲁迅是为劳苦大众说话,和劳苦大众心心相通的。

2、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将第5自然段删节过的文字与原文比较,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毁灭》?”加上这一句,更显

出“我”的惊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检过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作过比较之后,此时,尽管“秋风”“细雨”(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扭”字,很形象,把风雨人格化了),“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我”却就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地窖里遇到了阳光一样,惊喜之情,无可言状,“《毁灭》?”句正表达了我的这样一种心情,表达了“我”渴望读到鲁迅的书的一种急切之情。“赫然”表达了对鲁迅的无比敬仰,“……便……立刻……”,又表达了惊喜之情。

3、请大家说说这里的“忽然”一词的作用。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作者对社会科学杂志不合意,“秋风”“细雨”又令人冷得扫兴,通过“忽然”一转,又是另一种感情,这样不仅使前后文贯连了起来,而且突出了作者想得到《毁灭》的渴望和对鲁迅的崇敬的心情。

4、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对鲁迅崇敬的心情。

5、指名朗读第6——14自然段,体会内山老板对“我”热情接待的感情。内山老板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这样同情中国、同情穷苦工人,内山老板确是值得我们敬爱和感激的“先生”。

6、引导学生找出反映“我”渴望看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买书这种矛盾心理的词语、句子。词语:“窘”、“踌躇”、“摩挲”,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注释;句子:“……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下一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除常规作业外,可加下面标点训练:

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不看课文,作后自对):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上黑板,摘要出第一次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

二、继续指导学习课文。

(一)“我”正踌躇,老人出来了。文章又一次集中笔墨描绘了鲁迅的肖像,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二写肖像的第16自然段,并与一写肖像作比较。学生齐读节16自然段。

(二)指定学生上黑板摘要写出二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教师整理、修正(板书要求参考板书设计总表有关部分)。

(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分析:这段肖像描写,文字虽然不多,却是十分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却很好的形象特征。作者与鲁迅面对面观察更为仔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孔,次写头发,再写胡须,就像电影中逐渐放大的脸部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最鲜明的外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写肖像只是突现了“瘦瘦的”“穿一件牙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的外表特征;二写肖像,从瘦入手着重写他的精神特征。“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反映了“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接着通过“但是”一转,由“一根根精神抖擞”的头发、“很打眼”的浓黑的胡子,写他“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完全是个战士的精神状态。(要求学生在有关词语下划线。)

(四)集体慢速朗读第16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最鲜明的外貌特征,描绘出鲁迅精神状态的肖像写作特点。

(五)第17自然段写作者仔细观察后的深刻感觉,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印象。请同学上黑板作这方面的选词填空练习(出示小黑板):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安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按摩)(严厉、严肃)和——(慈祥、慈爱)交织着的——(抚摩、抚摸)似的。

(六)要求学生在16——23自然段中分别找出人物肖像描写(通过人物外貌的描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通过人物语言,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用人物行动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用人物的所想所感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心理描写)的有关文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肖像描写集中在第16自然段。②语言描写:“你要买这本书?”“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这种诚恳的劝告,充满了感人肺腑的挚爱。③行动描写:“他看了我一眼”、“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这样的诚恳、热情,这与平素见到的“西装同胞的嘴脸”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心理描写,集中在第17、第21两个自然段。本文较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七)讲读第24——31自然段。

教师范读。简析:通过对话描写,说出了鲁迅的赠书。鲁迅的赠书使作者大为感动、振奋,平添了力量,恢复了勇气。在这基础上,三写鲁迅肖像。我们看,三写鲁迅肖像与前两次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边归纳边板书)第三次肖像描写,既写外貌,又写精神,是前两次肖像描写的综合。这是它的主要特点。同时,对烟嘴和长衫写得更细了: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牙黄羽纱的长衫”作者所以一再写这些特点,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鲁迅的崇敬心情和使读者对之不断加深印象。(要求学生将第三次肖像描写与前两次相同的和不同的,分别用双线和单线把它们划出来)当作者想起这正是哪本杂上的一段访问记所写的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请同学们回答,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学生回答,明确:“您就是——”,“——”这里表示由于十分高兴激动而说不出话来:“结结巴巴”、“喜欢得快要跳起来”;“一定是他!”“一定是他!”的重复;两个“蹦”字。鲁迅的表情是“微笑”、“点头”,显得那样的安祥、慈爱,充满了对穷苦工人的信赖和关切,对青年一代的鼓励和希望。

指名朗读第30自然段。启示体会用词: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集体朗读,要求将第27自然段和第30自然段中“这一来不会错了……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连起来读,进一步体会通过肖像描写突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的作用。“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用时间的停顿突出“瘦”,与上文的顽强呼应,显示了鲁迅的精神状态。

(八)结语:“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见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的品格是多么伟大!“一面”的印象有着无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三、布置作业:

(一)课本“思考和练习三”。

(二)预习思考:课本“思考和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作业(一)”,答案参见前两教时的有关内容。(教师归纳时,出示板书设计总表)。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集体慢速朗读第32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在“历尽……”“受尽……”“艰苦”和“虐待”的情况下,能“咬紧”牙,“哼都不哼一声”,“总是昂着头”?这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思考、议论,明确:这力量是从“一面”来的,是“一面”给了作者这样巨大的精神力量。因为“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提问:在这一段里接连用了一系列动词,从表达思想内容来说,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回答,明确:这一系列词都是写“我”在种种艰苦和非人的'待遇面前怎么能咬紧牙关,昂首挺胸的,充分显示了“一面”给人的巨大力量。

提问学生:“历尽”与“受尽”的位置在文中能否对调?明确:不能。互换后动宾搭配不当。

(二)学生自由默读第32自然段 加深理解上述内容。

(三)齐读第34、35自然段。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同时也进一步写了“一面”的力量,决心“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四)集体朗读第二部分。

三、课文小结与当堂巩固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一面》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2、检查生字词

地窖(jiào)赫(hè)嵌(qiàn)着窘(jiǎng)相

颓(tuí)唐熏(xūn)黑憎(zēng)恶(wù)

虐(nǖè)待揩(kāi)油抚(fǔ)摩抖擞(sǒu)

嗤(chī)啦脑勺(sháo)踱(duó)恣(zì)情

【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新知研习】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

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

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纳总结】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

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

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四、板书设计

一面

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五、教学反思

《一面》教案设计 篇10

《一面》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上课之前我认真拜读了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这样帮我们解读课文“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说实话,我觉得说从人物的外貌中去领悟人物的气质还是有些牵强。鲁迅先生长得很瘦,难道就一定是工作太劳累太劳累了?他的胡子和头发就能看出他坚毅刚强的性格?

于是在教学前,我决定按自己的解读去教学。上课前,我依然让孩子们讨论:这篇课文学些什么?孩子们认为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教学中,我决定尊重孩子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去展开教学,并不从外貌描写的句子去展开教学。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由于孩子们基础不太好,而且很多孩子不善于归纳,不善言辞,于是我在课堂中给了充分的时间孩子们去读课文,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去读课文,然后,让尽可能多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并不踊跃,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太少,对鲁迅先生也了解得太少。虽然在前两课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认识。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实在是无法领悟文字里所蕴涵的那种凝重的感情。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孩子们,也没有给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没有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们。文字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领悟的东西,不能强求孩子们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

我觉得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没必要小心翼翼,极力将文章讲的透彻仔细。我记得我们学生时代学习这篇课文是在初中,那时大概是讲读课文吧,我们的老师是位中年教师,他把这课给我们罗嗦了好几节课,我是半点兴趣都没有。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篇很寡味的课文。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避免跟孩子们烦琐的分析。

但是,这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才更有失效,还值得我认真思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