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
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
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最近忙吗?想轻松轻松吗?今天老师要到大山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顺便去拜访我的几个老朋友,你们想跟着我去吗?出发之前,你们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引导学生第一次质疑)我先不告诉你,随我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
二、师生互动:
1、现在就请同学们走进大山,去会一会我的朋友吧!并用你手中的笔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学生快速读课文,并且把这些朋友一一找出来,作上记号)
2、现在请你说一说你都见到了我的哪几位朋友?(师相机板书)
3、请同学们在用心的与这些朋友交流一下,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找一个或几个知心朋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4、想必同学们和你的知心朋友交流好了吧。现在就把你的知心朋友介绍给大家吧!(同学们一一介绍)
5、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这些朋友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你们觉得这些“朋友”可爱吗?为什么?那我们与这么多“可爱的朋友”欢聚一堂,你们高兴吗?(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三、课后拓展:
1、师述:同学们,你们别只顾着自己玩了,可别忘了我们的客人!我想坐在旁边的老师们一定也想想我们一样到山中去玩一玩,去领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你们说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充当某一处景物,老师们到山中游玩,当游客来到你们面前时,你们就用心向他们做自我介绍,看谁把游客牢牢的吸引住。(事先准备几个写有景物名称的卡片,如古桥、瀑布、小溪、菊花……还准备几个空白卡片,让学生自选景物)
2、小组长选卡片——景物。
3、小组内商量讨论,打好腹稿,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4、“游客”开始游览,走到哪儿,就请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扮演的景物都太好了,不仅向游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同时也让游客感到了快乐。其实,在生活中,只要你用心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去交流,你将会从中感受到许多你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东西,不信的话,就试一试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文章内容简析】: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理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正确。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
3.基于写作
能写简单的自然景观,能够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做到语句通顺。习作有一定速度。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之所以放这里是因为通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字词,但要指导“瀑”的书写,强调“唱和”的“和”的读音。
2.基于阅读
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散文特点。 但是读得不够深入。
3.基于习作
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描述出来并抒发简单的感受,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形象,感想不深入。
教学目标
1.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互相提醒、教师板书、书空等方法学习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同学帮助的方法,理解“德高望重”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等方式理解课文;通过范读、指名读、镂空背诵、自由背诵,达到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写作、班级展示等方法进行练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及标准
教师活动
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
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
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研读与赏析
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三、体验与反思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
山泉——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一唱和小诗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
⑵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
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⑵(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三、探究
1、赏析交流:
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
⑵交流:
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
⑵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体验反思:
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
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了解文章新奇的构想。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朋友,你们有哪些朋友呢?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的可能是人类的朋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大自然中也有我们的朋友。有一位作家,他就把山泉、溪流、树林当成自己的朋友。人与人之间容易交流,那么跟山泉、溪流、树林怎么交流呢?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这些朋友。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到底拜访了那些朋友?)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请两名学生与自己一起范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有什么不同?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用笔在文中做标记)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和教师配乐朗读,学生从语速、感情把握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讨论问题明确: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小结
的确,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走访了“山中的众朋友”,向朋友倾诉心声,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般的世界,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以说是“以情观山者情满青山”了!
研读赏析、
师(过渡)下面我们就在初步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再来大声的朗读课文,走进大自然。然后思考问题:作者分别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朗读品味,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教师小结
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曾经说过:“游山,为寻真;玩水,以旷怀。”作者进山访友,不仅欣赏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从大自然中感悟出许多道理。他在问候这些景物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抚慰、洗涤着自己的心灵。
品味语言
师(过渡)同学们,作者怀着饱满的情感,借助新奇的想象,用独具特色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童话般的世界,大家喜欢这种写法吗?那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一下你最喜欢的段落。(引导学生选择3、5段)
1、学生齐读第3段,多媒体出示将这段文字变成第三人称,学生再自读一遍,比较哪一种更好?
学生比较后交流明确:用第二人称使文章语气更亲切,就象与朋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语言更形象。
2、分角色朗读第5段,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以分析。
学生分析交流。拟人化的手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奇特的想象也使文章趣味横生。
体验反思
师(过渡)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回到了家中,大自然给我们“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
想象训练
多媒体出示一组崂山的优美图片。
师(过渡)看,大自然多美啊!因此,我希望我们同学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找点空闲,找点时间”,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们的朋友。现在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对来来去去不同身份、特点的游人,面对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态,以及他们在你身边的不同表现,你想跟游人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后发言。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心声也是老师的心声,我们只有把大自然的一切都当作我们的朋友来看待,我们才能真正地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想象写下来。
内容预览:
13、 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五、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4、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5、[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 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联想,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2、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3、在感悟与品赏、朗读与表达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热爱自然、物我两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那些“老友”
1、出示课题,读,说读后有什么想说的。
2、请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要求:把文章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请学生说说读了文章明白了课题中的“友”指谁。
4、联系课题说说这篇课文在写什么。
二、体会“挚友情深”
师过渡:课文中具体写访友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七自然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心地读读,去感受作者与大自然的浓情。
随机交流:
1、第三自然段。
(1)一生读,齐读。
(2)师:你读到“我”对古桥的情了吗?指名说。
(3)请生说说桥上桥下曾发生一幕幕怎样的情形。
(4)这古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啊?
板书:敬爱的老人
以此理解:德高望重。齐读本段。
(5)师:我凝望着桥,桥也凝望着我,正如李白的诗所写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此时,我与桥不也正是如此吗?
2、第四自然段。
(1)一生读。
(2)指名读后半段联想的内容(多人)。
说说我这棵树靠在另一棵树上,会做些什么呢?
(3)请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友情。
板书:倾心的知己
(4)补充出示:我凝望着那些小鸟,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只鸟——
我呼吸着那些花香,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花——
……
指名说。
3、第五自然段。
(1)一生读。说说这段在写什么。学生自读。
(2)师:这么多的朋友,让我们开火车与他们打招呼吧。
教师通过评价指点朗读的方法。
(3)齐读。
(4)师:选一朋友也来问候问候这个远道而来看望你们的朋友吧。
生写
指名与师对答。
(3)体会他们之间的亲切。
板书:亲密的朋友
再齐读。
4、第六自然段。
(1)一生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2)请学生也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从这段文字中感悟到了什么。
(3)师:落花曾经带给大自然一片芬芳,落叶曾经带给大自然一片翠绿,而如今却成了历史,怎能不令人感到惋惜!小小的石头,曾经经历了一次火山的炙烤与冲击,怎能不让人心生爱怜!
请生带着惋惜配乐读。
(4)可是著名诗人龚自珍曾有千古绝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着这样的诗句,再抚摸着这样的落花、落叶、石头,你仅仅感到爱怜吗?
指名说感悟。
板书:可敬的先躯
(5)请生带敬重与希望配乐读。
5、第七自然段。
(1)一生读。说说这一段写了哪位朋友。说说为什么不把雷雨比作狮子、骏马。
(2)师:站在侠客身边,我们会感到——;站在诗人身边,我们能体会到——,看来这雷雨也是他的好朋友了,正如作者所说的: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三、感怀“物我两忘”
1、师:读着这样的文字,你读懂作者的心了吗?
预设:他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2、师:走进这样的文字,走进这样的自然,我久久不愿出来,于是读着读着,我把我的感受汇成了这样的文字,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诗。
请生配乐读。
山中访友
黎明初晓,
就着一片曙色,
携着微风的手,
与你们相约。
老桥啊!
你依旧搂着小河,
默默凝望,
品味多少聚聚合合?
绿树啊!
你默默守望,候我赴约。
你我相依,
诉不尽欢欣坎坷。
最爱
清泉——那明镜般澄澈!
碧流——那如诗般吟诵!
飞瀑——那雄浑之放歌!
最敬
峭崖——那伟岸的智者!
白云——那高洁的雅士!
惊雷——那奔放的侠客!
披一身夕阳,
与诸友挥别!
带回
满怀的好心情
好记忆
好月色!
第二课时
体会文章写作顺序,前后呼应。
体会散文与诗的共性:联想、排比、韵律、浪漫……
背诵喜欢的语段。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学生分析:
经过小学五年的语文的学习,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言的赏析、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3、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4、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找朋友
1、自由读文,要求:圈出疑难字词,通过看注解,查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划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三、感悟内容
1、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读出自己
(多媒体展示: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
1、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可以用“我喜欢自己成为------ -----因为——”的句式作答。
2、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3、 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4、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充满智慧?)
五、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可还有一个疑问,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从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赏析、品味人称变换之美、比喻、拟人之美)
2、分角色朗读第5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之美。
六、 联想创作(作业)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 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 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小结
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高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课后反思:
这堂课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访友》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诉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觉得学习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山中访友》时,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个性的展示。《山中访友》中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或默默的奉献,或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然而,这次学习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习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用心去感悟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
理解文章的写景状物的技巧和联想、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就文章标题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作者到山中究竟访问什么朋友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去会一会他“山中的朋友”。
(二)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走近李汉荣
李汉荣,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
2、 指导学生积累生词
栀子(zhi) 唱和(he) 禅心(chan) 湛蓝(zhan) 憔悴(qiaocui) 逝川(shi)
逝川: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玄奥:玄秘深奥。
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津津乐道: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的说道。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3、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本文的题材是什么?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点拨]《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自渎课文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走进山林”后所描述的具体事物,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解思路。
(使学生在自由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自主培养阅读能力)
[点拨]作品依次描述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理解作品中作者“走进山林”后的所见所想
[学生活动]由学生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并思考探究: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来到山中探访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参与。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这类训练重在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点拨]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在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美)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拌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 探究,领会深层内涵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后练习以及下列问题分小组研讨,深入领会作者匠心,然后在全班分小组发言,教师予以评价点拨。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点拨]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呼告语,如本段中“德高望重的老桥”。
(2)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点拨]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 味文学创作,感受艺术魅力
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课前准备】
同学预习,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
⑴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⑷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⑸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近之情去访问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⑴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身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 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身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同学选读)(2分钟)
⑵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3、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
⑴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习,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协助的。
⑵下一步的我们的学习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示我们语文学习的水平,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⑶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
用“我认为写得好,好在”的句式回答。(7分钟)
⑷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身的朋友和家人,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标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4、第四板块:演读说“发明”的'话:
⑴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⑵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假如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⑶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⑷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作者访问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近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震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平安,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今天同学们的表示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
听读:说“了解”的话
朗读:说“喜欢”的画
品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发明”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