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16篇】

【导语】:通过自主学习黄河颂,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教案 1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

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图片,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是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是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资源,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十一、教学后记:

一直担心这种情感丰富的爱国主义诗歌,难上!在图像、音视频等感性材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头”与一个自主学习的课件,学生是否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呢?事实上,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我借助同学们自己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与本课件,尤其是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加上播放、欣赏气势雄伟的歌曲《黄河颂》,学习《黄河颂》竟成了一节庄严肃静的爱国教育课。

没见过黄河,但是通过诗歌文字描绘及几张黄河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里互读,然后分批朗读(1~30;31~60),最后推选男女学生代表来朗读,课堂的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朗读的时候声势是一浪赛过一浪。

在朗诵中,我们赞美了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更让我体味到了学生本身就是一股如黄河般彭湃的雄伟力量!

课余的时间里,学生利用本课件继续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学习。

课件设计以《黄河颂》为主体,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音乐文学欣赏课、探究课,同时,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源来自主学习了解黄河的文明、文化与“母亲河”的灾难史以及现状,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精品教案 2

惠阳中山中  小娴

一、  品创作背景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可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使课堂的教学延伸得更深远,丰富学生的知识。《黄河颂》光未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那是一个民族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危难年代。诗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站在象征民族气节的黄河面前,面对黄河的磅礴气势,写下的诗歌,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自然地会与民族命运联系到一起。

二、  品创作的情感

诗歌作品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情感又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情感的品味是诗歌学习的重点所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后,诗人创作的情感也呼之欲出了。本诗的写作对象是“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包纳了民族文化内涵的特殊河流。诗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对着它机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学生的内心的豪迈之情被激发了,与诗人达成了共鸣。再辅以《黄河颂》的乐章的欣赏,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  品诗歌的内容

诗的内容是阅读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思想表现的根本,所以必须要好好理解、品味,但不宜过多过细地去“肢解”、分析。想要让学生通过内容了探索诗人的心灵世界,教师就不宜有过多的讲解,更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失去了学习体味的机会。课堂上应注意引导的艺术,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点到即止。《黄河颂》结构与内容都比较简明,表达的主题也集中,稍加点拔即可。

一、  读出感情

诗歌朗读时应充分发挥想象,“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注意节奏,语调的高低起伏及关键词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出其中的情与味。

二、读出语气

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连用了三个“啊,黄河!”,但三处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

三、读出体会

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与享受,更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小节这一环节中可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章节或句子说说理由,或就诗的意境、思想、情感、写法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己尝试写写诗。

总之,诗歌教学应注重品读,保护学生的想象力,留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还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进行拓展迁移。

上一篇:《黄河颂》有讲有练

下一篇:《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案 3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学习写景诗文。品味优美诗文要求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大意,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体会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3.中招考点

“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得4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诗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

二、学习目标

1.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

(1)开展字词大闯关的活动,让学生准确掌握 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一。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圈点勾画出经典的句子做批注。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以《黄河大合唱》歌曲导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所得,如《黄河颂》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强调。通过这一环节为下面理解诗歌内涵打下基础。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光未然,(1913——20xx),本名-----,-------人。------家、-------家。1935年创作-------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诗包括《------》、《------》、《--------》、《------》《-------》《-----》《---------》《-------》。

2.读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气魄( ) 山巅( )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劈开( )

宛转( ) 哺育( )

3.解释下列词语。

山巅:

澎湃:

狂澜:

浩浩荡荡:

屏障:

哺育:

体魄:

滋长:

婉转:

复兴:

(三)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1: 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自学指导一: 1.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内容:课文

方法:查找资料,学生演板。

时间:10分钟

学习目标2: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自学指导二: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 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20分钟。

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检测二:

1. 这首诗歌总体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

答:序曲-----主题-----尾声

2.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地理特征、历史贡献、自然特点

能概括大意并会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1.看修辞

2.抓关键词

3.明主旨句

《黄河颂》教案 4

《黄河颂》教案

教者:武穴市大金中学 涂雪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学法指导:

美美地听——深情地读——细细地品——尽情地说

一、激情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请看大屏:这就是黄河。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整体感知

1.美美地听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地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三、课堂探究

3.细细地品

(一)自主探究:

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③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略)

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略)

⑤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略)

⑥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略)

(二)合作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4.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请同学们用“我喜欢本诗中的 一� ”说说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

四、课堂拓展

展示抗战时期的图片,学生观赏后,谈感受,表决心。

五、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2.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虽然我们不是出生在抗日年代,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远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负的地步。日本亡我之心不死,不久前,日本强占我钓鱼岛,本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亚洲人民的反对,第五次参拜供有二战时期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近几天,日本又在修改宪法,日本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附:板书设计

望 气势

养育

黄河颂 颂 保卫 中华民族精神

激励

学 精神

黄河颂教案 5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精品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6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8

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精品教案 7

公安县五洲中学(李民高 李艳艳)黄河传说知多少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亚洲平原之上。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更是中华民族一部博大精深的史诗。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其挥毫赞美,有多少仁人志士与之慷慨悲歌,又有多少美丽的神话、传说、歌谣等传统文化……这些都留下了生动的记录。请你查阅有关资料,将所掌握的知识按要求写在下面。1.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2.有关黄河的传说:(只写一个、写出主要内容即可)                                              3.有关黄河的谚语:①                                ②                                4.有关黄河的著名古诗:①                                ②                                ③                                ④                                 畅游诗海读为先诗味是读出来的,是品出来的,是慢慢咀嚼出来的,特别是这样气势磅礴的歌词,更要多读,细读,还要大声的读,高声的朗读,诚所谓“畅游诗海读为先”。这首歌词我们要反复的读,第一遍,疏通诗句;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读出诗味,第四遍,读出意境,第五遍读出情感;第六遍背读;第七遍唱读……读时语调要抑扬顿挫,语气要铿锵有力;要注意节奏与停顿,注意重读与轻声。此项可分三步进行,即一读、二背、三唱。5.请你在读中体会,并将下面的这段诗句,根据朗读要求按示例划出重音与节奏: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6.请在背诵的基础上,按原文填写。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          ;        ,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7.请音乐老师或会唱的同学教唱这首歌,第七册下学期《音乐》课本第19面有这首歌。了解背景达文意了解背景对掌握诗歌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学习、感知、赏析《黄河颂》之前必须要了解《黄河颂》产生背景的有关知识。1938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就是在当时产生的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请同学们认真查阅资料,并按照下面的提示填空。8.《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一个乐章,《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        为配合音乐家        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9.《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10.《黄河大合唱》的主题是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                             感知品析作评点一。  整体感知1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    )字是关键,也是题眼。12.本诗从体裁看是一首(    ),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          》)是紧密相联的。13.诗歌从内容看,第一节是(    )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          ”)的主题。14.第二节是(  )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文中用一个(   )字来统帅。二。重点探究15.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16.读句子,说说下列句中加点部分的表达作用。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臂膀”                                 三。  阅读评点17.赏析下面片段并作题。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①这节诗主要表述的内容是:                                 ②这节诗运用的抒情方式是:                                 ③说说加点句的表达作用。                                 ④朗读这节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                                  拓展创新乐无限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并答题。保 卫 黄 河(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选自《黄河大合唱》)18.全诗所表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9.“朗诵词”里有表现当时民众奋起反抗的原因的诗句,这个句子是:                                  20.“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1.“歌词”中有描写敌后广大军民英勇抗敌的句子,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对《黄河颂》进行了读、背、唱、析、品……之后,你的心中一定是波涛起伏,汹涌澎湃,你也一定是激情飞扬,有许多的感受要参考答案1.如:①是我国第二大河流 ②发源地是巴颜喀拉山北麓 ③流经九个省区 ④全长5464公里 ⑤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说出两点以上即可) 2.如:大禹治水的传说 3.不到黄河心不死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4.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6.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7.略 8.光未然(张光年) 冼星海 9.《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10.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1.颂 12.颂诗 《黄河船夫曲》 13.朗诵词 歌颂黄河 14.歌 望 15.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16.①用比喻手法,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②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黄河的支流,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17.①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②直接抒情 ③用比喻的手法指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 ④激情澎湃,奋发向上,有一种自豪感 18.为保卫黄河而战的画面 慷慨激昂,斗志昂扬,豪情满怀,气势高昂,并有一种骄傲自豪的情怀 19.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20.运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增强了华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奋起反抗的高昂情绪 21.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 22.略

《黄河颂》教案 8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捍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黄河颂》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黄河颂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提高朗读能力;理解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与态度: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黄河的发源地,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流域的传说,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有关黄河的诗歌等等)搜集音乐作品《黄河颂》

四、教学思路:

《黄河颂》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作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信息,观看有关黄河的影像片断,交流感受,通过反复诵读,讨论,感悟,教师适当点拨,从而完成教学内容

五、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还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师语: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这根维系着我们,哺育着我们,它把中华大地串联起来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催发了最优秀的文化,留下了思想和智慧它经历了最频繁的战争,造就了英雄与史诗黄河就像母亲,黄河就是母亲“黄河之水天上来”,每一个炎黄子孙心里都有一条黄河,华夏儿女纷纷赞美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黄河颂》

聆听老师的激情导入

通过教师满含激情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

二、师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三、小结:

师语:同学们,课前老师曾布置给大家一个任务,就是搜集一些有关黄河的信息资料,不知道大家搜集到没有,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你所获得的信息

同学们搜集到的信息真不少,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老师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影像片断

同学们欣赏完了老师给大家出示的影像片断一定感慨万千,接下来请同学们谈谈欣赏感受吧

师语:黄河惊涛澎湃,一泻千里,具有恢宏的气势,它源远流长,就去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他的人都会为之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有感情的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的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资料

学生观赏黄河影像片断

同学谈感受

学生聆听教师的小结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资源共享,为本课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作铺垫,同时,也为本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增强直观性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学生体验黄河的宏伟气魄

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对学生看到黄河影像片断而发出的'感慨之语进行总结,同时说出诗人写作此诗的背景,提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四、反复诵读课文

五、探究内容

1、初步探究

2、深入探究

六、质疑

七、再次读文

八、内容小结

九、对比阅读

十、影音渲染

十一、畅谈心曲

十、心语

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接下来请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自由练习朗读

哪位同学有勇气站起来朗读

这位同学读完了谁能进行一下评价(学生评价单个字该如何读时,教师应追问为什么,给予适当点拨例:“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掀” “奔” “劈”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听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2、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进行了哪些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1、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为什么说黄河是我们的民族的屏障?

3、诗人为什么写此诗?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辅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师语:我们理解了这首诗歌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满怀豪情一起朗诵这首诗歌吧

总结文章脉络及文章的主题

通过多媒体展台出示《长江之歌》及相关联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通过多媒体展台播放歌曲《黄河颂》

师语:同学们此时可能是心潮起伏,对母亲河——充满敬意,那么就请同学们用你最美的语言赞美她吧

师语:同学们,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五人可气的程度,西方一些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人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他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努力学习吧,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开创我们祖国母亲辉煌的未来!

齐读课文,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感情

自由练习诵读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对刚朗读过的同学就朗读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听读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提出疑问解决疑问

齐读课文

总结文章脉络

学生自主的解答问题

学生听歌曲《黄河颂》

学生发言赞美黄河

学生聆听老师的希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第四阶段,对阅读的要求是(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的教学更应注重朗读,通过反复诵读来品析诗歌,把握诗歌的内涵

在评价中知道自己的弱点,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同时对文章的字词的内涵进行探究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深层次的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浅到深的探究问题,可以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可以逐步深入地分析课文

“学则须疑”能够提出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形成互助学习,使学习上一个新的梯度

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形成前后呼应,为下面教师总结诗歌内容埋下伏笔

再一次回顾内容,深化理解

通过课内外对比阅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达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通过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次渲染气氛,掀起另一个高潮

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完成情感教育目标

教师饱含激情的结束语,对学生发出号召,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黄河颂》教案 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学生谈一谈:�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五、教学反思

关于要不要在公开课的时候讲《黄河颂》我纠结了很久,因为这节课没有太多的情节,主要的就是朗读,后来问过x老师之后,x老师说这节课可以讲成一节朗读为主的公开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观摩几节公开课之后,心里有了讲课的一个大概思路:以“读”来贯穿整节课,听朗诵,自己读,展示读,分析读,齐读……这篇课文中的这种气势磅礴和英勇豪迈也要通过读的过程展现出来;一想到要读,要讲课的班也就定了下来,一班有几位同学声音很洪亮,比较适合朗读,他们可以带动起班级气氛,所以定下来要在一班讲这一节课。在具体的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发现会有很多问题:首先,课前的时候是不是要放一放歌曲《黄河颂》?或者是放《保卫黄河》更合适一些?其次,“读”的顺序如何确定下来,是先齐读还是先范读?学生展示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小组合作着展示还是个人展示?然后还有应该在哪个过程中融入对与文章的分析等问题都扑面而来……实在想不通这些问题的时候,又请教了x老师,x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把我不确定的地方一点一点的帮我落实下来,在讲课之前我的心里也有了底气。

开始讲课,学生们也很配合,他们也知道有老师听课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课前播放的《保卫黄河》把学生们也带进了激情澎湃的氛围里,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很紧密,学生在课上也很配合,能够看出后面听课的`老师脸上不时地浮现出来的笑意。真的是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锻炼了,在讲台上的那种紧张的感觉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是自信与从容。在展示的环节,我没有规定个人或者小组起来展示,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有些小组真的很积极,读完朗诵词之后意犹未尽,次次我找人读的时候他们都举手,还特别的积极,真的很高兴。在前几个部分都是小组展示之后,我本以为最后部分也会是小组来读,没想到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段我自己读吧,我知道他是真正的在这节课上放开了自己,平时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这次却主动表现自己了,我感到很欣慰。在这节课结束之后,听课的老师陆续的走出教室,而学生们却还沉浸在《黄河颂》的激情之中,自发的吟诵起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要知道这首《将进酒》他们还没有学过,他们却已经可以自发的背诵了,我被我的学生们的表现感动了。

在评课的时候,还是张老师对我们进行的点评:我与上次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了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读,在不断的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本文应有的情感,环节的设置非常紧密,学生在课上也受到了触动。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学生不太清楚的地方没有及时的给予解答,“对不对”口头语太多等等。

通过这次的听课,我的成长和收获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内容研讨,赏析词语 12

(一)序曲

师: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师: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师问:请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黄河颂》教案 13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 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 轻声试读几遍。

(4) 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

(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

(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习。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 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

《黄河颂》教案 14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它的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然后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要深人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要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教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了解的《黄河颂》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学生朗诵的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课文,合作探究

l.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组合作,诵读课文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以本课为例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一首诗词?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明确。)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学生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六、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七、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多媒体显示:《长江之歌》。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仿照“黄河颂”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

3.课余欣赏《黄河颂》与《长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领略黄河、长江的风采,感受歌中洋溢的爱国热情。

【教学后记】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现,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是可以让课堂教学展现无穷魅力的宝贵资源。这里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因此,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在进行《黄河颂》教学时,我要求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在课前的交流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诗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结合学生刚上过的本诗的音乐知识,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前三部音乐,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也领会了诗中的意境与情感,朗读非常感人。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与学双向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认可。但提问如果把握不好,变成“满堂问”,或者提问价值不大,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体现这样的功能,

一是体现教师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课堂设计思路,它应该具有牵引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它的先后承递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之所需,要在教材和学生的交合点上,点出学生的真正起疑之处,方可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黄河颂》的教学时,鉴于学生对于诗歌写作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先介绍了写作的背景,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看来,课堂提问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并加以因势利导,这样学生的课堂思维才能被紧紧地抓住,课堂教学自然也就不会如一潭死水了。

《黄河颂》教案 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黄河颂》教案 1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激发: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

(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

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

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

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1939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这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2、作品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宏气势后创作的。

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3、曲作者——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学习课文:

(一)、听——整体感知:

1、听课文《黄河颂》。

2、听歌曲《黄河颂》。

3、请问:听配图朗读和歌曲后,你有何感受?

4、词语认读、理解、识记学习:

巅(diān)狂澜(lán)哺育(bǔ)澎湃(p?ng)(pài)滋长(zī)

浊流(zhuó)一泻万丈(xia)体魄(pò)屏障(píng)(zhàng)

5、讨论交流,感知内容:这首歌词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为序曲,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部分分为望黄河;颂黄河。末尾激励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二)、读——欣赏体会: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提问: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1)、哪一个字统领了望黄河部分?

(“望”字统领)

(2)、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分别从近镜头、俯瞰全景,纵向,横向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

(3)、作者通过这些景象描写,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

(波澜壮阔)

(4)、作者从哪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

(5)、歌词中三个“啊”字对“颂”黄河起什么作用?

(是感情高亢昂扬的标志,又是歌颂意思的转换和划分。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文气跌宕起伏。)

(6)、从黄河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伟大而坚强)

(三)、诵——品味探究:

方法步骤:学生自己大声朗诵——朗读比赛——集体朗读。

1、品味语言:指出你最喜欢的或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质疑探究:

(1)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你对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理解?

(黄河是华夏文化分发源地,黄河养育了华夏儿女;黄河地理优越,靠着它,中华儿女曾抵御了许多外族的入侵。)

(2)“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其中的“千万条铁

的臂膀”是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指黄河支流。这句话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四)、背——体验反思:

1、你觉得我们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品质?

2、如果你站在黄河边,望着气势磅礴的黄河,你最想说些什么?

(五)、延伸拓展:

1、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请说给大家共赏。

2、欣赏歌曲,谈感受:

《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观看录像:《黄河是如何变“坏”的。rm?》,自由发言谈感想。

四、布置作业:

在班上举办一次《黄河颂》歌唱比赛或《黄河颂》朗诵比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