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

与朱元思书教案 1

师:“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在浙江境内的富春江,有着美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一下富春江好不好?

生:好。

师:大家翻开书28课《与朱元思书》,请同学们开始读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找出你不理解的、读不准的字、词、句段等,并做出标记。

(多媒体显示文章标题)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许多学生已经读完了,那么谁注意到了文章的作者是?

生:吴均。(显示作者)

师:谁来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生:(读工具书上有关作者的内容)

师:这位同学非常会学习,书上介绍作者情况少,他就查工具书来多了解一些,大家在学习时也要这样做。现在,谁有问题提出来?

生:第三段第一行最后一个字“邈”念什么?

师:谁知道?

生(齐说):“miao”

师:那一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

生:第三段最后一行第二个字“柯”念什么?

生(纷纷说):“ke”

生:“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如何翻译?

师: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稀疏的枝条交错在一起,有时可以看见阳光。

师:看来许多同学读的很认真,解释的非常准确,真棒!不过有个词我想问问大家,第一行最后一个词“东西”怎么讲?

生:偏向东、偏向西。

师:好,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词现在指方向,过去会用作动词“偏向东、偏向西”。现在没有什么问题了,请大家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字音和朗读的节奏。

生:(认真地听。有的小声跟着诵读)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一人读一段练习一下。

生:(主动地读一段,三个人依次完成)

师:大家说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大家在今后朗读中一定要加强练习,同时注意重音和停顿。我们由朗读了解文章的内容,说一说它写了什么?

生:山水景物。

师:美不美?

生:美,太美了。

师:它美在哪里?请大家快速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美景,再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生:(自由快读)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讲一讲理由。

生:我喜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因为现在这样清的水很难看到了。

生:我也喜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我看到了水很清澈,非常美。

师:再仔细给大家描绘一下。

生:碧绿的江水,缓缓地流着,还可以看到很深很深的水中,各种颜色的鱼游来游去,鹅卵石是那样洁白。

师:想象力很丰富,画面很美,如果你看到这样美景,心情如何?

生:很陶醉,很喜悦

师: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生:读

师:谁说呢?

生:我喜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因为它写出了山中的声音。好听,景色也美,就觉得它好。

师:这位同学不但读出了美景,而且联想丰富,听到了声音,非常好。

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它在劝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平息功利之心,那些治理社会的人,看到优美的景色,陶醉在大自然里,忘记返回。

师:让人有颗平常心,会工作也会休息,很好,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写得好,山中泉水叮咚,小鸟争相鸣叫,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一般。

师:描述得好,你可不可以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遍,让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

生:(略带感情地读一遍。)

师:好,体现了一点轻松愉悦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不好?

生:(齐读)

师:这位同学也想说一说,请。

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水流之急,水花很大。

师:还有仿佛听到了。

生:哗哗哗哗的水声。

师:大家一起来读出它的。气势来。

生:(齐读)

师:你还想说一说,行,你说吧。生:“负势竞上,互相轩藐”这句我比较喜欢,因为现代人就应该有竞争精神,而且这一句化静为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很形象写出了两岸高陡和高。山

师:很好。许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体会,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那几句?

生:(齐)想。

师; 一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因为他写出作者无拘无束、任性自得的心情和性格,而老师很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再一句老师喜欢:“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因为正是有了这一句,它很重要,总写景物的特征,才有下面的分写,分写了什么呢?

生:下面两段分别写水和山,这一句还是过渡句。

对,和老师想得一样。谁还有?现在大家齐读一遍,共同体会一下。

生: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出山高山陡两岸的山距离很近,山上树木茂盛,照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这句,而且是一个特写镜头给人更深的印象,光线从明到暗,很有立体感。(齐读全文)

师:说得很全面,我不由想到一句诗“曲径通幽处”。文中的奇山异水,美不胜收。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欣赏美景的路线和角度,

生:先是未到的时候,远看山和水一色;到了峡中,低头看水,然后平视看山,最后仰观山上横柯。

师:作者很会看景,还很会写,作者描绘的美景,让我陶醉其中,心里真想去游览一番,不过现在是不能去,我们不妨来一次画中游。(显示图片)

生:(投入地看)

师:大家看得时候,试着用文中句子描绘一下每一幅风景。

师:展示画面,学生联想句子。请大家边看边试着背背。(第一幅……第七幅)

师: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背一段。(流利的背诵)请大家先把喜欢的背下来,再背全文。

生:(练习背诵)

师:今天的作业是(显示屏幕)

结束全课

与朱元思书教案 2

【导学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此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zhuàn) 鸢(yuān) 飞戾 (lì)天 经纶(lún) 横柯(kē)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表约数。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跟、随。 缥碧:青白色。

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泠泠(línɡ):形容水声的清越。 戾:至,到达。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横斜的树枝。 交映:互相掩映。

3.通假字

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反:同“返”,返回。

见:同“现”,显现,显露。

4.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左右,上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

杂然相许:赞同,动词。

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

哀转久绝:消失。

以为妙绝:极。

上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在上边,名词作状语。

从从流飘荡: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听从,顺从(采纳)。

从先人还家:跟随,跟从。

指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指指点点。

争高直指:指向。

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尽头。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5.词类活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许: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今常用义为:罪过,乖张)

经纶世者(经纶:筹划,治理。今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如“满腹经纶”)

7.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8.朗读指导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二)整体理解

朗读成诵,理清课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段:异水:千丈见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高)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析美景 突破重点

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交流点拨】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交流点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表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从人的感官角度看,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交流点拨】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2.从修辞角度看,课文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①比拟: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夸张、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交流点拨】树木茂密。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 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交流点拨】这两句话是说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附: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从流飘荡

泉鸟蝉猿——(山之音)天下独绝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与朱元思书教案 3

教学设计思路:

1、激情引入→提出问题→学习探究→巩固新知→综合运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习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2、反复地阅读文章,理解文意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阅读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从而丰富他们对优美语言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社会,学习借鉴古人的进步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注意本文中对偶句的现象,学会将全文翻译成,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层次、动静相生、拟人、比喻、夸张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内容探究上,要学生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从而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在写作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角度和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协作讨论,教师启发点拨等方法完成该文的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二)重点:文言词汇,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三)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

(四)教学突破: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采,突出文章主题思想的好处。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

4、回味迁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1、多媒体展示: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2、简介文体和作者

文体 :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体裁有说、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言体裁“骈文”。

(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说、铭,简单了解文言体裁“骈文”。)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又称“四六文”。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

(了解作者吴均)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教师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如“东西”“ 夹岸”“泠泠”等的解释。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疏通文意。)

2、通过诵读,读出语言的神韵。

通过联想,领悟语言的美。

(运用多媒体听配乐朗诵,在音乐和图片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精读细品,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1、指导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吗?

(学生讨论、总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教师小结:作者在第一段中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自己对富春江风光的高度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作“文眼”统领全篇,开头第一段从结构上看,是总写。为下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本文可分为两层。

2、既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详细为我们描绘富春江水“奇”“异”的景色特点呢?

(学生讨论、总结一:水,分别表现了它的清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苯。”)

(学生讨论、总结二:山的奇异主要表现在树多、山高、景美三个方面。)

(学生讨论、总结三: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采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正面和侧面两个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异水”的清澈透明特点,然后采用同样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异水”的湍急奔腾的气势。)

教师总结: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对水进行描写,分前后两个层次来描写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丰富了富春江水的特色。这样写能显示作者感情色彩的变化,场面变化和文章节奏的变化。作者用他的妙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3、在描写了异水之后,作者又是如何爪住山“奇”来描写的呢?

(学生讨论、总结一:在写山时文章逐层展开,多角度的分别描写了群山、树木,以及其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特别是突出了它们的声音。)

(学生讨论、总结二: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描写中除了运用多种修辞外,还从视觉、听觉角度来描绘各种景色,有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了生命活力,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强烈的生命节奏。作者在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时,各种声音仿佛是交织成优美的山林交响曲。山林变成了美好的音乐世界,表面上似乎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可以由学生讨论明确:这种方法叫“以动衬静”,教师应及时表扬,可举例,如“”)最后四句写景,表现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应前文“寒树”写出了枝繁叶茂,给人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4、要求学生再读本段,思考:我在开始就讲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那么大家能否说一说作者通过写景究竟要抒发怎样的情感呢?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句子表现出来?

(学生讨论、总结一:从全文看,作者表现了他对大自然优美景色由衷的赞美。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鸢飞唳天者,望蜂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等句子。

(学生讨论、总结二:根据文章下注释中对“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鸢飞唳天者,望蜂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个句子的翻译来理解,作者是触景生情,自然产生出许多感慨。这些感慨不仅用的幽静安闲和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并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教师总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行船游江的真实感受出发,极力刻画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山水景色,以鲜明生动的笔墨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明确本文中心,学生齐读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四、指导学生再读,细细品味文章写作特点

(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体会

讨论:1、文章采用了许多不同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

2、在景色的描写过程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感受来表现的。

3、语言非常生动形象,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有诗歌的味道。

-----------------。

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角度多变,表现手法多样。使形象生动丰满,立体感特别强,尤其景物的动静对比描写突出。

2、笔法灵活,构想巧妙。作者先总后分,全文以情驭景,以景生情,挥洒自如,虽然全文没有一处写人,但是使读的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3、语言清新流畅,精与锤炼。本文是骈文,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句式整齐、充满了音乐美,不愧为山水游记中的上乘作品。(可以联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二)指导学生背诵,比较阅读,回味迁移

比较阅读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文章。再次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和文章主旨。

练习:运用不同描写方法及通过不同描写角度,表现一处景色。如:《家乡的太湖》。

五、文章总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