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穷人教案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讲读二、三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做)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做)
教材分析:
《穷人》一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犹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人间真情。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的。本课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皇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以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的。
知识与能力:
1、掌握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读题质疑,设问激趣。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
3、深层研读,品悟形象。找出心理、对话等描写,体会穷人的美好品质。
4、合理想象,续写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桑娜与渔夫发勤劳、淳朴与善良,学习他们宁可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续写课文。
教学突破:
在研读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感情朗读。典型的环境,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与她与丈夫的对话是朗读的重点。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可谓水到渠成。
续写前要引导学生围绕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展开合理想象,寄托美好的希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教学准备:录音磁带、教学课件、和有关资料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设问激趣
1、师: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一提到穷人,你都有着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看法)
2、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穷人》就讲述的是在一个特定背景下的故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提示: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述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穷人》(板书课题:穷人)
(我的设计意图是: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及作品特点,让学生肃然起敬,学习更入情入境。)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同桌之间以“本文讲述了……的故事”的句式概括大意后全班交流。
3、理清课文的叙述脉络。可采用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方式。
(此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第二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来设计的)。
三、交流品读,体会“贫穷”
1、师: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他们的穷的?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体会穷人的“穷”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并板书。
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提醒从“室内装饰、吃穿、忙忙碌碌的穷”三方面来体会。
4、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其贫穷。
此处设计,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来理解穷人在物质上极其贫穷,与下文的精神上的“富”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课时
一、交流品悟,体会“富有”
师:有人这样说,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者笔下的桑娜和渔夫他们在物质上是那样的贫困,你觉得他们拥有精神财富吗?(学生一定回答,穷人一家是富有的)你从课文中的那个地方读出了桑娜和渔夫的富有?
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在此,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心理、环境、对话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课件出示关键词句,比如: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的睡着。这是环境描写
(2)她的心跳的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是心理活动描写。在此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桑娜当时是怎么想的?她会说些什么?从而进一步体会他们精神世界的富有:勤劳!善良!
2、指导朗读,还可以分角色读夫妇俩的对话。通过有层次的朗读,充分理解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与渔夫的善良品质。所谓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与不知不觉中突破的本课的重难点。
教师小结:是的,自己过的非常拮据,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本文读来既令人心酸,又不由的为他们善良的美好心灵而感叹,这种善良的美好境界,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
二、紧扣课题,拓展升华
1、本文以“穷人”为题目,你觉得可以在前面加上哪些词语来形容?
2、学生自由填空交流:()的穷人
3、为何取这样的题目,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取高尚的穷人、善良的穷人、富有的穷人等等,只要言之有序,教师都有予以肯定和鼓励。
三、巩固拓展,续编故事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艰难,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之后”以后。
2、学生续写,提醒无论故事多么动人,多么曲折,人物的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改变。通过续写要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3、学生交流作品,评价作品。
续写的设计,意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
课文《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你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穷人》中,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同桌读、集体读、师生共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渔夫宁可( ),也要( )。”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便纷纷举起。有的说:“渔夫宁可今后更加早出晚归,吃苦受冻,也要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在课后安排的练笔:续写《穷人》,只提示学生不要改变课文背景----穷,不要改变人物的品质-----善良。要采用人物对话、心理、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优秀品质。但在写作方法上指导的太少,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仍然不会写,无话可写。
2、在本节课,因为课前准备得不是很充分,缺少自信,导致本人上课时不在状态,紧张,不能注意集中地听学生回答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评价或小结,还有说错话现象。
反思本节课,今后在教学上要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一定要先吃透教材,多备课,多听课,抓准知识点,准确把握重难点,不打无准备之仗。要自信满满的上课。
2、在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方面,要下足功夫,多请教有经验老师,多听他们的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教学步骤: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习](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一、导入
1.出示卡片:列夫托尔斯泰
问: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有关他的一些情况?
2.我还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打开课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请你按照主次说说?(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围绕这三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我想听听你读准这些词了吗?
出示卡片:溅起浪花(jian起浪花)
填饱肚子(tian饱肚子)
抱怨(抱yuan)自作自受(自zuo自受自)
湿淋淋(湿linlin)
黎黑(li黑)
模样(mu样)
忐忑不安(tante不安)
3.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地方比较难读,一处是第九小节,还有一处是桑娜和渔夫的对话部分,谁来挑战困难,读给大家听听。
4.解决了这些词句,请你把预习中最感动你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读的同学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了,听的同学要求:仔细听,如果对方有错误,请及时指出。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读后说说桑娜家的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交流。
▲默读1-2自然段,桑娜的家里很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画出有关句子,说说理由。
▲交流。(家境贫穷的)桑娜:用的(破帆)
(补)
吃的(黑面包、鱼)
(只有)
穿的(光着脚)
(不论)
请你把这一部分读一读。谁来点评一下,把哪些词重读了,这样读有什么好处?突出了家境贫穷
2.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感觉到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交流:(勤劳能干的)桑娜:食具(闪闪发亮)
从早到晚地干活
3.再读课文,体会桑娜家虽然穷她的勤劳能干能使他们勉强生活。
四、写话练习
请你抓住穷、勤劳两个特点来写《桑娜的一天》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才五下,桑娜就早早地起了床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教学目标 :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细节描写,叙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重点:
从桑娜和渔夫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
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阶段目标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1、复习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前节的内容导入 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穷人》这课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
师板书
等待丈夫:温暖、舒适
抱回孤儿:探望西蒙、
坎坷不安 一、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2、桑娜发现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知主要内容。
深层研读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归纳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认为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归纳这部分内容,师板书 (1) 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2) 学生自由组合角色朗读
三、理解这部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生:写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抢回孤儿,夫妻不谋而合。
(1)渔夫回家,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
(2)当渔夫问她 “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时候,又娜的神态如何?
(3) 两个沉默是什么意思。
(4) 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的脸变得怎样?为什么?
(5) 渔夫是怎么决定的?
四、评读 评写法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取感人?为什么?
说说渔夫和桑娜各是怎样的人?
指名学生总结全文写了什么?
续编《穷人》的故事注意两点。
(1)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思想不能变。 描写桑娜坎坷不安的心情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渔夫:憨厚正直,关心他人的美好的心灵。
本文讲的是
反映了
表现了
根据要续编《穷人》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
温暖 舒适
穷 等待丈夫
人 抱回孤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
忐忑不安。
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9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⑴ 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⑵ 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⑶ 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⑴ 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
⑵ 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⑴ 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⑵ 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 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② 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③ 桑娜想: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⑴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⑵ 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⑶ 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⑷ 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⑸ 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⑹ 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① 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 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⑺ 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⑻ 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三、总结
【板书设计】
穷人
(沉思1)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2)
【练习纸】
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
与其_________,不如_________;宁可_________,也要_________。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_________;渔夫心里想:_________。
第二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_________;渔夫心里想:_________。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_________,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与其_________,不如_________;宁可_________,也要_________。
【教学反思】
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⑴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导语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⑵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自由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⑶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⑷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善于想象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增强。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为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使想象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