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凡卡教学教案(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凡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

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看看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些地方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拓展延伸:《凡卡梦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中,学生问道:“凡卡为什么会写信?”“凡卡有两个名字吗?”这两个教学片段虽然不是课前的预设,但庆幸的是,我没有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时捕捉到了这两个生成的细节,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两个闪光点。对于学生的问题,我采取了“冷处理”,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将问题再度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为学生思维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探讨,不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最终问题便在师生的共同互动中迎刃而解了。

《凡卡》是一篇短篇小说,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采用以点带面,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引导:“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些地方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抓住学生的情感世界,接着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目的之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如果你就是凡卡,你会怎样诉说?指导学生把心放进去,有感情地朗读,提高朗读能力。接着引读了10/15自然段,这样一来,原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几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再通过学习插叙部分,让学生领悟反衬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提问为什么穷人无论在城里或乡下都同样过着痛苦的日子,让学生追根求源,知道凡卡的信不止是真情告白,他向爷爷哭诉了自己所受的种种苦难,还是一纸血泪控诉,他向人们控诉了俄国沙皇的黑暗统治和资本家的冷酷无情,激起同学们对沙皇政府的痛恨。接着让学生自学第三部分,领悟美好结局背后暗示着的悲惨命运。最后拓展延伸,设想《凡卡梦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和祝福。

凡卡教案 篇2

背景知识

1、训练快速默读,提高默读能力仍然是本课阅读训练的重点。训练快速默读,一要在读前让学生明确默读的任务,使默读的指向性更明确;二是规定统一的默读时间,到时就得停止默读;三要按词语、句子,一行一行读。

2、《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他父亲开杂货店,有两个学徒。契诃夫的父亲经常他们。契诃夫从小就同情并熟悉学徒的`不幸遭遇。大学毕业后契诃夫当过医生,又去流放犯人的库页岛旅行过。因此他对沙俄黑暗制度不深刻的认识。他写《凡卡》就是为了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

3、《凡卡》是传统名篇,通过鞋铺学徒凡卡的悲惨遭遇,反遇了沙俄时代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他们去做礼拜,偷偷地准备写信。第二段(第3—15自然段)记叙了凡卡在城里所受的种、种,回忆了在乡村时的生活,哀求爷爷带他回去。第二段(第16—21自然段)写凡卡写好信封兴奋地寄出信,怀着甜蜜的希望进入梦乡。本课既是快速默读的训练材料,又是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默读训练,提高默读的速度与质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表情朗读。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保佑”第8个词语的意思,会用“指望、打搅”造句。

3、读懂凡卡的信,了解沙俄制度下穷苦孩子生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爱。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训练快速默读,提高默读质量,领会课文中心,激发对新中国的热爱。

难点:理清作者叙述、书信内容和乡村生活插叙的三条线;正确理解凡卡乡村生活回忆的反衬作用;体会结尾貌喜实悲的含蓄写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记号,准备默读训练小黑板、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预习生字词并检查,快速默读训练,初知课文大意。

2、统一分段,质疑问难。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揭题:我们9岁时拥有什么?今天我们看看沙皇俄国一个9岁的小男孩凡卡过的是什么生活。

2、简介作者:见“背景知识”2。

3、初读课文。

(1)生字词自觉:

音重点:墅shù不读yě 楦xuàn不读xuān

摩mā摩平 mó摩托 似shì似的 sì似乎

差chāi邮差 chā差距 chà差劲

形重点:噎——抽噎 蘸——上下结构,共22画

醺——左右结构,酉部,右边第8画竖。

自由读——互读互查——指名读——齐读。

形重点教师板书示范,学生当堂1分钟练习书写。

(2)快速默读课文。读前出示下列问题:①凡卡叫什么名字?是怎样一个人?②凡卡的爷爷是干什么的?③课文主要写什么?凡卡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提这个要求?

4分钟默读,边读边圈划。读后全班交流汇报。

(3)再次快速默读,理清人物关系。

出示下列人名黑板,默读3分钟用线联上。

姓名 身分

阿里亚希涅 鞋店老板

阿辽娜 爷爷

艾果尔 乡下的老爷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凡卡)学徒

菲吉卡 乡下穷人

伊凡·菇科夫 牧羊人

日发略维夫 乡下穷人

个别学生在灯片上作业,全班校对。

注:伊凡是凡卡本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爱称。作者同情小伊凡,叙述时用爱称,而凡卡在给爷爷写信的署名上用“伊凡”。

4、训练分段。

(1)出示提示:按写信前后分三段,将第二段分为四个部分。

(2)质疑问难,梳理需全班讨论的问题。例如:

①爷爷为什么把的小孙孙凡卡送到城里来当学徒吃苦?

②凡卡写信时为什么要反复回忆乡下的事情?

③为什么第10、11自然段后面没有引号?

④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会把凡卡接回家吗?

5、巩固作业。

(1)作业本上第1、2题。

(2)朗读课文,把回忆乡下生活的自然段在△在段前标出。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行默读速度和质量训练,学习一、二段。

2、进行表情朗读训练,读好凡卡的信。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不知不觉(jiào jué) 摩平(mā mó)

擦亮了似的(shì sì) 逮住(dǎi dài)

邮差(chā chà chāi) 差错(chā chà chài)

(2)辨字组词。

炕( )楦( )跪( )袄( )

吭( )渲( )诡( )沃( )

2、教学定向。

(1)凡卡是爷爷的亲人,为什么把他送到城里做学徒?

(2)凡卡到莫斯科才3个月,为什么那么迫切地恳求爷爷带他回家?

(3)像凡卡一样把信读好。

3、阅读训练。

(1)按书后第1题(1)(2)默读5分钟,同桌互议,全班讨论交流:爷爷为什么要送凡卡去做学徒?哪些词句中看出爷孙俩在乡下生活过不下去了,爷爷是为了凡卡今后的生活才送他到莫斯科来的?为什么才三个月,凡卜就写信乞求爷爷带他回家?

(2)第二次默读:集中读第二段,读后填表。

干什么活 吃的 住的 睡的 挨打骂

凡卡

说明

先独立阅读,用~~~~划出有关语句,然后教师指导填“干什么活”,再由学生各自填其他。最后全班交流(可出示学生作业灯片,亦可出示标准答案),指导修改。

4、训练朗读。

凡卡生活这样悲惨,他写信时是什么心情?哪些词语可以证明?(担心、汉了口气;揉揉眼睛、抽噎;伤心地、呆呆。)

假如你们就是凡卡,在那个鞋店做学徒,过着连狗也不如的生活,当你向自己的亲人写信时该怎么说?(各自将信连起来读,自由练读5分钟,入境;教师示范读第8、10、15自然段;学生学读;个别优生读第8自然段,学生再自由学读,最后齐读第8、15自然段。)

注意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发挥教师示范功能,抓好重点自然段,特别是几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朗读训练。

5、课堂作业。

(1)作业本上第5题(1)(2),第6题(1)。

(2)指导选句:指望 打搅

指望:可为盼望、期待;可为盼头。

打搅:可指“扰乱”;亦可作受款待后的谦词。

学生可分层作业:A写两个句子;B每个词按不同的意思各写两个句子。

(3)抄写第6自然段,准备听写。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沙俄制度下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激发爱新中国之情。

2、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第6自然段。

2、质疑问难。

课文主要写什么?现在还有哪些问题不懂需要全班研究讨论?

3、阅读研究。

(1)快速默读3分钟。课文有哪几自然段是写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分别回忆了什么?课文插入这些回忆有什么作用?

①第4—6自然段回忆什么?爷爷守夜滋味好吗?明明是苦的,为什么凡卡回忆中乡村的冬夜这么美妙?(出示第6自然段灯片,配上音乐,训练朗读。)

②第13、14自然段回忆什么?爷爷冷得吭吭地咳,凡卜也冻僵了,他俩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老爷在干啥?为什么这样的日子凡卡会认为是“多少快乐的日子呀”?

(2)第11自然段写莫斯科的事,这和凡卡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富人和穷人生活的对比。)

课文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慈祥的爷爷——凶狠的阿里亚希涅;清苦的农村——悲惨的城市;甜蜜的希望——凄惨的现实。)

自由读找——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课内作业:作业本第6题(1)(2)。

(3)学习第三段。

凡卡寄信是什么心情?从哪些词句看出?爷爷能收到信吗?为什么?

明明收不到信,为什么课文结尾要写凡卡“甜蜜的希望”,美好的梦境?

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凡卡能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全班讨论,朗读第3段,做作业本第5题(3),第6题(3)。

4、指导片断。

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续写《凡卡的信寄出以后》。

(2)想象作文:《凡卡来到我们中间》。

(3)读后感:我和凡卡比童年。

《凡卡》教学教案 篇3

凡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提醒部分要十分注意的读音

别墅(shù)邮差(chāi)窜(cuān)过 似(shì)的 逮(dǎi)住 挨(ái)打 摩(ā)平

3、快速浏览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想想它们都是凡卡信里的内容吗?

(不是,有的是凡卡的回忆,有的是作者的叙述,有的是凡卡信的内容)

4、再读课文,分别找出哪些是作者的叙述,哪些是凡卡信的内容,哪些是凡卡的回忆,并做上标记。

三、认识作者,自学生字

教师介绍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

《凡卡》教案 篇4

一、知识与技能 :

1、通过课前有效预习,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找出课文中体现凡卡学徒生活悲惨的重点句段,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感受,有感情朗读,感受凡卡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同情心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3、体会小说中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领悟把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理清文章条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联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精读,学习文章表达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教学难点:理解凡卡写信过程中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五、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着眼细节,精读细嚼,深入体味,从而较深刻地理解,受到思想感染。

教学媒体: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了解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他一生创作3470多篇小说,被世人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就是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曾经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短篇小说《凡卡》。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WWW.BAIHUAWEN.CN】直奔主题,感受悲惨

1、板书课题。

2、说到小说,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来感动人的心灵。(出示课件)看,这就是本课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你能说出在课文中他们的角色吗?(指生说)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进入人物角色体验。)

3、在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能用上这几个人的名字说一下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4、凡卡给爷爷写信,在信中,凡卡向爷爷诉说了什么?好,谁来说。(板书:学徒生活)

5、同学们,凡卡在鞋匠家的学徒生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选择什么?(痛苦、悲惨、猪狗不如、艰苦——)(随机板书:悲惨)

6、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看在凡卡的信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勾划相关语句,或者写下你的理解,批注在书上空白处。(师随机巡视,个别交流。)

(预设评语:同学们的读书习惯很好,有的同学划下了相关的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还划下了重点词语,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上内容源自一点通教学网儿童网站

4、交流。出示幻灯片“昨天夜里……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自己小声读,边读边思考,在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句子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内心对凡卡产生深深地同情。)

5、学生交流。(“揪”“直戳”“随手捞起”等词语。为什么到院子里?“家伙”可能是什么家伙?感受到什么?)

6、面对老板的凶狠残暴,九岁的凡卡痛苦无助,带着这种理解,谁来读?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走入凡卡内心。)

7、同学们,从老板、老板娘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老板的凶狠和无情,体会到了凡卡的悲惨和无助,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就是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一字、一词却传递着文字背后丰厚的意义。

8、凡卡除了挨打,还有哪里看出凡卡生活的悲惨?

(生读挨饿、挨冻)以上内容源自一点通教学网儿童网站

吃的是一点点,吃不饱。睡在过道里。同学们,知道莫斯科在寒冷的冬季气温最低到多少吗?零下40多度,我们这里最低也就 是零下20多度,那就是寒冷的冬季了,寒风刺骨呀。而九岁的凡卡却睡在了过道里。

(设计意图:通过温度对比感受凡卡住的环境很差。)

7、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凡卡?

8、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这样诉说自己的生活(出示课件)

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饥饿、寒冷、毒打在折磨着九岁的小凡卡,读

9、此时此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他想——回家。(板书:想回家)

10、出示课件“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我就要死了……”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凡卡,你在这里过着悲惨的生活,你将怎样去求爷爷接你回家?(配乐,生读。预设评价:我仿佛听到你的心在颤抖;我感受到你迫切回家的愿望)

过渡:凡卡想离开“这儿”,“这儿”指的是哪里?鞋匠的家。是的,凡卡想离开鞋匠的家,想离开莫斯科。那,同学们,在凡卡眼中,繁华、热闹的大城市莫斯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对这里,他一点留恋也没有吗?自己读书,从书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书之后,可以先小组交流一下。师巡视,指点)

11、在繁华、热闹的莫斯科,有很多人,有很多乡下没有的东西,但这一切对凡卡而言是冷漠的,是不属于凡卡的。在凡卡的内心,他感受不到温暖,他孤独的在莫斯科、在鞋匠家里承受着一个九岁孩子难以承受的冷漠。

12、凡卡的生活像一首凄婉的诗在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小诗。配乐。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以情促写,锻炼学生习作表达。)

在热闹的圣诞节前夜,我们听见,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我们知道,他想回家!

过渡:凡卡回家的愿望是那么迫切,家乡究竟有什么在吸引着他呢?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读凡卡在写信时想到了家乡的什么?

三、对比衬托,感受快乐

1、砍圣诞树的快乐。齐读“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感受快乐。或许,凡卡在写信时嘴边会流露出一丝微笑。板书:快乐

2、凡卡和爷爷守夜。当别人在梦中熟睡,乡村的夜晚是多么美丽呀!(生读)(板书:美好)

乡村的夜晚,多美丽的景色呀!契诃夫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乡村夜晚的美丽,那种安静、自由、空旷,多么令人向往。在小说中也有着诗一样的语言,难怪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出示诗歌样式,配乐感受语言。

(设计意图:感受凡卡回忆的快乐,反衬在城市中学徒生活的悲惨。)

2、在凡卡写信的回忆中,充满了快乐、美好,那,凡卡为什么还被爷爷送到莫斯科呢?在快乐美好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自己读书,到书中寻找答案。(师巡视,指点)

3、在乡下,凡卡和爷爷的生活其实也是悲惨的,爷爷已经65岁,还在寒冷的冬夜给老爷守夜,还会到森林中去砍圣诞树,即使被冻得吭吭地咳,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穷困,衣食无着。但是,在此时凡卡想来,竟然是那样美好。你懂得了什么?(对比、反衬)

四、揭示悲剧,猜想结局

凡卡的心愿能实现吗?他能回到家乡爷爷的身边吗?学生交流。

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做着一个香甜的梦,我们实在不忍心去打扰、惊醒凡卡甜蜜的梦,但,梦终归要醒,醒来后的凡卡又会发生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凡卡》,——《凡卡梦醒之后——》

板书设计: 凡卡

学徒生活 悲惨

乡下生活 快乐 美好

苦 对比 “乐”

悲惨

凡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 凡卡“反复的哀求”的书信语言特点及“三次叹气”的反复作用,体会凡卡写信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运用反复的写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凡卡》这篇文章你们了解到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凡卡是个可怜的孩子,他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觉,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他偷偷地给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的情景。)

1、从这些内容来看,凡卡的生活是怎样的?(悲惨、痛苦、可怜。)

2、课文是怎样把凡卡悲惨的生活写出来的呢?(插叙两部分内容,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景)

3、 凡卡在回忆爷爷守夜和砍圣诞树时,心情是怎样的?(快乐、幸福)回忆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虽然苦,但是,有欢乐,有人疼爱、有友情)。他感受到的快乐幸福是同——现实相比而言的。

4、还有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呢?(书信里凡卡的直接叙述:挨打、挨饿、睡不着觉,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

5、这节课,我们将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把凡卡生活写的这样悲惨的。

二.体会“啰嗦的哀求”与“三次叹气”。

1、快速找一找,凡卡直接写信求爷爷接他回乡下的句子有哪些?

2、出示课件:

3、 师:我们反复地听到了“亲爱的爷爷”,出现了几次?

生:出现了四次。

师:反反复复地听到“带我离开这儿吧”,又出现了多次,读起来有些啰嗦。可是,契诃夫作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小说家,他说——

(大屏幕出示——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4、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句子,联系契诃夫说过的话,你一定有问题要提了!

生:契诃夫说文章要简洁,可是这几处却这么啰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5、老师替凡卡写了一封不啰嗦的信,大家看看这样写好不好?

亲爱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我在这里生活得很痛苦,不仅没学到做鞋的本领,还经常被老板、老板娘打骂,伙计们也捉弄我。每天都吃不饱饭,晚上睡在过道里,还要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爷爷,您接我回去吧。我会替您搓烟叶,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的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等我长大了,我会照顾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亲爱的爷爷,希望您能早日接我回家。

您的孙子 伊凡·茹科夫

6、思考:是作者写的好,还是老师写的好?老师写的不罗嗦了,为什么不好?

预设1:文章体现不出凡卡的生活悲惨了,因为细节描写没有了。

预设2.没有反复的哀求就体现不出凡卡回到乡下的急切心情,也就体现不出凡卡的悲惨遭遇了。

此时,当你再读这几句话的时候,你还觉得啰嗦吗?为什么又不罗嗦了?(不罗嗦,因为凡卡实在是太悲惨了,太痛苦了。)这就是反复的作用。

板书:情到深处才反复。(将“反复“两个字突出写大)

7、指导学生入境朗读课件上的五句话。

当年仅九岁的小凡卡遭受着老板和老板娘一次又一次毒打时,凡卡哀求着爷爷——指名读第一句。

正在长身体的凡卡每天只能吃一点儿面包喝一些稀饭时,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指名读第二句。

不论是蚊虫叮咬的夏天,还是北风呼啸的寒冬,都只能睡在过道里的凡卡痛苦地哀求爷爷——指名读第三句。

回忆着乡下虽清苦但却美好的生活,而现在却连狗都不如,凡卡痛苦地呼喊——指名读第四句。

学徒工却学不到做鞋的本领,生活丝毫没有指望的凡卡发出了绝望的呼喊——指名读第五句。

师:让我们带着对凡卡那饱含血泪的哀求的感情,再齐读这五句话。

8、是不是我们写别人也可以这样反复呢?比如说爸爸妈妈、老师等?

情境创设:假如你就是个和凡卡一样大小的孩子,喜欢一件非常漂亮但价格比较昂贵的玩具,妈妈不给你买,你会怎样求妈妈?(好妈妈,给我买吧!我的好妈妈,您要是给我买了我什么都听您的。)妈妈要想买衣服,求爸爸同意可以这样吗?(引导学生体会只有小孩子才有这样的语言。)

出示课件:总结写文章,要符合人物的语言特点。

要想增强文章的语气或使感情更加强烈,可以运用反复的写法。

9、文中还有同样的反复写法,大家能找到吗?(指导找到三次“叹气”)

(1)研究每次叹气的原因: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凡卡的心情极度恐惧不安;第二次,从对自己认为快乐美好好的乡下生活回忆中回到现实的叹气,感慨自己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处于极度的悲伤中;第三次,从叙述到回忆后,凡卡对自己生活的悲惨感到伤心。)

(2)、凡卡为什么会“反复叹气”?为什么从写信前一直到写完信还是在叹气?

现实生活,连一口气都不能让凡卡顺畅的呼吸——他的心情总是在极度恐惧、不安,极度郁闷。

三.总结写作方法。

今天我们通过凡卡“反复的哀求”和“三次叹气”体会了反复在文中的作用,所以要想将文章的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我们可以运用反复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师: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以前的课文里也是经常出现的。

课件出示: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让学生说说反复在这里的作用。

五.小练笔。

我们是六年级的学生,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与母校分别了,请你用反复的句式与母校告别吧。

指名练习说一说。

《凡卡》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重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难点是体会课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1、课堂预习单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线索,接着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反复读这些段落,画出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

2、检测题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 xiùróuzhòudúdǎ pié zuǐ xiázi

mā píng chōu yè cuō yān yè zhàn shuǐ

(2)用“v”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模(mó mú)糊结(jiē jié)实捉弄(nòng lòng )

模(mó mú)样结(jiē jié)束弄(nòng lòng )堂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去酒店打酒。

②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2)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打“v”。

凡卡在信中回忆了乡下的生活,是因为:

① 乡下的生活很幸福。

② 乡下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在凡卡看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是多么自由、快乐,那么值得怀念。

课文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① 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

② 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③ 在那样的社会里,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3)课文通过这件事,反映了

(4)课文是按着过记叙的,先写

接着 ,最后。

三、质疑解疑

1、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疑问二:

2、挑战自我:

(1)、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2)、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四、拓展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褒义词和量的个贬义词

褒义词()()贬义词()()

2、巴尔扎克为什么问老太太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奶奶或者亲戚?

3、 老师听了巴尔扎克的话后,说他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这件心事指的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的写一写。五、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凡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沙俄制度下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激发爱新中国之情。

2.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了解沙俄制度下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激发爱新中国之情。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学素材: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第6自然段。

2.质疑问难。

课文主要写什么?现在还有哪些问题不懂需要全班研究讨论?

3.阅读研究,

(1)快速默读3分钟。课文有哪几自然段是写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分别回忆了什么?课文插入这些回忆有什么作用?

①第4-6自然段回忆什么?爷爷守夜滋味好吗?明明是苦的,为什么凡卡回忆中乡村的冬夜这么美妙?(出示第6自然段灯片,配上音乐,训练朗读。)

②第13、14自然段回忆什么?爷爷冷得吭吭地咳,凡卡也冻僵了,他俩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爷爷在干啥?为什么这样的日子凡卡会认为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2)第11自然段写莫斯科的事,这和凡卡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富人和穷人生活的对比。)

课文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慈祥的爷爷--凶狠的阿里亚希涅;清苦的农村--悲惨的城市;甜蜜的希望--凄惨的现实。)

自由读找--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课内作业:作业本第6题(1)(2)。

(3)学习第三段。

凡卡寄信是什么心情?从哪些词句看出?爷爷能收到信吗?为什么?

明明收不到信,为什么课文结尾要写凡卡甜蜜的希望,美好的梦境?

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凡卡能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

全班讨论,朗读第3段,做作业本第5题(3),第6题(3)。

4.指导片断。

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续写(凡卡的信寄出以后)。

(2)想象作文:(凡卡来到我们中间)。

(3)读后感:我和凡卡比童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