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山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溢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同学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同学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经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同学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同学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同学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需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同学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同学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同学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五年级的同学终究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同学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同学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同学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指导同学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同学,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同学“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同学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同学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同学试着自身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同学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同学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身学懂。
这样,让同学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和时纠正。
4.让同学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同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同学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同学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协助同学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同学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同学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发明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同学“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同学:
1.同学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干读得美呢?)
2.同学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安排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同学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 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92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二
江北中心小学 乐碧云
一、设计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 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3、 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卡片。
1、师:昨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诗人杜牧的资料,并且动手做了一张资料卡片,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资料卡片后,师小结:现在除了教科书,还有其他许多途径能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在做资料卡片的过程中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地选择,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揭示课题。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写的一首很有名的写景古诗《山行》。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
3、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个别朗读。
正音:斜(xiá)
师讲解关于古音的知识:我们知道,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琅琅上口。所以这里可按古音念xiá。
4、学生齐读这句诗,再齐读整首诗。
三、理解诗意
1、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同学们能借助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现在我们就用掌握的这种本领学习这首诗,看看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老师同学是不是能帮助你解决?可以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2、 学生合作学习。
( 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学懂诗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相互合作中生生取长补短,在合作中享受快乐,获得提高)
3、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a、 理解“坐”的意思。(因为)
b、 引导学生质疑,“白云生处”的“生”和“深”进行比较。
课件播放白云升腾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齐读这句诗。
c、“停车坐爱枫林晚”
师问:对这个晚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爱晚亭图片,边讲解: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晚”字的另一种解释。话说湖南长沙又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让人陶醉。毛主席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不过在古诗词鉴赏中,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学者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学们在课外可以继续调查研究,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者。
齐读这两句诗。
4、 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四、想象意境
1、 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它让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学生自由朗读,想象描述。
3、 师: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 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五、体会情感
1、 师: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的读懂一首诗。
2、 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 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
4、 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在一次比一次深的理解中,营造出那种台阶似的情绪场,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六、拓展阅读。
师:刚才我们借助工具书及查阅的资料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的两首诗,《望洞庭》和《江畔独
步寻花》,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诗贵在积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使学到的方法得以迁移运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1、 汇报学习成果。
2、 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我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学生总结,并板书: 理解诗意
想象诗境
体会情感
七、课外链接
1、 推荐杜牧诗文阅读篇目
《秋夕》
《泊秦淮》
《赤壁》
《村行》
《过华清池绝句》
《登乐游原》
《长安秋望》
《江上逢友人》
2、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文。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了解诗句的内容。
2、感受诗中表现的秋天的美好境界,领悟诗人表达的心境和情趣。
3、会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的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教学的难点】
领悟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条悠久而丰厚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文学的星空上,刚才同学们已经背了几首,今天老师和你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你认为这是一首反映什么时节的诗?
2、说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三、欣赏图片,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1、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2、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外出旅游的好时光,唐代诗人杜牧在外出观赏美丽的秋景时,也被深深的吸引、感动,文思涌动写下了一首千古之绝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投影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小结古诗学法:
⑴读一读:
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⑵动一动:
运用工具书或课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词
⑶想一想:
这首诗的每一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整首诗主要写什么?
3、自学古诗:
⑴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⑵合作学习,明确自学的任务。(完成表格)
⑶我会读──我知道──我不明白的地方。
五、精读古诗
1、精讲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⑴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作者就用了“寒山”。
⑵径:小路。
⑶斜:弯弯曲曲。
⑷前半句句意: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深秋的山顶。
⑸后半句:
白云深处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地方。
⑹句意:
云雾缭绕的地方隐约可见几户人家。
⑺指导朗读:
读准字词,读出节奏。
2、小结学法:
理解诗中的字词,进而理解句意。
3、师生一起学习、理解第二句:
⑴做:因为,古今异议字。
⑵爱:留恋,眷恋。
⑶晚:傍晚。
⑷红于:比……更红。
⑸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⑹句意:
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美丽的景色而停下车来,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山花还要红艳。
4、读一读第二句古诗。
六、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⑴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⑵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2、理解并领悟古诗:
⑴这首诗主要讲什么?
⑵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⑶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感情的读一读。
七、小结延伸
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八、向学生推荐两本书
《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70首古诗》。
【板书】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设计意图】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因而,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秋”,对秋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引导他们欣赏美丽的秋景图片,加深对“秋”的认识──秋天是一个收获是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由此,唐朝的诗人杜牧沉浸在秋色中流连忘返,文思涌动,写下了一首千古之绝唱《山行》。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学古诗,理解古诗,因为学习方法就象打开知识门户的一把钥匙。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最后,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70首古诗》,让他们平时注重语言的积累,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
【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景,引学生“上路”:
在导入新课,学生初读古诗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生活的经验,说一说秋天──欣赏美丽的秋色图。得出: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适宜外出旅游的黄金季节。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山行》做好了铺垫。
2、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上路”:
好的学习方法就如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在总结以往学习古诗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⑴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⑵动一动:运用工具书或课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词。
⑶想一想:这首诗的每一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整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
3、指导朗读,让学生轻车熟“路”:
常言道:“书读百遍,情义自现”,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遗憾的是由于课前高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反馈理解诗意的时间稍长,最后不得不压缩了指导朗读的时间。因而导致了学生对古诗的节奏美、意境美领悟不深客。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于、径、斜、枫……
3、说说记字方法:于:同“干”比较。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1) 自学: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2) 小组交流。
⑶ 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1) 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2) 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⑶ 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1、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2、指导背诵。
3、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
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三年级#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色。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
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行:走的意思)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并在诗中找依据。(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 “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相关资料:
1、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另外,“生”与 “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 “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径”“霜”,理解词语“石径、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诗的意思,认识秋天红叶的静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释题
1、同学们,在祖国语言宝库中,老师对古诗特别钟情,因为古诗特别的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山行》。这首诗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杜牧所写。杜牧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2、释“行”,质疑。
(作者在什么季节游览山间?看到了那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默读古诗
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理解诗句
1、读第一、二行:
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在理解“远上、石径、斜”等词的基础上说出: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生长飘动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2、读第三、四行:
(1)说说“坐、霜叶、红于”的意思,指名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2)幻灯出示未添色的枫林图,让生说出作者停下车来观赏的原因,然后指名为这枫叶添上颜色,成为美丽的秋色图。
四、指导朗读
1、导语激情
课件展示“满山枫叶”、“作者下车”、“观看枫叶”的画面。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
2、表情朗读:(个体读、群体读、配乐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背诵默写
1、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看出?
2、说说你看到这些景物的感受。
3、小结:这首诗正像大家所说的,尽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枫叶的红艳,表现了秋天的无限生机,秋景的清秀迷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得非常形象。请大家把这生动的诗文结合优美的图画,插上想象的翅膀,写成一篇文章。
六、读写结合
1、反复吟诵诗歌。
2、自己命题。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发挥想象,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七、布置作业
1、根据上述要求完成作文一篇。
2、课外阅读杜牧的其他几首诗:《过清华宫》、《江南春》、《赤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