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教案优秀4篇

《古诗三首》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中国古诗》(《语文读本》P71)

(一)《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伐檀》《硕鼠》《木瓜》(《语文读本》P65、《中学教材全解》P59、70)

(二)《离骚》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国殇》《渔父》(语文读本P67、全解P73、P84)

前言

与古代文学一样,我国的古代文论也不源远流长的。它的

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是古代文论的奠基与酝酿时期。在先秦,尽管文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尚未取得独立的地位,但思想活跃的诸子在阐述各自的社会理想与哲学时,往往会包含有关于文学的思考。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巨大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也于政教中心的立场,强调文艺与政治、道德的联系,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从而为后世的正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奠定了基础。(它重视对文学外部规律的研究)。道家倡自然无为、冥契大道,他们所强调的人在面对自然时的超功利、超理智的态度,深通于艺术的审美观照与创作灵感,所以成为后世的审美理论的滥觞。(它重视对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

一、《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艺术成就:

1、诗歌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复沓的章法:反复吟唱,淋漓尽致地表达抒情主题,收到尽兴的效果。表达诗意的发展。加强节奏感和音乐性。《无衣》《木瓜》

3、语言运用当时民间口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采葛好姑娘,一日不相见,好似三月长!采萧好姑娘,一日不相见,犹似三季长!采艾好姑娘,一日相见,竟似三年长!)四字一句,语气自然。

4、用韵。首字入韵:“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睢鸠关关叫得欢,成双成对在河滩。美丽贤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侣伴。)隔句入韵:“女也不爽,士二其行。”

(二)影响

1、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基础。2、启发和推动了后代

诗人向民歌学习。“开门没开错”(郭沫若)3、赋、比、兴的滥觞。

4、开创了我国旧体诗歌的押韵方法。

《伐檀》《硕鼠》《木瓜》(《语文读本》P65、《中学教材全解》P59、70)

二、《离骚》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文学成就:

1、在诗律上创造与突破。创造了参差、错落、长短、多言、灵活

多样的句式。抒情长篇。

2、抒情形象的创造。

3、浪漫主义特色。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大胆想象。充分发挥各种修辞手段,比兴手法大大前进。

(二)影响:比兴手法的应用,寄情于物,托物以讽。是我国第一个署名诗人,是我国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开端者。

《国殇》《渔父》(语文读本P67、全解P73、P84)

第二课时

三、乐府诗

杰出代表是《孔雀东南飞》。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震烁诗坛,光耀千古。汉乐府诗采用的是杂言诗、五言诗的体制,精彩的叙事手法,同《诗经》四言为主的体制以及《诗经》、楚辞的抒情手法想比,在诗歌创作上是明显的进步。

四、古诗

在汉代乐府的影响下,在东汉末年的动乱生活中,一批有成就的文人“古诗”出现了,其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动荡,社会的乱离。抒发着一种人生的苦辛和对命运的悲叹。“诗母”、“五言之冠冕”(刘勰)、“天衣无缝,一字千金”(钟嵘)。

五、“建安”文学

“文学自觉的时代”(鲁迅)。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

1、“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曹操:乐府歌辞《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悲凉慷慨、气魄雄伟。曹丕:《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曹植:两个时期1、诗风雄劲刚健;

2、抒发了自己备受压抑、怀才不遇的痛苦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作品中激荡着一种要求创造、渴望自由与解脱的精神。

《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离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王粲,“七子之冠冕”。

建安时代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著称。

六、正始文学

代表作家:嵇康、阮籍《咏怀》。

七、两晋诗歌

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刘琨/玄言诗

陶渊明:东晋末期,“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平淡自然。

八、南北朝民歌

(一)南北歌民歌1、《吴声歌曲》2、《西曲歌》

(二)北朝民歌《木兰诗》

九、山水诗谢灵运谢朓

十、南北朝诗歌

1、南朝鲍照

2、声律说“四声八病”“永明体”

3、北朝瘐信

《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 篇2

秋思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古诗三首》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3、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手指点画。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欣赏幼儿作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结束环节让幼儿尝试手指点画,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古诗三首》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通过欣赏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对古诗尝试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1)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2)大树上住着谁呢?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3)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2、带领孩子一边开汽车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欣赏图画作品)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1)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

(2)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3)有一座山,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4)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

(5)(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

(6)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近听水无声)

(7)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

(8)结: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师范读古诗一遍。

2、儿再次静听录音一遍:我们再仔细听听录音机里的叔叔是怎么念的,你听他说到了什么?怎么说的?

3、配乐朗诵古诗。

4、用动作来表演古诗内容。

活动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次活动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活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让幼儿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在尝试朗诵古诗的时候我也采用了多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幼儿能在活动中保持兴趣跟着整个活动的流程走,对古诗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