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3、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葫芦)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1、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中图2:
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2、指导朗读:
⑴ 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⑵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自由读、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齐读。
三、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学生自由回答。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⑴ 指名读第一句话。
⑵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⑶ 齐读该段。
2、教学第三自然段:
⑴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⑵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⑶ 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⑷ 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3、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注意“每”字的笔顺。
三、我会读
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作业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蚜虫──葫芦变黄了
【教学后记】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学生对于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了解的非常清楚,因此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使学生生动形象的的感知内容。分角色朗读学生较感兴趣,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效果较好。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生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葫芦的样子?(生自由发言)师板书:葫芦,指导读好轻声。
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过渡: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两端一般呈圆球形,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3、揭示课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了解了葫芦的生长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与葫芦有关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个别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3.教师领读课文。
4.归类识字。
(1)字音识字:“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
(2)结构识字:“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
(3)熟字加偏旁:胡+艹→葫;咸+心→感;牙+虫→蚜。
(4)对比识字:赛——比赛、赛过;寒——寒冷、寒风。指出“赛过”就是“比得过”的意思。
(5)同偏旁归类识字:“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三、播放歌曲《拍手歌》
四、书写指导,练习提高
1.重点学写汉字“谢”。
教师指导学生拼读“xiè”,声母x,复韵母iè,组成音节xiè。
2.学生看范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记字形,归纳出“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汉字“谢”,学生书空。“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在横中线稍上处;左中右大致等宽。部首“讠”,左右结构。
五、观察图画,说发现
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绿油油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黄的,落在地上。
过渡: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一、复习第一段
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挂”、“哇”等8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怪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课文重点:第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指导点:文中对话
读说结合点: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一、展示成果:
1、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
2、单个的生字你还认识吗?组词读——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会记那个字?怎么记住的?
4、检查读课文(一人一段)读后评价纠正
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找一找两幅插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看图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指名读。小葫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葫芦的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3)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可爱?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就带着你的这份感情再读。(齐读1段)
不光大家喜欢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更喜欢。请大家读句子。
出示: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理解“盯”“自言自语”
2、在大家的期待中,小葫芦长啊长,可是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3、学习2、3自然段
过渡语: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吧。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回答,随机板书:蚜虫
(3)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4)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了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用“~~”画出邻居说的话,“——”画出种葫芦人所说的话。
(5)画完后,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7)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到叹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事物之间的。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弄清葫芦也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励导入
师:今天当许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同学个个精神饱满,我就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一定响亮无比!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注意把轻声音节读准了。跟我读:“葫芦”,加上课题,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新词。通过注音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情况,相机提醒、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师:同学能读准字音,如果把这些生字放进课文,你会读吗?老师相信同学们课文会读得更好的!请大家打开课文63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是讲的是什么样的一件事呢?
3、指名学生回答。(生:课文讲了从前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师:这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得真棒!读完课文能够说出课文是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种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
3、学生回答。板书:绿叶 开花 葫芦
4、指导朗读。
(1)、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课件显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指名读、评议,范读,再齐读。
(2)、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哪位同学能用“可爱”造句?板书:可爱
指名回答、评价。
(3)、师:多么可爱的葫芦啊,所以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引读: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每天”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用“每天”造一个句子的?
指名回答,评价。
5、师:可爱的小葫芦怎样才能健康地长大成大葫芦呢?
6、师小结,使学生大致了解葫芦生长的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叶子给葫芦输送足够的营养,葫芦才能长得好。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1、师:这些葫芦多可爱啊!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句子。
2、学生找到第四自然段以后,马上指导学生看图,课件显示课文得后一幅插图,指名学生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是什么样子?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师: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伤心,后悔……
师: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再指导全班学生齐读。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呢?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动手画一画课文的句子,也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三分钟后向老师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好吗?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组讨论第二段。
(1)、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对比陈述句:“有几个虫子不用怕。”使学生理解尽管这两个句子意思相同,而感叹句却能读出种葫芦的那个人那种满不在乎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出那语气。配合适当的表情。
(2)、老师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长大。
(3)、小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又是怎么说的呢?
显示:“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指导朗读,配合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朗读。
(4)、拓展: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你着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组讨论学习第三段
(1)、师:其实啊,当时他的一个邻居也看见了,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听了有什么感觉?
(2)、理解“奇怪”。
(3)、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
(4)、出示句子:“什么?叶子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5)、“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反映了种葫芦的那个人什么样的心理?(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6)、他这� )板书:输送养料
五、小结与拓展
1、师: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看到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你猜种葫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说些什么?
2、� 板书:生虫(虫多) 不能造养料 黄落
六、作业
1、画一幅可爱的小葫芦长大后的画,送给种葫芦的人,满足他的心愿。
2、续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
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绿叶 (虫多)不能造养料 葫芦
生虫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
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 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 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ú lu ,“芦”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课件显示微笑的葫芦和加上拼音的葫芦二字。)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把它大声的叫出来吧。(师板书葫芦图)
3、小朋友喜欢它吗?想不想得到它?有个人也想得到它,并且还特意种了一颗葫芦,那最后他得到没有呢?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词语)葫芦 藤上 细长 邻居
蚜虫 盯着 奇怪 自言自语
开火车读词语。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播放葫芦生长过程的动画。)
2、美吗?说说你觉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课件出示葫芦图和第一段)
4、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满”是什么意思?用“满”字说一句话。如池塘里长满了荷叶。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6、齐读,把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7、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
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个别读。
8、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9、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3、男生女生比赛读。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葫芦为什么会掉呢?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二三段。(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小提示:
1)我会读: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话。用“﹏﹏”勾出邻居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我会说:同桌分角色练习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2、用句话说说葫芦会掉落的原因。(生答师板书葫芦叶子图。)
3、出示课件勾画的句子,学生对照是否勾画正确。
4、看到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怎么想的?请生个别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5、在句子前面加上语气词“哼------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再读。
6、他又是怎么做的?(盯着)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7、他又是怎样说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8、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9、在他的热切盼望中,小葫芦慢慢变黄了,掉落了,邻居看在眼泪,急在心里,谁读读邻居的话。用焦急的语气读。用诚恳的语气读。
10、听到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纳闷了,说了一句什么话?个别读。分组读。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机灵:哎呀,不好,你的葫芦叶子长虫啦!
小糊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小糊涂: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抽同学上台表演。戴上“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头饰。
4、采访活动: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5、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②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板书:联系)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小的不相关的的事物,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事情?
2、“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作业:
画一画
小画家,拿起笔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吧!
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六、板书设计:
葫芦图------联系-----葫芦叶子图
七、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智能交互平板、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词)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上节课咱们已经学过了生字宝宝,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玩一玩摘苹果的游戏吧!
小组竞赛,看哪组完成得最出色,给予奖励。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课文插图”部分。
师: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生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生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观察得十分仔细。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图文)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这段话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葫芦的生长过程。
生1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声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来,让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
比我们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的?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几天?
生:每天
师:看一次?
生:是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
生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通过这一段话,你知道葫芦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了吗?
生:种葫芦—→长出叶子—→开出小花—→结出小葫芦(板书)。
对,就是和其他的植物一样经过了一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让我们带着心中对葫芦的喜爱再美美的读一读这段话。
(二)学校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图文)
1.听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的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啊?
生1:好可惜呀!
生2:我心里很难受。
2.让我们把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的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敢过呢!来,我们再读读这句。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下来?(课件出示问题)我们来帮种葫芦的人找原因吧。
2.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自然读二三自然段。
3.我会填,我会读:①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你知道蚜虫长什么样吗?(课件出示蚜虫)蚜虫是一种害虫,专门吸植物的幼苗、嫩叶上的汁液。②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4.感悟句子:(展示课件我会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号)
(2)有几个虫子不可怕。(陈述句)
多读几遍,引导学生理解虽然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不一样。
(3)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课件展示南瓜和葫芦)通过形象的对比让学生理解种葫芦的人的期待)
指导朗读:自言自语读的时候声音要低,突出自己和自己说话的感觉。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邻居: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长了蚜虫,快治一治吧(着急)
种葫芦的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惊讶,不屑)
理解“奇怪”一词:为什么那个人会感到很奇怪?
因为他一心只想着葫芦,不懂得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
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生1: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生2: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蚜虫。
师:现在理解为什么葫芦都落下来了吗?
生:理解了。因为不治蚜虫,所以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板书)
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生1:要是当初听了邻居的话。葫芦就不会掉了
生2:如果治了蚜虫,小葫芦就能长得赛过南瓜
生3:我现在去治蚜虫,葫芦还会长出来了。
师:老师编了一首歌谣总结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学唱下好吗?
(课件出示唱一唱)
一棵藤上挂着几个,
葫芦娃,葫芦娃,
盯着葫芦笑哇,
有了蚜虫不治,
落光啦,落光啦!
(配乐《两只老虎》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说一说:假如你明年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五、指导写字
歌诀巧记字:
张口一声 “哇”,
用手往上挂,
女孩爱娃娃,
捉虫能手小青蛙,小青蛙!
六、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叶子—→葫芦可爱
↓ ↓
蚜虫(不治) 落了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1、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2、汇报观察结果
a、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b、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c、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
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
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在本周的星期三我参加了学校的优质课赛讲,这是我带语文学科以来第一次参加的比赛活动。从选课到备课,再到讲课我们组的全体老师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从中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次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在本次的赛讲活动中我所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得到葫芦的故事。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 “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用课件为学生演示“叶子吸收养分供给小葫芦,小葫芦才慢慢长大;如果叶子被蚜虫咬了就吸收不了养分,小葫芦就会变黄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他们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明白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须条件。这样的认知比较适合低段学生。
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并不是预设成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尤其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是不可能按照老师的意图去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去有效的引导。这就要考验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我要弥补的。就拿这次公开课来讲吧,没想到学生们在理解难点: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没有得到葫芦和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时理解的非常到位。其实本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讲下去,但经验的缺乏及对自己的不自信是我根本不敢抛开自己的预设去讲课,所以整节课下来稍显的有些凌乱。在朗读方法的指导上也比较单一等等,这些都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虽然,这次的公开课有许多的遗憾,但在这些遗憾中我觉得自己也得到了成长,俗语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相信这次的经验教训将会不断的鞭策我继续前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师指着图片: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我们读懂了第14课的这个寓言故事,就会知道了。生齐读课题:14、我要的是葫芦。
师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课件,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
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哪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6、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9、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10、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要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11、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简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笔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画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第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的蚜虫,他为什么不治?
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 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我请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你对哪句话映像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了?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 ;邻居 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板书:
设计理念
本课采取激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理解、朗读、表演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续编故事。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懂得与课文蕴涵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读错了。它叫——葫芦(学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学生:“我”是谁?
学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学生: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húluténgxièzhì
葫芦藤花谢了治一治
yádīngsàilín
蚜虫盯着比赛邻居
3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你还认识它们吗?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字)。
4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教师:教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ú,组成词念轻声。
5“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抢读。
6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7给汉字宝宝找个好朋友,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勾出课文中的词语,和同桌读一读。
8指名读课文中的词语。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三、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的“描描写写”。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
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音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的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时,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2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3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谁?(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的?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4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5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6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呢?种葫芦的人不管它吗?它是怎么落的呢?
2孩子们,答案就在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中,想去看看吗?
只要你闯过了老师设的三道关卡你就算成功了。有信心吗?
第一关,会读:认真读读课文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所说的话,用勾出邻居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第二关,会说: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第三关,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3准备好了吗?我宣布现在闯关开始。
(1)第一关:谁会读?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 邻居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看看你读对了吗?师引读。
出示课件:
①“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②“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③邻居:“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
④种葫芦的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
(2)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种葫芦的人”站起来,“邻居”坐端正。
a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教师: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
教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教师: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学生:表演“盯”、“自言自语”。
教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教师: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c“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
教师:在“种葫芦的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小机灵”看在眼里,急在心 头,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教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再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
教师:“种葫芦的人”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是呀,老兄,是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是葫芦。”
教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课件)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邻居”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现在知道为什么葫芦会落了吗?
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关系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 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指名读这个自然段。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一边补充一边板书。
恭喜大家顺利闯过前面两关。
(3)第三关:谁会演?
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抽同学上台表演。
三、教师小结
齐读课文,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四、作业布置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2完成学习指导。
附: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 小葫芦落了 蚜虫不治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本课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 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老师范读,生圈字。
2.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
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后来葫芦的叶子上(),这个人不去(),最后葫芦都()。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种葫芦可爱(喜悦、高兴)
不治蚜虫
落葫芦变黄(难过、可惜)
[教材简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具有善于表现自己,天性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的特点,所以我主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以及主人公前后心情的变化,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2、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法学法]
变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1、收集葫芦的图片和资料。
2、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同学们,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教师简介: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
3、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指导“芦”的读音。(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词语。
(2)识记生字
“藤、慢”结合同学名字中的字记忆。
“挂、哇”归类识字法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和第四段
1、仔细观察这两副图,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你们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3、学习第一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2)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很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可爱)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3)指导朗读:哪个同学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读评议,齐读。
(4)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说出小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5)仿写句子:仿照第一段的结构,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4、学习第四段
(1)过渡: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种葫芦的人应该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可是事与愿违,最后小葫芦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男生女生比赛读)
(4)质疑:读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5.开始小葫芦长的好好的,可现在都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出示:)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比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a.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
b.齐读
(4)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a.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b.“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c.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5)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3、学习第三段
(1)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a.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
b.再读读这两句。
(3)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4、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错在哪里呢?(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5、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生可自由发言。)
6、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②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7、小结: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三、续编故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四、指导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观察生字的结构。
(1)相同偏旁的字:怪、慢
(2)相同部件的字:挂、哇
(3)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字指导。
言——第一横长,二三横短且一样长。
每——指导写笔顺。
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慢——右边中间是四字旁。
4、学生练写。
5、展示评议。
五、作业
1、写生字和组词。
2、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属于寓言性质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会写“挂、哇”2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过看图和学文,引导学生感悟葫芦的可爱,也为小葫芦的变黄、脱落而可惜。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教学思想,以“读”为主线,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其实学生都能很快猜出谜底,但我并不满足于此,我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已经充满了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字词教学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邻”和“盯”是两个形声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 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 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如在激趣导入后,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其次,在反馈时,进行朗读接力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请“小评委” 进行评议。第三,深入细读,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后数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划出喜欢的句子,圈出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些什么,随机从“细长”、
“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同时辅以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然后再采用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不但体现新的理念,更要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
比如: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就注意了学生“芦”的读音,“芦”字单独出现出读二声,而与“葫”组成“葫芦”时读轻声。这个过程,不仅要让学生会读这个词语,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样读的美。
又如: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让学生对细长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挂”字所带来的美。
再如:学完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根据葫芦的生长过程给词语进行重新排列,这一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说话和写话的能力。
(五)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以驰骋。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
以上是我在上课之前的一些想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真心地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因为你们的意见对我真的很重要,谢谢大家!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二年级上P63 页的一篇课文。(教材附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正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课选自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 这篇寓言 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 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 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引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生字和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特点: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 尤其是认识的字特别容易混淆, 很快反生。 而本课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 偏旁表意的特点十分明显。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 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板书:葫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 比如芦苇的芦。 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 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2、那么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呢?有个人他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3 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吧!
二、随文识字
1、读完后谁来说一说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板书:葫芦藤)其中“藤”字是后鼻音,指导读准。知道葫芦藤长什么样吗?瞧,老师这就有一(棵)葫芦。(课件演示“一棵葫芦”的图片,引导:“棵”是木字旁,表示的是植物)再出示一个小葫芦,同学们这能说是一棵葫芦吗?对,这是一个葫芦。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的这棵葫芦它有着怎样的葫芦藤,怎样的叶子和小花?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的葫芦藤、()的叶子、()的小花。
3、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葫芦的?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4、是啊!这葫芦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真有意思。(点击:“挂”)老师这也有个小葫芦,谁能帮帮我把它挂上去呢?其他小朋友注意他的动作。(引导“挂”要用手,所以“挂”字是提手旁)这个字你还会记吗?(引出:哇、蛙、洼……)师相机板书。
5、“哇”,这是个语气助词。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语气助词吗?(啊、呀、吧、呢……)相机板书。
6、小结:咱们能想到这么多字,可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多多观察,善于积累,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7、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从课文中哪句感觉到的?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个“每”字你在哪见过?如果给它加个偏旁它会变成什么字?(引出:霉、海、梅、莓……)指导读该句。
8、还有哪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呢?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从哪个字、词或句感受到了他十分喜爱这些小葫芦?
A、“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大南瓜有多大?学生比划一下。那赛过大南瓜又有多大呢?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可加上动作。
B、“快长啊,快长啊!”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C、“盯”字。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该怎么看这个小葫芦才叫“盯”?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其他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盯着这葫芦看,并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引出:要用上眼睛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再次齐读该句。
9、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10、现在你们就是那种葫芦的人,自己和自己小声地说一说吧!接着,老师读该句的旁白,同学们边盯着这葫芦边自言自语的说。
11、(播放课件:蚜虫的图片)糟糕,叶子上开始生蚜虫了,那些可怕的蚜虫顺着藤慢慢地爬了上去,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可怜的绿叶就这样被蚜虫一口一口的撕咬着,在他们的身体上已逐渐形成了多少千疮百孔!而这种葫芦的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当他起先看到叶子上出现一些蚜虫时他的反应如何?(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2、看到这样,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你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焦急吗?那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同桌之间互演。之后汇报练习成果。
13、书上也有一个好心人来劝说他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个好心人是谁呀?(课件出示:邻居)如果把“邻”字的偏旁去掉是个“令”字,这个基本字它还可以跟其他哪些偏旁交朋友?(随机出示字卡:令、零、铃、玲、领……)这个基本字和大多数偏旁加在一起组成新字后他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咦,这和邻居的邻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它是前鼻音)齐读词语三遍:邻居。
14、邻居是什么意思?(住处附近的人家)这位同学就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这叫……(邻座),隔壁班叫(邻班),在我们附近的国家叫(邻国)
15、对于邻居好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谁能给他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齐读这两句话。
16、叶子上的虫就真的不用治吗?(课件出示:文中两副插图,形成对比)你发现了有些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
17、为什么这些长得好好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学生自由说。
观看动画:养分传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葫芦的生长和它的根、叶是密不可分的,它要靠根、叶给它传送养分)所以叶子都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还能长得成吗?
18、当种葫芦的人看到那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全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你能感受到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语文这个基础,而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但是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 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例 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 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再如: 教学生字“邻”时,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换哪些偏旁,学生回答有“领、零……”然后通过字卡演示出他们的读音。很快他们就发现“令”这个基本字和大部分偏旁交朋友时都是后鼻音,而邻居的“邻”却是前鼻音。当学生对该字的特殊读音有了认识后,再通过扩词“ 邻座、邻国”等 来加深对义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部分生字还可以让学生多组词从而加深对义的理解。而且 在教学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有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磨练,并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14课的生字,我现在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一课里的生字,你们是否都会读了。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学习真用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题),指名读课题。老师评价:这位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葫芦”两个字,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希望得到葫芦的心愿读了出来。来,大家一起读一遍。
二、看图说话
1、想不想知道葫芦长得怎么样?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CAI),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指名说)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CAI),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比较一下它与前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三、朗读感悟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要求:读第一遍,要注意读准生字的音,不丢字,不添字。
读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范读,理解课题。
师: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是谁说的?故事里写了些什么内容?
3、深层次学习:
(1)引导学习写葫芦可爱的部分: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啊?(第1自然段)
师:找得非常准确,老师给你们加一颗星,画星。
我们来看看这么葫芦的模样(CAI示图)。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来描写这些葫芦,(CAI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写得好,还是书上写得好啊?为什么呢?我们比比看就知道了(示书上那一段文字)。指名答:用了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等好词。
师:大家都很会读书,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们很会学习,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谁能根据课文做出这些填空题呢?(CAI示填空题)
这些词语非常重要,它们写出了葫芦藤、葫芦叶和小葫芦的颜色和样子,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可爱。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多用一些这样的好词。( CAI示)
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啊?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你们不但能学习句子中用的好的词语,还能把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
(2)学习写喜欢葫芦的句子: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小葫芦的主人喜不喜欢它们呢?(喜欢)你怎么知道的啊?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并用铅笔画出来。学生找句子。
是哪些句子啊?生答,CAI示句。第一句,谁来读?(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二句,谁来读?指名读。“盯”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眼睛盯着黑板,请同学们眼睛盯着屏幕。“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齐读第二句。
(3)学习葫芦黄了的部分:
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却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齐读最后一段。(CAI)出示图:多可惜呀!
6、解决问题: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然后把你找到的答案与学习伙伴说一说。
全班交流(答案预设及引导):
答案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不去治。
答案二:他不听邻居的劝说,不去治蚜虫。
老师追问:他看见了为什么不治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示改写句子的练习)
所以他满不在乎。我们一起用满不在乎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
他自己看见蚜虫满不在乎,当邻居好心劝说他时,他又怎么说呢?(示句)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蚜虫到底要不要治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葫芦叶子的自述”就知道了。(CAI播放)师:你们听了“葫芦叶子的自述”后,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要不要治啊?(要治)是的,叶子为葫芦的成长提供了营养,如果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自然长不好。这个道理种葫芦的人明白吗?。(不明白)所以,他听邻居说蚜虫要治,还感到很——?(奇怪)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大家都想读吗?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CAI示句子,老师读黑色的字,学生读红色的字。
四、课堂扩展
师:正是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葫芦叶子与葫芦之间的联系,所以:(示句,师读。)
1、大家想象一下,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里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
2、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说,老师板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必做题)
2、把自已今天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选做题)
3、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其实这个故事还没写完,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去以《第二年的葫芦》作题目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请求爸爸妈妈帮你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PPT出示青蛙图片)你在哪篇课文中认识了它?(PPT出示《坐井观天》),这是一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青蛙?
(PPT出示寒号鸟图片)你在哪篇课文中认识了它?(PPT出示《寒号鸟》),这是一只(懒惰、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2.这两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寓言。寓言有两大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二是:故事中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3.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葫芦”二字
葫芦这两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芦单个字时读第二声,和葫在一起变成词语时就读轻声了,跟我一起读,芦—葫芦。(开火车读葫芦)
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他们都是草字头的字)说明这两个字都和(植物)有关。
2.区分一棵葫芦和一个葫芦
你们见过葫芦吗?看,这是葫芦,这也是葫芦。我们可以用量词来区分他们。左边这幅图我们可以说:一(个)葫芦,右边这幅图我们可以说:一(棵)葫芦,注意,这个“棵”是什么偏旁啊?对了,他是木字旁,因为葫芦就是一种植物。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一棵葫芦上不仅有一个一个的葫芦,还有开放的白色小花,我们叫:葫芦花,绿色的叶子我们叫:葫芦叶,这长长的一条我们叫做:葫芦藤。这个“藤”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注意他是后鼻音。我们要把它读好,teng,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藤是草字头,说明这个字也和(植物)有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有藤的植物吗?(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看这些就是他们的藤。)
3.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这棵葫芦的呢?这棵葫芦上长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叶子,什么样的小花,什么样的葫芦藤呢?请你赶快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并圈一圈。
都找到了吗?什么样的葫芦藤—细长的葫芦藤,我们除了可以说细长的葫芦藤,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呢?什么样的葫芦花?—雪白的葫芦花,还可以说雪白的什么?什么样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还可以说可爱的什么?
请全班一起读词组,注意读好“的”的轻声。
咱们来合作读一读,老师来问,请你来答,注意要读出它们的特点哦:什么样的葫芦藤—细长的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花—雪白的葫芦花;什么样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如果没有读好形容词就再读一读)
现在,老师把这些短语放进句子中了,你还能读好吗?请男女生合作读一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话。
这段话里的形容词真是用的太好了!小葫芦真是太可爱了,所以啊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了。
4.这段话除了形容词用的特别好之外,你发现没有,作者在介绍葫芦的生长过程中,还运用了很多的(动词,PPT动词变红色)指名读动词,这些动词大部分都带有一个“了”字,注意要读好它的轻声。
5.教学“谢”(出示字典中的选项,选择)
你注意到了吗?“谢”在这里也是个动词,平时它表示什么意思啊?那在这里,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当我们不知道生字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请教一个好朋友—字典,老师已经帮你们先查了一下这个字,在字典里呢,它一共有以下几种意思。(PPT出示谢的字典页面)那么在这里,他表示什么意思呢?对了,在这里,谢就是凋落,衰退的意思。以后,我们如果遇到不知道意思的字,我们就可以请字典朋友来帮忙。
我们除了要了解“谢”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这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注意三个部分要紧凑一些,每个部分要写的相对窄一些,身的起笔在竖中线,略高于两边。注意身的横和撇不能出头。
6.接下去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好彩色部分。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难怪了,那个人几天去看一次啊?——每天,每天都要去看一次吗?——要看几次。
7.现在,老师要把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内容藏掉一部分,你们能够根据动词复述出葫芦生长的过程吗?请你看着填空先自己准备一下。
谁准备好了?
8.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看看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PPT播放图片)看,一株好好的葫芦最后变成了这样,多可惜呀!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PPT出示第四自然段)
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句话,请两个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读完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啊?对了,因为第二句告诉了我们葫芦是怎么变黄的呀,对了,是慢慢的,为什么是慢慢的呢?因为蚜虫也是慢慢变多的。葫芦也不是一下子一起落下来的,而是一个一个落下来的,因为蚜虫需要一点一点的吸食葫芦的养分,葫芦就一个一个的死掉,落下来了。
三、巩固生字,引出下文
1.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找一找并划一划相应的句子。
2.第1句和第2句: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叶子,也没有叶子上的蚜虫,所以,最后葫芦才会被蚜虫吃,都落了。)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换一种说法吗?——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相同之处: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1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2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呢?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所以他根本不管葫芦叶子和叶子上的虫子。所以,葫芦最后才都落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同样的,这句话如果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种说法可以这么说?——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相同之处: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1句是反问句,它所表达的语气比第2句更强烈些。
3.课文里还有一句话体现了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他要的只有葫芦,请你再仔细找一找。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教学“盯”和“自言自语”。(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呢?——盯。谁能来做一做这个动作?盯,就是长时间地,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盯着小葫芦,在干什么?——自言自语,那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这个人在自言自语些什么呢?——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看,这个种葫芦的人从头到尾要的只有——葫芦, 那
4.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关系的,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就不能生长了。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有重要作用。没有蚜虫,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了。
5.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四、写字教学
指导其他生字教学
设计意图: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你看,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我们身处农村,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生教育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认读会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芦图)它是——(生答)葫芦。
2、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亲切地叫它一声。葫芦的芦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词语中读轻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14 我要的是葫芦。
4、齐声读课题,自由读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吧,出示温馨提示: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3、生字宝宝也来了,我们一起学一学吧,指名读生字、词语,齐读生字词语。
4|、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三、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四、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五、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六、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请欣赏。(播放动画)
2、好,我们就欣赏到这儿。里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葫芦吗?有一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的故事,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3、“芦”字单独读lú,组成词读轻声。
4、齐读课题,小声读,不出声地读课题。
5、现在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响亮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借助拼音、字典,多读几遍,还可以请同桌小老师帮忙。开始吧。
(2)、自读完后,同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1)“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课件出示词语)看谁摘的葫芦多。谁来?(指人读)
课件词语:邻居自言自语葫芦(师:读这个词时注意什么)奇怪
蚜虫(师:你了解蚜虫吗?)谢了
(2)有些生字宝宝很淘气,单独跑出来了,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字:治赛(师:能用赛组词吗?)更(师:能用更组词吗?)
盯(师:你怎么记住它的?)挂都
3、检查课文
(1)、一个个漂亮的小葫芦都摘下来了,我想,我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很棒了。下面我想请四名同学分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指四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说得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葫芦王国,看看这些小葫芦吧!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小葫芦怎么样?(生:可爱),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是很可爱!好,你再读一读。
师:真可爱!你来读一读。
3、除了小葫芦特别可爱,你还觉得哪儿特别可爱,特别美?(你们再读一读写叶子、花的句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随机指导所读句子学生交流时板书贴图:叶、花、葫芦
4、真是太美,太可爱了!来,我们大家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出示课件)(板书:落了)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心里难受……
3、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指一人)(指导读,注意:慢慢)
4、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三)、学习2、3自然段
1、同学们,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那么可爱,可后来却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线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孩子们,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谁读一读?(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出示上句)对呀,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他心里怎么想的?(指人读)《我要的是葫芦》
(3)、从他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不在乎师:那你再读一读)
(4)、对,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把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喜欢)(可提示:看一看他是怎么看小葫芦的?盯)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自言自语地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是呀,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他情不自禁地自己跟自己说起话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加动作。
师: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指一人)
(5)、在种葫芦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对他说:(指1人读)
(6)、是呀,快治一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你再真诚地劝劝他(指1人读)
(7)、听了邻居的话,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出示课件)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
1、不用治。
2、长在叶上,不妨碍葫芦生长…
师:所以他觉得邻居说的话怎么样?生:奇怪
(8)、于是,他怎么回答邻居的?(找朗读差些的)
师:这像奇怪的语气吗?(不像)那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1人读)
(9)、对,他只想要葫芦,可是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10)、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同桌说一说。
生:
1、有虫不治。
2、不听劝,不治。
3、不懂叶子黄了,小葫芦就不长了,没营养了。……
(11)、对,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三、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几人说)
师小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落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葫芦。
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1、观察图片,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葫芦的藤、叶及果实。
2、(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强调“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仔细观察字形,说出两个字都有“艹”,明白含有“艹”的字和植物有关。
3、反复读课题,自主质疑:是谁要葫芦?他不要的是什么?他得到葫芦了吗?有关质疑导入: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解惑(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组织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同桌合作学习。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同桌互考生字,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交流,试着解决问题。
2、小组同学间相互补充,总结课文内容。初读课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相正音。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课件出示:棵、藤、谢、蚜、想、盯、啊、言、赛、邻、治、感、怪、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
(1)课件出示以上几个生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藤”,理解“盯”和“邻居”的意思。
(2)引导学生:“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和心情有关。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
(1)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
(1)齐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2)观察插图一,从图中找出“藤”,说说“盯”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3、小组内分段轮流朗读课文,相互正音、评议。有关“教师指导”第1环节:
1、学生可借助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用字扩词,再把词语放回原文理解词义;
3、“邻、盯、治、怪”等字,可利用字谜识记,结合插图理解“藤”“盯”的字义。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思考:你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3.老师范写生字“想、言、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1、先自读生字,再齐读。
2.仔细观察字形,“棵、盯、邻、治、怪、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观察老师范写,说出自己的发现。
4.独立描红、临写。
1、小组合作交流字的间架结构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左右结构的字,除“邻”字外,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2.教师示范书写时要让学生注意观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字“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八个生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读词语、读生字、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2.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可在旁标注出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右上角上“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复习词句
1.导入,齐读课题。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师画葫芦藤。读词语: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那快来认一认吧!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齐读句子,出示生字。
3.刚才,我们还学习了八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书写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出示课件:小小诊所。(学生作业中写错和写得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在写词语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小小诊所”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生字,不是盲目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前后对比,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我们还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你发现这是写什么?颜色、形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你再读读。
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3)出示实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抓住“细长、长满、绿、雪白、可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通过抓住“长、开、谢、挂”这几个字渗透葫芦生长的各个部分都紧密相连,为后面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呀?
(2)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快读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你发现什么了?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
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使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体会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此教学环节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想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问读的形式,渗透写作顺序,为后边拓展说话做准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
你想告诉他什么?注意指导读好“光”。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
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七)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而现在──(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出示课件: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读)现在却──(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读文,再次强调葫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谈话总结: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不仅葫芦是这样,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
先自己小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与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按照文中第二段的写作方法“看、想、说、做”说一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 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4. 会写3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上节课刚认识的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板书课题。齐读《我要的是葫芦》(相机指导读“葫芦” 读轻声)
师:(拿葫芦)喜欢这个葫芦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摘葫芦吧?想要摘下葫芦,就得流利的读出葫芦下面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读轻声的标成红字)
生:这3个字都读轻音。
师:那你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过渡:大家读的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葫芦园看一看,看看园里的葫芦长的怎么样?
师:(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些小葫芦长的怎么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
师:那让我们走进葫芦园,看看葫芦长的跟我们画出的句子里是一样的吗?
师:(课件出示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藤?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着什么?
师:藤上除了绿叶还有什么?什么样的小花?
师:(出示图片)慢慢得花谢了,这颗葫芦又发生了了怎样的变化?
师: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此时此刻,站在这美丽的葫芦架下,你的心情怎么样?那你能不能用你找到的句子读出她的美?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的美不美?听到同学们的夸奖,你开心吗?
师:你再来读,用美的语气读?
师:可爱吗?美吗?站在这么美的葫芦架下,你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吗?(齐读)3.除了你们喜欢小葫芦,还有谁喜欢?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种葫芦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每天”是什么意思?
生:天天都去
师:一天他要看几次?
生:很多次
师:每天都要去看很多次,种葫芦的人打心眼里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同学们再来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这些小葫芦长成大葫芦了吗?(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师: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探究原因。
(一)学习第二自然度。
质疑:那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 多可惜啊,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生: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师: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
生:不在乎。
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师: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
师: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师: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师: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师: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师: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
师: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师: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
师: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师: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
师: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师: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分组读)
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读)
师: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很着急。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小组读)
师: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 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1: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生2: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生3: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生读)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师: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揭示寓意。
师:那叶子上的虫子到底要不要治呢?为什么?你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出示葫芦生长的示意图)
师: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她还能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制造许多营养。也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葫芦就会落了。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图)
生:他会后悔。
师:后悔什么?
生:后悔不治蚜虫,不听劝告。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了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板书 :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五、拓展延伸。
编故事:第二年春天,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碰到叶子上又长出了几个蚜虫,他会怎么做?
六、快乐写字
1.学习“言”。
师:又到了我们快乐写字的时间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写字的?(出示“言”的演变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师:舌头在嘴里晃动,就是“言”,他读“yan”。(板书音节)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这个“言”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言”的第二笔横要写长
师: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写“言”。(师范写,生书空写)
师:现在请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组词,拓展含有“言”的四字词语)
2.学习“挂、哇”
教师写,学生看,说提示,再扩词。(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七、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还学会了三个生字宝宝。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老师给你们上课很开心。
八、布置作业
课后可以把自已编的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 造养料 葫芦 可爱
叶子 长虫、不治 葫芦 黄、落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